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五二章 最大勝利保障

大明天啓二十六年七月初五,南京,後湖,晚上九點。

後湖的小島上,使用鋼筋混泥土修築的二十棟八層樓高的建築裡,全都燈火輝煌。透過建築物的玻璃窗戶,隱約能夠看到一些晃動的人影。

“很好,非常好,彝仲啊,朕對剛剛入庫的二十五年的黃冊質量非常滿意,你辛苦了。”

“臣謝過皇上的肯定,不過臣只是守庫房的,製作黃冊,還是各地官員監控得力。當然,這也少不了朝廷的重視。”

“哈哈哈,彝仲你謙虛了。黃冊現在雖然是朝廷統一下發紙張,各地製作。但是運到後湖來了後,審覈、編碼、存放和日常管理可是你們的事情啊。朕方纔花了整整一天的時候,抽查了上百卷黃冊,全都數據清晰不說,便是往前追溯二十年,依然能夠做到毫無差錯。這一切,都是以你在內的歷任黃冊主官的成績啊。”

在朱由棟做了皇帝后,特別是天啓十一年的國家機構改革。南京已經沒有了南六部和都察院等中央政府機構。但是作爲國家的根基,黃冊庫,卻仍然設置在了南京。

作爲花了九牛二虎之力纔將黃冊庫重建的皇帝,朱由棟對黃冊庫的重視程度是極高的。現在,黃冊庫的官員不再是由從七品的南京戶科給事中主管。而是被朱由棟設置了一個“國家根基守護大臣”的從三品的官員專職對其進行管理。整個黃冊庫也被《皇明憲章》中國家機構設置一節裡,明確的稱謂國家根基所在。

如此明確的稱謂,使得現在這個部門的官員門變得充滿了自豪感,做起事情來也是理直氣壯。

除了在職位和名譽上做了保證外。在經費上,朱由棟也相當的大方:黃冊庫不但在財政部有了單獨的戶頭,這裡的官員的薪資,也比同等級的官員要多出近一成。除此之外,黃冊庫也有專門的檔案管理經費,每十年黃冊入庫的時候,黃冊庫徵召南京中學的學生們入庫整編,也有了充足的辦公經費保障學生們的待遇了。

如此種種,使得黃冊庫的主官現在成了一個香餑餑。便是那袁崇煥,在蒙古區兵役局局長位置上帶了十來年後,也曾返京多次活動,想要謀取這個“守根大臣”的位置。

可惜,朱由棟覺得袁大人的特長不在手而是在嘴。所以當人事部把袁大人推薦上來後,朱由棟根本就不考慮,直接把他派到新疆做了參政——你去那裡發動嘴功,促進民族團結吧。

現在的守根大臣,是在歷史本位面上,爲南明政權奮鬥到最後一刻的夏允彝——他的兒子更有名。

在夏允彝的陪同下,出了黃冊庫,迎着夜晚溼潤卻又涼爽的湖風吹了一會,清醒了一下因爲高強度工作一天而有些昏脹的腦袋後。朱由棟轉過身來,對着一直跟着他,配合他對黃冊進行查證了整整一天的太子朱慈燚道:“如何?”

“父皇,兒臣從小就聽老師、母妃講述過您在沖齡之際,就發現了黃冊的問題,並花了大力氣重建這國家的根基。但那只是故事,只有真正來到這裡,方纔明白,爲何這裡被稱爲國家的根基。”

“你明白了就好。記住,只要這個地方不出問題,那即便是我大明未來在與西班牙的長期戰爭中一時遇到挫敗,我們也能迅速恢復,並奪得最終的勝利。便是將來我大明獲得對西戰爭的勝利,站上了世界之巔。只要這裡還安穩,那我大明就能在頂峰站立很久而不是曇花一現。”

“是,父皇的諄諄教誨,兒臣記住了。”

“嗯,以後爲父不在了,你記得也要帶你的兒子過來,讓他現場感悟國家根基的重要性。”

“父皇身體康健,說這話還是太早了。不過父皇放心,若他日兒臣主掌這個國家,定然要讓我朱家的子子孫孫都記得這裡,每一位有繼承權的皇族,都必須在這裡至少實地工作一天。”

“很好,若是你這會兒跪下去說什麼父皇萬歲啥的,爲父真的就看不起你了。”說完這話後,朱由棟轉過身來,對着夏允彝道:“彝仲啊,朕和太子都幫你白乾了一天活兒了,能不能賞點晚飯?”

“哈哈哈,皇上這話說的臣都有些慚愧了。不過皇上,後湖長洲乃是放置黃冊庫的地方,是不能生火的。所以,還請皇上移步,到對岸用膳。”

“好,快快讓他們把船開過來。哦,對了,彝仲啊,你兒子今年多大了?”

“回稟皇上,犬子完淳,今年十月就要滿十三歲了。”

“朕聽說此子極爲聰慧,五歲能通讀經史,七歲就能作詩歌,而且長得極爲神俊。你且先走一步,給朕和太子安排好晚膳,另外再叫你兒子過來陪朕用膳,朕和太子先在長洲等你。”

“臣謝過皇上厚恩,那請皇上和太子先在這裡稍待,臣儘快安排好諸事後再來接駕。”

看着夏允彝匆匆離開的身影,朱慈燚稍稍猶豫了一會,還是開口道:“父皇,我大明的天才少年不知凡幾,爲何您獨鍾此子?”

你不懂,那是夏完淳啊。那是寫下“三年羈旅客,今日又南冠。無限山河淚,誰言天地寬?已知泉路近,欲別故鄉難。毅魄歸來日,靈旗空際看。”的夏完淳啊。雖然在這個位面,這一切都不會發生。但是穿越者的情懷和敬意,決不允許我對這父子倆視而不見。

看着朱由棟沉默不語,朱慈燚只好新開一個話題:“父皇,這次回京後,兒臣想去新疆走一走。”

“嗯,你也看出來了?不錯啊。”

“謝父皇肯定。兒臣知道,三年後的大戰,初始階段可能是我大明與歐盟爭奪印度,奧斯曼不一定會入局。但如果我們拿下了印度,或者在印度佔據了明顯優勢,那奧斯曼人肯定會傾力援助歐盟。與其等我與歐盟雙方氣喘吁吁時面對奧斯曼人的生力軍,不如等我與歐盟開戰後,就直接從新疆發兵,通過陸軍把奧斯曼人的主力吸引過來。

三年後,蘭新複線肯定完工了。我大明的後勤保障問題不大。倒是奧斯曼,在沒有鐵路的情況下如何從本土把軍隊和彈藥物資運送到中亞與我決勝,這纔是對方的致命傷。”

“很好。”滿意的點頭後,朱由棟道:“你能想到這一點,朕很高興。那朕問你,你對我大明與歐盟爭奪印度,可有信心?”

“這個嘛……兒臣在美洲與西班牙人纏鬥多年,深知西賊還是很有戰鬥力的。當然,我大明經營中南已經多年,從中南半島出發,只要孟加拉灣制海權在我手上,後勤方面我們拖也拖死西賊了。可是拿下印度後,要想進攻歐洲,甚至西班牙本土,這就很難了。那時候的成敗,未可知也。”

“不,你錯了。”微笑着搖搖頭後,朱由棟道:“在爲父的盤算裡,只要拿下了印度,我大明對歐盟,或者說對西班牙的戰爭,就穩操勝券了。”

“這?還請父皇爲兒臣解惑。”

“呼~”長舒了一口氣,朱由棟整理了一下思緒後道:“歐盟的核心是西班牙,而西班牙的歷史不過才一百多年,比起我華夏,差得實在是太遠了。他們沒有秦皇漢武這樣偉大的帝王,沒有孔孟這樣的先哲。這是他們面對我華夏時,最大的致命傷。

大家好,我們公衆.號每天都會發現金、點幣紅包,只要關注就可以領取。年末最後一次福利,請大家抓住機會。公衆號[書友大本營]

儒家雖然問題多多,但儒家堅持的文化認同和華夷之辯這兩點,是儒家的精華所在。而從秦皇開始,漢高祖、呂后、文帝、景帝、武帝,六位君王前赴後繼,歷經千辛萬苦。終於在我中華大地上建立起了高度集權的大一統國家。從此之後,我華夏即便處於分裂時,各割據政權的統治者也會發自內心的認爲國家遲早統一,稍微有點才具的割據者,都會努力的想承擔起統一國家的歷史責任。便是一個鄉間的老農,也知道天無二日,民無二君……

慈燚,你要記住,這兩點,是我大明面對西班牙糾合起來的歐盟時,最大的優勢!有了這兩點,只要我大明自身不出問題,早就立於不敗之地了。

你看,就算當年西班牙的艦隊都打進了南海,斷絕了我大明的海貿又如何?他們四處發散傳單,說只要爲父退位,就與大明和平相處,恢復貿易又如何?除了極少數不要臉的商人做了內應外,哪個有分量的臣子或者鉅商動搖過立場?這就是秦皇漢武和孔孟給我們這個國家留下的最大遺產,和最厚實的底氣!

而西賊就不同哪。歐洲沒有秦皇漢武這樣的偉人,沒有孔孟這樣的先哲。他們沒有中央集權,也沒有文化認同。他們除了宗教,就只有利益。

現在,按照黎塞留的信件來看,西班牙正通過歐盟不斷集權以便動員起更大的力量與我大明對抗。而這種集權,必然導致歐洲諸國的君主和以土地爲主要財富的老派貴族,對那位菲利普的恨意愈發熾盛。之所以忍氣吞聲,除了西班牙的科技發達,裝備領先之外。最重要的就是歐盟內的諸多商人,尤其是利用新技術發財致富的商人,新貴族,以及這些商人、新貴族控制的工人、農民們對菲利普鼎力支持。

而一旦西班牙丟掉印度這個歐洲最大的市場和原材料供應地。那我大明就可以用通商權換得歐洲的新貴族和商人們拋棄菲利普。這時候,歐洲人的表現,絕對不如我大明的百姓。只要朕搖動一下鈴鐺,那些新貴族和商人們,就會像狗一樣搖着尾巴靠過來!

所以,只要拿下了印度,歐盟分崩離析就不遠了。因爲美洲丟了,印度丟了後。整個歐盟就只剩下一個非洲可以吸血。但是非洲?”

朱由棟搖了搖腦袋:別說這個時代的非洲了,就是21世紀的非洲,也遠遠比不上印度和美洲啊。

“慈燚,明白了麼?只要拿下印度,再在陸路擊敗奧斯曼的話。那,我大明必然獲得這場世界爭霸的最終勝利!”

第七四九章 改國策備大戰第七十八章 劉大刀的奮迅(二)(收藏滿三千加更)第八十八章 神烈山祭孝陵第一九一章 行百者半九十(二)第三三五章 日本的新策略(一)第三四八章 東海上的決戰(五)第二九一章 決絕的達塔爾第二八一章 無壓制之義直第十一章 孤的元從班底(三)第五七九章 材料學者發威第二三八章 選妃並不簡單(三)第一四一章 所謂借殼上市第七四六章 不一樣的人生第二二五章 土著中的垃圾(一)第五九三章 兵役總局開張第三二四章 巨人開始覺醒(三)第二五四章 一切都是誤會第一二零章 扶上馬送一程(二)第三六一章 家裡的親人們第六七零章 大戰一觸即發第四六八章 新時代的改變第二零零章 從此龍吟九天第三四零章 工業革命發端(三)第二十章 有的人欠收拾(二)第五三六章 首席民政秘書第二九二章 進擊的新人們第六六零章 天才們的表字第五四九章 美洲動亂新源第二一七章 對法戰前準備(二)第七二零章 重兵投放美洲第七七一章 雷擊艦隊登場第五四八章 繼續開發東北第四三五章 後勤保障無礙第十六章 狗屎般的財政(一)第七八八章 孟加拉戰役終第三十三章 原始資本積累(八)第七三八章 美洲大局已定第五五三章 索科利的父子第四零七章 幕府垂死掙扎(二)第二二三章 劃時代的差距第一五三章 蕭伯芝的表演第五十章 納黎萱的獨子第七六四章 此乃億萬一心第三九三章 無敵朝陽羣衆第四四六章 聖人還是聖人第六八一章 大明朝的應對第一五五章 所謂帝王心術第七二三章 如何擴大內需第七九三章 亞丁灣的屠殺第四一一章 開陽再臨戰場第四八一章 大明使團抵奧第五零二章 軍備協調會議(二)第五八八章 帝師黨的共識第一三一章 金陵日報完勝(二)第一一一章 射鵰英雄火爆第三一零章 崇明沙攻防戰(二)第五六三章 李自成的方略第三一一章 崇明沙攻防戰(三)第九十三章 國家根基已朽(五)第四八三章 大明朝的軍改第六二零章 這是赤色黎明第二十四章 泰西今夕何年(一)第三二四章 巨人開始覺醒(三)第五零四章 要想富先修路第七十六章 搬家並不簡單(二)第四十章 打臉就要打痛(一)第三九零章 海外的新制度(二)第二七七章 人生多不如意第四八八章 西班牙的防守第七二八章 共贏纔是王道第七十三章 搬遷勢在必行第一四五章 先定規後開營第七零一章 美洲即將爆發第二九一章 決絕的達塔爾第二九六章 擴軍勢在必行第三五零章 東海上的決戰(終)第六四二章 新一代的將星第四三零章 商界開始改變第一四六章 曹文詔的家信第六章 礦稅很有意義第二四五章 人口普查完畢第六十一章 大明火器專家第三六四章 衆狗聽令出征第六五六章 鄭芝龍的奮戰第一零二章 我們的海賊王(四)第一九八章 天下重新透明(七)完本感言暨新書寫作計劃第六二六章 局面似有反轉第四四四章 藩王們的反應第六零零章 大明準備出擊第五九六章 紙幣爲時過早第七八八章 孟加拉戰役終第一五九章 大金今日豎旗第十三章 穿越的老套路(一)第二九九章 日本欲寇朝鮮(三)第三二八章 科技界的曙光第七五七章 唯有科技制勝第一八九章 英烈不容遺忘第三六八章 西貢港的洗地第二一九章 首戰是在色當(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