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七五章 甘青遼湘建省

“皇上,曹帥已經班師回京,將士犒賞的方案兵部已經做出來了,經袁閣老審覈通過,票擬到了司禮監。其中曹帥加左都督府都督銜,另外請吏部那邊給一個太子少保。其餘將領,各有封賞。總之,各類賞銀加起來,一共是145萬元。由於這一次北征,傷亡極少,所以撫卹什麼的倒是很低,只有18萬元。”

“哦,這個事情啊,朕已經讓曹化淳批紅了。大司馬,兵部還有什麼事情沒有?”

“皇上,按照早先朝廷的計劃,北征蒙古結束後,就準備清查軍黃冊,但是滿帥這會兒正在西域狂飆突進,臣請聖意,是待滿帥班師回來後再一起弄,還是先做一部分?”

“先做一部分吧,蒙古臣服,我朝從東到西的邊防壓力逐次減輕。清查軍黃冊的事情,今年就先從遼東開始吧。”

“臣領旨,會後兵部就協同戶部、都察院先拿個方案出來,下次上會審定。”

“好。大司馬還有事嗎?”

“皇上,大同總兵李如柏上書請辭,理由是生性愚笨,本次北征,面對新式槍械、大炮帶來的戰術改變,已經完全不知所措。加之年事已高,完全沒有精力來進行學習。所以......”

“讓他堅持最後一班崗,軍黃冊清查後,大同總兵都沒有了。朕總不能這時候任命一個任期只有幾個月的末代總兵吧?”

“是,臣領旨。那臣這邊沒有需要上會的事情了。”

“嗯,那麼,接下來,戶部?”

1621年5月15日,又一次的國務會議召開。

說起來,通過國務會議,皇帝直接和朝臣對接。達到了既是國家元首,又是實際的政府總理的目的。以至於朱由棟這個皇帝手下,內閣和司禮監的權力都受到了極大的削弱。但總體而言,朱由棟雖然累,卻也沒有開國的老朱那樣誇張,身爲穿越者,朱由棟深諳抓大放小的道理。作爲皇帝,他的主要精力只抓人、財、物、軍四個東西。最多在一些主要的方略上以超前的眼光做一些指示。其他的事情,仍然交給內閣和司禮監決定。所以,閣老和太監們倒也還能接受。

“皇上,本月上旬,煤礦和鐵礦拍賣已經開始登記,各地豪商報名非常踊躍。戶部準備在今年六月中旬在北京舉行拍賣會。”

“好,到時候朕來給你站臺。啊,說起來,徐先生,朕去年讓你們負責新建的國家會展中心,現在進程如何了?”

“皇上恕罪,因爲這個會展中心是一種全新的建築,大量的鋼結構和玻璃外牆,還要鋪裝地暖和預設冷氣管道,還要預留什麼臣完全不知道到底是啥的電線、電梯空間......這些對於工部的工匠們來說都要重新學習、適應,所以進程較慢。大半年的時間,我們只是完成了地基和底層建築,怎麼往上搭,還得再探索一番。”

“......好吧,此事不急。好歹大內目前也改裝出來了不少面積不一的會議室,到時候就在紫禁城裡開這場拍賣會吧。”

“......呃。”身爲傳統的讀書人,徐光啓聽到朱由棟這話後本能的想說不妥。但稍微遲疑一下後就覺得還是算了吧,今上對商賈之事相當熱衷早就不是秘密了,羣臣已經習慣了。再說了,這些年正因爲皇上大力整頓,使得朝廷財政收入翻了近十倍,大家再也不用擔心國家支出了。所以,在大內開拍賣會那就開吧——這些年經過六大報的反覆宣傳,估計百姓們都不覺得在大內弄拍賣場有啥問題了。自己還折騰個啥?

他不說話了,許弘綱就再次起身了:“皇上,從這個月開始,第一批遷徙臺灣和南洋的本土百姓就陸續上船出發了。根據目前情勢的變化,戶部預計,今年可能會有五十萬百姓遷徙海外。”

“嗯?可有什麼問題?”

“問題當然是有的。皇上,出乎臣的預料,九邊的軍戶們反而積極響應各地官員的號召,紛紛登記出海。比如臺灣知府孫傳庭籍貫所在的代州振武衛,那裡的兩萬多軍戶,幾乎全走光了。搞得振武衛千戶和孫傳庭打了一架,關鍵是還沒有打贏!”

“哈哈哈哈~”參會衆臣聽到這個笑話,除了兵部尚書王象乾以及參會的錦衣衛、軍方代表們臉上無光外,其他人都覺得:唉喲,咱們文臣還是很厲害的嘛。

朱由棟也笑了一會:“這挺好啊,反正九邊軍戶遷徙至少八成以上是朝廷的既定目標,大司徒有什麼好擔心的?”

“皇上,問題就在這裡啊。九邊很積極,但是運河兩岸的漕工們很牴觸啊。那新加坡知州李嘉去運河區鼓動,收穫寥寥不說,還被當地的幫會給盯上,直接在運河裡鑿沉了他的座船不說,還對其進行攻擊。還好這傢伙本身還有點武藝,護衛們也還得力,否則......”

“哼,看來不給他們點壓力,這些人是捨不得手裡的蠅頭小利的。如此......”朱由棟手指敲打了一陣桌面:“三位閣老,協調一下,今年南方的秋稅,全部從海上走。另外,放開海運限制,對於東南各省的普通商人,完全開放海船運輸。”

“臣等領旨。”

“另外,駱思恭,錦衣衛一定要把兇手給逮出來。哼,謀害朝廷命官,膽子真是大得沒邊了。”

“是,會後臣就責成專人負責此事。”

“好,你們的事情都說完了吧?朕也有兩件事要安排一下。”

“臣等恭請皇上示下。”

“首先,朕準備新設四個省。其一是遼東軍黃冊清查完畢後,建省。吏部要給該省配齊布政司、按察司等機構。從今以後,這個省完全參照內地兩京十三省進行管理。至於新省份的名字嘛,就叫遼寧如何?”

“遼寧,遼河流域終於安寧。好啊,皇上,臣無異議。”

“好,臣也無異議。”

遼鎮作爲大明最大的一個軍鎮,擁有的人口和土地面積,都不輸於內地一個省份。但多年來因爲邊防壓力,卻始終只有遼東都司而沒有布政司、按察司等民政、司法機構,整個兒就是一個大軍鎮。

衆臣們早就對這種局面不滿意了,但早年是迫不得已。而現在?女真臣服,蒙古也臣服了,還留着這麼大的軍鎮幹嘛?

所以,遼寧建省,大家一致同意。

“其二,朕準備在西北新設甘肅、青海兩省。省城分別定在蘭州和西寧。

其三,朕準備拆分湖廣,以洞庭湖同緯度爲界,將其分爲湖北、湖南兩省。”

“這......”

皇帝說出後兩條後,參會衆臣們卻沒有剛纔遼寧建省那般一致同意了。

甘肅、青海建省當然是有道理的:以前這些地方都是陝西省管。但是陝西的省城在西安,與這些地方距離遙遠不說,還隔了隴山和秦嶺,交通極爲不便,政令極不暢通。事實上,從大明建國開始,朝廷對現今甘、青兩地的控制力就越來越差——統治成本太高,統治效率太低。以至於後來乾脆就徹底丟掉了。

現如今,滿桂率軍將其打回來了,那斷然是沒有再扔出去的道理。本來衆臣以爲這些地方可能會封實權親王呢,沒想到皇上居然想建省?看來皇上是鐵了心要把海外領土分封給實權親王,大陸上的土地,都要直轄啊。

這個世界上聖人早就沒有了,便是朱由棟這一屆內閣裡的重臣們,誰都是有點自己的小九九的。在唐、周、福、桂四藩就國後,大明國內諸多親王都紅了雙眼:只要有可能,誰願意做一頭被圈養的豬啊?出去做實權國王多好?

所以,最近這些年,會議室內的重臣們,幾乎都收到了各路國內藩王的請託:那個,官爺,以後皇上分封的時候,能不能勞您把我們家王爺就國的順序往前提一提?當然,若是能分個好地方,那就再好不過了。

總之,再讓陝西管這麼大的地方,肯定是不合適的。既然皇上不準備把這些地方分封給藩王想要建省,那就建吧。左右呂宋、帝汶什麼的遲早都要拿下來的嘛。看地圖,呂宋島那麼大,南邊還有一個面積不小於呂宋島的棉蘭老。足夠安置四五家親王了。

至於說拆分湖廣,這個,估計除了湖廣籍的大臣外,其他的大臣都是支持的:湖廣太大、太強了。一省的經濟佔了大明的七分之一!經濟的強盛,必然促使楚黨的強大。這對於非湖廣籍的大臣是不樂意看到的。

參會大臣中,很多人想的是怎麼削弱楚黨。但是朱由棟看到的是:湖廣雖然強,但其發展也有問題。北部太強,南部太弱。南部的資源被北部抽得太多,以至於南部的耕地明明比北部多,但就是發展不起來。

所以,爲了充分發展整個湖廣,必須把湖北、湖南給拆分咯。

“衆卿如果對朕的這些想法沒有意見,那湖南也建省吧?省城嘛,就定在長沙如何?”

“皇上思慮周全,臣等無異議。”

“那好,大冢宰,這個事情就交給吏部來主辦了?”

“臣領旨,會後吏部立刻開始着手安排官員編制、新省份主官人選諸事,爭取下一次國務會議上,拿出一個方案。”

“好。說完了新建省份的問題,那朕再說最後一個事情。”

“臣等恭請皇上示下。”

“衆卿,煤礦鐵礦雖然拍賣,但國家必須有自己完全掌控的大型煤鐵基地。畢竟,在可以預見的十年二十年內,煤鐵產量是衡量一個國家是否強大的金標準。有鑑於此,朕準備設立大河套特別開發區。這個地方,有取之不盡的煤礦、鐵礦以及發展工業需要的各種資源。朕要把這裡,建設成一個標杆。以後,在遼寧鞍山、北直隸宣化、湖北大冶、南直隸的蕪湖等地,都要逐一的以煤鐵爲基礎,建設側重點不同的重工業中心!”

第六十七章 東北號角連營(二)第三一零章 崇明沙攻防戰(二)第六二四章 藩屬國的差異第三九一章 廣東的舉人們第四八二章 滿桂抵定西域第三零三章 爸爸有人打我第三九八章 準備仁川登陸第三五八章 恢復周之分封第六六七章 西班牙的優勢第四四四章 藩王們的反應第二六八章 睡虎地簡出世第一七二章 宿命的薩爾滸(二)第五二六章 威尼斯的商人第三十六章 原始資本積累(十一)第三四零章 工業革命發端(三)第四八一章 大明使團抵奧第七二九章 這是一個憨憨第一八一章 大金國沒有了(三)第七零八章 時間就是生命第六九三章 還有廿六小時第四五九章 當家真的不易(二)第六六一章 貴公子的改變第二九一章 決絕的達塔爾第七四九章 改國策備大戰第五四零章 奧斯曼的反擊第六六九章 紅海出現敵人第七三八章 美洲大局已定第四六二章 進入鐵甲時代(二)第五零零章 呂宋之戰終焉第二二八章 暗流暗示涌動第三零八章 萬曆四十五年(二)第四八零章 菲利普的暢想第三六三章 朱由棟的殺招第五十章 納黎萱的獨子第三六四章 衆狗聽令出征第四十四章 打臉就要打痛(五)第五四六章 工業衝擊農業第六八七章 請隨意做夢吧第七八七章 戰鬥陷入混亂第一一七章 東林也要辦報(六)第二十六章 原始資本積累(一)第七三八章 美洲大局已定第一一九章 扶上馬送一程(一)第二九五章 朱由棟的調整第七六三章 臨陣科技突破第四二八章 臺灣府的發展第六六三章 科技尚未落伍第三零六章 敵人不會聽話第一六二章 太孫殿下出徵(三)第四六五章 大明嚴厲禁毒第六七五章 將帥們的調整第三零七章 萬曆四十五年(一)第三六七章 開陽御駕親征(二)第七二二章 大明造艦計劃第一六六章 煩惱的主帥們(一)第二五三章 老西兒都叫窮第七二一章 板鴨造艦計劃第五三五章 轉進的第六師第八章 言官們的彈本第六二八章 明軍轉入防守第一零九章 現在開始起航(四)第三六三章 朱由棟的殺招第六零七章 奧朗則布之路第一九五章 天下重新透明(四)第五五零章 電學研究轉向第三六三章 朱由棟的殺招第六十三章 奇葩後勤保障第十二章 孤的元從班底(四)第七二三章 如何擴大內需第四一四章 一次會戰結束第一九四章 天下重新透明(三)第一四零章 衛所不堪一用第七八一章 做好大餐迎客第一五七章 竹千代的助攻第二八三章 東南兩路有警(二)第五零六章 適度扶持藩國第六二四章 藩屬國的差異第七一六章 某已等候多時第五十章 納黎萱的獨子第七二六章 奧斯曼的戰艦第一九九章 喪事不止一件第二零一章 監國的第一天第二九零章 復仇者黎塞留第五四一章 薑還是老的辣第二七零章 萬曆四十四年第七六二章 大明高級密探第二三四章 歷史未能重演(五)第二零零章 從此龍吟九天第一二九章 東林陷入頹勢(四)第五十九章 佈局東北西南第七六三章 臨陣科技突破第二六四章 官員們的俸祿第五七一章 除惡必須務盡第一二零章 扶上馬送一程(二)第七二八章 共贏纔是王道第二八三章 東南兩路有警(二)第七三一章 貴在調動敵人第六十四章 西南戰鼓擂動(一)第一五六章 李成樑的致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