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四七章 穿越者的成就

“臣新絲路護衛隊總隊長吳三桂,拜見皇上。”

“臣甘肅布政使何騰蛟,拜見皇上。”

“臣……”

1643年9月20日,朱由棟乘坐的專列抵達了蘭州。

他是這一年五月下旬出發的,留下了朱由校和朱慈燚共同監國。一路上走走停停,花了將近四個月,才抵達蘭州——這個速度,不要說火車了,便是步行,也該到了。

之所以走得這麼慢,當然是因爲皇帝想了解基層的第一手情報。

在北直隸,他親眼目睹了農民們的夏收。當然,皇帝陛下作秀是有限度的,他並沒有親自下田去和農民一起收割小麥。但是當他的九龍傘在田間地頭打開的時候。當地的農民了除了山呼萬歲以外,還自發的進行了一場收割比賽。以至於那天的氣氛極爲熱烈,直接把好幾個老農給興奮得中暑了……

在山西,他看到了四大家族入股開辦的白虎銀行的興盛:大明進入蒸汽時代,以及開始大量建設以火電廠爲主的電廠後。山西的煤炭銷路大興。除了幾個大型國有煤礦外,其他民間資本控股的中小型煤礦如雨後春筍般的開辦了起來。

在這個過程中,有不少賭徒以身家財產作抵押,向銀行貸了一筆款子後,找個風水師指點一下就開始朝地下挖:挖到煤炭,一起發財。挖不到,家破人亡……

無數的小型煤礦瘋狂挖掘,對礦工的需求直線上升:蒸汽時代,燃煤就是時代的動力。只要挖出來了,絕對不愁賣。但是資本的逐利性,使得這些小型煤礦的礦工生存質量極低,更有黑心老闆各種坑蒙拐騙的拉來一些外地人進礦——其待遇更低,甚至完全形同礦奴。

對這些問題,作爲穿越者,朱由棟雖然早就知道可能會出現。但是當他冒着一定風險,輕車簡從的對一些中小煤礦進行突擊檢查後。其看到的礦工們的慘狀,還是讓他感到觸目驚心。而白虎銀行那些負責催收欠了貸款還不上的催款隊,搞出來的種種事情,比後世的黑惡黑多了……

然後大發雷霆的皇帝直接一道電報,把信王朱由檢和太子朱慈燚從北京召喚了過來:此事交給你們辦了,首先要制定行業准入標準,不能什麼阿貓阿狗都能入場,更不能讓那些普通百姓賭性發作不顧一切的貸款開礦。然後要制定安全生產標準、工人最低薪資標準、工傷礦難補償標準、塵肺養護標準等一系列保障措施並要求地方官員嚴格執行——先不說礦工造反比普通農民造反危險一百倍的問題。關鍵是我們作爲皇族,這普天之下的每一個漢民,不說讓他們都過得豐衣足食,但至少,讓他們有尊嚴的活着,是我們努力的目標!

隨着朱由檢的到來,山西官場又是一片官不聊生。不過這些朱由棟就不管了。他的專列繼續前行,到了陝西。

歷史本位面上1643年的陝西,那是赤野千里人相食。不過在這個位面,陝西的局面就要好多了。

在農業基本完蛋的陝北,得益於他作爲穿越者的先知先覺。這裡開始大量的開採石油:陝北的石油,產量少,油品不高,而且分佈較爲分散——這種油礦,最適合民間資本入場。

蒸汽機的本質原理就是燒開水,而火電廠說白了就是蒸汽機燒開水產生蒸汽帶動發電機發電——而燒開水嘛,煤炭燒石油燒那不都是燒嗎?而且隨着大明化工領域的進步,石油除了做燃料,也多了很多其他的用途。因此,陝北這點油量,也是不愁銷路的。

雖說站在全局來看,陝北的油量很少。但是這數百口油井要養活陝北本來就不多的人口(有大量人口被遷徙到了臺灣、南洋、吉林)還是沒有多大問題的。

至於關中地區,朱由棟驚喜的發現:當年袁應泰留下的各種水庫、水渠,這會兒都還能夠有效使用。所以雖說這些年陝西總體降雨較少。但只要不是太極端的氣候,光是關中平原本身,是完全能夠做到糧食自給自足的……

就這麼一路調研一路解決問題,所以雖然有了火車之助。但朱由棟還是磨磨蹭蹭到了九月下旬,纔到了蘭州。

然後,蘭州火車站這邊,迎接他的這羣大臣中,第一個報名的居然是吳三桂?

而吳三桂之後,接下來的何騰蛟、劉宗敏等人,更是讓他感慨萬千。

感慨完了之後,他只覺得心情極爲舒暢:這不很好嗎?吳三桂保家衛國,不用做反覆背叛的漢奸。何騰蛟安安穩穩的做一任地方官員,不用壯烈殉國。劉宗敏把自己的打鐵天賦兌現了,換來今日衣食無憂而不用被酷吏催逼得家破人亡……歷史已經徹底改變了,或許這些人在這個位面很難出現在大中學的歷史課本上,但這樣不是很好嗎?這都是朕這個穿越者的成就啊!

未來,哪怕朕沒有獲得這場七個穿越者之間競爭的最終勝利。但只要看到這些因朕而改變了命運的人,也不枉這穿越一遭了。

在火車站一陣唱和後,衆人陪着朱由棟來到了蘭州城內的布政使衙門,大家坐定後,朱由棟先開了口:“朕從火車站一路行來,怎麼沒有看到幾座星月寺?”

“呃?臣不知皇上這話是何意?蘭州城內確實有一些星月教徒,但是數量不超過三千。這星月寺有是有的,但不過只有兩所。而且他們都在城西,皇上從城東過來,自然是看不到的。”

“哦,原來如此。”話說到這裡朱由棟也覺得一陣恍然:21世紀,蘭州城內的星月寺,估計比銀川還要多。他還想着既然來到這裡,就把城內的阿訇們召集起來講講宗教團結呢。沒想到這會兒……

“那個,吳三桂。”

“臣在。”

“新疆那邊的星月寺多麼?”

“回皇上,很多。”

“嗯,那你待會替朕拍個電報給新疆布政使,就說朕大概十月下旬到新疆,去了那裡之後,要會見當地有名望的阿訇們,讓新疆布政司早做準備。”

“是,臣領旨。”

把宗教的事情先安排之後,他轉過頭來對着劉宗敏意味深長的笑了笑:“劉廠長,朕聽說,你的蘭州鐵廠可是一廠養活一城人啊。怎麼樣,壓力大不大?”

【收集免費好書】關注v.x【書友大本營】推薦你喜歡的小說,領現金紅包!

“皇上。”粗壯漢子侷促的站起身來:“這鐵廠不是卑職的,是皇上的,是大明的。至於說壓力,卑職肯定是有的。畢竟,俺們廠現在主要負責給蘭新複線提供鋼軌,這每一截鋼軌的質量都要保證萬無一失,卑職每天都要親自質檢,但……這每天出廠的鋼軌實在是太多了,卑職只能是抽檢。卑職親自檢查過的當然沒有問題,但卑職沒有檢查過呢?雖說廠子裡也安排了其他的質檢人員,但是……”

“哈哈哈,我大明自從徐先生當年出任工部尚書後,就重新恢復了秦代‘務勒工名’的制度。每一截鋼軌,批號是多少,質檢人員是誰,都是要打上標記的。到時候出了問題,按圖索驥,追責就是了嘛。”

“皇上,話雖然是這麼說。但卑職是廠長,只要鋼軌出了問題,哪怕不是卑職質檢的呢,卑職還是會覺得責任重大的。”

“那沒辦法,西方有句話,叫做欲戴王冠,先承其重。你是廠長嘛,當然責任最大。不過,你如此的有責任感,朕很喜歡。說說,除了擔心產品質量問題,還有什麼擔心的?”

“這個……”

“怎麼了?有人在這裡不方便說話?要不要朕把這些傢伙都趕出去?”

“皇上。”旁邊的何騰蛟苦笑一聲,站起身來:“主要是煤礦所產煤質的問題,布政司和鐵廠已經扯皮很久了…….”

“嗯,去隴東地區尋找新的煤礦?這個主意好。是誰提出來的?”

“皇上,是我們鋼廠的總務科長孫可望。”

“你說誰?孫可望?他祖籍哪裡?陝西米脂啊?哈哈哈哈~有意思,太有意思了。嗯,何騰蛟。”

“臣在。”

“甘肅這些年農業和畜牧業年年受災,朕是知道的。你爲了保證省內百姓就業,保護省內小煤礦的心情朕也是理解的。但既然原有小煤礦的煤已經影響到了鋼軌的質量,那,你作爲布政使,是不是也該站在朝廷的立場想想問題?”

“皇上,臣已經多次去了省內的幾個煤礦,要求他們提高煤質。但是……皇上,這幾個煤礦可是牽涉到近十萬人的飯碗,要是鐵廠不用他們的煤,劉廠長是能睡好覺了,可是臣就睡不着了啊。”

“辦法不是給你想出來了麼?甘肅的地下,可多的是寶貝。布政司出面,組織省內的幾個小煤礦組建勘探隊,去隴東找吧,朕保證,那裡一定有大煤礦。另外,既然朕都到了這裡,再給你支招。玉門關附近、祁連山下,好好找,那裡的油田產量不比現在陝北的油田產量少。還有,陝、甘、川三省交界的文縣陽山,有一個大金礦!”

“啊?皇上,此話當真?哦,對了,皇上蒼龍轉世,生而知之嘛。”

“誒,什麼蒼龍轉世,生而知之的話就不要提了。說起來也是朕的不是,最近這些年,因爲南美的金銀來量極大,加之國家已經掌握了不少大型油田的地址。所以都忘了甘肅也是有礦的了。”

是的,甘肅的玉門油田,開採於1939年,是中國的第一口油田,也是中國石油工業的誕生地。而甘肅的文縣陽山金礦,則是被發現於20世紀90年,當年就一躍成爲中國最大的金礦。

當然,這玉門油田頂峰時一年也就五十萬噸產量,比起後世的大慶每年幾千萬噸產量實在差得太遠。而陽山金礦在現代化挖掘模式下,二十多年裡一共也就出產黃金300餘噸,和南美的金礦比起來完全不是一個量級。但是,這麼兩個礦,再加上隴東地下的優質煤田——足夠養活現在的甘肅了。

第四六九章 大明向你宣戰第五二五章 各有各的想法第二七六章 方山的進士們第五七六章 有競爭是好事第一三九章 是蹂躪非戰鬥第七十一章 西北危機已現(二)第六三九章 事了準備回家第七七八章 大明皇帝板載第一六四章 山海關定方略(二)第六八六章 菲利普分蛋糕第五六二章 此刻需要謹慎第三七五章 三府交點爭奪第三九零章 海外的新制度(二)第七四七章 穿越者的成就第一一二章 東林也要辦報(一)第一一四章 東林也要辦報(三)第四三一章 準備遠征蒙古第六八零章 老賊的好打算第五七二章 皇子的新老師第七八六章 總算是明白了第四零五章 穿越不是萬能第二一一章 天樞今日登頂(感謝逐日2005書友)第七八八章 孟加拉戰役終第一八三章 北京暗流涌動第六十八章 東北號角連營(三)第四八九章 雙方都要調整卷末總結及單章求訂閱第五六六章 美洲的新局面第七二三章 如何擴大內需第四零二章 白甲兵對武士第二三零章 歷史未能重演(一)第五二七章 亞歷山大城下第五十章 納黎萱的獨子第一二一章 扶上馬送一程(三)第二零九章 玉衡搖光結盟(一)第一一一章 射鵰英雄火爆第二十四章 泰西今夕何年(一)第六八八章 大明的特種兵第五零九章 都察院要大改第七五二章 最大勝利保障第五章 大明其實很窮開個單章,說說最近的事第三六三章 朱由棟的殺招第六十一章 大明火器專家第四六八章 新時代的改變第一六七章 煩惱的主帥們(二)第六七二章 杜倫尼的閃耀第三三四章 逃亡者的用處第七零九章 所謂李代桃僵第六八三章 歸國人員安置第一一八章 東林也要辦報(七)番外:二百五十年後第三一四章 崇明沙攻防戰(六)第三三零章 大明準備反擊(一)第二六七章 總結後出大招第六六五章 不算晚的情報第二三五章 歷史未能重演(六)第七四零章 不能再爭國本第五四一章 薑還是老的辣第四二零章 雙子們的佈局第六六八章 大明的駐印軍第四二二章 啓動經濟改革第六八二章 流水賬的戰報第九十五章 國家根基已朽(七)第五五二章 歐盟需要停戰第四四一章 王在晉的決心(爲盟主逐日2005加更1/2)第一零五章 全面進行佈局第一一二章 東林也要辦報(一)半年總結暨2020年寫作計劃第二七四章 丙辰會試黑幕(三)第六零四章 大明朝的家底第六十二章 母子促膝夜談(收藏上千加更)第二三二章 歷史未能重演(三)第五六三章 李自成的方略第七二一章 板鴨造艦計劃第七四六章 不一樣的人生第五七四章 教育事關國本第六三三章 帶路黨的作用第三六零章 三萬裡的遠征第一三九章 是蹂躪非戰鬥第五二四章 印第安女戰士總設定(看前一定要看)第三二八章 科技界的曙光第七八九章 敵人這是要跑第五一八章 奧斯曼的應對第二一二章 目標是法蘭西第一一五章 東林也要辦報(四)第六六二章 進化論的誕生第一三三章 國事就是家事第三三零章 大明準備反擊(一)第六三六章 帝國開始崩潰第二四五章 人口普查完畢第三一八章 海軍事海軍了(二)第一七零章 戰前最後準備第四四五章 衍聖公不祿了第一三零章 金陵日報完勝(一)第六七七章 毛文龍的無奈第二零零章 從此龍吟九天第四八七章 你也是文抄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