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九四章 許顯純論方略

一開始,參會衆臣看到背插三根紅羽的信使進來,都以爲是什麼了不得的大事。結果聽到暹羅入侵緬甸……大家雖然嘴上不說,但臉上的表情卻非常明顯:這種事情,用得着上最高等級的急報?這雲南的熊廷弼也忒不會辦事了吧?

不能怪大家這麼想,實在是此事對於這個時代的人來說,不算什麼事兒。

是,名義上來講,緬甸是大明的宣慰司,都不是個獨立的國家。最新出版的大明全輿上,緬甸還是劃在大明境內呢。但是,連地圖製作者自己都自覺的把緬甸那一塊的顏色弄成了橙紅色——大明本土可是中國紅。

至於暹羅?是,暹羅也是大明的屬國,其新王登基,還得大明冊封纔算走完手續。但是,這兩個國家,實際上大明根本就沒具體管過嘛!

總之,兩條狗撕咬,關我們啥事?

不過,對於朱由棟來說,這個事情就意味着,泰國的那位穿越者,在蟄伏了多年後,終於發動了。

還好,皇太孫殿下此時已經無限接近於大明的太祖、成祖,基本上有了說一不二的威儀。

“衆卿,暫時休會,大家出去弄些茶點墊下肚子,孤先處理下此事。”

“是,臣等告退。”

衆臣退下後,朱由棟招招手,信使趕緊將隨身的兩封信件交給了方正化。

首先展開熊廷弼的信,熊蠻子在信裡說,今年九月初,暹羅王率領五萬大軍親征緬甸。現任緬王阿那華隆率緬軍二十萬迎擊,完敗。雖說緬王給雲南布政司的信裡遮遮掩掩的說損失上萬。但這些年熊廷弼在許顯純的幫助下,可是在緬甸、暹羅撒了不少探子的。所以熊廷弼在信裡直接說,緬甸這一仗陣亡的不下一萬——這一萬可基本上都是緬軍裡最能打的。

剩下的,被俘的不下五六萬。其餘的十幾萬農兵,基本上都潰散了——就算這些傢伙都跑回家裡,但要再次把他們召集起來,卻是不太可能了。

畢竟,緬甸這個國家的統治,很大程度上靠的是地方領主。而這些傢伙,在這一仗中,被暹羅消滅了大半。

簡而言之,現在的緬甸,不光是軍事上的失敗。其國家的統治根基也極大的動搖了。

阿那華隆在給熊廷弼的信裡還說,這一仗之後,暹羅主動提出和談。其條件第一是割地:兩國交界的地方,緬甸方要把地勢較高的山峰,高原等險要部分,全部交給暹羅。第二是交出王太子到曼谷做人質。第三是緬甸發佈聲明,從此之後做暹羅的屬國,不再是大明的宣慰司……

雖說阿那華隆在信件裡信誓旦旦的表示,本官是大明的忠臣,絕不讓緬甸脫離大明版圖,就算要死,也要以大明官員的身份慷慨就義云云。不過這些話,熊廷弼也好,朱由棟也罷,自然不會當真。

總之,這會兒緬甸相當危險就是了。

信件的最後,熊廷弼向朱由棟報告說:事態緊急,加之昆明和北京過於遙遠,臣除了派出信使向殿下彙報外,已經按照殿下事先給臣的緊急情況下調動雲南駐軍的權力,派出一萬兩千昆明鎮兵和一萬雲南各地衛所兵南下緬甸了。不過,暹羅這次來的五萬人,可以說全是精銳,數量相等的情況下,雲南這邊大概只有昆明鎮的士兵能夠戰而勝之。所以,臣已經給率軍南下的劉招孫說了,去了緬甸,接到緬王后,就選擇險要地形固守,等待朝廷後續決定……

看完了熊廷弼的報告後,朱由棟又拿起了許顯純的信件。在粗略的掃了一遍後,他忍不住猶疑起來。

許顯純說,臣對熊制軍派出昆明鎮全師南下是持反對意見的。

爲什麼呢?

其一,暹羅現在兵峰正盛,而且那五萬軍隊,全都是暹羅的新軍,裝備、戰力都很可觀。派一萬多昆明鎮兵去,打決戰的話我們未必能贏。若是要擇一險要固守的話,這派的兵又多了——我們支援緬甸可是得翻越橫斷山區,這後勤的壓力是相當大的。

其二,臣在暹羅潛伏將近四年,最近這些年又因爲在雲南,所以經常都喬裝打扮多次重新潛入暹羅,故而對這個國家是很瞭解的。

最近十幾年,暹羅就如我大明一般,頗有欣欣向榮的感覺。現任暹羅王更是位英主。不管是整軍、理民、治官,都相當有水準。暹羅官員的清廉,更是讓臣感到豔羨……

綜上,如暹羅王這樣的英主,肯定非常清楚:攻擊緬甸,拿下該國的伊洛瓦底江平原就是極限。如果要向撣邦高原進軍,以暹羅新軍那個火器損耗率來看,五萬新軍的後勤要得到保障,起碼得有二十萬以上的民夫……暹羅王是絕對不會犯這樣的錯誤,在拿下伊洛瓦底江平原後,還走橫斷山區來對我們進行攻擊的。

但是呢,如暹羅這樣的小國,居然養了五萬如此的精銳。這種力量,對於攻打緬甸來說,實在是過於奢侈了。所以,這暹羅王肯定對我大明有野心。

既然對方對我有想法,但又不太可能走橫斷山區。那麼,對方想做什麼呢?

這就涉及到暹羅國在五六年前,將國度從內地遷徙到了沿海的曼谷。

所以,最後許顯純得出的結論是:暹羅王的真正目標不是緬甸,而是我大明。現在對緬甸發動雷霆一擊,更多的是要解決後顧之憂。在緬甸臣服後,便會將主力轉向東南——先去湄公河三角洲,然後以此爲基,對我大明的南方沿海地帶進行攻擊。

基於這些推論,臣的建議是:其一,昆明鎮南下接到緬王后,立即擇險要地方固守,不得尋求與對方決戰。

其二,請朝廷給雲南運送一些新式槍械和彈藥,我們把他賣給緬甸。由緬甸組織游擊戰,拖住暹羅軍。

其三,我大明此時應該積極的聯繫安南的北鄭南阮,尤其是南邊的阮家。也可以給他們提供裝備,讓阮家出兵下高棉——這塊地方現在是無主之地,但卻是湄公河的出海口。掌握住了這裡,就扼住了暹羅海軍北上的通道!如此,暹羅如果真的對我大明有不臣之心,若從陸上來,橫斷山區起碼能削減其五成以上戰力。若從海上來,有了湄公河三角洲,則我大明已是立於不敗之地!

第七零七章 沒有人是白癡第一六二章 太孫殿下出徵(三)第五二五章 各有各的想法第三三八章 工業革命發端(一)第八零二章 告歐洲人民書第二零五章 工作要有重點(二)第六九五章 進擊的商丘號第五零五章 冥冥自有天定第十二章 孤的元從班底(四)第三零二章 暹羅氣勢洶洶第五一四章 文曲死中求活第五二六章 威尼斯的商人第七零五章 大西北的形勢第五一六章 對奧全面戰爭第一三七章 島津欲寇琉球第二九四章 許顯純論方略第五十五章 情報纔是主業第五八八章 帝師黨的共識第七五七章 唯有科技制勝第四二七章 三萬裡的返航第七四一章 失去南美之痛第八十九章 國家根基已朽(一)第一五八章 這絕不是挑釁第九十五章 國家根基已朽(七)第四七五章 甘青遼湘建省第四八二章 滿桂抵定西域第五零二章 軍備協調會議(二)第一九零章 行百者半九十(一)第一一九章 扶上馬送一程(一)第五七零章 最後的一堂課第三六七章 開陽御駕親征(二)第一四零章 衛所不堪一用第三五一章 李三才的竹槓第二二六章 土著中的垃圾(二)第二六三章 抖起來的戶部第四十三章 打臉就要打痛(四)第一五七章 竹千代的助攻第五四六章 工業衝擊農業第一八六章 吹皺一池春水(一)第三七六章 廉貞走向末路第四五九章 當家真的不易(二)第三四四章 東海上的決戰(一)第四九六章 鐵甲艦的戰鬥第二一一章 天樞今日登頂(感謝逐日2005書友)第七三五章 子彈是公平的第七三九章 美洲戰後安排第七七五章 陸軍主力出動第七三二章 又見聲東擊西第三零三章 爸爸有人打我第五六零章 外事要講紀律第四九九章 風帆最後華章(二)卷末總結及單章求訂閱第四九八章 風帆最後華章第二十四章 泰西今夕何年(一)第三四五章 東海上的決戰(二)第六八二章 流水賬的戰報第一零二章 我們的海賊王(四)第一七三章 宿命的薩爾滸(三)第一四二章 厲害的二當家第二一一章 天樞今日登頂(感謝逐日2005書友)第六十五章 西南戰鼓擂動(二)(收藏滿2000加更)第五七六章 有競爭是好事第二零一章 監國的第一天第六六七章 西班牙的優勢第一零七章 現在開始起航(二)第四三六章 不改漢家衣冠第四八八章 西班牙的防守第三零四章 會合與反會合第三九零章 海外的新制度(二)第七七二章 老子要吃獨食第二零五章 工作要有重點(二)第一零零章 我們的海賊王(二)第三八七章 登陸地點選擇第七八九章 敵人這是要跑第二六五章 官員們的俸祿(二)第五四九章 美洲動亂新源第七十七章 劉大刀的奮迅(一)第七六六章 這是不期而遇第七二七章 土雞的三國志第五八四章 大明的科技樹第六六九章 紅海出現敵人第四一零章 決戰地點敲定第六七零章 大戰一觸即發第三八三章 新的情報佈局第三一八章 海軍事海軍了(二)第七六零章 朱由檢的狂怒第五七八章 菲利普的理政第三十二章 原始資本積累(七)第一三六章 穿越者的互撕(二)第一六一章 太孫殿下出徵(二)第七十五章 搬家並不簡單(一)第三三八章 工業革命發端(一)第五六九章 我是有底線的第六五零章 一錘子的買賣第二一一章 天樞今日登頂(感謝逐日2005書友)第六四一章 皇長子的婚事第九十六章 國家根基已朽(八)(收藏滿五千加更)第四十章 打臉就要打痛(一)第二一三章 法蘭西的應對第七一五章 後勤陷入窘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