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八八章 還是先朝後倭

雖說德川義直繼位將軍後,對幕府的職能進行了強化,並竭盡全力的收攏各藩權力。但無論如何,此時的日本距離真正的中央集權還極爲遙遠。

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說,策反外樣大名,是有希望的。

但是,日本的戰國亂世這會兒才終結不到二十年,很多在那個年代裡通過各種手段才保住家名的老狐狸大多都還在世。所以,這會兒的日本大名們都是不見兔子不撒鷹:大明,天朝啊!仰慕已久。對您的招攬我深感榮幸。但是呢,您要我現在反正,哎呀,我的困難也很多啊。要不,你先把德川家錘上幾下,當他敗局已定的時候,我一定揭竿而起......

像池田家分家這樣,爲了宗家權利的爭奪,願意大明一登陸就馬上反正的,真的是很難得了。

不過,如果要利用因藩地區登陸,就得繞開朝鮮半島,到本州島的北側去登陸。如此一來,航海線路大幅增加,對後勤的壓力劇增。

本來在從暹羅返回北京的途中,朱由棟也認真思考過如何對日本動手。

在他的初步計劃裡,我現在海軍是掌控了制海權的。我爲啥要先打朝鮮然後再登陸日本本土?我直接殺過去不就完了嘛?日本本土投降後,朝鮮半島上的那十萬大軍,不就自然灰飛煙滅了麼?

但後來仔細一想就覺得這個計劃過於冒險。

征伐暹羅的時候,由於啓動了萬狗天徵。暹羅周邊國家全部聽從大明指揮,暹羅有限的軍事力量已經被東拉西扯極大的削弱了。所以大明可以玩黑虎掏心一把梭哈。但是日本孤懸海外,如果玩主力直接在江戶灣登陸,且不說那裡的要塞炮羣如何解決的問題。就算成功登陸了,萬一被推下海了呢?

所以,必須要有一個穩固的登陸點,最好是這個登陸點還有帶路黨。

現在,這個點有了,帶路黨也有了。而且比起在九州島、本州島西端登陸比起來,這個地方距離日本的京都很近:天皇這會兒是傀儡,但到底是名義上的國家領袖。如果能把天皇捏在手裡,那不是事半功倍?

但要利用這個點,就必須在朝鮮半島上有支撐點:征伐日本這樣的國家,至少得動員十萬以上的軍隊——這還是得新軍爲主。而新軍一旦上了,自然就有大量的火炮、彈藥需要運輸。更何況日本不比東南亞諸國,其糧食自給都很勉強,因糧於敵這一招並不好使。所以這運輸船隊還得準備大量的糧食。

如此龐大的運輸量,如果直接從山東出海到因藩,就太麻煩了:海上的事情說得準嘛?氣候原因之外,人家日本的艦隊雖然失去了制海權,但並不是完全沒有戰艦。對馬海峽就那麼窄,人家擋不住你的主力,偷襲下運輸船、通訊船還是可以的吧?

所以,繞了一大圈,問題回到了原點:要攻擊日本本土,先要拿下朝鮮。然後把軍隊和物資通過渤海運送到朝鮮,再從朝鮮把軍隊和物資運送到因藩。

“哎,如此看來,這朝鮮上的倭賊,是不得不打啊。”

“皇上,臣等商議許久,也覺得先打下朝鮮比較好。除了爲後續伐倭找一個更近更穩固的出發點外。我們也能通過朝鮮上的日軍練練手。”

“好吧,那你們找到登陸點沒有?”

打朝鮮,在明確鴨綠江防線的伊達家和上杉家的態度後,肯定不會從鴨綠江一線推過去了。從遼東或者山東出發,直接在半島的腰部登陸,這纔是事半功倍的方法。

“皇上。”說話的是俞諮皋:“經過臣等反覆探討,我們建議在仁川登陸。”

“仁川?!哈,真是好想法!”

朝鮮,作爲一個半島,山地是很多的。但具體說起來,半島的東側,也就是靠日本海那一側,山更多,地勢也更陡峭,半島內的河流,大多也是發源於東側。相對而言,其西側,也就是靠近中國這一邊,地勢要平緩得多。很多半島內的河流流到了西側,就沖刷出了一塊塊的中下游平原。

漢江流過漢城後,向北拐了一個彎,然後在江華島附近入海。而仁川呢,則是在漢江入海前,那個拐彎的西側。

這個地方地勢平坦,大多數海拔都在300米以下,即便有山丘也不高。完全不存在攀登翻越困難的問題。境內有很多河流,但是都不寬,工兵稍稍搭個橋就過去了。

當然,最最重要的是,此地距離朝鮮半島的核心城市漢城很近!跨過這裡就是漢城!

在歷史本位面,麥克阿瑟先生軍事上最後的神來之筆,大概也就是在這裡登陸吧:這個地方還真的是朝鮮半島腰眼。

“對於先打朝鮮,拿下這裡後再登陸日本。以及在仁川登陸的方案。朕同意了,那麼,兵部這次準備抽調多少軍隊入朝作戰?”

“皇上。”王象乾起身:“兵部的意思是,新軍第一、第三集團軍全部,吳淞鎮全部、四川鎮全部、重慶衛石柱千戶所全部,另外騰驤四衛、京營再出兵五千。以上共計十一萬兩千人。”

哎,聽完王象乾的話,朱由棟也是一陣鬱悶。

整個大明,除了十五萬新軍外,說起來還有戰兵八十萬。但實際上,九邊重鎮的四十萬戰兵裡,遼鎮目前有三萬人在鴨綠江沿線和伊達、上杉對峙。其他八鎮在總共支援了遼鎮兩萬精銳後,是一點都抽不出人來了——北方的蒙古只是被狠拍了一頓,又沒有被打死。留下基本的防禦力量是必須的。

剩下的四十萬,京營佔了十萬。但每次出兵從來抽不出一萬以上的可戰之兵。

而南方的三十萬,真的是除了四川鎮、石柱所,以及吳淞鎮的戚家軍餘脈和福寧鎮的海軍外,一個能打的都沒有了。

這就造成兵部抽來抽去,還是隻能重複使用這些部隊。

新軍十五萬,一年吞了六百多萬的軍餉,但是能打仗。舊式軍隊八十萬,一年除了自己軍屯的產出,朝廷還要補助至少四百多萬的軍餉,真到用時,還是隻有十來萬靠得住......

還好暹羅的戰事已經結束了有一段時日了,這些軍隊都得到了休整。不過若是持續這樣下去,國家將來怎麼撐得住?!

罷罷罷。等這次打完了日本,朕就要來清理軍戶,徹底改革軍制了。

“大司馬的安排妥當,不過朕想稍微調整一下。”

“請皇上示下。”

Www▪ тTk an▪ C○

“把現在在鴨綠江北岸的女真那一萬人也調到仁川登陸的部隊裡去。”

“臣遵旨。”

“嗯,這登陸,乃是海陸協作。海軍方面自然是李國助了。陸軍的總指揮?”

“皇上,兵部的意思是讓曹文詔來做總指揮,就加一個平倭大將軍,提督朝鮮諸軍事的銜?”

“準了。那你們準備什麼時候出征?”

“皇上,在確定出征日期前,還有一項人事。”

“哦,朕知道了。那就讓朕的孫先生去做欽命平朝定倭大臣吧。”

“臣領旨。皇上,諸軍調動到位,糧餉裝備、火藥炮彈的調配,大約需要一到兩個月。臣等計劃三月初出兵。如果戰事順利,三個月內就可以平定朝鮮。”

“嗯......兵部爲首,其他各部盡力配合,力爭在二月出兵。朕不想把戰事拖得太久,不然趕不上六月前登陸倭賊本土。”

“是,臣等遵旨。”

第四二六章 國家工商總局第一八九章 英烈不容遺忘第七十章 西北危機已現(一)第四四六章 聖人還是聖人第七十章 西北危機已現(一)第六六六章 世界大戰開幕第五九四章 搭建地方機構第七六七章 大海戰的序幕第三八四章 無所謂的擔憂第一三一章 金陵日報完勝(二)第一八四章 阿拉維杜新王(一)第四二五章 皇帝還是萬歲第三十五章 原始資本積累(十)第六七三章 印度洋的破交第六七八章 駐印軍的瓦解第七七五章 陸軍主力出動第一一零章 金陵日報創刊完本感言暨新書寫作計劃第一六八章 所謂的七大恨第一一一章 射鵰英雄火爆第六零零章 大明準備出擊第三八三章 新的情報佈局第六二一章 曹變蛟的初陣第三八三章 新的情報佈局第四二六章 國家工商總局第九十一章 國家根基已朽(三)第一一八章 東林也要辦報(七)第二八二章 東南兩路有警(一)第三八六章 現在扭頭向東第四十六章 打臉就要打痛(七)第二七七章 人生多不如意第五七八章 菲利普的理政第七二四章 神獸銀行出爐第八零零章 攻佔亞速羣島第一零零章 我們的海賊王(二)第五八一章 幺蛾子菲利普第四九六章 鐵甲艦的戰鬥第六六五章 不算晚的情報第五二三章 強力支援土雞第五六二章 此刻需要謹慎第七零四章 不速之客又至第五五零章 電學研究轉向第三七二章 燃燒的暹羅灣第二一八章 首戰是在色當(一)第一七一章 宿命的薩爾滸(一)第三十三章 原始資本積累(八)第五二四章 印第安女戰士第二十章 有的人欠收拾(二)第一二八章 東林陷入頹勢(三)第六十六章 東北號角連營(一)第六九八章 三忠墓的主人第五零零章 呂宋之戰終焉第七七三章 海上的槍騎兵第一九八章 天下重新透明(七)第四五二章 帝國滅聯盟立第六三四章 三位殿下之戰第一二一章 扶上馬送一程(三)第六十章 手心背都是肉第四九九章 風帆最後華章(二)第三六五章 原始的鐵甲艦第二三二章 歷史未能重演(三)第二三七章 選妃並不簡單(二)第六三八章 文曲天賦何用第五三三章 莫里斯的調整第六二九章 天啓御駕親征第三八五章 打仗首先問錢第五一七章 上帝保佑聯盟第二八零章 破軍星的天賦總設定(看前一定要看)第十四章 穿越的老套路(二)第五十六章 寬甸絕不可棄第七六八章 孟加拉灣海戰第三二七章 忠君愛國商人(二)第三六九章 西貢要塞被圍第四五六章 效仿魏武故技第一八五章 阿拉維杜新王(二)第六七五章 將帥們的調整第二八七章 流水賬的三年第七四一章 失去南美之痛第六八四章 屹立的張巡寨第六七四章 全境都是戰場第四三七章 追擊其實不難第三八三章 新的情報佈局第四一四章 一次會戰結束第十四章 穿越的老套路(二)第五一九章 易普拉欣佈陣第二七三章 丙辰會試黑幕(二)第五二零章 天璣星再求援第四三二章 朱徽娟的婚事第二三一章 歷史未能重演(二)第一三一章 金陵日報完勝(二)第九十二章 國家根基已朽(四)第四二七章 三萬裡的返航第七二五章 減息後再減稅第四十八章 打臉就要打痛(九)第三十四章 原始資本積累(九)第二九九章 日本欲寇朝鮮(三)第二一二章 目標是法蘭西第七七六章 所謂虛虛實實第四八零章 菲利普的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