第448章 力挽狂瀾(3)

見自己的兒子和心腹竟然因此爭執起來,意見分歧,李豫臉色陰沉了下去。

李豫有些煩躁地擺了擺手,“好了,你們不要爭論了,本宮自有主張!”

李豫的心思其實外人很難捉摸。作爲皇長子和地位最高的皇太子,他能走到今天的位置上,絕非偶然。他的城府,他的謀略,他的膽識,以及他的氣魄,都是諸皇子之首。即便是孔晟,也不得不承認,李豫是李亨的這些兒子當中,最有能力和最具備皇帝素質的一個。

趙王李系與李豫相比,還是蠻有些差距的。

但是李系最大的特點是真誠,待人以誠,而且本性良善寬容。若是李系當皇帝,他可能不是一個有爲之君,但一定會是一個寬容之君,會善待朝臣和百姓。

李豫性格強悍,手腕剛硬。他當上皇帝,或許會開創大唐王朝嶄新的局面,但也有可能會讓本就走向了下坡路的唐朝更加凋敝破敗。

更重要的是,李豫與孔晟交惡,這在無形中將孔晟推到了李系的一邊。

而經過爾後種種,隔閡嫌隙積壓在胸,想要磨合和彌補修好,幾乎是不可能了。

李豫出面,李揆和李適自然是不能再爭執起內訌了。兩人唯唯諾諾,退了下去。

李豫臉色陰沉地望向了孔晟那邊。

沉沉的夜幕下,孔晟昂然立在肅然無聲秩序井然殺氣騰騰的禁軍陣型之前,神色凝重而平靜。

李豫就這麼望着孔晟,遲疑着沒有開口。他在等待孔晟的動作。他倒是要看看,面對如此棘手的局面,這個號稱天才的青年俊彥將如何處置。

毫無疑問,孔晟也是在再三權衡斟酌,這事究竟該如何處置纔算妥當。一個處置不妥,他首當其衝,要被牽扯進去很難脫身。

說起來,皇帝被逼退位對於孔晟而言,其實也是極端不利的。但孔晟卻是無論如何也不相信,單單憑一羣瘋狂的太監,就能做成此事。皇帝也好,老皇帝也罷,難道就不長腦子嗎?

更重要的是,單憑一道復位或者退位的詔命,這大唐朝廷就認可了?難道這些朝臣也不長腦子嗎?明知道皇帝是違心下詔,還要認可這種荒誕事?

見孔晟遲遲沒有動靜,李豫終歸還是按捺不住,他心焦不安地大步走來,身後跟隨着李泌、杜鴻漸、李適、李揆、馬平等朝中顯貴,乃至宗室皇親。

李豫怒斥道:“孔晟,陛下和太上皇危在旦夕,被賊人綁架,爾還不速速率軍平叛,營救陛下,還要等待何時?”

孔晟神色不變,平靜道:“如今局面,還請殿下教我,我該如何行動?當着滿朝文武大臣諸位王公大人的面,請殿下下令,孔某無不惟命是從,只不過,將來若是出了任何差池,都有殿下承擔責任吧?!”

孔晟反將了李豫一軍,李豫一時語塞,雖然怒不可遏,卻是無言以對。

他想拿孔晟當槍使,但孔晟豈能是被人輕易當槍使的人呢。

李揆上前沉聲道:“大將軍值司宮禁,陛下和太上皇此番被賊人綁架挾持,禍亂宮廷,大將軍其實難辭其咎!”

李揆還是忍不住跳了出來。

孔晟心道你這個李揆算哪根蔥啊?你跳出來嘰嘰歪歪,難道以爲老子就怕你不成?他冷笑一聲,目光鋒利望着李揆一字一頓道:“李少師,本官的確值司宮禁,但這內宮之內,連本官都不能擅入,何況是普通禁軍?!內宮鉅變,內宦謀逆,與本官何干?若說要追究這失察失職之責,恐怕李少師也脫不了干係。”

李揆怒道:“孔晟,你少血口噴人,內宦謀逆,與本官何干?本官值司東宮,輔佐太子殿下,這大明宮,本官從未涉足!”

孔晟哈哈大笑:“李少師,你莫要忘記了,當日向陛下舉薦魚朝恩取李輔國而代之,充任內侍省監之高位者,舍你其誰?”

李揆面紅耳赤,無言以對。

當初魚朝恩被提拔的時候,的確有李揆這些人的推波助瀾。可是當初誰又能想到,這廝竟然膽大瘋狂至斯,竟敢綁架皇帝啊?!

從古至今,太監專權者不乏其人,但太監謀反做出如此驚天大案的,卻絕無僅有。魚朝恩,算是開了唐之前歷朝歷代太監瘋狂的先河了。

“將叛臣逆賊舉薦在陛下身側,將陛下安危置於何地?李少師,某家倒是要問問你,你到底居心何在?!”孔晟言辭慷慨,當面質問。

其實魚朝恩如何如何與其他人根本沒有關係,孔晟本不是這種刻薄之人。但奈何李揆主動發難,想要將魚朝恩謀逆的髒水往孔晟身上潑,孔晟又豈是吃虧之人?三兩句話,口風如刀,就將李揆質問得掩口無言,羞憤不堪。

李豫有些不滿地握緊了拳頭,冷視了李揆一眼,心說這夯貨真是成事不足敗事有餘,在這種節骨眼上,你去捅孔晟的馬蜂窩,這不是給本宮添亂嗎?

誰輕誰重分不清嗎?現在最重要的是消弭老皇帝復位的危機……至於誰的責任,過後再說!

察覺到李豫冰冷憤怒的目光,李揆心裡忐忑不安起來。他是李豫的心腹,跟隨李豫時間最久,自然之道李豫心狠手辣,若是自己表現不力,讓東宮難堪丟了面子,李豫一定不會放過他——至少,可能會認爲他無用無能,進而會疏遠他。

李揆在李亨登基之後就投靠了李豫,可以說是在李豫身上押下了全部籌碼。李豫即位稱帝,他將是最大的得益者,可現在李豫還沒當上皇帝呢,他就引起李豫不滿,將來又情何以堪呢?

一念及此,李揆硬着頭皮故作暴怒道:“孔晟,你指鹿爲馬,污衊本官,該當何罪?!”

孔晟輕蔑地笑了,聲音冷漠至極:“李少師,孔某說話辦事從來都是丁是丁卯是卯,從無半句謊言,也從不說半句虛僞的面子話。你道孔某指鹿爲馬,那麼,孔某且來問你,當日魚朝恩入郭子儀軍中爲監軍,是何人舉薦?後來,魚朝恩任三宮巡檢使,是何人舉薦?而魚朝恩此獠取李輔國而代之,又是何人舉薦?這是鐵一般的事實,你難道還能否認不成?”

李揆張大了嘴,面紅耳赤,神色難堪之極。

孔晟說得沒錯,前番,李揆是舉薦過魚朝恩。但是,當時的魚朝恩主要是皇帝信任,他不過是迎合皇帝的心思罷了——萬萬沒想到,到了此刻,魚朝恩竟成叛逆之賊!(。)

第167章 義之所至第483章 脫身(4)第272章 火中取栗(3)第272章 火中取栗(3)第704章 驚天動地在江寧第148章 彭城之外第723章 大唐戰神(4)第722章 大唐戰神(3)第560章 凱旋門、會盟碑(3)第105章 拂曉時分第283章 虢王的意第4章 殺人不過頭點地第564章 凱旋門、會盟碑(7)第124章 交易第47章 衣冠禽獸第62章 監房夜談(2)第657章 郎情(3)第128章 金蟬脫殼(1)第731章 兵臨城下(5)第331章 密見皇帝(2)第272章 火中取栗(3)第175章 白馬亮甲動睢陽(1)第491章 復出(7)第539章 周摯(1)第79章 夜行第567章 決鬥(1)第46章 李輔國下江南第148章 彭城之外第27章 義興周氏(2)第279章 血濺鴛鴦樓(5)第489章 復出(5)第84章 避雪向吳亭(3)第571章 賀蘭堡(3)第326章 斬殺嚴莊第256章 雪荔(3)第429章 遣婚使(3)第537章 紅線女(5)第197章 整編第317章 蘇嫿的轉變第629章 美人計、連環套(12)第760章 起兵(3)第239章 一將功成萬骨枯(5)第107章 暴斂天物?第362章 登臺亮相(3)第3章 楊府第615章 相見不如不見(3)第642章 江寧郡王(2)第492章 復出(8)第638章 江南好、風景舊曾諳(1)第763章 在長安(2)第508章 光明使(4)第308章 鳳陽樓上第167章 義之所至第150章 “他鄉遇故知”第471章 抗婚(8)第492章 復出(8)第493章 復出(9)第648章 殺威棒(1)第317章 蘇嫿的轉變第340章 大朝會,大幕揭(3)第98章 不是冤家不聚頭(3)第444章 抉擇(6)第322章 英雄本色(1)第367章 誰和誰的局(3)第660章 宋家的面子值多少(3)第700章 紀國進楊府第414章 和親之爭(1)第422章 銅鐵合金大炮(5)第478章 神秘地宮(1)第423章 銅鐵合金大炮(6)第740章 再復洛陽(2)第105章 拂曉時分第702章 宋母過壽第175章 白馬亮甲動睢陽(1)第24章 七竅玲瓏心第586章 上國伐謀(6)第135章 算計第718章 唐州(4)第77章 鄭氏的認同第495章 復出(11)第521章 辣手(1)第417章 和親使第213章 驅逐(2)第70章 心跡和心機(1)第379章 誰是最後的贏家(9)第707章 霸王餐?第759章 起兵(2)第647章 當驚世界殊(3)第480章 脫身(1)第716章 皇帝的政治智慧第479章 神秘地宮(2)第300章 絕望的蘇嫿第66章 欽差到(2)第562章 凱旋門、會盟碑(5)第500章 大炮在轟鳴(5)第692章 朝會第756章 滿城盡帶黃金甲(8)第182章 公堂之上第170章 入睢陽第511章 陷阱(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