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二五章 減息後再減稅

在朱由棟穿越前,他曾經伺候過一位非常勤奮的領導:這位領導每天至少在醫院裡工作十六個小時,從未有過節假日的概念。而且人品也相當正派,在大是大非問題上始終能守住底線。

但,他勤奮是勤奮了,可是醫院的內部管理卻仍然極不順暢,醫院的效益和員工積極性也極差。每年年終民主測評,職工無記名投票裡,醫院領導一級的民主測評分,他往往是最低的。

這是爲什麼呢?因爲這位領導管得實在太細了。身爲院長,連醫院衛生間隔間上方便病人如廁時掛輸液瓶的掛鉤訂在何種高度都要他親自決定——如此一來,所有副職、中層乃至普通員工,還有個屁的工作積極性和主動性。其最後的結果,也必然是院長就算累死,也沒法把醫院管好。

一個幾百人的醫院,一把手都不可能做到事必躬親。更不用說,他朱由棟現在執掌的是一個本土一億多人,加上藩屬國達到2.5億的巨大國家了。

所以,他的辦事風格,從來都是定調子,然後看結果。至於過程和細節,他是不管的。

留下李國俊和曹三喜與四大豪商探討銀行設立的各種細節問題後,他馬不停蹄的趕回了皇城,在那裡,首相馬士英已經等着他了。

“臣馬士英拜見皇上。”

“馬相免禮,請坐。”

君臣二人坐定後,朱由棟清了清嗓子:“方纔在房山已經跟四大商會談好了,他們籌資至少五千萬,創辦四家銀行。”

“皇上,如此甚好。這樣一來,我大明的銀行存貸款業務就可以下沉到鄉村一級。以臣前些時日的估算,至少可以撬動五億以上的資金流動起來。”

“嗯……”稍微沉吟了一下後,朱由棟問道:“西班牙那邊回信了沒有?這二十萬俘虜他們要不要?”

“外交部那邊剛剛上報了,說是西賊已經接受了我們的報價,兩億一千三百萬,他們將在三個月內足額繳納。”

“好啊,這下子海軍造艦的錢不就有了嘛。”

“呃,皇上,臣可能沒聽清楚。您的意思,是這筆贖金拿來了之後,全部交給海軍?”

“是呀。不過不是一次性的全給。分年度給嘛。今年有曹三喜等人的捐款,就不給了。明年開始,每年撥付四千五百萬,持續四年。說起來,這兩億還花不完呢。”

“皇上,這贖買俘虜的事情,當初我大明也花了一個多億。這筆錢,可都是您自己出的。臣的意思是,等西賊的贖金來了,是不是先把您以前墊付的贖金給償還了?”

“咦?馬相不說朕都差點忘了有這事了。哎,沒事,不用還了。那筆錢,絕大部分都是太皇的遺產,現如今太皇太后也不在了,朕的幾個叔叔都是一國之君,算是早就分家過了。所以這些錢還回來也沒主人了。不如就併入國庫,讓他們產生更大的價值吧。”

“臣多謝皇上。”真心實意的起身,行了一個大禮後,馬士英道:“如此,臣準備把這兩個億的資金投進四大民資銀行,購買一定的股份,如此,纔好正大光明的派駐會計師查賬。明年海軍的撥款嘛,若是四大民行明年還沒法提供分紅,到時候臣就去貸款好了。”

“這事馬相自己安排就是了。總之,海軍的造艦計劃必須不打折扣的完成。”

“是,請皇上放心,必定不會耽誤海軍的壯大。”

點點頭,表示這事算是完了的朱由棟喝了口茶:“馬相,剛纔在房山確定開放四家銀行牌照,是爲了把民間的資金進一步的集中起來,好通過各種大型項目拉動內需。但拉動內需這個事,光有大型項目建設可不行啊。”

“皇上,內閣此前也商議過了。最後大家形成的一致意見是,減息,減稅。”

“減息減多少?減稅又如何減?”

“皇上,自朝廷成立大明皇家銀行以來,這存貸款利率都是在不停變化的。最近這幾年,因爲印度的丟失和南洋海貿的斷絕,國家經濟陷入困難。不少存款人都將其在銀行的資金取出,然後拿回家去存放。爲了進一步吸納存款,所以去年的存款利率是最高的。活期存款利率達到了2.88%,一年期定期存款爲10.08%。因爲存款利率高了,所以這貸款利率自然也高。一般而言,我皇家銀行的貸款利率比存款利率要高5個點子……去年,皇家銀行的三年貸款利率是16.1%。

如此高的利率,確實是把錢重新吸引回了銀行。但是也極大的挫傷了百姓貸款的熱情。畢竟這年頭,要找一門每年能夠提供20%以上純利潤的生意可不容易。”

所以說做皇帝的沒有事必躬親還是有一定壞處的:雖然這樣做保護了臣下辦事的積極性。但,這麼高的利率,這會極大的抑制生產和消費啊。

當然,前幾年戰事吃緊,國家要集中所有力量應對歐洲人的入侵。抑制社會的消費與生產,把有限的資金集中在朝廷手裡是應該的。但是現在,確實應該調整了。

“那內閣準備怎麼調整?”

“按照銀行、財政部、稅務部、工商部、重工、輕工等多個部門的協商,臣等一致認爲,從今年開始降息,分三次將存貸款利率下調。活期存款利率下降到1.5%左右,其他的全部降低至少五個點子。”

“……可以,如果這樣做力度還不夠的話,明年還可以再調。”

“多謝皇上肯定。”

“那,降稅呢?”

“皇上,我大明的農稅、商稅現在基本都是五稅一。內閣的意思,是想把商稅調到六稅一,農稅分兩年調到七稅一。”

中華帝國,歷朝歷代,主要是靠農稅來支撐國家機器。表面上看起來,各朝的皇帝,只要不是太混賬,都很善待農民。一般而言,中華帝國曆代王朝的農稅,都是十五稅一甚至更低。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這個十五稅一,是田賦。在田賦之外,中華帝國的農民們還要承擔人頭稅、徭役、兵役以及各種各樣臨時的加徵。而且因爲稅種的繁重,往往還會因爲胥吏的上下其手,極大的加重農民的負擔。

所以,表面上的十五稅一,真到了執行的時候,往往是三稅一甚至三稅二。而在一些王朝的末期,比如歷史本位面的崇禎朝,更是三稅三甚至三稅四、五了。

而朱由棟執掌下的大明,對農稅的徵收有兩個特點。第一是按土地面積和土地質量徵收。上田每畝五個銀角,中田三個銀角,下田一個銀角。平均下來,基本就是每畝三個銀角的樣子。按照大明一畝土地平均畝產糧食在3石左右,值銀1.5元的水平來計算。每畝三個銀角的稅額,差不多就是五稅一。

第二個特點則是,大明現在的農稅非常單一:就一個田賦,其他的什麼都沒有!這樣做的好處極大:農民只要知道自己有多少地,就清楚自己每年該繳多少稅。基層公務員工作起來也非常輕鬆,再也不用每年都和農民扯皮了。

由於大明現在完全進入了小冰河期,北方自然災害頻繁,朝廷經常大幅度的免稅甚至給錢賑濟。所以這會兒別看大明朝廷的年入經常在四億上下波動,但是農稅所佔的比例已經越來越小。因此,馬士英說把農稅降到七稅一,朝廷大臣們都沒什麼感覺:左右不過是少了幾百萬而已。若是因此而讓農民們把餘錢拿去存款,或者對工業品進行消費,多的都掙回來了。

但是商稅嘛……

“皇上,臣是這麼想的。先把商稅降下去,刺激民間積極辦廠經商。這廠子多了,人口向城鎮聚集,這城市面積自然就要擴張。到時候建築這一塊的消費就起來了。房子多了,用電需求也會加大,朝廷新獲得的電廠技術也有了用武之地。等過上幾年,城鎮人口越來越多,臣就調整稅率,或者增加新的商稅稅種。如此,朝廷的收益應該能夠在未來直接翻翻……皇上您這麼看着臣幹嘛?”

看你幹嘛?看你是不是也是個穿越者啊!居然連房地產的主意都打起來了。

不過說真的,大明這會兒發展房地產產業還是太早了一點。但是通過刺激民間輕工業和服務業的發展,促進城鎮擴大,進而促進消費,這個思路是對的。

“朕對內閣的這個方案總體是滿意的,只是減稅之後,短時間內,朝廷的收入會減少很多。這日常支出?”

“皇上,臣等計算過了。如果一切順利,最多後年,朝廷的收入就會大增。所以,無非是過兩年緊日子,熬一熬就過去了。實在不行,那就舉債好了。”

哎,可惜啊,這會兒大明還沒能發行紙幣。不然哪用這麼麻煩?多印點鈔票不就行了。這樣做,政府不用負債不說,還能因爲貨幣貶值進一步促進消費呢。

嗯,等這五年熬過去之後,在大舉反攻印度前,朕一定得先把紙幣的事情做了!

第一九七章 天下重新透明(六)第五十一章 唯大勢不由人第四一零章 決戰地點敲定第五二六章 威尼斯的商人第三一一章 崇明沙攻防戰(三)第三二七章 忠君愛國商人(二)第三十一章 原始資本積累(六)第二十九章 原始資本積累(四)第三三一章 大明準備反擊(二)第三十九章 賺錢必須高尚第四零七章 幕府垂死掙扎(二)第一三零章 金陵日報完勝(一)第七十六章 搬家並不簡單(二)第一一五章 東林也要辦報(四)第三七五章 三府交點爭奪第二二零章 首戰是在色當(三)第四四七章 海外州的發展(一)第十五章 大明第一掮客第六九二章 海軍的福字旗第十七章 狗屎般的財政(二)第七三七章 前後方的配合第五零三章 軍事命名規則第七十三章 搬遷勢在必行第六十章 手心背都是肉第三十九章 賺錢必須高尚第五四九章 美洲動亂新源第四三九章 權利義務對等第十五章 大明第一掮客第六十三章 奇葩後勤保障第七零一章 美洲即將爆發第五零一章 軍備協調會議第四二五章 皇帝還是萬歲第六八零章 老賊的好打算第六六八章 大明的駐印軍第三十五章 原始資本積累(十)第六二九章 天啓御駕親征第七九八章 歐洲的商人們第一六九章 忙碌的魏忠賢第六四四章 美洲的孫督師第八十四章 哈布斯堡家族(二)第三一九章 海軍事海軍了(三)第三八七章 登陸地點選擇第四三六章 不改漢家衣冠第七十三章 搬遷勢在必行第八十章 劉大刀的奮迅(四)第三一八章 海軍事海軍了(二)第五二六章 威尼斯的商人第六四三章 朱慈燚的幕僚第六八九章 敵艦兵臨城下第五五六章 歐洲將星璀璨完本感言暨新書寫作計劃第四三九章 權利義務對等第三二八章 科技界的曙光第三四七章 東海上的決戰(四)第二三七章 選妃並不簡單(二)第三三五章 日本的新策略(一)第六四六章 西班牙的應對第二三零章 歷史未能重演(一)第六一一章 炎黃日月國旗第三六二章 霸道的熊總督第五二四章 印第安女戰士第六四七章 易普拉欣出兵第六四三章 朱慈燚的幕僚第三二六章 忠君愛國商人(一)第八零二章 告歐洲人民書第二零一章 監國的第一天第四十七章 打臉就要打痛(八)(加更)第四二四章 商稅是要收的第八零二章 告歐洲人民書第二章 爺爺你辛苦了第一四零章 衛所不堪一用第六五七章 里斯本的諜影第五十九章 佈局東北西南第六八五章 大維齊親上陣第六三四章 三位殿下之戰第一一零章 金陵日報創刊第六十四章 西南戰鼓擂動(一)第二五一章 鹽稅應該很多第五十八章 有礦就要守住第六十三章 奇葩後勤保障第十七章 狗屎般的財政(二)第一七七章 宿命的薩爾滸(七)第六三三章 帶路黨的作用第四二四章 商稅是要收的第五四七章 改革不是兒戲第六三七章 分割南亞大陸第五八四章 大明的科技樹第四十八章 打臉就要打痛(九)第四七三章 晉商開始轉型(二)第一九四章 天下重新透明(三)第二二一章 拿騷的莫里斯(一)第三二八章 科技界的曙光第四八五章 海外亦有漢民第五六三章 李自成的方略第三九二章 宗室們的分化第一五三章 蕭伯芝的表演第六六六章 世界大戰開幕第一零二章 我們的海賊王(四)第八十章 劉大刀的奮迅(四)第五九二章 大明新老交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