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九一章 兵役局的肥差

1629年12月。

冬日的北京,氣溫已經降到了0°以下。不過在城南的一處雅緻的閣樓裡,卻是霧氣蒸騰,氤氳瀰漫。皚皚白霧中,隱約可見院子裡綠意盎然,和整個北京城此時灰白一片的主色調截然不同。

“哈哈哈,威甫兄真是好享受,居然在室外也通了地龍。哎,在北京的冬天裡能夠看到綠葉,真是太難得了。”

“呵呵,老夫雖然是北方人,但以前在南方做官多年。對南方四季常綠的景色始終忘不了啊。所以,雖說老夫家資有限,但在這個園子裡,確實砸了重金。諸位請看這溫度計,常溫保持在二十度左右,如此,自然能保證這裡的植物四季常綠了。”

寒暄之中,閣樓裡的五個人坐了下來,自有這位威甫兄家裡的下人們進來擺好茶食。

“給威甫兄介紹一下,這個年輕人叫袁崇煥,字元素。萬曆四十七陳子壯那一科的進士。外放做過一任知縣,後來又做推官,現在是尚寶丞。不過這個職位,威甫兄知道的,馬上就要沒有了。”

這麼一說,這個叫威甫的主人微微一笑:對方今天爲什麼要來這裡,其目的至少明確了一個。

所謂威甫,乃是大明現任吏部侍郎房壯麗的表字。此人是北直隸保定府安新縣人,在歷史本位面上,他能做事:1621年黃河河南段決堤,是其率人堵上了。也足夠忠誠:1636年,我大清再次入關劫掠,攻破安新,他率領族人守城,壯烈戰死。

不過呢,到底是傳統的讀書人,所以在價值取向上,他還是偏傳統士大夫階層的。在歷史本位面上,如楊漣等東林黨人都是他一手提拔的。不過他不是東林黨,所以老魏在血洗東林的時候,也只是讓他辭職了事。

在這個位面,大明頂層因爲皇帝的獨裁,以及早早的就把好鬥的東林黨給幹得差不多了。所以中央的權力鬥爭遠不如歷史本位面激烈,因此,如房壯麗這樣的中立官員,其官位也穩穩的逐步上升。到了這天啓十二年,他已經是吏部侍郎,在這次朝廷中央機構大調整中,他負責協助孫承宗做具體工作,擁有相當大的實權。

朝廷機構改革,這官位一下子多出來這麼多。毫無疑問的,各方官員都在拼命奔走,想要在新的機構中撈到一個好位置。和帝師黨拉的上關係的,自然是去找溫體仁、袁可立等人。而拉不上關係的,則是想到了如房壯麗這樣的具體操辦人。

所以,房侍郎家裡,最近很是熱鬧。

因爲來求官的人實在是太多,自然的不是誰都能見到房侍郎的。不過今天來拜訪的人,這輩分實在是太高,由不得房侍郎親自接見。

韓爌,字虞臣,萬曆二十年進士,大明本土最後的東林大佬。

張鶴鳴,字元平。這是一個典型的‘平日束手談心性,臨危一死報君王’的廢物級官員。但你架不住人家輩分高啊:萬曆十七年的進士,距離今日已經有四十二年。整個大明官場,這麼老資格的進士,現在活着的已經沒有幾個了。

所以,雖然這兩位現在都已經致仕很久了,但這會兒權勢炙手可熱的房侍郎還得拿出寶貴的時間親自接見。

不過,這個袁崇煥,居然能請動韓爌和張鶴鳴兩個老前輩來做說客,說不得,也是個有本事的吧?那就,考察一下?

“元素啊。”

“下官在。”

“說起來是老夫的不是,你我都在京師任職,但這些年一直缺少走動。呃,那個,你以前做的哪個縣的知縣啊?”

“下官是在福建的邵武做知縣。”躬身行禮後,擡頭看了一眼房壯麗,見對方沒有繼續說話的意思,袁崇煥再次低頭:“少冢宰容稟,邵武位於武夷山南麓,山多林密,耕地極少。下官去了那裡,帶着當地百姓,開採山區參天大樹,主供松江府的濱海造船廠,這些年,我大明的海軍揚威四海,實賴邵武出力。

下官又見當地竹林茂密,遂經留在北京的同年牽線,與方山科學院材料實驗室聯手,開發竹漿紙。新的竹紙廠在下官離任後兩年建成,現在,邵武當地百姓,依靠這竹紙廠,生活富裕,民間安樂。下官覥顏說一句當地的新俗語給少冢宰聽:‘來了袁父母,修了竹紙廠,活了一縣人,逍遙冠福建’。”

“呵呵。”

聽到斜上方房壯麗不置可否的呵呵聲,袁崇煥心裡一緊,又再次躬身道:“下官除了盡力改善當地民生,讓百姓安樂外,亦很重視當地教化。天啓元年下官到任,二年就修建了北宋名相李綱的祠堂。”

“哦,這個倒是本官孤陋寡聞了,原來在北宋開封末年的主持抗擊金兵入侵的李綱,是福建邵武人?”

“回少冢宰,正是。所以下官覺得,邵武有這樣的英雄人物,怎麼能……”

“元素啊,你怎麼看這次朝廷機構大改?”不等袁崇煥再說下去,房壯麗自顧自的新開了一個話題。

“呃……下官覺得,此次大改,功在千秋,利在當代。少冢宰,我大明朝廷原先各部的只能彼此交叉,相互牽制。雖說這也保證了不會出現權臣,但這做事的效率卻沒法保證。而這次大改後,新設立的各部局,權責分明,各行其是,必然使得我大明朝廷的效率得以極大提高。”

“元素這話,好像都是報紙上說過的吧?”

“呃…..”雖說進門的時候已經脫了厚外套,但此刻腦門上的汗水仍然不自覺的在這裝了地龍的房間裡涌了出來。袁崇煥咂咂嘴,拼命的分泌出一些唾液潤滑了一下自己的口腔:“那下官舉個例子來說吧,以前我大明各個部門都在收稅,都在花錢。雖說十多年前皇上成立了皇家銀行,把各部門的倉庫給廢了,各部的收支全都統一體現在銀行的賬目上,但到底事權還是沒有清晰。而這次將戶部拆分爲財政部和稅務總局,一家負責花錢,一家負責收錢,其他的各部收支權力全部收繳。如此一來……”

“這個好像也是報紙上提到過的。”

“下官慚愧!”

聽到房壯麗的話,袁崇煥差點就崩了:不是我想重複報紙的話,而是這次機構大調整的意義,好話都讓燕京日報說盡說透了,我能怎麼辦?我也很無奈啊!

天啓元年,他和陳子壯等廣東士子一起進京參加會試。結果那一年,陳子壯成了狀元,他卻成了三甲最後一名——這是朱由棟故意的,因爲穿越者害怕這個大忽悠落榜了就去忽悠福王、桂王這些新藩。到時候真要是讓這種人主持一個王國的庶政,搞得不好會弄出很多事情來。

還是給你一個同進士出身,然後把你栓在國內吧。有朕在,你也禍害不了誰。

天啓元年到四年,他在邵武做知縣。李綱祠倒是他親自一手主持修建,其他的政績,那就實在乏善可陳:深山伐木運到長沙造船廠打造軍艦,是福寧鎮的工作,與他一個知縣無關,只不過伐木地點是在邵武的大山裡罷了。

至於竹紙廠?那是他的後任,出自方山的一個新進士一手操持的,與他更是沒有半點關係。

但他是真的有些急了,那陳子壯,長得那麼黑,那麼醜,現在居然都成了皇長子的老師了!而且這皇明憲章裡關於皇位繼承這一款寫得清清楚楚:新皇由老皇直接指定!

這就意味着,陳子壯將來有極大可能成爲帝師!

這就實在是讓他心裡極度不平衡:想當年,我都是叫你集生賢弟,而你恭恭敬敬叫我元素兄的。怎麼這麼些年下來,這差距是如此的大呢?

想到這裡,他一咬牙,又把腰俯得更低了:“少冢宰容稟,說到這次機構大改,朝廷裁撤了尚寶丞這個職務,也是極正確的。下官以前做知縣,每日操勞一縣大小事務,雖然極累,但也非常充實。但來到北京做了尚寶丞後,每日無所事事,頗有虛度年華之感。如此冗官,該裁!”

“哈哈,元素這話說得就很懇切了。”

話說到這裡,如韓爌和張鶴鳴這樣的老官僚迅速的起身,藉口參觀房壯麗的小院子自行離開了。

待得暖閣裡只有兩人後,房壯麗開口道:“那元素想去哪裡?”

“下官身爲皇上臣子……”說了一通場面話後,袁崇煥的又壓低了腰身,雙手都快摸到地板了:“下官覥顏,想勞煩少冢宰將下官調到兵役總局。”

“兵役總局?元素爲什麼想去那裡?你也知道的,皇上的意思是根據黃冊,建立全國義務兵役制。以後我大明在非戰時狀態下,只維持三十萬負責對外作戰的常備軍和五十萬專門負責地方治安、消防、邊防、交通、貴金屬礦山事宜的武裝警察部隊。兵役總局的任務便是每年負責招收新兵替換老兵,補充傷亡。可以說,這個事情,事務繁雜,又很吃力。做好了,那是你的本分,看不到什麼成績。做不好,樞密院的那些丘八們一鬧,這兵役總局的官員很容易吃掛落啊。”

“下官向來喜歡兵事,曾經做夢都想獨掌一方兵團,爲朝廷開疆拓土。可惜現在皇上廢掉了文臣督師的成例,下官年紀又不小了,沒法重新去皇家軍事學院深造,所以,也只能是想去兵役總局,爲朝廷挑選優質兵源了。將來,若是朝廷對外打了勝仗,一想到這些兵是下官挑選的,那下官的內心,也是與有榮焉啊。”

哼。房壯麗居高臨下的冷冷看了一眼袁崇煥:少跟老子來這一套,現如今,當兵的待遇極好,社會地位也明顯提高了。所以,現在大明的男子願意當兵的不少,但朝廷現在沒有大的對外戰事,每年招兵數量極爲有限:僧多粥少的情況下,兵役總局的主官手裡的權力極大!

再說了,若是服役年限到了,退伍回來後還有各地的兵役局專門負責安置。這麼多退伍兵,哪個不想去個好地方。但到底去哪裡,還不是兵役局的人說了算?

這一進一出之間,好處簡直不要太多!

更不用說,做了兵役局的官員,能夠和幾乎所有的領兵大將深入接觸,拓展新的人脈了。

這袁崇煥,真是打的好算盤啊!

第二三八章 選妃並不簡單(三)第五零八章 好好修煉內功第一一八章 東林也要辦報(七)第八零四章 最後的王對王第八零零章 攻佔亞速羣島第八零一章 亞速爾的海戰第一八零章 大金國沒有了(二)第七五九章 大明的內燃機第三二四章 巨人開始覺醒(三)第二九七章 日本欲寇朝鮮(一)第三一五章 崇明沙攻防戰(七)第四零九章 千帆競逐瀛洲第四九七章 鐵甲艦的戰鬥(二)第四七二章 晉商開始轉型第三零二章 暹羅氣勢洶洶第五五三章 索科利的父子第四九二章 易普拉欣的信第四五零章 歐洲恢復和平第六二八章 明軍轉入防守第二十四章 泰西今夕何年(一)第三六八章 西貢港的洗地第三一五章 崇明沙攻防戰(七)第二七八章 太孫賑災方案(一)第七六九章 士氣和命中率第二五九章 大阪的夏之陣(五)第五八四章 大明的科技樹第三四六章 東海上的決戰(三)第七一三章 周遇吉的奇襲第一六三章 山海關定方略(一)第一二二章 扶上馬送一程(四)第一七九章 大金國沒有了(一)第六十六章 東北號角連營(一)第五六八章 我真的忍不了第七六八章 孟加拉灣海戰第五七五章 袁可立的學生第一八零章 大金國沒有了(二)第七一六章 某已等候多時第六九七章 明中宗桓皇帝第三八四章 無所謂的擔憂第二七零章 萬曆四十四年第一零零章 我們的海賊王(二)第四九五章 馬尼拉灣海戰第三九五章 清醒的國鬆丸第四四二章 最好的投名狀第二六七章 總結後出大招第五一七章 上帝保佑聯盟第六八九章 敵艦兵臨城下第五六一章 造反專家抵達第一三一章 金陵日報完勝(二)第六五四章 升級對歐諜網第二四七章 準備整頓鹽政第九十八章 千萬人吾往矣第五一二章 破軍陷入絕境第二十一章 有的人欠收拾(三)第四九六章 鐵甲艦的戰鬥第九十章 國家根基已朽(二)第十二章 孤的元從班底(四)第一九五章 天下重新透明(四)第七四七章 穿越者的成就第六八八章 大明的特種兵第一五九章 大金今日豎旗第二十三章 忠臣和官混子第五九一章 兵役局的肥差第一八四章 阿拉維杜新王(一)第三八九章 海外的新制度(一)第三九四章 蜀藩未來所在第六九零章 一枚漏網之魚第二九七章 日本欲寇朝鮮(一)第七六九章 士氣和命中率第六二一章 曹變蛟的初陣第四二七章 三萬裡的返航第六三七章 分割南亞大陸第五六一章 造反專家抵達第十八章 狗屎般的財政(三)總設定(看前一定要看)第三七八章 中南總督人選第二六三章 抖起來的戶部第四二三章 先制定勞動法第六七五章 將帥們的調整第九十五章 國家根基已朽(七)第七一四章 只是雙眼流汗第三九二章 宗室們的分化第五五一章 天家最是無情第四九八章 風帆最後華章第六三零章 朱由棟的決心第七十六章 搬家並不簡單(二)第四一零章 決戰地點敲定第二二零章 首戰是在色當(三)第一六零章 太孫殿下出徵(一)第五二一章 朱家的男人們第四七八章 歐洲人的改變(二)第六一九章 穿越喜馬拉雅第四三九章 權利義務對等第一八七章 吹皺一池春水(二)第二六四章 官員們的俸祿第八十八章 神烈山祭孝陵第六一九章 穿越喜馬拉雅第五三六章 首席民政秘書第四三零章 商界開始改變第五零六章 適度扶持藩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