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五七章 廉貞初顯威力

“臣等拜見皇上。”

“衆卿免禮。”

天啓三年的正月,十六日,元宵節過後,大明帝國新一年的國務會議如期召開。

君臣問禮後,大家各自坐定,然後朱由棟清了清嗓子:“開始吧,因爲這是今年第一次會議,所以朕想先問一下戶部,去年的收支出來了麼?”

“皇上。”戶部尚書許弘綱起身:“戶部最近這些日子只放了兩天假,緊趕慢趕,大體數字是出來了。雖說時間有限,有些統計還不是很精準,但走展應當能控制在十萬元以內。”

“好,那就請大司徒給我們通報一下去年我們的收支吧。”

щшш_ ttκΛ n_ ¢Ο

“遵旨。”許弘綱行了一禮後打開一本冊子:“天啓二年,國家收入的貨幣稅全部折算爲銀元后,合計爲六千四百三十五萬餘元。除現銀外,尚有徵收的米麥、薪碳、草料等大量實物稅。這其中,米麥等主食一共是三千七百餘萬石。”

許弘綱報出這麼一串數字後,參會衆臣各自都有了反應,有的欣喜,有的沉思,有的交頭接耳,一時之間,會場裡響起了各種嗡嗡之聲。

待得衆臣們稍稍思考、小聲交流了一陣後,朱由棟才道:“大司徒,萬曆四十六年(朱由棟在那一年的五月登基)結束後,那一年的收入是怎麼樣的呢?”

“是。”拱拱手,許弘綱翻開了手邊另一冊明顯看起來舊了許多的冊子:“萬曆四十六年,戶部的收入一共是各類糧食四千七百五十萬石,各類銀元2178.5萬元。”

“咦?”當許弘綱報出這個數字後,很多大臣都發出了驚訝的聲音:這,這才兩年啊,怎麼實物稅減少了這麼多,而貨幣稅卻又翻了三倍?

“朕記得,那一年的銀錢收入,鹽稅就佔了1200萬是吧?”

“是的,皇上。萬曆四十六年,戶部按照皇上的旨意,將以前皇室和戶部徵收的絲絹布麻棉花等實物稅,全部改爲了貨幣稅。當年折銀是453萬元。草料、馬匹等,也全部改爲貨幣稅,當年折銀下來是230萬元。從萬曆四十六年開始,徭役也可以繳納銀元替代。當年收到徭役折銀330萬元。剩下的纔是茶稅、冶稅、船鈔商稅等,呃,當年因爲暹羅、日本進犯我大明,海路斷絕,所以船鈔商稅爲隆慶開關後最低,只有13.5萬元。

而在去年,這六千多萬元的收入裡,鹽稅仍然是固定的1200萬元。絲絹、草料、馬匹、徭役等折銀穩中有降。主要的增長點,來自於商稅。去年一年,國內的商稅從萬曆四十六年的不足150萬元(含公路使用費),暴漲到3100餘萬元。這筆錢,除了海關收入和國家外貿入超有1200餘萬元,以及茶稅、海外五州繳納賦稅外,主要就是由皇上新成立的國家工商總局收取的各種國內的商稅。”

“嘶~”參會的大臣們在聽完許弘綱說完去年收入暴漲的細節後,個個都顯得更驚訝了。稍稍一愣神後,首輔方從哲才緩緩的站起身來:“皇上,這商稅一下子收了這麼多,也不知民間......”

“哈哈哈,首輔,今天工商總局的三位負責人也來參會了,不如讓他們回答你的問題。”

說完這話後,朱由棟的手指點了點,工商總局局長李國俊站了起來:“首輔,諸位上官,工商總局自天啓元年年末成立後,經過一年多的運作,已經可以在全國各省份的府治所在城市充分履職。去年,經過工商總局收取的商稅,一共只有1700餘萬元。按照我們的估算,全國的商稅大概仍然只有十稅一的水平,還有很大的上升空間。而且,隨着蒸汽機的推廣和不斷改良,全國各地的廠房也越來越多,下官估計,在今年結束後,商稅應該能夠突破2500萬元。”

“這,這簡直就是......皇上,老臣佩服得五體投地。”

“哈哈哈,首輔着相了。首輔啊,衆卿,其實也該讓你們知道,這商稅可是一點都不好收啊。那個,王華欽,你的稅警團,去年一年打了多少仗?死了多少人?”

“皇上,臣慚愧。因爲去年是國家第一次用新辦法收取商稅,所以各地多有不理解、不接受的商家。更有較大的商團武裝抗稅。呃,去年一年,稅警團參與的百人規模以上的戰鬥一共是七十八次,千人以上的有一次。幾人、數十人規模的衝突,數不勝數。全年,稅警團犧牲稅警三百二十三人,更有七十多名稅警的家屬被黑惡商家報復性殺害,其中甚至還有襁褓中的嬰兒。總算是各地官府大體支持,各地駐軍響應也很及時,所以,這商稅基本還是收起來了。”

看着衆臣都面色凝重的點頭,朱由棟又點了王執:“你來通報一下收取商稅的其他情況。”

“遵旨。”工商總局第二副局長王執起身:“諸位上官,工商總局收取商稅的前提,是要廢除各地既往的過路費,以及各種關卡的吃拿卡要,還有便是各地官員的黑手,也要斬斷。萬曆四十六年,朝廷修建的公路,收取了過路費135萬。天啓二年,國家水泥公路的里程,是萬曆四十六年的兩倍,而過路費的收取爲零。可以說,至少在朝廷這個層面,是有效履約的。

但是,各地地方官府,仍有繼續設立關卡,向商人收稅的。甚至還有少數官員、小吏以及差役,向商人無端索取好處。天啓二年,工商總局總共接到各地商人投訴兩千七百五十三起,全部都是商人在依法依規繳納商稅後,還要被各地衙門盤剝的問題。截止到昨日,工商總局一共是完成了兩千六百八十七起投訴的處理,這其中,大部分地方官府收到我們工商總局的意見後,都對違法收取的稅金進行了退返。但也有部分官員、吏員乃至差役,執迷不悟,甚至態度惡劣。對這些人,我們只好進行制裁。

天啓二年,工商總局累計轉送都察院、刑部相關案件三百五十八起,截止到昨日,摘掉了兩百餘名官員的官帽,廢掉了七十餘名情節特別惡劣的官員的功名。另外還處理了九百餘名吏員和兩千多名差役。”

聽着王執的彙報,朱由棟心裡大感欣慰。

大明建國兩百多年來,就沒有正兒八經的收過什麼營業稅、所得稅、財產稅。但是商人們平日裡的負擔並不輕:因爲沒有明確的商稅收取法令,以至於地方官府在面對商人時可以隨意發揮。這就導致商人們在名義上少交甚至不交商稅的同時,卻要另外拿出大量的利潤來賄賂官員。由此導致官商深度結合,加速官場腐敗不說。還使得大明朝廷收不到錢的同時,普通百姓遭受的盤剝持續加重。

收取商稅,就是要把各地官府的灰色甚至黑色收入斬掉,一切都拿到明面上來。如此,吏治能夠得到改善,國家收入大增的同時,才更有力量去履行國家職責,進行軍隊建設、基礎設施建設、賑濟災民等工作。

朱由棟深知,要把各級官府以前的慣性收入斬掉,讓大家接受新的制度,是一件違背既得利益階層人性的事情。這做起來,其難度不是一般的大。

這裡面的關鍵在於:商人們在依法繳納商稅後,是否可以不再被既往的‘規矩’繼續盤剝。只要能夠做到這一點,或者說被‘盤剝’的金額大幅度減少,以至於減少幅度超過正常繳納的商稅。商人們都會願意支持朝廷的新政。

所以,在這裡面,地方官府的表現纔是關鍵。

目前看來,在強力推動收取商稅的一年裡,各地官府雖然也有不少犯事的,但大多數都是習慣使然。真正喪心病狂頂風犯事的,有,但是少數。

要知道,大明現在的文官兩萬五千餘人,吏員近六萬,差役近二十萬。這麼龐大的基礎中,只有三千多人受到處理,這個比例已經很低了。

雖說肯定有相當部分商人繳了商稅還被繼續盤剝但是不敢開口舉報,雖說肯定有工商總局沒有處理到的地方。但這個比例之低,仍然讓朱由棟喜出望外——他本來都有心理準備,想要效仿朱元璋當年操刀把全國官吏殺個人頭滾滾的。沒想到真操作起來,犯事的官員的比例這麼低。

嗯,很好,看來廉貞的效力,真的開始發揮作用了。

第七三二章 又見聲東擊西第九十六章 國家根基已朽(八)(收藏滿五千加更)第一七一章 宿命的薩爾滸(一)第一四七章 暹羅國的消息第四章 坑子孫的太祖第七八九章 敵人這是要跑第六二零章 這是赤色黎明第六七零章 大戰一觸即發第二一一章 天樞今日登頂(感謝逐日2005書友)第四十一章 打臉就要打痛(二)第二一七章 對法戰前準備(二)第四九五章 馬尼拉灣海戰第一二七章 東林陷入頹勢(二)第五八零章 歐洲的科學家第五四四章 小冰河大威力第五九一章 兵役局的肥差第三二六章 忠君愛國商人(一)第一二六章 東林陷入頹勢(一)第三四七章 東海上的決戰(四)第五九九章 公務員的考試第七六一章 大明作戰計劃第六十五章 西南戰鼓擂動(二)(收藏滿2000加更)第一二九章 東林陷入頹勢(四)第五零七章 科舉制度將變第七三五章 子彈是公平的第二零三章 完成首次組閣第五七三章 天啓十年元宵第二一六章 對法戰前準備(一)第五七五章 袁可立的學生第四三八章 簡王並不簡單第七二六章 奧斯曼的戰艦第七六四章 此乃億萬一心第二二八章 暗流暗示涌動第二八二章 東南兩路有警(一)第四七九章 西班牙的援軍第四八一章 大明使團抵奧第二六八章 睡虎地簡出世第五章 大明其實很窮第六零九章 神奇的三哥們第六九六章 海軍的新武器第四七二章 晉商開始轉型第五八四章 大明的科技樹第五六九章 我是有底線的第七七五章 陸軍主力出動第五六四章 張獻忠摸內奸第七二五章 減息後再減稅第七零五章 大西北的形勢第六八六章 菲利普分蛋糕第三三三章 戰艦要下餃子第三七五章 三府交點爭奪第四一七章 東亞霸主降臨第一七二章 宿命的薩爾滸(二)第五二二章 小吏也有鉅貪第一三六章 穿越者的互撕(二)第七一零章 不如虛張聲勢第二九八章 日本欲寇朝鮮(二)第一四四章 橫海衛的薪酬第六四六章 西班牙的應對第三八三章 新的情報佈局第六一二章 盧象升的謀略第四二一章 易普拉欣野望第五二零章 天璣星再求援第三九三章 無敵朝陽羣衆第六二三章 奧朗則布背刺總設定(看前一定要看)第五四六章 工業衝擊農業第七五二章 最大勝利保障第七十四章 要走就走遠點第五二五章 各有各的想法第三零三章 爸爸有人打我第八十一章 劉大刀的奮迅(五)第二四六章 倉儲收歸於一第五四七章 改革不是兒戲第一三七章 島津欲寇琉球第五八九章 一環套着一環第六零二章 奧朗則布代位第七八二章 北線歸於平靜第一三零章 金陵日報完勝(一)第三四九章 東海上的決戰(六)第二九零章 復仇者黎塞留第六四六章 西班牙的應對第四一七章 東亞霸主降臨第七一三章 周遇吉的奇襲第四四五章 衍聖公不祿了第三三八章 工業革命發端(一)第六二二章 絕望的皇太子第八章 言官們的彈本第七八二章 北線歸於平靜第五九五章 流通貨幣不足第二零三章 完成首次組閣第四十八章 打臉就要打痛(九)第一零八章 現在開始起航(三)第二十五章 泰西今夕何年(二)第一六六章 煩惱的主帥們(一)第一六八章 所謂的七大恨第二四二章 大阪的冬之陣(三)第一五零章 佈局畢欲發動第二三三章 歷史未能重演(四)第三十四章 原始資本積累(九)第七二八章 共贏纔是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