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七章 大明直轄木邦(二)

這時候內閣裡沈一貫和沈鯉均已去職,朱賡成了獨相。老頭子一把年紀了,這麼大一個帝國如此紛繁複雜的事情一個人怎麼忙得過來?所以這會兒朱閣老正忙着和萬曆打官司:皇上,老臣都七十二歲了,一個人怎麼行?麻煩給內閣加點人。

本來萬曆也沒準備累死這位和事佬。先後讓大臣們廷推了于慎行和李廷機入閣。結果前者身體不好,沒法上班。後者東林黨人不喜歡(他們想要的是李三才入閣),任命剛發下來各種彈劾就沒停過,只好閉門不理事…...總之,年邁而孤獨的朱閣老根本沒心思在這點小事上和皇帝墨跡。在皇帝派太監來暗示後,朱閣老很快就弄好了票擬,然後順利的批紅。至此,木邦由宣慰司變爲雲南直轄府遂成爲定案。

在這個過程裡,最不爽的就是雲南布政司了。

沒什麼好奇怪的,木邦到底離緬甸近離昆明遠。以前是宣慰司,出了事情雲南的地方官沒責任。現在成了直轄府,這木邦的所有事情都跟雲南布政司牽扯上了關係。雲南的官員高興得起來纔怪!

當官嘛,除了少數腦袋有病一天到晚想建功立業的傻瓜。誰不想平平安安的做官?把木邦拿進來直轄,萬一緬甸又打來了呢?丟失國家直轄領土,一個布政使的腦袋估計是不夠的!

所以,面對皇帝和內閣的一致意見,雲南的官員們沒法硬頂。但是軟對抗是少不了的:那個,孫大人,我們雲南的財政從來都是不夠的,多年來一直都靠四川接濟。所以,這新增的木邦府,辦公經費啊,官員薪俸啊,駐軍費用啊啥的,都得你們自己想辦法。還有,我們雲南本來就是荒僻之地,很多縣城的知縣都是舉人擔任,進士擔任縣官的比例在大明兩京十三省裡是極低的……總之,這官我們也是派不出來的。

總之呢,朝廷說了,木邦新入,三年免稅。這個我們雲南司是絕對支持的。但是其他的,抱歉抱歉,沒有了。

孫承宗在昆明受了這樣的奚落一點都不生氣。相反,他高高興興的和雲南布政司簽了個省府協議。其大致意思就是,雲南布政司不派官員到木邦府,也不承擔木邦府的所有開銷。但是,木邦府以後的產出,直接繳納到北京的內承運庫,與雲南布政司無關!

十一月初,在北京接到這份荒唐協議的朱由棟不由得笑出了聲。然後他飛快的跑入皇宮裡,讓萬曆對這份協議蓋了印……之後萬曆根據這份協議,再次頒發聖旨:既然你們雲南布政司不想接納木邦。那好吧,木邦以後不是普通的府,改用軍民府編制!

在雲貴川這些地方,布政司以下,府和軍民府是同級的行政單位。其不同之處在於,府的官員是流官,由朝廷任命。軍民府的知府是當地的土司,不僅是終身制,而且軍民府的知府集民政、財政、軍事權力於一身!

軍民府與宣慰司的區別則在於:前者要像普通府一樣按期向朝廷納稅。而宣慰司嘛,朝貢就行了。

總之,軍民府這個編制,適用於靠近漢族聚居區,生活習慣有一定漢化,但和普通漢民還是有一定區別的少數民族聚居區。這個軍民府內部出了任何問題,都是由軍民府自己負責搞定。只要軍民府內部的混亂沒有波及到其他地方,搞破天了上級的布政司也不用擔責任。

所以,得到這道旨意的雲南布政司高興壞了,全司上下,甚至連同世鎮雲南的黔國公府都大呼皇上英明。

這麼兩撥操作搞下來,時間就拖到了十一月底。然後,十二月份開始,剛剛掛牌不足十天的木邦軍民府就公開宣稱,找到了大型玉礦,有穩定玉石產出了……

“哈哈哈~~殿下,如您這麼說,雲南那些蠢官這會兒是不是腸子都悔青了?”

“嘿嘿,吾在京師,怎麼能看到雲南布政司那些傢伙的表情。不過呢,好歹人家雲南是木邦的大後方,劉帥和馬宣撫回鎮四川后,可是隻留了兩千人馬在木邦的。所以吾已經去信孫先生,這雲南的玉礦,還是要分些股份給雲南布政司和黔國公府的。”

“殿下,此事具體是怎麼做的?”

“張世澤,你就別替你家想了。這事隔着你們家畢竟太遠,還是不要去碰的好。”

“殿下。臣可不會亂想,臣的父親也不會亂想。到底雲南那邊是黔國公啊,那可是開國公爵之一,比起我們靖難公爵,歷史更久遠一點。”

“靖難未必比開國輕鬆多少。”說了句場面話後,朱由棟正色道:“吾給孫先生的建議是,整個木邦,以及後面的孟養玉礦,其開採、售賣甚至將來直接輸送原生玉石進入內地進行賭石什麼,都由一家公司來全盤操作。公司的名字我都想好了,大明南中翡翠股份有限公司。在這裡面,大內佔股三成,興華宮兩成,黔國公府一成,雲南布政司一成,木邦軍民府兩成,孟養宣慰司一成。”

“這樣好,如此,木邦、孟養的玉石要想運出來可就不會受到任何阻攔,而且民間的盜掘、盜賣現象,自然會有各地官府用心捉拿。畢竟,走私玉石,就是偷大家的錢。”

“不錯,世澤,你越來越市儈了。”

“哈哈哈,這不是跟着殿下久了,被燻黑了麼?殿下,如此算下來,咱們興華宮每年能從南中那邊分到多少銀子?”

“我已經跟孫先生說了,十年之內,木邦也好,以後的木邦孟養也罷,每年最多隻能售入內地兩噸南中玉,賭石什麼的可以另算。當然,世澤你是世家子,應該明白和田玉啊,獨玉什麼的也是分等級的。我讓孫先生找那些玉石大家,給南中玉分爲甲乙丙丁四個等級……玉呢,不是日用消耗品,所以是沒有固定價格的。喜歡的人千金散盡都可以,不喜歡的人再好的玉也視而不見……總之,兩噸玉石,若是操作得好,獲利當不下三百萬兩。如此算下來,興華宮每年大概有六十萬兩的收入吧。”

“臣等謹爲殿下賀,如此,東北寬甸更有保障。我等去了南京,也能更方便的大展拳腳。”

……

夜深了,大家都去睡了。朱由棟一個人站在船頭,靜靜的看着大運河緩慢流動的河水,沉默不語。

左手習慣性的將食指和中指放到了嘴前:穿越過來六年多了,前世的煙癮在這一世當然是沒有了。但是,當他需要深思的時候,還是習慣性的做出抽菸的動作。

從開蒙到現在,兩年多的時間,他是做了不少的事情,讓大明也有了一些改變。但是限於年齡、身份、自身的力量和時間。他做的,距離自己的目標還很不夠。

帝國缺錢!缺到了極致!自己這一世的這位皇爺爺,如何不知道把太監派出去收取礦稅會激化社會矛盾?但真的是被逼得沒有辦法了啊!

現在,文臣們的集體反對,地方鄉紳慫恿普通百姓用各種手段對抗。導致礦稅的來源越來越少,需要投入的成本和付出的代價越來越大。以至於自己的皇爺爺再也無法堅持。

萬曆三十三年,大內被迫下旨,停止徵收礦稅。但心懷僥倖的皇帝卻沒有召回各地稅監。結果,雲南的軍民殺了當地的稅監楊榮,陝西這邊若不是朱由棟出手,那就不是一個陳時濟被罷免的問題了。

於是,在去年,也就是萬曆三十四年,皇帝不得已明確下令,全國所有外派稅監全部回宮。停止徵收礦稅,各地市場的榷稅、商稅轉交給各地文官。

哈!轉交給文官,朱由棟和朱翊鈞都可以預見到,這一靠宦官每年還有三四十萬兩收入的稅種,要不了幾年,就會變得近似於無。

於是,萬曆把他派了出來。臨行前,萬曆語重心長的對他說:太監出去收稅有先天不足,而太孫出鎮南京,要掙錢就要方便許多。朱由棟至今記得,在送他上船前,萬曆對他說的話。

“棟兒,爺爺老了,便是現在什麼都不做,也能舒舒服服的活到去見太祖、成祖。可是我朱家的子孫呢?我大明的國運呢?這些,都只有靠你了!好好去做吧,不要擔心衆口鑠金的典故。你是皇太孫,這國家遲早都是你的,難道爺爺還會懷疑你自己造自己的反?”

當然,市儈的老頭子最後還是暴露了他的本性:“棟兒啊,紅河莊每年分給爺爺六十萬,玉礦那邊以後每年大概有九十萬兩。你去了南邊,想辦法每年給爺爺再掙五十萬兩。如此,爺爺就可以徹底安心了。”

五十萬兩?我的爺爺誒,你也太小看我了!

第四七三章 晉商開始轉型(二)第二十章 有的人欠收拾(二)第五一五章 我演技不錯吧第七二一章 板鴨造艦計劃第四四七章 海外州的發展(一)第一五八章 這絕不是挑釁第三三八章 工業革命發端(一)第一零五章 全面進行佈局第四四九章 不得了的東西第四二零章 雙子們的佈局第七七四章 陸軍可以登陸第一零九章 現在開始起航(四)第五零一章 軍備協調會議第一零九章 現在開始起航(四)第一零九章 現在開始起航(四)第五二六章 威尼斯的商人第一零五章 全面進行佈局第二零三章 完成首次組閣第六零一章 極低概率事件第一五五章 所謂帝王心術第四六一章 進入鐵甲時代第四七六章 河套重工中心第三十二章 原始資本積累(七)第六一一章 炎黃日月國旗第五十一章 唯大勢不由人第三零七章 萬曆四十五年(一)第六一九章 穿越喜馬拉雅第四五三章 奧斯曼的權臣第二七零章 萬曆四十四年第十八章 狗屎般的財政(三)第一六二章 太孫殿下出徵(三)第三九五章 清醒的國鬆丸第五三五章 轉進的第六師第六十七章 東北號角連營(二)第六四六章 西班牙的應對第六一九章 穿越喜馬拉雅第二七六章 方山的進士們第五三五章 轉進的第六師第七四四章 今日定下國本第六零八章 大明兩路進軍第一五零章 佈局畢欲發動第三二五章 濱海廠的木匠第二九三章 太孫焦頭爛額第五八八章 帝師黨的共識第一三七章 島津欲寇琉球第五六二章 此刻需要謹慎第四六二章 進入鐵甲時代(二)第五零二章 軍備協調會議(二)第七八五章 這是毒丸情報第六十章 手心背都是肉第七七一章 雷擊艦隊登場第七四一章 失去南美之痛第九十八章 千萬人吾往矣第五六零章 外事要講紀律第五十五章 情報纔是主業第七三八章 美洲大局已定第三十二章 原始資本積累(七)第五零一章 軍備協調會議第六四五章 蘇伊士開通了第五十一章 唯大勢不由人第七六五章 戰略就是調動第一七八章 宿命的薩爾滸(八)第四七八章 歐洲人的改變(二)第二三九章 選妃並不簡單(四)第二四零章 大阪的冬之陣(一)第八十四章 哈布斯堡家族(二)第一二八章 東林陷入頹勢(三)第十八章 狗屎般的財政(三)第四五三章 奧斯曼的權臣第一一三章 東林也要辦報(二)第三六三章 朱由棟的殺招第六三四章 三位殿下之戰第四二七章 三萬裡的返航第五七八章 菲利普的理政第六七二章 杜倫尼的閃耀第七零五章 大西北的形勢第三四零章 工業革命發端(三)第六一七章 莫臥兒總動員第五八六章 大明開始立憲第二九一章 決絕的達塔爾第五二一章 朱家的男人們第一一九章 扶上馬送一程(一)第五一三章 破軍也隕落了第六五零章 一錘子的買賣第六零九章 神奇的三哥們第三一一章 崇明沙攻防戰(三)第五三二章 大明陸軍參戰(二)第一四一章 所謂借殼上市第五三二章 大明陸軍參戰(二)第三七六章 廉貞走向末路第七四二章 歐洲經濟隱患第五六零章 外事要講紀律第一七三章 宿命的薩爾滸(三)第五五零章 電學研究轉向第五零四章 要想富先修路第四八一章 大明使團抵奧第四零一章 登陸逐步推進第六八九章 敵艦兵臨城下第二七七章 人生多不如意第六零四章 大明朝的家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