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零一章 軍備協調會議

天啓四年(1621)正月十六,元宵節剛過,在去年年底才竣工的大明樞密院辦公大樓內,一場重要的會議就立即召開了。

和六部那種幾進院子的老式建築不同,新的樞密院大樓,是典型的鋼筋水泥建築。雖說朱由棟這個穿越者經常有各種滿滿的惡趣味,但他終究還是一箇中華傳統文化的擁躉。所以,這樞密院大樓倒沒有去模仿什麼五角大樓,而是一座由四棟八層,高達40米的樓宇圍起來的一個正方形。雖說主體是鋼筋水泥,但在樓體的外圍,飛檐斗拱之類的裝飾也一樣不少。真要說外形像後世哪棟知名建築的話,可能圓山飯店更接近一些。

在樞密院的地盤開會,其主持人自然便是麻承詔了。事實上,在這間大型會議室裡,主座麻承詔以下,一側坐的是曹文詔、李國助等海陸大將,一方坐的是趙士禎、畢懋康等科學家。如六部派來參會的侍郎、主事等,都坐到了後排。而身份特殊的萊王朱由校,則是坐到了麻承詔的對面。

去年十一月底結束的呂宋戰役,明軍海陸軍陣亡人數超過了一萬。與之對比的是,西班牙的海陸軍事後統計,陣亡人數只有五千多。雖說明軍是進攻的一方,面對綿密的戰壕損失大也是預料之中的事情,但如此巨大的傷亡差距,還是深深的刺痛了大明將領。所以,在海陸軍將領的提議下,朱由棟允准,專門在這裡召開了一次專題會。

“各位,今日會議的主題,就是在軍事裝備方面,我們應該如何的改進,以期適應戰場的需要。所以,今天的會議,是由軍方先提要求,然後方山的各位教授進行回覆。本官事先已經請旨於皇上,皇上說了,他不參加,是不想給大家太多的壓力。但是,本次會議,一定要秉持實事求是的原則,對於軍方的各種要求,方山這邊拿不出來就是拿不出來,沒必要因爲將士的需要而憑空許諾。好,現在會議開始,文詔。”

“是,多謝樞密使。”曹文詔起身:“各位,經過本次馬尼拉之戰,陸軍方面最大的感受是,我軍在中近距離上的火力,嚴重不足。面對火力充沛,並且依託堅固防禦工事的敵人,啃不動,打不下,繼而造成傷亡慘重,戰事遷延日久。

總體而言,在距敵三千米之上的距離,目前的虎嘯75mm大炮已經完全夠用了。再大的口徑上去,往往會導致炮身重量過大,炮輪陷入泥濘拖不出來的境地。事實上,在這次的馬尼拉之戰中,我方工兵在很多地方都要事先鋪設木板或者鋼板,否則虎嘯完全無法移動。因此,至少目前,炮兵方面,我們沒有特別急迫的需求。當然,實驗室這邊還是得預研更大口徑,更遠射程的火炮。畢竟,我們不知道西人在本土,是不是有更先進的大炮。”

微微沉吟了一下後,趙士禎道:“方山實驗室現在已經給海軍裝上了150mm的後膛炮,最大射程超過八千米,稍稍改進一下給陸軍使用不是問題。但正如曹將軍所言,在找到合適的運輸工具前,這門炮無法給陸軍使用。方山準備在100mm大炮方面儘量減重,到時候給陸軍試用一下。”

趙士禎說完後,宋應星起身:“目前我大明在海南的橡膠園已經運作了三年,總體長勢良好。按照隨同我遠征美洲的艦隊回來的殷地安土著的說法,這橡膠樹五年後即可割膠。由於我遠征船隊運回來的,很多都是一兩年生的小樹,所以,最遲今年五六月,海南橡膠園就可以開始嘗試着割膠。到時候方山會拿出非常輕便耐用的輪胎,在火炮行進方面,可以提供不少的助力。”

“好,陸軍對此滿懷期待。”拱拱手,曹文詔繼續道:“在三千米至一千米的距離上,目前我們還是空白。經過陸軍內部研究,我們需要一種輕型的火炮,其彈道要高弧度,主要的作用,是用來打擊敵軍隱藏在各種掩體的士兵,或者在山峰峰頂爭奪戰中,打擊山另一側的敵軍。總之,士兵的機槍和步槍無法平射的地方,就需要這種火炮來提供支援。因爲這種火炮要跟隨士兵前進,所以這重量一定要嚴控。在下以爲,大炮本身的重量,最好不要超過50公斤。”

“曹將軍說的這種炮,我大明以前是有的。”孫元化起身:“無非就是炮身短,初速低,彈道弧度高的臼炮。但是曹將軍現在提出來的,既要射程達到一千至三千米,又要重量小,這個嘛,就需要進行徹底的改進了。不過,口徑在50~60mm左右,重量不超過30公斤,射程兩千米左右的小炮。在皇上的提示下,我們火器實驗室已經在開始預研。皇上還給這門小炮起了個名字,叫做迫擊炮......兩年吧,兩年內,方山可以拿出成品供軍方試用。”

“好,如此,多謝諸位大家了。”再次拱手行禮後,曹文詔接過劉招孫遞來的紙片:“一千米到五百米之內的火力支援,是由‘士禎’(馬克沁)重機槍負責的。陸軍使用下來,總體是滿意的,但也存在一些問題。”

“哦?”七十歲的趙士禎起身:“敢問,以老夫的名字命名的這款機槍,哪裡不好?”

“趙老,總體是好的,但確實存在一些問題。”稍稍感覺到了一點壓力,但畢竟關係到以後將士的性命,所以曹文詔還是面不改色的道:“比如,這次在南方雨林作戰,兩個多月裡,因爲西班牙人攻得少,我們的重機槍開火的機會也少。結果我們發現,負責給機槍供彈的帆布鏈受潮變形了,這要是真打起來,就容易卡殼。此外,‘士禎’重機槍是使用水冷模式,雖說這樣做,槍管使用時間明顯延長。但是,根據滿桂在西北使用的經驗來看,到了冬季,槍管之外的水筒常有凝固。這時候若是直接開槍,很容易炸膛。而不開槍吧,若是敵人衝了過來,這個,緩不濟急啊。”

看着趙士禎的臉色偏緩,曹文詔趕緊道:“這次拿下馬尼拉城後,我們發現,西人的重機槍都是氣冷式。雖說這種降溫方式,導致槍管使用時間有限。但是西人在槍管處做了巧妙的處理,其拆卸槍管的速度很快。呃,至少比我們的水冷式在冬天使用時要熬化冰雪快得多......”

“槍管降溫方式改水冷爲氣冷,供彈方式由帆布鏈供彈改爲彈匣供彈。好,我們記下了,這種改動都是小改動,很快就可以拿出成品。”

“多謝趙大家。接下來,是在五百至一百米的距離,我們需要一款能夠跟隨單兵快速前進,並能在衝擊中發射出大量子彈的輕型槍械。”

“此物,皇上已經做了明示。方山各實驗室正在通力合作,力爭三年內拿出一款滿足軍方需求的武器。在此之前,因爲得到奧斯曼的技術支援,方山將在今年內拿出一款輕機槍救急。輕機槍,在固定陣地上可以假設在槍架上做重機槍用,在衝鋒中,可以交給強壯的士兵單兵持有衝擊敵方戰線......”

“哎喲,那可真是好極了。”早就喜怒不形於色的曹上將,難得的興奮了一下。但他很快就冷靜了下來:“接下來是步槍。老實說,我大明的這一款後裝步槍,我們剛拿到的時候,對上蒙古人覺得簡直完美。但是在和西班牙人的戰鬥中,我們覺得,實在是問題太多了。呃,諸位大家,對你們的辛勤工作和卓越奉獻,軍方一直都是感激不盡的。剛纔是本將太不會說話了。”

“哈哈哈,曹將軍不必如此。今日之會,都是爲了我大明王師以後無往而不利嘛,當然要知無不言言無不盡。這款‘萬曆’步槍,畢竟是我大明的第一款後裝步槍,其設計思路,很多還受限於以前前膛槍的固有陳規。因此,他有問題纔是正常的。曹將軍,你說說,到底有哪些問題?”

“好吧。”深吸了一口氣,曹文詔道:“主要的問題有三,其一,裝彈是打一顆裝一顆,裝彈速度太慢。在對方有戰壕、機關槍,導致我軍無法密集衝鋒的情況下,步兵的火力嚴重不足。其二,槍械太長,槍械本身長1.3米,加裝刺刀後超過了一米七五。而我大明目前的士兵普遍身高只有一米六上下。如此長的步槍,在進入敵方戰壕後,根本施展不開。其三,新式的銅殼定裝彈,穿透力太強,對敵殺傷力不夠!”

第五九一章 兵役局的肥差第五三四章 菲利普的日記第三二六章 忠君愛國商人(一)第五十七章 慈慶宮的墮落第七零九章 所謂李代桃僵第七五四章 殷地安新史觀第四十五章 打臉就要打痛(六)開個單章,說說最近的事第一一五章 東林也要辦報(四)第一九一章 行百者半九十(二)第二四九章 衍聖公是大敵第二三五章 歷史未能重演(六)第七三二章 又見聲東擊西第七六二章 大明高級密探第七十七章 劉大刀的奮迅(一)第四零六章 幕府垂死掙扎第七四九章 改國策備大戰第四六九章 大明向你宣戰第二零五章 工作要有重點(二)第三三四章 逃亡者的用處第四五五章 許顯純在仰光第一四一章 所謂借殼上市第六六八章 大明的駐印軍第七六九章 士氣和命中率第四十一章 打臉就要打痛(二)第三零九章 崇明沙攻防戰(一)第七五五章 這纔剛剛開始第十六章 狗屎般的財政(一)第五六八章 我真的忍不了第五六二章 此刻需要謹慎第八十八章 神烈山祭孝陵第五十四章 一起爬科技樹(三)第七零四章 不速之客又至第一九二章 天下重新透明(一)第一八八章 吹皺一池春水(三)第七八五章 這是毒丸情報第五二九章 莫里斯再上線第三八七章 登陸地點選擇第四八八章 西班牙的防守第二二二章 拿騷的莫里斯(二)第六十一章 大明火器專家第四四八章 海外州的發展(二)第五十三章 一起爬科技樹(二)第四五九章 當家真的不易(二)第二三零章 歷史未能重演(一)第六二九章 天啓御駕親征第六零二章 奧朗則布代位第一六六章 煩惱的主帥們(一)第四二五章 皇帝還是萬歲第五一八章 奧斯曼的應對第三九一章 廣東的舉人們第七四五章 地方官的共性第二零五章 工作要有重點(二)第一五八章 這絕不是挑釁第六六一章 貴公子的改變第一八八章 吹皺一池春水(三)第三五三章 開陽終於登頂第三一七章 海軍事海軍了(一)第一一五章 東林也要辦報(四)第三六六章 開陽御駕親征第六二二章 絕望的皇太子第七四三章 大明發行紙幣第五五八章 進化論的萌芽第六九四章 宗室也有血性第一七九章 大金國沒有了(一)第二九九章 日本欲寇朝鮮(三)第三八三章 新的情報佈局第三零六章 敵人不會聽話第三一三章 崇明沙攻防戰(五)第五五三章 索科利的父子第五三七章 耶路撒冷圍成第二三七章 選妃並不簡單(二)第一八七章 吹皺一池春水(二)第一零四章 真是時不我待第二三五章 歷史未能重演(六)第六六七章 西班牙的優勢第三九二章 宗室們的分化第二五六章 大阪的夏之陣(二)第六五一章 美洲禮儀教導第四八五章 海外亦有漢民第七五三章 西路軍的統帥第七二二章 大明造艦計劃第二九二章 進擊的新人們第六十八章 東北號角連營(三)第七十二章 西北危機已現(三)第一八四章 阿拉維杜新王(一)第五四八章 繼續開發東北第二五五章 大阪的夏之陣(一)第七七零章 被迫敵前轉向第四八四章 一塊都不能少第五十七章 慈慶宮的墮落第一一四章 東林也要辦報(三)第五八零章 歐洲的科學家第三九二章 宗室們的分化第五一四章 文曲死中求活第六五八章 郵輪上的學習第六十五章 西南戰鼓擂動(二)(收藏滿2000加更)第四四五章 衍聖公不祿了第一二六章 東林陷入頹勢(一)第三三一章 大明準備反擊(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