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零三章 爸爸有人打我

三千米的距離,老水手的觀察自是不會錯。而暹羅本國肯定沒有這麼多的戰艦。究其原因,當然是暹羅艦隊在北上的途中,匯合了西班牙的馬尼拉艦隊。

所以,蘇州號的艦長在看到這個陣勢後,毫不猶豫的轉身就走:是,大明崇明沙海軍從建軍那天開始就有見敵必戰的口號。但以卵擊石的事情,大明海軍可不會做。

而就在暹羅海軍聯合西班牙艦隊向大明的海南島狂飆猛進的時候,距離此地數千裡之外的東北方向,在對馬島上的諸多海盜、海商,以及沿途的漁民們,都驚恐的看到,一支巨大的,掛着無數奇形怪狀圖案旗幟的艦隊,也從大海之上呼嘯而過!

這是一支總數高達八百餘艘戰艦的龐大艦隊,除了十艘1200噸級和三十艘700噸級的新式風帆戰艦外,其餘的全都是各種大型安宅船以及關船甚至小早。

當然,除了柳生堪兵衛率領的八十艘新式戰艦是承擔護航任務外,其他的船隻基本都是運兵和運糧船。

“中納言閣下,我們已經過了對馬島。”

“喲西,今日的風向真是太好了,我們從名護屋開過來,不過大半天吧?”

“是的,昨夜出發,這會兒是午時,我們已經走完了大半的路程。”

“非常好,傳令下去,全軍除柳生艦隊繼續承擔護航任務外,其他艦隊,分爲左中右三隊,小早和關船在前,全部展開。”

“嗨以!”

這裡的中納言,當然是伊達政宗了。雖說他本人並不想離開日本,還準備讓伊達成實代他率領伊達家的武士們出征。可是身爲穿越者的德川義直怎麼會放過他?一陣軟硬兼施後,伊達政宗被迫擔任了此次徵韓第一軍的總大將。

說起來,這也是伊達政宗第一次統帥如此多的人馬。

這一次日本出兵徵韓,陸軍總兵力是:各地大名麾下武士六千三百人,舊式足輕六萬人。分別來自伊達、前田、上杉、毛利、島津等外樣大名,以及各家鬆平和井伊、本多、榊原等譜代大名。

作爲穿越者,德川義直深知日本即便是到了20世紀的二戰年代都非常不重視後勤。常常說什麼“後勤也算兵,蜻蜓也能算老鷹”的混賬話。由此導致日軍在外征戰的時候,經常後勤供給不足。然後軍官們爲了不被自己的士兵砍死,自然會放縱士兵們去對當地百姓燒殺擄掠——進而激起佔領地百姓的激烈反抗。

所以,這一次,德川義直給這支舊式軍隊配備了足足一萬名民夫——這還只是先期。後面國內還有更多的民夫被動員起來,隨時準備駕駛着各種各樣的船隻爲前方軍隊提供後勤保障。

舊式軍隊都是如此了,這支大型船隊中的新式陸軍那就更不用說了。

日本幕府新式陸軍第一師團,滿員一萬五千人,爲這支軍隊提供後勤保障的,除了本身師團都有的馬伕、軍醫,另外配給這個師團,專門負責操船運送糧食彈藥的,也有近五千人!

也就是說,這一支船隊,上上下下加起來,將近十萬人!

而柳生堪兵衛率領的新式艦隊還在此之外!

總之,雖然不是舉國而來,但這一次日本發動的攻擊,對於朝鮮這幅小身板來說......

1392年,王氏高麗的大將李成桂發動兵變,新建立的政權得大明賜下新的國號:朝鮮。由此,這個半島進入了李氏朝鮮的時代。

作爲一個全面學習中國儒家文明,而且在學習的道路上比中國中原王朝更爲虔誠的政權,李氏朝鮮自然是越來越弱。王室漸漸失去了對國家的有效掌控,文臣們徹底壓制住了武人,然後架空國王,又開始無休止的內鬥。

朝鮮的士大夫基本是世襲的,這就是所謂的“兩班”。兩班貴族如同中國的士大夫那樣,不斷侵吞國家的土地和百姓,造成國家財政的困蹇——由此,國家的國防力量也衰弱不堪。

隨着時間的發展,兩班貴族的數量越來越多,而朝鮮就那麼大點的國家,可不像中國的中原王朝那樣可以支撐個兩三百年。所以到了李氏朝鮮第三代恭定王李芳遠的時候,就不得不對兩班貴族的子弟做嫡庶之分:嫡子仍然是兩班貴族,可以做官。而庶子則被劃入“中人”階層,只能做吏員、醫官、翻譯等。

即便如此,到底這個國家還是太小,所以爲了爭奪有限的官位和資源,兩班貴族們必然的陷入了內鬥。

先是士大夫們分裂爲東人黨和西人黨,東人黨又分裂爲南人黨和北人黨,西人黨分裂爲老論派和少論派——李氏朝鮮的政治鬥爭可比同時代的大明血腥殘忍多了,動不動就是物理消滅。

這實在是沒有辦法,只要兩班世襲制還存在。那麼,在這個自然資源匱乏的國家,如此血腥的政治鬥爭,就會一直持續下去——即便是豐臣秀吉大舉侵朝時期,朝鮮士林的內鬥都沒有停止。這一點,不管是當時派駐到朝鮮的邢階、楊鎬甚至李如鬆、劉綎,都有非常深刻的感受。

21世紀的日本,國土面積377000平方公里,人口接近1.3億。同時期的朝鮮和韓國加在一起,國土面積約莫22萬平方公里,人口近8000萬。而在這個時代,日本雖說國內有諸多大名存在,但國內人口有多少還是很清晰的:接近兩千萬。

而此時的朝鮮?

豐臣秀吉入侵前,國家民冊上的人口是五百餘萬。大戰之後,國家民冊上只有兩百三十多萬——雖然政府掌握的人口就這麼多,但是這個數據當然不是朝鮮的實際人口。無論如何,這個時代的朝鮮,人口至少應該有一千萬。

之所以出現這麼大的偏差,那當然是因爲這些人口都處於兩班貴族的控制之下,無法體現在國家民冊上罷了。

所以,這樣一個本來就貧弱的國家,還因爲國內要命的政治體制導致國力被嚴重削弱。這樣的小身板對上穿越者加持的日本。其結局,當然是不用有任何懷疑了。

1617年4月6日,日本大軍在釜山登陸,朝鮮守軍不戰而逃。之後,日軍分爲三路:伊達政宗等率軍直接北上,計劃橫掃慶尚道後,進入江原道。年僅十四歲,德川義直的弟弟德川賴宣率領一路,從釜山向西,進入全羅道。而井伊直孝則率領着日本新軍的第一師團,從西北方向,直插忠清道,並遙指京畿道!

10日,身在漢城的朝鮮國王李暉在接到日本再次舉國來犯的消息後,非常乾脆開始打點行裝,當然,這名目肯定是北邊的女真餘孽犯邊,大王要御駕親征。與此同時,他接連派出三批使者,向大明告急!

大明爸爸,隔壁的壞蛋又來打我了!

第七五三章 西路軍的統帥第四三七章 追擊其實不難第二六五章 官員們的俸祿(二)第一六二章 太孫殿下出徵(三)第二四三章 大阪的冬之陣(四)第三五八章 恢復周之分封第七一八章 如何重振經濟第一三六章 穿越者的互撕(二)第八十八章 神烈山祭孝陵第六一八章 大明主力登陸第五九四章 搭建地方機構第一三零章 金陵日報完勝(一)第七三四章 曹變蛟的夜襲第六二六章 局面似有反轉第一五一章 興盛的寬甸堡第三六九章 西貢要塞被圍第二二六章 土著中的垃圾(二)完本感言暨新書寫作計劃第三七零章 大明開始收網第五二六章 威尼斯的商人第四九零章 追擊與反追擊第四十一章 打臉就要打痛(二)第二六六章 後續成套方案第七零八章 時間就是生命第七三八章 美洲大局已定第六六一章 貴公子的改變第五九九章 公務員的考試第八零三章 聯盟迅速瓦解第五一二章 破軍陷入絕境第三六二章 霸道的熊總督第三一七章 海軍事海軍了(一)第四六五章 大明嚴厲禁毒第七八七章 戰鬥陷入混亂第五一八章 奧斯曼的應對第六二七章 知進退的少年第三一一章 崇明沙攻防戰(三)第一二七章 東林陷入頹勢(二)第一九七章 天下重新透明(六)第三九一章 廣東的舉人們第五零四章 要想富先修路第六四一章 皇長子的婚事第三五九章 臺灣島的開拓第六二四章 藩屬國的差異第三六二章 霸道的熊總督第二三五章 歷史未能重演(六)第四十五章 打臉就要打痛(六)第三六零章 三萬裡的遠征第五一二章 破軍陷入絕境第五二零章 天璣星再求援第七七三章 海上的槍騎兵第七六五章 戰略就是調動第四一六章 平成廢宅跑了第四二七章 三萬裡的返航第四三六章 不改漢家衣冠第七四二章 歐洲經濟隱患第一四七章 暹羅國的消息第五一零章 整頓吏治法令第一七四章 宿命的薩爾滸(四)第八十章 劉大刀的奮迅(四)第三八三章 新的情報佈局第一五二章 熊廷弼的手段第六七八章 駐印軍的瓦解第一零二章 我們的海賊王(四)第二十一章 有的人欠收拾(三)第七八八章 孟加拉戰役終第三二七章 忠君愛國商人(二)第五十八章 有礦就要守住第二六四章 官員們的俸祿第二零七章 唯有堅持不懈第四零三章 我有很多靠旗第三八七章 登陸地點選擇第二三六章 選妃並不簡單(一)第六零三章 準備攻略印度第一一七章 東林也要辦報(六)第一四零章 衛所不堪一用第七三二章 又見聲東擊西第七十五章 搬家並不簡單(一)第二十七章 原始資本積累(二)第二七七章 人生多不如意第六七八章 駐印軍的瓦解第三七一章 如何抓捕敵酋第二三一章 歷史未能重演(二)第二一三章 法蘭西的應對第四七九章 西班牙的援軍第七七四章 陸軍可以登陸第五三二章 大明陸軍參戰(二)第五一一章 魯道夫在美洲第一零七章 現在開始起航(二)第七七二章 老子要吃獨食第五四六章 工業衝擊農業第五八三章 黎塞留的遊記第六零四章 大明朝的家底第五章 大明其實很窮第四五一章 菲利普的魔盒第七一四章 只是雙眼流汗第五四八章 繼續開發東北第六五三章 親王號戰列艦第八十九章 國家根基已朽(一)第一四八章 明日和平條約第三三一章 大明準備反擊(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