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四四章 藩王們的反應

同樣是在1620年的7月,福國,漢城。

是的,此時的朝鮮已經更名爲福國,從大明的海外藩屬國變成了朱家藩王領地。

從1619年的10月蒞臨漢城到如今,朱常洵掌控朝鮮已經九個月了。

“大王,經過內閣和戶部、錦衣衛等部門的努力,我福國的黃冊重建已經在七個道完成,預計今年十月前,最後的黃海道也能夠清點完畢。”

“嗯,長史辛苦了。”

福國的統治機構,基本是照搬大明本土。外朝是內閣六部,內朝是司禮監錦衣衛等,不過在規模上明顯的小很多。而地方機構,朱常洵明智的暫時沒有去調整——還是以往的八個道,道下面的府縣也維持了原樣。

至於說官員的任命上,已經是太上太皇的萬曆對自己這個最喜歡的兒子還是不吝嗇的:福國第一任長史是楊守勤,這是萬曆三十二年的狀元,當年要不是他回家爲母親守孝三年,或許就輪不到那一年的榜眼孫承宗去朱由棟那裡做老師了。

“大王,這都是臣等的本份。這段時間,大王的足跡遍佈我福國八道,春耕的時候更是擼起褲腳下田和當地百姓一起插秧,大王纔是真的辛苦了。”

“哈哈哈,寡人不過是作秀而已哪。我福國新建,長史既要操持國家這麼多雜務,還要安撫原來的朝鮮官員,真真是辛苦。”

君臣互相吹捧一番後,朱常洵道:“最近原朝鮮軍隊的改編還算順利吧?”

“基本無礙,大王,大明在今上改革前,邊軍的生活很苦,很多老弱都不能溫飽,裝備什麼的也是數十年難得一換。但是原來朝鮮的士兵,其日子過得比大明以前的邊軍還要糟糕。所以,大王從周國、唐國購入大量大米,讓這些士兵吃飽後,他們對大王感激不盡,發誓絕對效忠。個別李姓宵小的挑唆,根本起不了作用。”

“是啊,大王。”朱常洵的大伴,新任福國司禮監掌印太監張通以及福國錦衣衛指揮使,鄭貴妃的弟弟鄭國泰也在旁邊道:“錦衣衛最近幾個月破獲了十三起原朝鮮王族、兩班貴族們準備發動叛亂或者對大王進行暗殺的案子。都是在剛剛有了點苗頭的時候就被士兵、百姓向錦衣衛舉報了。可以說,大王把土地分給百姓,抓住了農民的心。廢除兩班制,推行全民皆可參加科舉,抓住了中下級士人的心。補發俸祿,足衣足食,抓住了士兵的心。些許宵小,已經不足慮也。”

“哈哈哈~”很是爽朗的大笑一陣後,朱常洵道:“哎呀,寡人以前可是在洛陽被圈養的肥豬啊,這咋然來到此地獨當一面,就真的面面俱到,一點問題都沒有嗎?長史,大伴,舅舅,你們總是對寡人說好話,寡人可是越來越心慌啊。”

“大王,說到問題,我福國也是不少的。目前最緊迫需要解決的,有兩點。”

“長史請講。”

“第一,錢。大王,臣不該問大王到底從洛陽帶了多少錢過來。但是我福國建國九月,大王迄今已經投進去八百七十多萬銀元,國家財政近乎每月虧損一百萬。而大王又說了今年全福國免稅,明年農稅三十稅一,商稅十稅一。後年纔會恢復到十五稅一和五稅一。臣按照大王的這個方略估算了一下,我福國要做到收支平衡,起碼還得虧上半年甚至九個月,不知這剩下的六百多萬銀元,從哪裡來?”

“嘖!”說到錢,朱常洵的腦袋也疼起來。

以前的福藩還是有錢的,當初他就藩洛陽的時候,萬曆出於補償心理,給了他大量的田地和賞賜。

但是,福藩畢竟是新藩,不像唐藩、周藩那樣有十數代財富的積累。換句話說,他缺乏底蘊。所以,真要朱常洵自己一次性掏個一千萬銀元出來,他是拿不出來的。

這次到朝鮮半島就國,朱常洵把福王府裡所有的奇珍異寶、門面店鋪、王府下的各種廠房全都變賣了(王田自動收歸國有),再把所有的流動資金都抽回來,就算這樣也只有四五百萬。然後再加上鄭貴妃傾盡全力支持,朱常洵來朝鮮就國的時候,總共也就帶了一千萬銀元。結果,九個月之後,這錢就要見底了。

“那個,長史啊,我福國什麼時候能夠秋收啊?”

“大王,我福國南北縱橫三千里,各地秋收時間差異較大。南方有些地方秋收都已經完成了,但北方估計還有一些時日纔會開始。不過大王,就算是秋收了,因爲您在漢江口登陸的時候,就已經說了今年免稅。所以,秋收之後,百姓的賑濟或許可以停下來,但是,士兵的口糧不能省,我們還是得繼續向周國、唐國購買糧食。”

“哼!周世子和唐世子兩個奸商!據聞他們在國內,以六石糧食一塊銀元的價格收購糧食,轉手賣給我們就是三石糧食一塊銀元,足足賺了一倍不說,還要我們自己承擔運輸......偏偏這兩個傢伙輩分還比寡人高,寡人......嘿!氣死寡人了。”

“大王,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麼。周國、唐國分到了好地方,據聞那裡的土地普遍一年兩熟甚至三熟,自然糧食便宜。如我福國,一年只能收一季不說,北方的平安道和黃海道還只能種植小麥......兩國在農業上不可同日而語。加之現在大明本土以及東邊的桂國,都在大量購入糧食,這周、唐二國坐地起價,我們也拿他們沒有辦法。”

“罷了罷了,錢嘛,寡人再厚着臉皮去找太上太皇要。不,是借,這個以後要還的。總之呢,長史,該有的賑濟不能停。這十萬士兵還得暫時養着。當然,我福國現在通過黃冊清查,全國也不過一千萬帶點的人口。加之後方就是大明本土,海對面又是桂國。所以養十萬大軍實在是太浪費了。等黃冊清查完畢後,想辦法安排部分士兵復員,到時候兵部和戶部要拿出一個方案來。總之,寡人覺得,國內留個三萬常備軍就足夠了。”

“是,臣領命。大王,接下來還有一個事情要趕緊做。”

“何事?”

“大王,大明本土最近六大報連篇累牘的在對理學進行攻擊,皇上的心思到底如何已經很明顯了,我福國也應該儘快表態,否則,若是讓唐、周、桂走在了我們前面,只怕會引起皇上的不快。”

“啊!長史這個事情提醒的是!寡人疏忽了。”

可以說,雖然剛剛做一個實權國王不過九個月,但到底是長期處於一個國家的頂端。所以朱常洵對朱由棟的種種舉措,其實看得很清楚。

在朱常洵看來,朱由棟最近半年在思想文化上的一系列大動作,其實根本追求的就四條。其一,將權利義務對等揉進國民的核心價值觀裡。其二,糾正“德治”,提倡“法治”。其三,在前兩條的基礎上徹底廢掉“天人感應”。其四,在第三條的基礎上,提倡科學。

對第一條,朱常洵不反對:這一條對皇帝、國王的要求,無非是國民對君主效忠,君主保護國民而已——這本來就是大明皇族一直在做的事情。幾百年來,皇帝拼了命的抑制土地兼併,不就是在保護百姓麼?

實際上,提出這一條的根本目的,是用來給官員劃線:從今以後,你們不是牧民之官,而是享用了民脂民膏爲民服務的公僕!

先要有了這一條,然後才能整頓吏治。

如何整頓吏治呢?以法代德。朱常洵在六大報連篇累牘的報導中敏銳的發現了一個問題:雖然六大報上諸子百家的學說都有,但很明顯,官方是在推崇法家的一些思想,以及西方,尤其是古羅馬的法律思想。

對這一點,朱常洵那是舉雙手贊成:福王殿下早年在國本之爭中,被東林黨的那羣開口道德,閉口聖人的僞君子給徹底搞壞了胃口。他非常清楚:皇帝並不是要徹底否定儒家,也不是要徹底的否定道德在國家體系中的作用。相反,皇帝只是要把道德的標準降下來,讓大家在日常中能夠相對容易的做到。而不是像既往那樣,把道德標準無限提高,最後把全國人民都逼成僞君子。

至於說孔府的問題,朱常洵當然知道,這一家子就是目前大明最大的僞君子,所以必須打倒。打倒了孔府這個標杆,才能真正有效的履行皇帝的這兩條。

而在打倒全國最大的僞君子後,“天人感應”學說自然就可以廢了。

對這個,朱常洵也是支持的。早年福王殿下讀書,就看到唐代的名相姚崇旗幟鮮明的採用很多具體措施消滅蝗蟲,結果他這麼做了後,在當時就被很多人不理解甚至被羣臣攻擊。到了北宋,蘇軾更是寫詩嘲諷姚崇,說蝗災起來後,重要的不是滅蝗而是修德——朱常洵看到這一段的時候瞬間就對蘇軾的形象破滅了。

最近這些年,大明雄霸東亞,東亞各國人員交流往來頻繁。福王殿下早就知道,如日本這樣的國家,一天到晚沒事就地震。那要是講天人感應,這個國家就沒法正常運轉了。如暹羅這樣的國家,一年就是雨季和旱季,按照天人感應,四季不分,是國有災殃啊。可是人家那地方水稻一年三熟,哪裡有災殃了?

在天人感應這個枷鎖被打破後,士大夫們用來鉗制皇帝最大的手段就沒有了。同理,各王國的士人們也無法以此來鉗制國王了。朱常洵當然也支持。

至於最後一個,提倡科學。福王殿下更是舉雙手贊成:目前大明本土因爲蒸汽機尚未全面推廣,工業革命對國家農業的傷害還不明顯。在有美洲高產作物支持下,只要不遭受大的災荒,全國糧食總體還是夠的,所以大明本土目前使用蜀藩培育出來的新稻還只是緩步推進。但是對於福王殿下治理下的福國來說,他們已經在今年春天就把新稻種種植在了漢江兩岸,取得了大豐收。更準備明年在福國八道全面推廣新稻種——福王殿下對科學也是極感興趣的。

“寡人明白了,那就麻煩長史的狀元之才,寫就雄文一篇,待寡人審定後,發表在《漢江日報》上,表明我福國的態度。”

“是,臣領命。”

第五四一章 薑還是老的辣第一一八章 東林也要辦報(七)第一五一章 興盛的寬甸堡第一五零章 佈局畢欲發動第六八三章 歸國人員安置第七零二章 宗藩體系危機第一零八章 現在開始起航(三)第一四零章 衛所不堪一用第八零五章 最強的穿越者第七一三章 周遇吉的奇襲第六三六章 帝國開始崩潰第四零八章 朝鮮需要內附第三七八章 中南總督人選第二章 爺爺你辛苦了第三十八章 東瀛島的變化(二)第七七七章 菲利普的應對第六九四章 宗室也有血性第二三一章 歷史未能重演(二)第五五三章 索科利的父子第二五三章 老西兒都叫窮第七五二章 最大勝利保障第一三六章 穿越者的互撕(二)第五八六章 大明開始立憲第三六零章 三萬裡的遠征第四二二章 啓動經濟改革第二零七章 唯有堅持不懈第二七零章 萬曆四十四年第五八五章 赤腳醫生手冊第七三九章 美洲戰後安排第一五九章 大金今日豎旗第一二六章 東林陷入頹勢(一)第一九三章 天下重新透明(二)第九十七章 槍桿子出政權第一八一章 大金國沒有了(三)第四十九章 打臉就要打痛(十)第二五零章 新青年軍官團第三二五章 濱海廠的木匠第二一二章 目標是法蘭西第一零零章 我們的海賊王(二)第七三五章 子彈是公平的第七十九章 劉大刀的奮迅(三)第二二六章 土著中的垃圾(二)第七七一章 雷擊艦隊登場第一五四章 繼續猥褻發育第七二二章 大明造艦計劃第六九七章 明中宗桓皇帝第四一九章 民族文明根性第六一六章 阿散索爾夜戰第六四四章 美洲的孫督師第二五九章 大阪的夏之陣(五)第二零一章 監國的第一天第一七一章 宿命的薩爾滸(一)第七一二章 西班牙的漁網第四四三章 孔府有了反應(爲盟主逐日2005加更2/2)第一六零章 太孫殿下出徵(一)第一零一章 我們的海賊王(三)第五八七章 皇明憲章摘錄第五五九章 克倫威爾論戰第七七六章 所謂虛虛實實第二九零章 復仇者黎塞留第二零二章 緊要無過人財第四八零章 菲利普的暢想第五零六章 適度扶持藩國第三八七章 登陸地點選擇第八零四章 最後的王對王第五二五章 各有各的想法第三十三章 原始資本積累(八)第四二四章 商稅是要收的第三五一章 李三才的竹槓第七八一章 做好大餐迎客總設定(看前一定要看)第四十八章 打臉就要打痛(九)第四九八章 風帆最後華章第五零八章 好好修煉內功第一三六章 穿越者的互撕(二)第六六八章 大明的駐印軍第三八二章 安定中南十條第六五四章 升級對歐諜網第三零七章 萬曆四十五年(一)第三六五章 原始的鐵甲艦第五八五章 赤腳醫生手冊第四七二章 晉商開始轉型第六七三章 印度洋的破交第二十九章 原始資本積累(四)第四零四章 六日光復朝鮮第一三四章 家事也是國事第八十一章 劉大刀的奮迅(五)第一六四章 山海關定方略(二)第四二五章 皇帝還是萬歲第五四七章 改革不是兒戲第五零一章 軍備協調會議第七二九章 這是一個憨憨第五八四章 大明的科技樹第五七零章 最後的一堂課第二九九章 日本欲寇朝鮮(三)第二一三章 法蘭西的應對第三一九章 海軍事海軍了(三)第五七一章 除惡必須務盡第七零八章 時間就是生命第六六一章 貴公子的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