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二五章 濱海廠的木匠

“鏗鏗鏗~”

“DuangDuangDuang~”

在天津衛沿海的一片灘塗上,一座佔地面積巨大的船廠已經拔地而起。數千名工人各就其位,整個船廠內外,鋸子鋸木聲、鐵錘敲擊聲、工人們用槓桿和滑輪吊運重物時整齊劃一的號子聲......喧譁之中有節律,忙碌之中有秩序。

整座船廠處於一個回灣裡,灣外側是十座巨大的炮臺拱衛。回灣裡面,有五個船臺已經鋪設了龍骨,還有五個船臺正在建設之中。

在第一個船臺上,一個十多歲的少年郎,在一衆年紀至少在二十歲上下的工人中,顯得特別的突兀。

不過,雖然年紀小,但是手裡的活兒卻是特別的熟練。在他旁邊的一個四十多歲的工匠,說起來是他的師傅,但是在做工的時候,反而成了他的幫手。

“殿下,殿下~”

“嗯?”聽到殿下的稱呼,少年郎取下圓頂鐵質的安全帽,很是不高興的說道:“魏朝,不是跟你說了麼?這裡是船廠,不是大內。這裡沒有殿下,只有濱海船廠的學徒工朱由校而已!”

“是,奴婢一時着急,給忘了。請殿下恕罪。”

“哎,你呀......說吧,又有啥事兒?不會又是母親派你來讓我回去吧?”

“沒有,沒有的事。您在船廠實習,乃是監國殿下都同意了的事情,慈慶宮對此沒有任何意見。”

“那是什麼事情?”

“殿下,昨日燕京日報上刊登了濱海船廠鋪設戰艦龍骨的消息後,北京城內百姓人人感奮。據說從今日清晨開始,超過十萬京城百姓出城,都是要到濱海船廠來觀看我大明的新戰艦。一路之上,人多車也多,擁擠得不得了,車輪與車輪互相牽扯......哎,奴婢書念得不多,不知道形容。”

“笨蛋,那個叫轂擊肩摩、車馬輻輳......”

“啊?這麼多人要來,豈不是把我們這個船廠給淹了?”

說出這句話的,當然不會是朱由校。

“這個,黃師傅,百姓關注我們船廠,是好事啊。這說明百姓是忠於我大明,並且對我們船廠寄予了莫大希望的。”

“呵呵,校哥兒。這當然是好事,但是我們船廠可真的沒有準備啊。人家遠道而來,不讓人家進來看看吧,於情於理不合。這要是放入進來吧,十萬人亂哄哄的一起涌進來,耽誤了工期可怎麼辦?發生踩踏,傷亡多了怎麼辦?”

“嗯。”沉穩的點點頭,朱由校道:“黃師傅說得有理。”

說完這句話,朱由校埋首下去,把手裡的那個木質榫卯結構的部件加工完,又用方山實驗室弄出來的遊標卡尺做了測量後,方纔站起身來對着旁邊的工匠行了個禮:“黃師傅,徒弟先去找畢總辦商量如何接待來參觀百姓的事情。接下來就要先辛苦黃師傅一個人忙一會了。”

“哈哈,好說。校哥兒自去。”

和魏朝從船臺走下來的時候,魏朝忍不住嘀咕了起來:“殿下,這老頭兒是誰啊?居然敢這麼坦然的受您的禮?”

“那是黃師傅,大哥拿到紅河莊那天開始就跟着大哥,到現在已經快十三年了。”說完這句話朱由校轉過頭來正對魏朝道:“其實,即便不是跟隨大哥十三年的老人,就是這船廠的普通工匠,只要他們確實有一技之長,或者說,只要他們是在認真的爲我大明出力,我們皇室子孫,對這些人都必須足夠的尊重和感激。這是大哥這些年一直在跟我們這些弟弟妹妹們強調的道理。”

說完這話,朱由校腳步不再停留,直接去了濱海船廠總辦畢懋康的辦公地點所在。

“臣見過殿下。”

“畢卿免禮。”

“殿下到臣這裡來,可是爲了北京百姓來我船廠之事?”

“正是,畢總辦可有應對之法?”

“已有大致安排,正準備去請殿下過來審定。”

“哈哈哈,畢總辦,我今年才十二歲,這天資比起我大哥來說差遠了。所以,這審定二字不妥。我來這裡,就是想看看,有什麼是需要我出力的。”

哎,據聞惠仁太子在世的時候,這位皇次孫在慈慶宮裡就是混世魔王的存在。結果等到惠仁薨逝,太孫回到北京後,慈慶宮裡的孩子這些年都成長得好快。嗯......惠仁去世,似乎對皇家來說,也不是什麼壞事嘛。嘖!我怎麼能有這樣的想法?

甩甩頭,把內心這種大逆不道的心思放下。然後畢懋康恭恭敬敬的把相關應對辦法交給了朱由校。

“殿下,此時是下午四點。雖說京津公路出現擁堵,但是據錦衣衛的快馬來報,京中駐軍已經出動進行疏通。估計到了晚上七八點的時候,大量的人流就會涌入天津衛了。所以,臣以爲,當前首先要做,是聯繫天津衛的駐軍,讓他們劃定區域,搭建帳房。否則,天津衛的客棧可是不夠的。”

“嗯,雖說此時已經是六月了,露宿野外問題不大,但能夠住進帳篷還是好的。畢總辦這個想法好。”

“多謝殿下,接下來,臣準備從明天開始,讓北京來的百姓依次免費參觀船廠。臣已經事先規劃了線路,以確保火炮生產、炸藥存放等區域不會被普通百姓誤入。”

“嗯......孤覺得,還要稍微做點調整。”

“請殿下明示。”

“不敢當,只是提點意見。總辦,明天開始,我們每天最多放一萬人進入船廠參觀。沿途除了引導、講解之外,還要調集天津衛駐軍進入船廠維持秩序。至於在等待的那些更多的百姓,我們得提前派人進行通報,給他們確定參觀的日期。畢竟,普通百姓可不敢持續十天都待在這裡。”

“殿下說得是。”

“還有,這參觀的地點,孤建議,讓他們直接去看我們的1200噸級一級戰艦和600噸級戰艦的船臺各一個就行了。然後就讓他們去看我們船廠工人的生活區,以及孤的姐姐目前在操持的船工子弟學堂!”

“嗯......有理,臣明白了。只是殿下,這天津衛的駐軍......”

“哈哈哈,總辦放心,孤雖然是皇次孫,但是監國兄長對我是絕對放心的。您看,孤這裡可是有監國兄長賜下的教令:緊急情況時,可以調動天津衛不超過一千人的駐軍。”

“太孫對殿下的信任,真是讓臣感到欣慰。只是殿下,這一千駐軍也是不夠的啊。”

“肯定不夠,這就要我們船廠這邊多努力了,我們可以抽調船廠的工人出來做引導、講解、維持秩序的事情。總辦,說不得,耽誤工期是肯定的了。但是,難得百姓有如此的熱情,孤覺得,爲了積極的迴應這份熱情,耽誤一點工期,完全值得!”

第二七一章 萬曆四十四年(二)第三五四章 宗教戰爭開始第二一四章 牽一髮動全身第七六三章 臨陣科技突破第四六三章 我該怎麼幫你第七七二章 老子要吃獨食第六七二章 杜倫尼的閃耀第六六六章 世界大戰開幕第三十章 原始資本積累(五)第一八六章 吹皺一池春水(一)第三一九章 海軍事海軍了(三)第七十二章 西北危機已現(三)第六五四章 升級對歐諜網第七三七章 前後方的配合第四零五章 穿越不是萬能第四四五章 衍聖公不祿了第五十二章 一起爬科技樹(一)第一八三章 北京暗流涌動第六零七章 奧朗則布之路第一七三章 宿命的薩爾滸(三)第四十四章 打臉就要打痛(五)第二二二章 拿騷的莫里斯(二)第五六八章 我真的忍不了第七三零章 波哥大會戰始第四零六章 幕府垂死掙扎第六五八章 郵輪上的學習第一二七章 東林陷入頹勢(二)第四六七章 新豪商的崛起第五六零章 外事要講紀律第四五八章 當家真的不易(一)第六八四章 屹立的張巡寨第一一九章 扶上馬送一程(一)第五十四章 一起爬科技樹(三)第四三零章 商界開始改變第六七三章 印度洋的破交第六七一章 聯軍登陸果阿第五七四章 教育事關國本第一七五章 宿命的薩爾滸(五)第三七五章 三府交點爭奪第二五零章 新青年軍官團第九十九章 我們的海賊王(一)第三六八章 西貢港的洗地第一一五章 東林也要辦報(四)第四零一章 登陸逐步推進第五九八章 新增管理機構第七二三章 如何擴大內需第四十六章 打臉就要打痛(七)第一一四章 東林也要辦報(三)第五九九章 公務員的考試第二八三章 東南兩路有警(二)第一九四章 天下重新透明(三)第一二八章 東林陷入頹勢(三)第七一七章 軍艦的冠名權第四一四章 一次會戰結束第三四三章 日本人的腦補第七六三章 臨陣科技突破第四七六章 河套重工中心第五三九章 耶路撒冷磨盤第五六四章 張獻忠摸內奸第四十七章 打臉就要打痛(八)(加更)第二七七章 人生多不如意第六八三章 歸國人員安置第七四八章 繼續一路向西第三七四章 阻擊與被阻擊第八十五章 丁未的進士們第八零零章 攻佔亞速羣島第三一四章 崇明沙攻防戰(六)第七一一章 歐洲人撤退了第三十八章 東瀛島的變化(二)第一三二章 有客自遠方來第六一三章 敵人有了反應第六九八章 三忠墓的主人第四十八章 打臉就要打痛(九)第五九四章 搭建地方機構第六零零章 大明準備出擊第三七四章 阻擊與被阻擊第一五六章 李成樑的致仕第六十二章 母子促膝夜談(收藏上千加更)第一三二章 有客自遠方來第二四九章 衍聖公是大敵第四章 坑子孫的太祖第七八九章 敵人這是要跑第二十四章 泰西今夕何年(一)第二五七章 大阪的夏之陣(三)第五六零章 外事要講紀律第四四九章 不得了的東西第五七八章 菲利普的理政第六二九章 天啓御駕親征第三三二章 大明準備反擊(三)第五零二章 軍備協調會議(二)第五九八章 新增管理機構第五九零章 大明機構改革第六六八章 大明的駐印軍第四二九章 學生們的志向第二九八章 日本欲寇朝鮮(二)第四四零章 理學搖搖欲墜第三二八章 科技界的曙光第五二五章 各有各的想法第八十一章 劉大刀的奮迅(五)第五二五章 各有各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