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一章 西北危機已現(二)

“來,寬仁請喝茶。這可是孤從皇爺爺那裡討來的明前,一共也就拿到二兩。”

“臣,多謝殿下厚待。”

“寬仁老家是廣東的順德,嗯,孤地理不是很好,這個,順德沿海麼?”

“回殿下的話,順德位於珠江出海口的西岸,也算是沿海吧。”

“哦,珠江出海口啊。”穿越前作爲吃貨一枚,央視的《尋味順德》朱由棟可是一集不拉全都看完了的,如何不知道順德在哪裡?他用這樣的話題起頭,無非是想盡量把氣氛搞輕鬆一點,方便他得到相對真實的情況罷了。

“寬仁,順德既然是出海口附近,那就是位於珠江三角洲了吧?這土地應該是極爲肥沃的了?”

“殿下真是能舉一反三,確實如此,臣的老家土地肥沃,水稻一年至少能種兩季,有的甚至能種三季。而且每畝的畝產還不低。若是當年年景好,颱風沒有登陸的話……最好的上田大約每畝能收七八石稻穀。”

“嗯。”輕輕的蓋上茶蓋,朱由棟眼睛轉了轉:“寬仁看起來對田壟間的事情還比較熟悉嘛。”

“臣自幼家貧,在中舉之前,也是要親身到地裡耕種,才能讀得上書的。”

“哦,難得難得。那,寬仁,你現在主政的咸陽和順德比起來如何?”

“這……”

“孤也跟你說實話,這次請你進京。樑永的事情不過是個引子,真正的原因,是孤想了解西北的具體實情。所以,寬仁儘管放開了說。無論你說什麼,孤都認真聽着。”

深深的吸了一口氣,陳時濟站起身來對着朱由棟深深行了一禮:“臣其實心裡明白,若不是太孫殿下維護,估計那樑中使的一道黑狀就能讓下官免職。所以,臣就當現在是白身一般,跟殿下說一些不太好聽的話。”

“嗯,你講,你講,孤要聽的,是真實的東西。無所謂好聽不好聽。只要是真的就好。”

“殿下剛纔問順德和咸陽的差別。呃,這麼說吧,順德在廣東布政司裡,只能算是中縣。而咸陽在陝西布政司,是無可爭議的上縣。但是,咸陽和順德比起來,那差距不是一星半點。”

或許是朱由棟一直以來營造的氣氛起了作用,又或許是陳時濟自己本身也想講。所以這時候他乾脆離了座位,走到了廳堂的中央。

“殿下,一個縣好不好,首先要看出產。順德的水稻一年二三熟,畝產平均在四石左右,一年也就是八石。而咸陽的土地一年只能種一季小麥或者黍米,畝產平均在兩到三石之間。光是這一點,咸陽就差了順德實在太多。

其次,順德雖然也有坐擁上千畝良田的大戶,但大多數農戶自己手裡多少有個兩三畝水田。臣在中舉之前,家裡就有二十畝水田,家裡除了臣,還有一位兄長和兩個弟弟,四兄弟齊心協力,足夠讓一家人衣食無憂。而在咸陽,由於土地出產較少,故而家中有個兩三畝薄田根本無濟於事。所以在咸陽,無地的農戶極多,都需要耕種別人的土地求活。”

說到這裡陳時濟深深的嘆了口氣:“殿下,我大明的佃農,一般來說,租種別人的土地,這地租一般是當年收穫的五成。在臣的老家順德,由於出產較高,所以地主一般會把地租定到四成。而在咸陽,由於出產偏低,這地租一般是五成五分甚至六成。如此算下來,咸陽的一個無地農民,至少要租種二十畝土地,才能勉強夠上溫飽。”

朱由棟聽到這裡也不由得皺起了眉頭:很明顯,大明南方的農民,就算名下沒有土地,但只要租種五六畝別人的土地就能混個溫飽。而北方的農民,卻至少要租種二十畝土地才行。

而南方的農民不管手裡有多少土地,但總的來說有個幾畝地的自耕農是大多數。而在北方,完全無地的農民卻是大多數。

先不說有沒有那麼多的土地給人耕種的問題,關鍵是:人的力氣就是那麼點。一個農民只管五畝土地和管二十畝土地,那效果是完全不一樣的。前者可以精耕細作,後者就只能是粗放式耕種,近乎完全靠天吃飯了。

本來北方由於自然條件的不利畝產就低了,再加上如此的粗放式耕種,整個兒一個惡性循環!

“寬仁啊,如此說來,咸陽的農戶,這日子過得比順德的要差許多了?”

“正是如此,殿下。順德的農戶,只要家裡有個一二十畝水田,而且家中沒有病人的話。就敢供至少一個孩子唸書。而咸陽的農戶,便是家中有個兩三百畝土地,要供一個孩子唸書,那也是要反覆考慮才能做出決斷的。”

“嗯,寬仁啊。土地和糧食當然是一個家庭的根本。但是以孤看來,這百姓們,應該不會光種田吧?”

“殿下聖明。這農戶嘛,除了少數愚夫愚婦,大多數除了種田,還是要做點其他生髮的。譬如在臣的老家順德,我們除了種田,也要養魚、打些河鮮海產出去售賣。呃,還有便是,想來殿下也知道,順德離海很近,這私鹽……”

“呵呵呵,無妨無妨。作爲太孫,孤當然要說必須嚴厲查緝私鹽。但是今日你我二人對話,孤對這個聽了也就聽了。”

“多謝殿下體諒。殿下,陝西的農戶,據臣在咸陽任職兩年多的觀察來看,他們在種田之外的生髮,主要在於茶葉貿易。在二三十年前,據說茶葉的收入能夠佔到一般農戶收入的五六成。不過最近這些年,這收入卻是銳減得近似於無了。”

陝西在地理上與蒙古、甘肅、青海等地爲鄰。在明孝宗時期,大明放棄了哈密衛後,陝西已經是大明西北的邊境省份。

在其周邊的地域裡,由於那裡多數都是遊牧民族,平日裡以肉食爲主。所以,這茶葉對於遊牧民族來說是剛需。在明武宗、世宗乃至穆宗時期,陝西的茶葉遠銷整個大西北。諸多的陝西農民因此而受益。

“嗯,寬仁啊,陝西的茶葉貿易孤是知道的。可是爲什麼你剛纔說,現在陝西的百姓從中幾乎沒有受益了呢?”

“還不都是因爲那些荊蠻子!”

“嗯?”

陳時濟說的荊蠻子,就是湖廣人(明朝時期湖南湖北是一個布政司)。湖廣在明代中後期的經濟中,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號稱“湖廣熟、天下足”。在發現邊境茶葉貿易的高額利潤後,湖廣人開始把大量的產自湖廣的茶葉往陝西傾銷。

由於地理環境的優越以及其他各種因素,導致湖廣的茶葉哪怕是經過長途運輸來到陝西,其價格仍然比陝西本地茶葉便宜很多。所以陝西的商人便不再收購本地茶農的茶葉,反而是當起了二手販子:從湖廣人手裡買入茶葉,然後轉手賣給西北的諸多遊牧民族。

如此一來,湖廣的茶農、商人,以及陝西的商人都發了財。但是本就窮苦的陝西農民,其有限的生髮卻又少了一項,變得更加的貧窮。

第一五六章 李成樑的致仕第四五四章 天璣星已激活第三九六章 悲催的朝鮮王開個單章,說說最近的事第四一三章 身體素質差異第七二九章 這是一個憨憨第六六三章 科技尚未落伍第一七二章 宿命的薩爾滸(二)第二三四章 歷史未能重演(五)第七九四章 軍艦是牧羊犬第四五八章 當家真的不易(一)第四四六章 聖人還是聖人第六八三章 歸國人員安置第四四七章 海外州的發展(一)第六七一章 聯軍登陸果阿第六八三章 歸國人員安置第六九零章 一枚漏網之魚第三八六章 現在扭頭向東第四五七章 廉貞初顯威力第七九九章 絞索緩緩拉緊第四九八章 風帆最後華章第四二二章 啓動經濟改革第六十六章 東北號角連營(一)第五三七章 耶路撒冷圍成第三三六章 日本的新策略(二)第五二零章 天璣星再求援第三二七章 忠君愛國商人(二)第一四五章 先定規後開營第六五九章 要有戰略眼光第一七六章 宿命的薩爾滸(六)第五四三章 五千噸鐵甲艦第三八一章 爲何是分封制(二)第七九六章 槍口頂在腦門第三十六章 原始資本積累(十一)第六四三章 朱慈燚的幕僚第二六九章 鬱悶的大司寇第三十二章 原始資本積累(七)第二十七章 原始資本積累(二)第一一零章 金陵日報創刊第七六三章 臨陣科技突破第六十三章 奇葩後勤保障第十章 孤的元從班底(二)第三六七章 開陽御駕親征(二)第七四七章 穿越者的成就第七八九章 敵人這是要跑第六零九章 神奇的三哥們第二六七章 總結後出大招第二六八章 睡虎地簡出世第六一七章 莫臥兒總動員第二零九章 玉衡搖光結盟(一)第二零四章 工作要有重點(一)第一二零章 扶上馬送一程(二)第三一四章 崇明沙攻防戰(六)第五五四章 歐奧間的分歧第六七零章 大戰一觸即發第二十七章 原始資本積累(二)第八零四章 最後的王對王第五零八章 好好修煉內功第一零一章 我們的海賊王(三)第七六五章 戰略就是調動第四九四章 萬里援軍抵達第七六一章 大明作戰計劃第六九四章 宗室也有血性第五五一章 天家最是無情第二五九章 大阪的夏之陣(五)第五九七章 宦官的危機感第三一零章 崇明沙攻防戰(二)第一九三章 天下重新透明(二)第七五八章 魚餌已經放下第五三九章 耶路撒冷磨盤第一四三章 四方英才匯聚第三八八章 還是先朝後倭第一零七章 現在開始起航(二)第七七四章 陸軍可以登陸第九十九章 我們的海賊王(一)第五零三章 軍事命名規則第二九二章 進擊的新人們第十二章 孤的元從班底(四)第五八五章 赤腳醫生手冊第四六一章 進入鐵甲時代第四三二章 朱徽娟的婚事第四六一章 進入鐵甲時代第三一五章 崇明沙攻防戰(七)第二二一章 拿騷的莫里斯(一)第七十八章 劉大刀的奮迅(二)(收藏滿三千加更)第二一三章 法蘭西的應對第七一六章 某已等候多時第七二九章 這是一個憨憨第三七四章 阻擊與被阻擊第四十六章 打臉就要打痛(七)第十九章 有的人欠收拾(一)第七三九章 美洲戰後安排第五二七章 亞歷山大城下第七五一章 親王們的日常第一零三章 我們的海賊王(五)第三二七章 忠君愛國商人(二)第五五一章 天家最是無情第二四二章 大阪的冬之陣(三)第七七六章 所謂虛虛實實第二九二章 進擊的新人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