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八五章 打仗首先問錢

12月28日,在回到北京後不過兩天,朱由棟又出現在了國務會議的會場上。

其實按他的本意,離開京師這麼久,回來之後馬上就該召開會議。但是沒得辦法,皇帝御駕親征啊,斬了對方的王不說,還把人家的國土給切割了,又把自己的親戚分封到那裡。這些手筆實在是太多太大,以至於他除了去太廟告捷,給萬曆、鄭貴妃進行解釋外,還要花大量的時間來指導張世澤給六大報的宣傳定調。

這些事情做完後,全國的政務一樣得趕緊辦,到最後他連陪自己的兒子女兒的時間都沒有多少。

“哎。”深吸了一口氣,朱由棟無奈的搖搖頭:“開始吧。”

“是,皇上。”首先站起來的是曹三喜。

“從去年我朝開始在濱海、長沙兩大船廠大量打造戰艦開始算起,截止到本月25日皇上回京。對倭、暹羅二賊的這場戰事,朝廷總共支出了1630萬元。這其中,戰爭基金支付了630萬元,戶部也支付了630萬元,剩下的是由皇上的內庫承擔的。戰爭基金主要承擔的是戰艦打造、火藥購買、物資運輸、額外民夫薪酬等。戶部和皇上的內庫主要承擔的是十個新軍鎮以及三支艦隊的軍餉、撫卹。”

嗯,好像當年萬曆援朝抗倭,六年打下來才花了700萬兩白銀吧?就算最近二三十年白銀還在貶值,就算這是近代化軍隊作戰……我這一年半就花出去一千多萬好像還是多了點?

“那個,曹行長,這筆支出,包含暹羅灣的那千餘艘大福船的損失嗎?”

“包含。”

“哦~”長長的鬆了一口氣:“後續支出大概還需要多少?朕是問截止到目前需要補發的撫卹。”

“皇上,目前統計上來的數據,最近一年半的戰事,我朝官兵陣亡四千二百餘人,輕重傷一萬兩千餘人。按照陣亡撫卹每人100元,重傷或致殘70元,輕傷恢復後無礙只給10元計算。總共應該發放撫卹83萬餘元。已經支付33萬元。”

哎,果然,這個時代,真的是人命最便宜啊。這纔是剛開始呢,接下來的戰鬥,只怕會一場比一場慘烈。

心情沉重的嘆了口氣。朱由棟對許弘綱道:“戶部今年的收支情況出來了吧?”

“已經清算完畢。”許弘綱站起身來:“皇上,諸位。萬曆四十六年,得益於全國黃冊清理完畢,以及今年沒有全國性的大災。所以本年戶部的收入是:米麥類實物,民戶、軍戶等一共是上繳了四千七百五十萬石。得益於皇家銀行的網點和倉庫已經鋪設到了府一級。所以這些實物的損耗率明顯降低,由往年的三成降低到了一成以下。

自皇上在六年前開始監國起,安排魏公公改革大內二十四衙門,到了今日,以前皇室和戶部徵收的絲絹布麻棉花等實物稅,已經全部改爲了貨幣稅。去年這一塊的折銀是453萬元。

草料、馬匹等,也已經全部改爲貨幣稅,這一塊折銀下來是230萬元。

在皇上清查黃冊的過程中,已經明確規定,徭役可以繳納銀元替代。今年一共是收到徭役折銀330萬元。

接下來是鹽稅,定額每年1200萬元。茶稅,呃,茶稅只有4.3萬元。冶稅(冶金、瓷器)43萬元。船鈔商稅,因爲海貿並未打通,所以這一塊的收入只有13.2萬元。最後就是已經修築完成的公路收費,今年截止到12月初,一共收到了135萬元。

綜上,去年戶部的收入一共是各類糧食四千七百五十萬石,各類銀元2178.5萬元。”

朱由棟不知道此時西班牙的一個財年的收入是多少,若是知道菲利普一年光是國庫都可以有四千多萬銀元入庫,那恐怕要大哭一場了:即便按照現在市面上兩石糧食值一塊銀元計算,他這個擁有世界最多人口的大明朝,今年一年的總收入也只有四千萬冒頭啊!

不過呢,和自己四歲那年,第一次參加萬曆主持的司禮監批紅時,國家總收入全部折銀後只有一千九百多萬,實際入庫白銀只有五百多萬兩比起來。似乎也還能夠接受?

但是,接下來許弘綱的支出部分,就讓朱由棟又鬱悶了。

“支出方面,去年,戶部支付文臣、吏員、差役的俸祿和薪酬,一共是1125萬元。支付九邊等各軍鎮以及京營的各類物資、餉銀、開拔費等,折算爲銀元,值銀635萬元。支付新建的新軍第四到第十鎮餉銀、開拔、撫卹468萬元。劃撥給船廠研發經費40萬,劃撥給工部製作各類火藥、炸彈、大炮、槍械的費用365萬元。新開工山海關到遼陽,西安到成都兩條公路。前者工期三年,後者工期十年,今年已經先撥付給工部200萬元……此外,黃冊庫重建的特殊紙張費用、各類行政經費、少數地區的賑災、臺灣府新建後的撥款等,一共支出了378萬元。另外,由於去年軍隊頻繁調動。遼東那邊更是數萬大軍長期駐紮在鴨綠江。所以這糧食損耗也很大。去年光是兵糧就消耗了一千三百萬石。這其中除了將士們吃掉的,主要的還是沿途損耗,以及收回海南後安撫當地百姓不光免稅一年,還給當地百姓每人兩石糧食……還有給臺灣開府先期投入的糧食等……當然,按照我朝成例,各官員、軍鎮俸祿餉銀以及賑災等支出,有一部分是用糧食替代的。所以,去年一年的實際支出是:銀元2175.5萬元,各類米麪糧食2935萬石。戶部實際結餘各類糧食1800萬石。”

看着下面的衆臣紛紛捻鬚微笑,露出欣慰的表情。朱由棟內心只想憤怒的大喊:這是結餘麼?屁的結餘!如果不是戰爭基金會和朕的內庫補貼,哪裡有結餘?分明是鉅虧好不?

別的不說,迄今爲止新軍第一到第三鎮,以及李國助、顏思齊兩支艦隊,還有方山學校、實驗室的全部支出,兩家皇家軍事院校的一半支出,都是朕的內庫單獨承擔的好不?單單是這些,朕去年就花了400多萬元。

還有在戰爭中維持龐大部隊調動的物流,額外的戰艦打造、火藥購買等,全靠了戰爭基金會。這一塊也是六百多萬啊!如果把這些算進去,國家財政實際上根本沒有任何結餘——且不說國庫裡的四千多萬石糧食全部涌入市場會造成糧價腰斬甚至出現四分位。就還是按兩石糧食一塊銀元計算,這一年也是至少虧了好幾百萬銀元吧?

實際上這一年大明除了東海決戰外,主要就是針對暹羅作戰。而且對暹羅都沒打過幾場。就這樣,國家財政都打虧了。那明年打日本呢?以後把新軍規模至少擴大十倍,進行全球戰爭呢?

現在朱由棟面對的問題其實和菲利普一樣:穿越者稍微加強了一點,但本質上仍然是中古國家模式的大明,也無法支撐一場持久的、大規模的近代化戰爭。

而且朱由棟比菲利普還要糟糕的是:他的商稅仍然沒有着落,他也暫時沒有殖民地可以穩定而持續的向本土輸血。

雖說戶部的鹽礦售賣金以及銀行那邊的火耗啥的肯定還有相當一筆錢。但這財政年年虧損像什麼話?

不過還好,現在暹羅是被打趴下了。以上兩條都有了解決的基礎。

那麼接下來,就是先扭頭向東,徹底打垮日本,然後就真正的大刀闊斧的對這個國家進行徹底的改革了。

第二十六章 原始資本積累(一)第七八二章 北線歸於平靜第五三三章 莫里斯的調整第六六七章 西班牙的優勢第三零二章 暹羅氣勢洶洶第五八八章 帝師黨的共識第五九一章 兵役局的肥差第四十五章 打臉就要打痛(六)第七六四章 此乃億萬一心第一八四章 阿拉維杜新王(一)第七八三章 畢其功於一役第二二六章 土著中的垃圾(二)第五三六章 首席民政秘書第一八三章 北京暗流涌動第六二八章 明軍轉入防守第一零六章 現在開始起航(一)第二三五章 歷史未能重演(六)第四四三章 孔府有了反應(爲盟主逐日2005加更2/2)第三一五章 崇明沙攻防戰(七)第四五一章 菲利普的魔盒第六二一章 曹變蛟的初陣第七八六章 總算是明白了第七九二章 索科特拉伏擊第一二零章 扶上馬送一程(二)第四七三章 晉商開始轉型(二)第六八一章 大明朝的應對第九十章 國家根基已朽(二)第一六六章 煩惱的主帥們(一)第六六三章 科技尚未落伍第二七七章 人生多不如意第四二六章 國家工商總局第二一零章 玉衡搖光結盟(二)第一六二章 太孫殿下出徵(三)第六三七章 分割南亞大陸第五六八章 我真的忍不了第七四五章 地方官的共性第一九七章 天下重新透明(六)第六五零章 一錘子的買賣第七五八章 魚餌已經放下第四二八章 臺灣府的發展第四三一章 準備遠征蒙古第七九二章 索科特拉伏擊第一六九章 忙碌的魏忠賢第六三九章 事了準備回家第十八章 狗屎般的財政(三)第四三四章 林丹汗要北狩第五三七章 耶路撒冷圍成第六十六章 東北號角連營(一)第六五八章 郵輪上的學習第三三四章 逃亡者的用處第一七零章 戰前最後準備第二十七章 原始資本積累(二)第六三一章 三方各自部署第六四七章 易普拉欣出兵第六八一章 大明朝的應對第七零九章 所謂李代桃僵第二一零章 玉衡搖光結盟(二)第七零六章 白起作戰啓動第二六四章 官員們的俸祿第三七九章 切割中南半島第十五章 大明第一掮客第一五七章 竹千代的助攻第五九七章 宦官的危機感第六三四章 三位殿下之戰第九十五章 國家根基已朽(七)第七一八章 如何重振經濟第七一三章 周遇吉的奇襲第二四七章 準備整頓鹽政第三九二章 宗室們的分化第二二零章 首戰是在色當(三)第十八章 狗屎般的財政(三)第五七零章 最後的一堂課第五六五章 聖地亞哥海戰第四九二章 易普拉欣的信第八十九章 國家根基已朽(一)第七五八章 魚餌已經放下第三五二章 登基年號選擇第四三四章 林丹汗要北狩第六七九章 南北印的迥異第四八七章 你也是文抄公第五章 大明其實很窮第四三八章 簡王並不簡單第三三零章 大明準備反擊(一)第五六九章 我是有底線的第六一九章 穿越喜馬拉雅第四七七章 歐洲人的改變第三四零章 工業革命發端(三)第五十九章 佈局東北西南第一六三章 山海關定方略(一)第三五二章 登基年號選擇第五九三章 兵役總局開張第七零二章 宗藩體系危機第四八四章 一塊都不能少第二三五章 歷史未能重演(六)第六十三章 奇葩後勤保障第三五三章 開陽終於登頂第四二三章 先制定勞動法第五八八章 帝師黨的共識番外:二百五十年後第二六四章 官員們的俸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