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九一章 廣東的舉人們

時間來到了1619年,大明在這一年,正式改元爲天啓。

天啓元年的正月初六,北京城的空氣中依然充斥着各種年味兒。但是前些天都在家裡團年的人們,此時都走出了家門。於是,整個北京城都顯得極爲喧囂和熱鬧。在大街小巷裡,到處都是恭喜發財、恭賀新年的祝福聲。

這一天的上午十一點左右,京城東側,朝陽門附近的一條街道上。十來個身着士子裝的年輕人,正在結伴而行。

wωw¤ тTk дn¤ ¢O

這羣士子裡,爲首的兩個。一個膚色白皙,眉清目秀,便是頜下長出的鬍鬚,其顏色也明顯偏淡。另一個,則是膚色黝黑,顴骨有些突出,鼻樑倒是有些下榻,由此顯得鼻孔有些朝天的樣子。

“便是這裡了,各位賢弟,此地的粵菜纔是正宗啊。愚兄昨日吃過這裡的飯菜一次,只覺得這家店面的燒鵝、滷菜,真的有我南粵的味道。”那個眉清目秀的男子,稍稍辨認了招牌後,很是舒了一口氣,然後回聲招呼自己的同伴們跟上。

膚色偏黑的男子一看這店面,也有些高興:“哈哈哈,真要是如元素兄所言,那我們可就有口福哪!哎呀。雖說現在海路暢通,從廣州坐船到天津港也不過半個多月的時間。但是來了這京師,真的沒什麼吃的啊。這嘴裡都要淡出鳥來了。”

“哈哈哈,集生賢弟所言,真是道出我等的心聲了。”

這羣人一路行來,沿途各種白話以及帶着明顯廣東腔的官話,自是讓見多識廣的京師百姓們聽了出來:這就是廣東布政司今年參加會試的舉子們了。

而這羣舉子領頭的兩人,叫集生的那位,就是去年廣東鄉試的解元陳子壯,這一年不過23歲。而那位元素兄,則是袁崇煥,這一年已經35歲了。

毫無疑問,這兩人之所以能成爲廣東舉子們的領頭。前者自然是因爲其學霸身份,後者嘛,嗯,主要是年紀大。

一般而言,朋友間日常聚會都有個感覺:上班地點離聚會地點最遠的人,往往最先到。離得近反而到得遲一些。這個常識,換在全國士子入京時間方面,也有所表現——此時不過正月上旬,距離會試開始還有近一月,廣東省的士子大多已經到了。

“哎喲,各位客官,聽你們的口音,系廣東人?本店的粵菜,最是正宗。趕緊裡面請啊。”

“哈哈,小二哥,你敢掛‘南粵正宗’的牌匾,可就要那點真東西出來啊。不然我們這羣廣東人可不認賬哦。”

“那是當然,那是當然。諸位客官請安坐。這個,先來潮州滷菜?然後是掛爐烤鵝還是飛茶田鴨?”

“烤鵝吧,再來一條東星斑。嗯,這天氣冷得很,再來個清水打邊爐,配點牛肉丸、生菜。”

“好嘞,諸位客官,也幸好最近天氣冷,東星斑才存的住,夏天本店的魚類海鮮就要少很多了。那個,還需要點什麼酒水?本店有順德的紅米酒、梅縣的珍珠紅、佛山的玉冰燒。”

“呀,這些都有。你家店面真的了不得啊,那便先紅米酒和玉冰燒各來一斤,不夠再說。”

“好嘞~各位客官請稍待。熱菜稍等,冷盤和酒水馬上就來!”

很快,各類菜品和酒水就端了上來。一衆廣東士子在數千裡之外的京師終於吃到了地道的家鄉菜,一時之間,不由得心情舒暢,大快朵頤。

肚子填了個半飽,特別是酒過三巡後,衆人的話頭自然就起來了。

“元素兄,你是怎麼找到這家店面的啊?”

“哦,昨日桂王殿下不是出面組織了一次詩會嘛。這麼冷的天難不成還去野外踏青不成?所以都是在桂王府裡開的。到了吃飯的時候,殿下聽聞愚兄是廣東人,就特意的派人定了一份粵菜。愚兄一嘗,哎呀,這味道真是太正宗了。於是自然就要打聽了啊。”

“哦,原來如此。今日我等有此口福,都是託了元素兄的福啊。”

“元素兄引導之功自然不必多說,我看桂王殿下禮賢下士也是真的讓人感佩啊。嘖嘖嘖,爲了元素兄一人,單獨訂一份粵菜。這位殿下真是擔得起一聲賢王啊!”

“元素兄,桂王殿下將來的封國會是哪裡啊?”

聽到這個問題,袁崇煥高深莫測的一笑。

現如今,周蕃、唐藩仿效周之分封就國中南半島的事情。隨着六大報的宣傳,至少是在全國的讀書人裡,已經是傳遍了。雖然限於朱由棟的命令,這兩藩不能在報紙上公開的打廣告招聘讀書人去南邊的周國、唐國就職。但是讀書人的圈子就那麼點,這消息還是很快就傳開了。

現在周國給的政策最好:舉人身份,未正式出仕過朝廷的。以及進士、舉人致仕後五年的。凡是願意去周國任職,起步一郡太守。而周國有多少太守職位呢?不過十五個而已。那要是確實才華橫溢的呢?周王殿下說了,王國長史、六部尚書,皆虛位以待!便是那些多年不舉的秀才,去了周國,縣令、提學御史什麼的,職位隨便挑!

而唐國呢?稍微矜持一些,還有一個什麼世子考覈啥的。但基本上,也是秀才去了也能多少做個官。舉人去了,也能至少拿個縣令當。

除了周蕃和唐藩,現在還有福藩和桂藩也在大力籠絡各地士子——大家不是傻瓜,毫無疑問,倭國被打平了後,這兩位多半也是要去那裡建國的(士子們還不知道朱由棟已經把朝鮮南部也納入新的分封範疇了)。

本來呢,建國於中南半島的唐國、周國,其實大明的讀書人們是不太喜歡的:南上加南啊!沒聽《三國志平話》裡諸葛丞相征伐南中嘛?那裡簡直就是荒僻之地,所謂瘴氣瀰漫,各種瘟疫橫行。誰有選擇會願意去那裡?

倒是未來會在倭國建國的福藩、桂藩兩藩值得考慮一下:據聞倭國自隋唐起,就傾心仰慕我中華文化。本朝太祖建國時,不少唐宋孤本都還是從日本返流回中華的。那裡的氣候、文化,比起中南半島的蠻夷來,也更接近中華。所以,如果真要到外藩就謀官,福藩和桂藩纔是首選。

他袁崇煥這一年35歲了,雖說嘴上一直自吹自擂得厲害。但是他心裡清楚,自己的才具要考進士其實很難。便是考上了估計也就是個三甲。這麼大的年紀,一個三甲進士,加上朝廷里根本沒有粵黨這個說法,所以,這未來的仕途,估計五品就到頭了吧?

因此,在考進士的同時,也恰當的考慮下福藩、桂藩?

但是呢,來了京師後發現。和周蕃、唐藩比起來,福藩的政策完全不同:福王在洛陽,鄭貴妃以及鄭家親戚們在京師,也不是不重視讀書人。而是除了讀書人,他們還大力吸納各類能工巧匠、經年老吏、退伍老兵乃至各家店鋪裡的賬房先生——這就讓袁崇煥不太舒服了。

所以,前些日子福王的舅舅鄭國泰召集各路進京士子聚會,他沒有去。而桂藩這次相招,廣東省的許多士子還在遊移不定的時候,他就主動去了。

去了之後,他對桂王殿下的禮賢下士非常滿意:滿場就他一個廣東士子啊,桂王殿下知道後,馬上就派人去訂了一份粵菜——哪個讀書人不想自己的才學得到上位者的賞識?哪個讀書人不想遇到三顧茅廬那般的禮遇?而桂王殿下對自己,真的算得上推食食之了吧?

第六六一章 貴公子的改變第五一九章 易普拉欣佈陣第六十一章 大明火器專家第四一七章 東亞霸主降臨第三十二章 原始資本積累(七)第五六一章 造反專家抵達第一四三章 四方英才匯聚第七零一章 美洲即將爆發第二二二章 拿騷的莫里斯(二)第六零八章 大明兩路進軍第六八零章 老賊的好打算第六七九章 南北印的迥異第三八六章 現在扭頭向東第七三五章 子彈是公平的第一七六章 宿命的薩爾滸(六)第二三一章 歷史未能重演(二)第二三九章 選妃並不簡單(四)第四零八章 朝鮮需要內附第二四五章 人口普查完畢第五一八章 奧斯曼的應對第二七二章 丙辰會試黑幕(一)第三二四章 巨人開始覺醒(三)第七三零章 波哥大會戰始第四十三章 打臉就要打痛(四)第三八四章 無所謂的擔憂第四零六章 幕府垂死掙扎第七十八章 劉大刀的奮迅(二)(收藏滿三千加更)第二一八章 首戰是在色當(一)第六七一章 聯軍登陸果阿第一七零章 戰前最後準備第四二六章 國家工商總局第四四二章 最好的投名狀第三零九章 崇明沙攻防戰(一)第六零二章 奧朗則布代位第五七七章 農業未雨綢繆第四九八章 風帆最後華章第三二九章 朱由棟結婚了第五一三章 破軍也隕落了第二二零章 首戰是在色當(三)第四三八章 簡王並不簡單第四九零章 追擊與反追擊第五五一章 天家最是無情第三七八章 中南總督人選第五八零章 歐洲的科學家第四六四章 暴怒的朱由棟第五六六章 美洲的新局面第五二三章 強力支援土雞第一章 想象力很重要第三三三章 戰艦要下餃子第六八五章 大維齊親上陣第十九章 有的人欠收拾(一)第四五一章 菲利普的魔盒第九十八章 千萬人吾往矣第七一七章 軍艦的冠名權第七八八章 孟加拉戰役終第四零八章 朝鮮需要內附第四六零章 人口的大遷徙第二二八章 暗流暗示涌動第六七五章 將帥們的調整第二八二章 東南兩路有警(一)第二三三章 歷史未能重演(四)第六一八章 大明主力登陸第三六八章 西貢港的洗地第七四二章 歐洲經濟隱患第五七五章 袁可立的學生第五六九章 我是有底線的第五六一章 造反專家抵達第五十七章 慈慶宮的墮落第二九九章 日本欲寇朝鮮(三)第二零二章 緊要無過人財第二九三章 太孫焦頭爛額第三十四章 原始資本積累(九)第三十五章 原始資本積累(十)第二七六章 方山的進士們第三五八章 恢復周之分封第七四三章 大明發行紙幣第六零九章 神奇的三哥們第四六八章 新時代的改變第十九章 有的人欠收拾(一)第六七九章 南北印的迥異第三五五章 好大一堆殿下第二四八章 內官亦需縮編第一零三章 我們的海賊王(五)第一七零章 戰前最後準備第六八五章 大維齊親上陣第二九六章 擴軍勢在必行第一三八章 貧弱的琉球國第七三四章 曹變蛟的夜襲第四三一章 準備遠征蒙古第三一二章 崇明沙攻防戰(四)第三八六章 現在扭頭向東第二十九章 原始資本積累(四)第二七五章 孫慎行的選擇第五六一章 造反專家抵達第五四四章 小冰河大威力第五三九章 耶路撒冷磨盤第七五三章 西路軍的統帥第七三七章 前後方的配合第七二六章 奧斯曼的戰艦第三八一章 爲何是分封制(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