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七七章 人生多不如意

四月二十一日,殿試。

辰時,皇極殿外廣場的大座鐘敲了七下,新科進士們在禮部官員的引導下步入殿內。然後在經過點名、入座、散卷等一衆流程後。時間已經來到上午八點左右。

照理,這個時候,要麼是皇帝本人,要麼是監國的太孫殿下應該出來了。但是,此時大殿的上位上,空空蕩蕩,一個人都沒有。

禮部的官員也覺得詫異,只好把詢問的表情擺給了司禮監的隨堂太監曹化淳。

曹化淳也是一臉疑惑:跟着太孫這麼多年,可以說殿下是極爲自律的。如此重要的場合,殿下怎麼可能遲到呢?

官員和宦官們都如此疑惑了,新科進士們當然更感覺茫然。

據說自從北宋的落榜進士張元去了西夏,幫助李元昊大敗宋軍,並寫下“夏竦何曾聳,韓琦未足奇”這樣的詩句後,歷代中原王朝的殿試上,對會試出來的進士們都是排個名次,不再有黜落之事。所以這個時候,新科進士們總體的心情是放鬆的:會試過了,進士資格就已經到手,入仕做官是穩了的。

雖說總體心情比較放鬆,但大家還是多少有些期待的:讀書人嘛,哪個不想一篇文章直達天聽,朝爲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從此出將入相平步青雲?再說了,明代的科舉早就形成了新的慣例:非庶吉士不可入閣。而要成爲庶吉士,至少得在殿試中拿到二甲才比較穩啊!

所以,這殿試還是非常重要的。若是能夠成爲一甲三人乃至狀元,騎馬遊街的榮耀,又是哪個讀書人不想要的呢?

可,原本說好代替皇帝來主持這一儀式的太孫殿下,居然遲到了?

大約又過了二十多分鐘,皇極殿後面傳來了一陣陣稍顯急促的腳步聲。待得衆人引頸觀望中,卻有小宦官扯開嗓子叫道:“皇次孫到~~”

皇次孫?就是惠仁太子的次子朱由校吧?怎麼會是他?!

這時候還不滿十一歲的朱由校明顯的是經過了較長距離的小跑,他進入大殿的時候,臉頰發紅,呼吸急促。在諸多新科進士跟着禮部官員對其行禮的時候,早有眼明手快的小宦官爲其端上了溫茶。

一飲而盡後,朱由校長舒了一口氣:“諸位,今日卯時,山東布政司急報入京,山東境內九成以上州縣出現大量跳蝻。卯時二刻,河南布政司奏報境內發現大量跳蝻的奏報也到了。此外,據聞順天府那裡也接到了北直隸南部一些州縣關於跳蝻的奏報。按照去年冬天的降雪情況,估計陝西、山西的類似奏報也在路上了......總之,今年華北,極有可能會爆發大規模的蝗災!”

“啊?”

“監國兄長聞知此事後,立刻召集國家重臣舉行臨時國務會議,便是皇爺爺也出席了。所以,今日之殿試,由孤來爲大家主持。因爲孤昨夜不在宮內,而是在方山學校。雖說接到兄長通知後便緊急回趕,但到底還是遲到了,怠慢了各位杏榜中人,孤先道個歉。”

“不敢,殿下辛苦了。”

“嗯,諸位,孤雖然年幼,但也知道這殿試時間極爲有限。所以這便開始吧,諸位請入座。”

待得衆人坐定後,朱由校朗聲道:“奉監國兄長令,今日殿試策論題目臨時更改,請諸位以蝗災爲題,試論蝗災的起因、發生之前如何預防,發生之後如何滅殺、蝗災之後的饑荒如何應對。各位可都聽清楚了?”

“殿下說得明白,我等無疑義。”

“好,那請諸位開始做論。請各位放心,孤這個年紀是不能評卷的,今日夜間諸位交卷後,讀卷官初審完畢,成績優秀者監國兄長會親自閱卷。”

“豈敢,多謝殿下。”

皇極殿大殿上的秩序是穩定下來了,三百多名新科進士大都抱着一絲憂慮開始認真思考。而在皇極殿的後殿,萬曆、朱由棟以降,以前參加國務會議的高官們全都聚在一起,彼此都覺得頭痛欲裂。

華北平原和關中平原,乃是世界上少見的蝗災高發地。在歷史本位面的明清兩代,這些地方是平均2.8年就發生一次蝗災。但是得益於中華帝國國土之廣袤,雖說蝗災頻繁,但波及到整個帝國北方的蝗災還是非常罕見的。

所以,在今年年初的國務會議上,雖然大家因爲暖冬對蝗災的發生早有預感。但確實沒有想到,這一次蝗災,居然是席捲整個華北的大災!

頹然的坐在自己的位置上,除了頭痛欲裂,朱由棟還覺得欲哭無淚:太不容易了,辛苦了這麼多年,國家剛剛看到一點起色,各方面的工作剛剛開始起步,結果老天爺就給了他一記這麼狠的耳光。

不過,頹完了還得振作精神幹事:小冰河氣候越來越厲害,這樣的自然災害絕不是最後一次,也不是最厲害的一次。

“大司馬,現在楊鎬、曹文詔的部隊走到哪裡了?”

“是,皇上,殿下。自兩月前我軍在遵化大勝,斬首虎墩兔憨麾下兩萬餘級後,虎墩兔憨已經北遁。曹指揮率軍北上追擊七百餘里,據臣昨晚接到的消息,曹指揮已經在十二天前抵達昔年開平王到過的捷勝岡,在那裡對開平王進行了祭祀。”

“哎......功虧一簣!”長嘆了一聲後,朱由棟轉身對萬曆道:“皇爺爺,孫兒的意思,是把這支大軍暫時召回來。畢竟,如此一支軍隊,每日的損耗極爲驚人,而現在國家需要集中一切力量準備賑災。”

“可,棟兒啊,朕已經多年不問國事了。若不是今日之事太過重大,朕都懶得從乾清宮過來。接下來的佈置,你儘管放手去做。”

“是,多謝皇爺爺。”多餘的客套就沒有了,畢竟,現在要做的事情太多了。

“大司馬?”

“......可惜啊!就差一點點,不過經此一戰,蒙古三十年之內不敢再犯我大明邊境了。臣明白了,請皇上、殿下放心,會後兵部就馬上發令,讓楊制軍和曹指揮準備撤軍事宜。”

“好,大司徒。”

“皇上、殿下,臣從今年一月開始,就着手從南方調運糧食。目前,太倉庫內有存糧一千萬零二百五十三萬石。”

“我大明的人口普查已經結束,現在北方諸省有多少人口?”

“呃,不算遼東的話,北直隸、山東、河南、山西、陝西(含甘肅)五省加在一起,有三千六百五十八萬口。”

“三千多萬口,料事從寬,就算這次有兩千萬人受災並且顆粒無收吧。太倉庫內的存糧加上北方五省民間存糧,是不夠的。”

“確實如此,臣會後連夜制定方案,讓南京戶部緊急調運存糧入京。”

“還是不夠,孤在南京多年,深知由於江南極少發生饑荒,所以南京戶部的存糧很少超過三百萬石。現在是四月,田裡還只是跳蝻,加上百姓家裡多少有點存糧,所以還不太要命。真要到了五六月,成蟲振翅一飛,沿途爲禍千里不說。百姓家裡的存糧也吃的差不多了,那纔是真的要命了!”

“殿下,那便只有讓南方諸省加徵了。”

“不可!孤現在正在重造黃冊,此時加徵,必然使得黃冊重建工作受阻。”

說完這話朱由棟又是一陣莫名的煩躁:TMD!真是什麼事都碰到一起了!

“殿下,不加徵不行啊,按照荒年只給百姓施粥來計算,一石糧食可以給一名百姓吊命六七月,但我戶部現在只有一千多萬石存糧,這點糧食還要供應九邊重鎮......無論怎麼算都是不夠的。入冬之後,恐怕今年顆粒無收的百姓們會大量死亡......”

朱由棟知道,許弘綱說的是實話。按照一名百姓每月只有10公斤米做口糧計算(在缺乏油脂、輔食的情況下這個真的就是吊命了),兩千萬受災百姓,要從今年六七月開始堅持到明年四五月冬小麥收穫。

這麼算下來,十個月的時間,至少要準備3500萬石糧食才能保證災民們都不會餓死!

這麼大的糧食需求量,是既往的中華帝國曆史上,都是不可能達到的。

所以中古時期的中華帝國,哪一次大災不會餓死個幾百萬?

至於剩下的?哎,哪一次大災不是士紳們擴張自己隱戶的大好時機?

可是我費了那麼多心血纔剛剛完成人口普查啊!難不成一次蝗災就把我這麼多年的努力全部化爲烏有?

不行!身爲穿越者,這點困難都解決不了,還怎麼做其他的事情?

第七八一章 做好大餐迎客第七六五章 戰略就是調動第二九零章 復仇者黎塞留第四一九章 民族文明根性第四二七章 三萬裡的返航第六一六章 阿散索爾夜戰第五四零章 奧斯曼的反擊第一四八章 明日和平條約第二二三章 劃時代的差距第二七四章 丙辰會試黑幕(三)第八章 言官們的彈本第四一七章 東亞霸主降臨第七四八章 繼續一路向西第八十七章 大明直轄木邦(二)第二七八章 太孫賑災方案(一)第三四五章 東海上的決戰(二)第二九一章 決絕的達塔爾第六七八章 駐印軍的瓦解第四八零章 菲利普的暢想第三五四章 宗教戰爭開始第四七二章 晉商開始轉型第四六二章 進入鐵甲時代(二)第五八六章 大明開始立憲第三零二章 暹羅氣勢洶洶第七零二章 宗藩體系危機第六零四章 大明朝的家底第十二章 孤的元從班底(四)第五一八章 奧斯曼的應對第四七五章 甘青遼湘建省第一八九章 英烈不容遺忘第三一零章 崇明沙攻防戰(二)第三五七章 唐王府的狗血第九十九章 我們的海賊王(一)第三六五章 原始的鐵甲艦第六九零章 一枚漏網之魚第五三七章 耶路撒冷圍成第九十七章 槍桿子出政權第六六六章 世界大戰開幕第七二三章 如何擴大內需第五九一章 兵役局的肥差第五九一章 兵役局的肥差第四一三章 身體素質差異第五四七章 改革不是兒戲第一五九章 大金今日豎旗第七九五章 天璣再次橫跳第三八二章 安定中南十條第七十二章 西北危機已現(三)第三二四章 巨人開始覺醒(三)第五十六章 寬甸絕不可棄第二一四章 牽一髮動全身第六四五章 蘇伊士開通了第七二三章 如何擴大內需第四三八章 簡王並不簡單第七二八章 共贏纔是王道第一一一章 射鵰英雄火爆第五二一章 朱家的男人們第六十五章 西南戰鼓擂動(二)(收藏滿2000加更)第三零六章 敵人不會聽話第八零五章 最強的穿越者第四八九章 雙方都要調整第一零五章 全面進行佈局第三四六章 東海上的決戰(三)第五三八章 所謂民意反噬第六五二章 兩個人的彙報番外:二百五十年後第二六三章 抖起來的戶部第四十一章 打臉就要打痛(二)第六八一章 大明朝的應對第十五章 大明第一掮客第二二七章 土著中的垃圾(三)第二五九章 大阪的夏之陣(五)第九十七章 槍桿子出政權第一八八章 吹皺一池春水(三)第六八五章 大維齊親上陣第五十章 納黎萱的獨子第二六二章 大阪的夏之陣(終)第二十六章 原始資本積累(一)第三九二章 宗室們的分化第七十章 西北危機已現(一)第四七八章 歐洲人的改變(二)第四五零章 歐洲恢復和平第二六七章 總結後出大招第三七一章 如何抓捕敵酋第三零八章 萬曆四十五年(二)第六五八章 郵輪上的學習第二零八章 金軍媒之佈局第二五八章 大阪的夏之陣(五)第八十五章 丁未的進士們第四零一章 登陸逐步推進第六三八章 文曲天賦何用第五五七章 獨立軍上高速第七十四章 要走就走遠點第二三三章 歷史未能重演(四)第二二一章 拿騷的莫里斯(一)第一四一章 所謂借殼上市第四七六章 河套重工中心第七七五章 陸軍主力出動第五二一章 朱家的男人們第四二三章 先制定勞動法第二一一章 天樞今日登頂(感謝逐日2005書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