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五九章 當家真的不易(二)

“以上,加上常規支出,各項支出已經達到了6240萬元。剩下的兩千多萬元,主要就是基礎建設。”

說到這裡,許弘綱在得到朱由棟允准後離席,走到朱由棟身後的大明全輿圖前站定:“諸位,截止到天啓二年,國朝已經完成了京津、京張(家口)、京洛、洛西(安)、京濟、成渝、武(昌)長(沙)、寧(南京)鬆(江)八條水泥公路的建設。自蒸汽機技術成熟後,按照工部的規劃,皇上允准,國朝自前年開始,完成了京津、京張、成渝、洛西四條鐵路的線路規劃,並於去年開始鋪設鐵軌。

與此同時,去年國朝還開建了洛武、長廣、濟寧、鬆(江)福(州)、武宜(昌)、宜渝、渝貴、成昆八條水泥公路。

各位,修建這些公路、鐵路的意義,我在這裡就不必多說了。我在這裡要說的是,修建這些新路,除了要動員大量民夫出工外,水泥、鐵軌、枕木乃至爆破火藥的需求,也迅速的增加。以至於國朝必須拿出大量資金,在各地修建水泥廠、鍊鋼廠。而這些廠礦,也是需要大量人力的。

總之,截止到天啓二年,爲了這四條鐵路和八條公路,國朝新設了四個鍊鋼廠,六個水泥廠,北京的方山火藥工廠擴建了兩輪。光是這幾個工廠,國朝就新招募了四萬餘人。至於十二條新路的數百個工地上,更是有超過二十萬精壯勞力在緊張施工。而這些人的工錢、吃食、工傷撫卹,都是白花花的銀元啊!”

大明的士大夫再怎麼混賬,還沒有墮落到後世我大清的腐儒那個程度。而此刻能夠參加國務會議的大員,更是精英中的精英。

所以,這會兒沒有任何人站起來說不該修路。

通過許弘綱在地圖上的講解,在座的大臣們都非常直觀的看到,皇上的意圖非常清晰:先用公路把各個區域內的主要城市鏈接起來,藉此機會鍛鍊工程隊伍。然後再通過熟練的工程隊修建難度更高的新路,把不同的區域也鏈接起來,最後形成一張綿密的全國路網。

目前看起來,公路方面進展比較快,如果去年新開工的八條公路在未來能夠順利完工,那至少在大明的經濟重心—東部諸省方面,南北的縱線就基本形成了,接下來就該是橫線的修建。

新的水泥公路帶來的好處,參會衆臣都非常清楚:由於路面變硬而且平整,四輪馬車得到廣泛使用。由此使得和以前用兩輪馬車比起來,貨運量普遍提高了40%~60%,路上的時間減少了50%以上:事實上,如果不是因爲馬太嬌貴,這個比率還可以上升——和牛比起來,馬唯一的優勢就是速度快了。這種牲畜耐力差,容易得病,力氣也很一般。就算是用馬類中以吃苦耐勞見長的滇馬、蒙古馬搞運輸,也不能持續高強度的驅使他們。而且你要它搞貨運,就不能讓它只吃草,得給它喂精飼料,這就又增加了貨運成本。

事實上,在去年遠征蒙古和西域的時候,各路指揮官就已經發現,進口來的西洋大馬更嬌貴:剛開始行軍的時候,騎兵隊等步兵隊。但要不了三天,就是步兵隊停下來等騎兵隊了。

鐵路的修建麻煩一點,有的和工部走得比較近的大員已經瞭解到:鐵路和公路不同,公路遇到大山可以修建盤山公路,而鐵路要搞盤山路,這成本就高得離譜,安全性也極差,故而很多時候不如直接打隧道。但是打隧道就對地質結構的瞭解、爆破技術、隧洞穩固等提出了極高的要求。

所以,目前鐵路的修建成本和時間,都比公路高得多。

但是,再高的成本,也值得去修:鐵路一旦修好,在載貨量和減少運輸時間上,那就不是提高几成的問題,而是直接翻倍、翻幾倍乃至數十上百倍!

路修好了,沿途的經濟自然會迅猛增長,國家收到的稅收將呈幾何倍數跟着增加,到時候投進去的錢會幾十上百倍的賺回來。路修好了,國朝哪裡再有事情,軍隊的部署到位將變得飛快。路修好了,朝廷政令的下達和地方的響應,也會變得極快——一條路,帶動的是國家政治、軍事、經濟的全面提升!

所以,該不該修,這個不是問題。

“皇上,臣覺得,修路是沒問題的。但是,能不能每年修建得少一點?這麼每年新開八條公路,朝廷的收支虧空了這麼多,長此下去,可怎麼得了?”

起身說話的是吏部尚書趙煥,他說出這樣的話後,會場裡的很多大臣都點頭附和。

哎,我也知道欲速則不達啊。但這不是因爲有其他穿越者競爭麼?再說了,華夏地域是如此的大。就算是現在這個速度,我都不知道啥時候才能實現各省會之間全通公路呢。

“大冢宰之言,乃是憂國憂民之言。不過,朕這裡也有一些考量。”

“臣等請皇上示下。”

“其一,錢的問題。雖然去年收支相抵,虧了近兩千萬。但是諸位要明白,朝廷去年還徵收了三千多萬石的糧食。這糧食折算成銀元,也是一千多萬。所以,這虧損並不是特別大。而且,今年西域那邊的戰事或許還要繼續,但是北邊的蒙古是肯定不用怎麼打了。也就說是,如果今年沒有新的戰事,朝廷的收支會自動實現較大的盈餘。

其二,就算是今年的虧損,其實通過銀行,我們都不用動用剩餘的鹽礦基金和戰爭基金,一樣能夠勉強實現收支平衡。”

“咦?”

在衆臣的疑惑聲中,曹三喜站了起來:“諸位,目前朝廷還有鹽礦基金4000餘萬元,還有戰爭基金1300餘萬元。這五千多萬元放在銀行裡什麼都不幹,光是吃利息,就能產生一百多萬的增值。更不用說,銀行這些年,一直在用這筆錢放貸,鼓勵各地商人開辦各種工廠了。事實上,銀行去年收支相抵後,實際盈利達到了700餘萬元。這筆錢,算上糧食折價。其實已經是收支平衡了。”

“哦~原來如此。”

“衆卿。”看着下面的羣臣都舒了一口氣,朱由棟笑道:“朕做事,可不是隨心所欲,每年該花多少錢,能花多少錢,事先都是經過周密計算的。前些年朝廷要做的事情太多,不得已把鹽礦、戰爭兩個基金的本金劃拉了不少用掉了。現在這五千多萬銀元,就是國家壓箱底的東西。不到萬不得已,朕是不會使用這筆本金的。事實上,隨着蒙古戰事的結束,草原上迎來和平和商機,以及九邊重鎮壓力的減輕。就算新建公路、鐵路暫時看不到效益。朝廷的收支也會持續保持盈餘。兩大基金的本金,也會重新充盈起來。”

“皇上聖明,臣等心悅誠服。”

“嗯.......”就在衆臣明白今年朝廷實際上沒有虧錢,大家齊齊長舒了一口氣的時候,朱由棟接着的一句話,又讓大家緊張了起來:“衆卿,朕準備在天啓三年,啓動西安至蘭州,蘭州至敦煌的公路修建。”

“啊?皇上!這可不行啊。”

“是啊,天啓三年估計收入是會繼續上漲,但是,西安到敦煌,需要翻越隴山,橫穿大漠,延綿數千裡,這麼長的路,這修建起來,需要投入多少資金啊?”

“皇上,莫不如等東部各省的公路修建完成後再開新路?”

“哎......”長嘆了一口氣,朱由棟起身道:“衆卿,朕也有難處啊。這個家,真的不是那麼好當的。”

第三三六章 日本的新策略(二)第六六八章 大明的駐印軍第一一零章 金陵日報創刊第六七二章 杜倫尼的閃耀第三七七章 王與王的對話第六九零章 一枚漏網之魚第四十四章 打臉就要打痛(五)第七三五章 子彈是公平的第六六九章 紅海出現敵人第二十三章 忠臣和官混子第一五六章 李成樑的致仕第三零一章 向東還是向南第二二四章 土著不可小覷第六二四章 藩屬國的差異第三六三章 朱由棟的殺招第七零八章 時間就是生命第五一二章 破軍陷入絕境第五七一章 除惡必須務盡第六一三章 敵人有了反應第一二八章 東林陷入頹勢(三)第七十三章 搬遷勢在必行第一七五章 宿命的薩爾滸(五)第五四七章 改革不是兒戲第六零三章 準備攻略印度第六十八章 東北號角連營(三)第五九九章 公務員的考試第四三四章 林丹汗要北狩第六四零章 國內總體穩定第四七八章 歐洲人的改變(二)第五十八章 有礦就要守住第六零二章 奧朗則布代位總設定(看前一定要看)第三二三章 巨人開始覺醒(二)第三九五章 清醒的國鬆丸第一二二章 扶上馬送一程(四)第四二三章 先制定勞動法第六六二章 進化論的誕生第一四五章 先定規後開營第一七零章 戰前最後準備第二五九章 大阪的夏之陣(五)第八十七章 大明直轄木邦(二)第四四三章 孔府有了反應(爲盟主逐日2005加更2/2)第五五四章 歐奧間的分歧第五三四章 菲利普的日記第五八三章 黎塞留的遊記第二零九章 玉衡搖光結盟(一)第二五五章 大阪的夏之陣(一)第七四八章 繼續一路向西第七四零章 不能再爭國本第一八三章 北京暗流涌動第五零零章 呂宋之戰終焉第五九七章 宦官的危機感第七三一章 貴在調動敵人第六八二章 流水賬的戰報第六五零章 一錘子的買賣第六零七章 奧朗則布之路第七五二章 最大勝利保障第七一八章 如何重振經濟第三八六章 現在扭頭向東第二四九章 衍聖公是大敵第四六零章 人口的大遷徙第二八七章 流水賬的三年第一五七章 竹千代的助攻第五零八章 好好修煉內功第三八四章 無所謂的擔憂第三四五章 東海上的決戰(二)第六二二章 絕望的皇太子第七八六章 總算是明白了第四八零章 菲利普的暢想第四五四章 天璣星已激活第五十八章 有礦就要守住第五七零章 最後的一堂課第四九九章 風帆最後華章(二)第六九八章 三忠墓的主人第五零三章 軍事命名規則第四三三章 科研獲得突破第五二九章 莫里斯再上線第四五七章 廉貞初顯威力第四七七章 歐洲人的改變第四四五章 衍聖公不祿了第七四三章 大明發行紙幣第二一三章 法蘭西的應對第六九一章 燃燒的馬六甲第一七二章 宿命的薩爾滸(二)第十四章 穿越的老套路(二)第五八一章 幺蛾子菲利普第七零八章 時間就是生命第四九四章 萬里援軍抵達第一七九章 大金國沒有了(一)第六四六章 西班牙的應對第五九一章 兵役局的肥差第七二零章 重兵投放美洲第三七九章 切割中南半島第一三二章 有客自遠方來第二七零章 萬曆四十四年第四九二章 易普拉欣的信第五九八章 新增管理機構第六零五章 天啓萬狗天徵第一零三章 我們的海賊王(五)第二九三章 太孫焦頭爛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