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八六章 大明開始立憲

“塑料?”傅山皺了皺眉頭:“皇上,賽璐珞這個東西草民在家鄉接觸過,這配方呢,雖說現在因爲只是吳老師的助手,無權查看。但以草民的推測來看,這應該是兩種甚至多種物質混合在一起的重新組合,涉及到了相當複雜的理化知識。”

“是的。”跟天才說話就是輕鬆啊。朱由棟很是高興的道:“賽璐珞是最簡單的塑料,在它之上,還有更多的重量更輕,強度更高,絕緣性更好,耐熱性更足的塑料。你看,這賽璐珞現在在我大明已經大行其道了吧?若是更好的塑料出來了呢?這可是一條無止境的大道啊。”

“......是挺有意思的啊。”悄聲嘀咕一句後,傅山鄭重的行禮:“皇上說的這事,草民接了。呃,設備和資金方面,想來皇上不會吝嗇,草民也不多說。只是,在助手方面?”

這傢伙,居然用言語來擠兌朕?

“哈哈,傅山啊,助手呢,你自己去方山中學找。但是你的同僚,朕可是早就給你準備好了一個。”

說完這話,順着朱由棟的手指,大家這才注意到,原來從皇帝進入方山開始,除了方正化之外,他的身邊還有一位五六十歲相貌的,身着綠色低級官員常服的中老年人。

皇帝雖然一直都對方山的科學家們和顏悅色。但到底是一國之尊,所以雖說盡量簡化,但其排場也是不小的,每次跟着皇帝來方山的,總有那麼幾十個人——這樣的低級官員,皇帝不介紹,大家還以爲是起居郎呢。

“各位,跟大家介紹一下。這位叫王徵,字良甫。陝西布政司西安府人士。良甫乃是天啓四年的進士,這些年一直在各地做推官。前兩年他被調到南直隸的揚州做推官,其間信王殿下追查贓款,按圖索驥到了揚州府,得到了他的大力支持。由此,信王殿下將其舉薦於朕。朕此次巡視天下,在揚州府見到了良甫,深談之下,方纔知曉良甫乃是科技大才。因此,朕讓他跟着走遍了大明各地,然後準備讓他直接入方山做教授的。”

王徵這個人,在歷史書上的名氣沒有徐光啓大,加之又是五十二歲才中進士。所以朱由棟沒有發揮穿越者的優勢,直接將其提溜出來。

但在朱由檢將其舉薦到自己身邊後,經過深談,他才一拍腦門:這不是在十七世紀號稱南徐(光啓)北王的大科學家嘛?朕怎麼把他給漏了呢?

於是他愉快的讓王徵捲上鋪蓋卷,跟着自己走了。

作爲這個時代的大數學家,王徵在數學上的天賦是極高的。按照朱由棟的想法,本來是想讓王徵去了方山後就主持數學系的:利瑪竇之後,方山自己培養的頂級數學家李國俊又去做了工商總局的局長。目前方山的數學研究頗有些後繼乏力的感覺。

但是在劍閣與黎塞留深談之後,他敏銳的發現了其中的危機:大明的科技樹有些落後了。而且材料學者一旦開始發力,估計首先就是要從塑料方面斂財吧?現在,由於歐盟攻擊的停止,大明和奧斯曼的聯盟關係在事實上已經停止。再想從易普拉欣那裡拿到新的塑料配方几乎是不可能了——再說了,從別人那裡拿到的,終究是落後的,而且還會受制於人,哪有自己研發出來的硬氣?

所以,他早就動了回了方山就成立專門的塑料實驗室的想法:方山原有的教授們,各自專精的東西都不相同。他們在各種的領域走深了後,一是不願意轉方向,二是不容易轉方向。方山,要開發新項目,必須要加入新的血液。

所以,王徵纔是他本來預定的塑料實驗室負責人。

當然,傅山是一個驚喜:王徵的年齡畢竟太大了,雖說這位老爺子在歷史上若不是李自成的逼迫,估計會很長壽。但到底是快六十歲的人了,這思維的發散性還是差了一些。

嗯,就這樣吧,老幼結合,但願你們能發揮出一加一大於二的效果。

......

皇帝在40個月後纔回到北京,然後連家都沒有回就直接去了方山,這其實是釋放了一個強烈的信號:大明的科技研發必須要加速。

所以,在第二天的國務會議前,現任戶部尚書王紹徵連夜召集戶部相關人員,做了一份《請增撥方山研究院研發經費》的奏章,準備在明天的會議上拍皇帝的馬屁——這位大司徒對皇帝的態度,可比他的前任們柔軟多了。

結果,到了正式會議的時候,他和好幾位同僚,卻被熊蠻子拿出來的東西給嚇懵了。

“皇上,最近三年,臣承皇上旨意,召集全國刑名方面有專長的同僚,並參考秦國文獻、法家著作,以及泰西諸國尤其是古羅馬的法律條文。結合我大明實際,反覆撰寫、修改,至今日,《皇明憲章》、《商法典》、《民法典》、《刑法典》四部法典已經完成初稿,請皇上和各位上官審閱。”

“很好,熊先生辛苦了,各位參與編纂法典的大家辛苦了。”

中華帝國的法律體系,傳承有序,發展脈絡非常清晰。 щщщ⊙тTk Λn⊙C ○

夏商周時代的法律,以習慣法爲主,判決更遵從既往的案例。但到底是那個時期乃是矇昧時期,所以這三代的法律,充滿了神權思想。

秦代自不必說,中華帝國那麼多王朝,在法律體系方面,最吊的那個。

兩漢的法律體系總的來說還算不錯,基本都是荀子思想的體現:‘隆禮重法,儒皮法骨。’即,仍然要用殘酷的刑罰來統治老百姓,但是不要像秦法那麼直白,要在外面包裹一層儒家的仁義道德。用漢宣帝的話來講,就是‘我漢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雜之’。

總體而言,兩漢除了明文規定,犯罪了可以拿錢頂罪,或者用小弟弟抵罪以外,其他的條文,至少在公元前後那個時代,是相當合理的了。

兩晉南北朝,世家大族的黃金期,中國那時候差點點就滑到種姓制度的深淵裡去了。法律明確規定人與人之間不平等,還明確規定,官員犯了罪,可以先用官位抵罪,官位抵不完可以拿錢繼續抵。抵罪完了因爲家世還在,回家休息一段時間後搞不好就又復起擔任高官,然後可以繼續瀟灑的犯罪了......

隋唐時期的法律,是古代中國內容最豐富,體系最全面的法律。但其中最爲後人詬病的就是,劃定社會不同階層,然後每個階層在法律面前各有各的權利和義務。

不過,站在朱由棟現在所在的皇帝位置看來,這所謂最大的詬病,卻是隋唐統治者的良苦用心:這時候是世家大族垂死前的最後掙扎,其表現極爲瘋狂。爲了切實的保護普通百姓,進一步限制世家大族,不如我皇室在法律上直接寫明各自的權利和義務。如此一來,小民權利雖少,但卻能得到保護。世家大族權利雖多,但超過法律範圍就不行——這纔是基於現實的精妙設定。

大慫就沒啥好說的了,在法律上的貢獻主要表現在經濟立法上。其他的就全是負面作用,皇帝可以隨意的增刪法律條文,隨口定罪。而大臣們爲了限制皇帝的權力,引入了道德立法——中華帝國的法律至此走上了邪路。

元朝的法律充滿了民族歧視與壓迫,而且極爲粗疏,沒啥好說的。

至於大明嘛。哎,道德治國的邪路,大明陷得比大慫還要深啊。

總之,歷朝歷代的法律總結下來,雖然可取之處很多,但是致命的缺陷更多。

作爲一個現代人,尤其是一個循證醫學的忠實擁躉。朱由棟喜歡規範,喜歡什麼事情都有法可依,喜歡權利義務對等。所以,這逼着全國人民都去做僞君子的大明法律體系,他是早就想動手了。

不過,正如隋唐的皇帝們面對現實,只能是用公開的不平等保護小範圍的平等一樣。改變一個國家的法律體系,是一個浩大的工程,絕對不是他想怎麼搞就怎麼搞的。

爲此,他隱忍了近三十年。從他擔任監國開始,更是通過報紙輿論,考古實物以及他自己的做事理念,繼續潛移默化了十多年。最爲關鍵的是,到了現在,大明啓動工業革命已經超過了十年,真正的資產階級已經形成了。所以,也只有到了現在,他纔敢真正的對大明的法律體系進行徹底的變革。

“皇上,諸位。”熊廷弼雄渾的男中音在會場響起:“《皇明憲章》草案本分爲序言、總綱、皇帝權責、皇位傳承、大明公民之權利義務、大明國家機構、大明國旗國徽國歌首都等六章。下面,由臣逐條朗讀,請皇上和各位同僚審議!”

第四九九章 風帆最後華章(二)第六零二章 奧朗則布代位第三九三章 無敵朝陽羣衆第五七六章 有競爭是好事第七十五章 搬家並不簡單(一)第五五三章 索科利的父子第八零一章 亞速爾的海戰第五八六章 大明開始立憲第七三三章 其實我在三層第三零七章 萬曆四十五年(一)第一八四章 阿拉維杜新王(一)第二六一章 大阪的夏之陣(七)第一九三章 天下重新透明(二)第七八六章 總算是明白了第一零二章 我們的海賊王(四)第二十三章 忠臣和官混子第六七八章 駐印軍的瓦解第一二零章 扶上馬送一程(二)第六十章 手心背都是肉第四十五章 打臉就要打痛(六)第四二五章 皇帝還是萬歲第二零八章 金軍媒之佈局第六八九章 敵艦兵臨城下第六九四章 宗室也有血性第七六六章 這是不期而遇第一一五章 東林也要辦報(四)第七八零章 此乃示弱以敵第七六三章 臨陣科技突破第八十二章 大丈夫當如是第五六二章 此刻需要謹慎第六零二章 奧朗則布代位第五四一章 薑還是老的辣第十一章 孤的元從班底(三)第四九二章 易普拉欣的信第六一八章 大明主力登陸第四二二章 啓動經濟改革第二五六章 大阪的夏之陣(二)第一四一章 所謂借殼上市第四八六章 援軍正在路上第五五二章 歐盟需要停戰第五五六章 歐洲將星璀璨第四二五章 皇帝還是萬歲第七五五章 這纔剛剛開始第一三五章 穿越者的互撕(一)第六五七章 里斯本的諜影第六二三章 奧朗則布背刺第七六九章 士氣和命中率第四七零章 成功突襲沙廉第五二六章 威尼斯的商人第三三九章 工業革命發端(二)第一三二章 有客自遠方來番外:二百五十年後第三八九章 海外的新制度(一)第一八四章 阿拉維杜新王(一)第五三一章 大明陸軍參戰第二二零章 首戰是在色當(三)第一二九章 東林陷入頹勢(四)第八零二章 告歐洲人民書第六九一章 燃燒的馬六甲第二六二章 大阪的夏之陣(終)第六五八章 郵輪上的學習第四一四章 一次會戰結束第一七零章 戰前最後準備第五四五章 宗藩是提款機第五八三章 黎塞留的遊記第二七九章 太孫賑災方案(二)第六三一章 三方各自部署第十七章 狗屎般的財政(二)第二九九章 日本欲寇朝鮮(三)第三六八章 西貢港的洗地第三三四章 逃亡者的用處第一零六章 現在開始起航(一)第七六二章 大明高級密探第四六三章 我該怎麼幫你第七四二章 歐洲經濟隱患第九十四章 國家根基已朽(六)(收藏滿四千加更)第三一七章 海軍事海軍了(一)第五八三章 黎塞留的遊記第三九七章 看透的李三才第二十七章 原始資本積累(二)第四零九章 千帆競逐瀛洲第六五五章 親王號的首戰第四九五章 馬尼拉灣海戰第三七二章 燃燒的暹羅灣第七四九章 改國策備大戰第四零四章 六日光復朝鮮第一九六章 天下重新透明(五)第六四二章 新一代的將星第四四七章 海外州的發展(一)第三六五章 原始的鐵甲艦第四七二章 晉商開始轉型第一五八章 這絕不是挑釁第五一九章 易普拉欣佈陣第四三六章 不改漢家衣冠第三七一章 如何抓捕敵酋第四二九章 學生們的志向第七一一章 歐洲人撤退了第四四零章 理學搖搖欲墜第八零一章 亞速爾的海戰第七零三章 朱由棟的險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