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四一章 大阪的冬之陣(二)

1614年的11月處,德川幕府及其麾下各大名的軍隊完成集結,開始從北、東、南三個方向進入豐臣家的攝津國。

這一次出兵,德川方一共是十六萬大軍,其中有名有姓的武士就有近兩萬人。

其兵力配置是:

總大將,德川家康,直領三萬人,在最後方壓陣。

前軍大將(前敵總指揮):德川義直,麾下直屬兵馬兩萬人。

接下來自然是如前田利常、伊達政宗等大大名,各自組織了一萬人參戰。德川家的親藩大名(家康的其他子嗣)、譜代大名(世代爲德川家臣)等,也都量力而行的組織了3000~5000不等的部隊。

比較讓人意外的,乃是島津、上杉這樣本領只有三四十萬石的大名,居然也動員了近萬人的部隊——這就純粹是爲了拍家康的馬屁而不惜搞得自己家中收入大減了。

在這十六萬大軍中,其裝備最精良的,當然是德川家康、義直那五萬人。

家康到底是傳統的日本武士,對於火器的認識是:這是一種重要的輔助兵器。所以,他的三萬直轄部隊,只有五千支燧發火槍。

而德川義直這邊的兩萬人裡,卻是整整一萬的燧發槍兵。同時還有三千人編制的炮兵,擁有十二磅炮三十門,十八磅炮十門,二十四磅炮五門。

不過,雖說義直這邊的火器部隊比例極高,但是受限於現在日本的制度:常備兵極少,有戰事時才大量徵召農夫。所以,德川義直的軍隊,真要說嚴格進行了近代化訓練的,不會超過三千人。

但不管怎樣,這次德川家對豐臣家的進攻,其實力是佔據了絕對優勢的。

本來按照德川義直的想法,這次作戰,一定要求快:他不傻,他很清楚,自己都能派人去建州支援努爾哈赤。大明那個穿越者只要不是白癡,肯定會來扶持豐臣家。所以,大軍一旦集結,就要以獅子搏兔的姿態,用盡主力,儘快拿下大阪城,不給大明介入的時間。

但是,他的這個想法又被德川家康給否決了。

“竹千代,父親我已經七十一歲了,這個國家馬上就要交到你的手上了。現在看來,你要學習的還很多。”

白髮蒼蒼的家康摟着義直的肩膀道:“我爲什麼能夠從三河一個幾萬石的小領主一步步走到今天?自己的努力和一定程度的運氣是有的,但更關鍵的是,我懂得分享。

你看啊,這是天下歸於徹底安寧前的最後一戰了,年輕的武士急着建立功勳留下自己的武名。其他的大名急着在這一戰中有所表現,好得到封賞——豐臣家現在直屬領地都還有六十五萬石,大阪城內的金銀珠寶不知道多少。

我知道你的直屬部隊這些年操練得緊,戰力也是最強。這次作戰,不靠其他大名,單是我們德川家出兵就能穩贏。可是爲什麼要把大家召集過來呢?這就要大家表態,徹底和豐臣家這個前天下之主割裂。而大家這麼遠過來,不可能讓人家一點表現機會都沒有嘛!所以這一戰,一定得給其他人表現機會。他們要是贏了最好,若是被豐臣家擊敗了,你再上,更能凸顯你的本事啊。

總之呢,這次大戰,戰後我們德川家只要大阪城就行了。其他的都可以分給參戰的其他大名。如此,我德川家的武運才能長久啊。”

在常規情況下,你說的這些都是對的。但是這個位面,那就不正常啊!唉,誰TM定的不準自曝的規矩?難受死了!

總之,由於德川家康的決定,德川義直只能眼睜睜的看着那些急於表現的外樣大名們率領着中古時代的,以冷兵器爲主,輔以火繩槍的民兵部隊。和同樣裝備的豐臣家在攝津國的各個戰略要點進行緩慢而反覆的爭奪。

從十一月上旬開始,經過近一月的多次小規模但是高烈度的戰鬥,付出了三千餘人陣亡,其中武士都有二百多名的代價後。德川方總算是掃清了大阪外圍的各個豐臣家控制的戰略要點。全軍十五多萬人,全部抵達大阪城下。

“哦~~這便是號稱天下第一名城的大阪啊!”

當德川聯軍抵達大阪城下的時候,許多從未來到此地的年輕武士們,在看到如此“雄偉”的大城後,紛紛發出了各種各樣的驚歎。

這座豐臣秀吉始建,豐臣秀賴時期仍然不斷完善的,此時日本難得的巨城。方圓16公里,最外圍的城牆也高達五米。在整個城市的最核心處本丸,其天守閣連帶地基高達五十餘米。本丸與二之丸之間,有專門的引道把附近的河水給引來,形成了水深達三米的護城河。

大阪城之所以當年被秀吉定爲其統治天下的根基,當然也是因爲地理位置的上佳。

此地西邊是瀨戶內海,北面和東面都是河流——大自然給這座城堡加上了天然的護城河。也就是說,雖然是一座周長達16公里的巨城,但是要守禦起來其實並不難:做好南面防守便是。

在歷史本位面上,日本的石山本願寺僧衆在此地固守,抵抗織田信長的圍攻達十年之久:最終是織田家的水軍擊敗了通過海路不斷給城內運送給養的毛利家水軍,導致此城沒有了糧食才被迫降伏。

所以,這個地方真的是易守難攻之地。

而在這個位面,朱由棟早就打定主意要幫助豐臣家抵抗德川家,並一直把顏思齊固定在日本。而和德川義直扣扣索索支援了努爾哈赤兩千杆燧發火槍比起來,大明皇太孫殿下的手筆就要大得多了。

“哇~~顏桑,這就是水泥嗎?這可比我們日本用石料築城快捷、堅固得多了。”

“啊~~顏桑,這就是棱堡嗎?嗯,不錯!如此一來,只要鐵炮射程足夠,整個城防將沒有死角。”

“喲西!這個燧發鐵炮實在是太好了!哎,可恨沒有早些認識顏桑,不然十四年前的關原之戰,我們當時就能在治部少的帶領下,把德川老賊給幹掉!”

“顏桑,您給的東西,實在是太好了!我等真是不知道該如何感謝!”

看着跪伏在自己身下的諸如真田幸村、明石全登、後藤基次等所謂的名將。顏思齊的嘴角都在抽抽:這還是好東西?都是以前方山、橫海衛訓練久了替換下來的。裡面的膛線都淺了很多好不好?

沒錯,雖說朱由棟和曹三喜都去了北京。但是此時在南京坐鎮的可是袁可立。袁總督玩起生意經來,那也是極爲無恥的。

不過看在豐臣家這次一共出了一萬兩黃金和一百萬兩白銀的份上,袁總督還是不太好坑人家坑得太慘。所以始於今年八月的那次軍售,豐臣家的這筆金銀,一共是拿到了一百噸水泥,五千竿燧發槍,三百萬發米尼彈,二十門十八磅炮,以及一千枚炮彈。

這點裝備,足以維持一次大戰的消耗了。

“呃,那個,顏桑,敢問大明太孫殿下的艦隊?呵呵,您知道的,九鬼家的水軍我們平時倒是說得上話,但是現在德川老賊親率大軍而來,便是九鬼家平日裡收了我們那麼多錢,這會兒也不敢再隨意的放運輸船隊進入大阪港了。”

“怎麼,大野君,城內涌入浪人過多,缺糧食麼?”

“不缺,絕對不缺!現在城內就算涌入浪人後,整個大阪城內裝下了近三十萬人,但太閣殿下留下的糧食,仍然足夠食用三年!”

“那你着什麼急?也跟你說一下,我大明的皇太后前些時日薨了,你覺得太孫殿下這段時間有心情來處理你們的事情?”

“啊?”聽到顏思齊說出李太后去世的消息後,大野治長帶頭,下面的幾個將領紛紛將身子轉向西邊,默默的行了一個大禮。

“嗯。”老實說,要不是朱由棟一再給顏思齊洗腦,說對日本人表現出來的禮儀不要上當受騙,單是這些日子在大阪城受到的禮遇,顏思齊都真的有些感動了。

“諸位,艦隊已經在來的路上了。我覺得吧,在戰鬥開始前,艦隊還是不要出現的好,不然的話,士兵們知道都有退路了,哪裡還會拼死作戰?”

“顏桑這話說得好。大野大人,還是暫時把大明水軍的來援放下,先竭盡全力的做好我們自己的事情吧!”

“嗨以,嗨以,是極是極。我本來也是這個意思,但是禁不住澱殿每天至少十次以上的追問啊。”

“哼!”看着真田幸村等人面色都有些不虞,但是卻又無法開口。顏思齊站了起來:“有些話,你們不好說,我來說。就算太閣的遺孀站在我面前,我還是敢說:打仗的事情,麻煩她以後不要來參合!”

第十九章 有的人欠收拾(一)第五五九章 克倫威爾論戰第四五六章 效仿魏武故技第五五三章 索科利的父子第四八八章 西班牙的防守第二六九章 鬱悶的大司寇第七五二章 最大勝利保障第五十章 納黎萱的獨子第五八五章 赤腳醫生手冊第一一九章 扶上馬送一程(一)第七八三章 畢其功於一役第六五二章 兩個人的彙報第三零七章 萬曆四十五年(一)第三二一章 女真人的選擇第四一五章 要用大勢壓人第七二六章 奧斯曼的戰艦第七八零章 此乃示弱以敵第三九四章 蜀藩未來所在第三六四章 衆狗聽令出征第六七四章 全境都是戰場第三二三章 巨人開始覺醒(二)第六二二章 絕望的皇太子第四六零章 人口的大遷徙第五二三章 強力支援土雞第六三零章 朱由棟的決心第四三一章 準備遠征蒙古第一二四章 殿下的新玩具(二)第七八二章 北線歸於平靜第二十一章 有的人欠收拾(三)第三一五章 崇明沙攻防戰(七)第七十七章 劉大刀的奮迅(一)第一二一章 扶上馬送一程(三)第五二九章 莫里斯再上線第四三三章 科研獲得突破第九十六章 國家根基已朽(八)(收藏滿五千加更)第五四九章 美洲動亂新源第三二二章 巨人開始覺醒(一)第七九七章 再次熟練甩鍋第七五九章 大明的內燃機第五十三章 一起爬科技樹(二)第七三五章 子彈是公平的第六十五章 西南戰鼓擂動(二)(收藏滿2000加更)第六二一章 曹變蛟的初陣第二三零章 歷史未能重演(一)第四六九章 大明向你宣戰第三三七章 破軍星的後手第五四六章 工業衝擊農業第三九七章 看透的李三才第七二八章 共贏纔是王道第一六四章 山海關定方略(二)第七十七章 劉大刀的奮迅(一)第三三五章 日本的新策略(一)第十六章 狗屎般的財政(一)第二四七章 準備整頓鹽政第七七五章 陸軍主力出動第二零一章 監國的第一天第三零二章 暹羅氣勢洶洶第六一二章 盧象升的謀略第四一九章 民族文明根性第八十八章 神烈山祭孝陵第一一三章 東林也要辦報(二)第二九四章 許顯純論方略第九十三章 國家根基已朽(五)第六六一章 貴公子的改變第四二七章 三萬裡的返航第三四零章 工業革命發端(三)第六零六章 飛白劍指恆河第六一八章 大明主力登陸第四五五章 許顯純在仰光第四七六章 河套重工中心第七章 皇帝真不好當第六十八章 東北號角連營(三)第二四零章 大阪的冬之陣(一)第五四八章 繼續開發東北第五四二章 世事難有如意第六三九章 事了準備回家第一五九章 大金今日豎旗第三五五章 好大一堆殿下第四十六章 打臉就要打痛(七)第一八一章 大金國沒有了(三)第三五七章 唐王府的狗血第九十五章 國家根基已朽(七)第三六九章 西貢要塞被圍第一七七章 宿命的薩爾滸(七)第六六八章 大明的駐印軍第三四九章 東海上的決戰(六)第二三三章 歷史未能重演(四)第四六三章 我該怎麼幫你第五六零章 外事要講紀律第六零七章 奧朗則布之路第三二三章 巨人開始覺醒(二)第五五三章 索科利的父子第三一四章 崇明沙攻防戰(六)第四三五章 後勤保障無礙第一三四章 家事也是國事第七六五章 戰略就是調動第三二三章 巨人開始覺醒(二)第五七八章 菲利普的理政第七十一章 西北危機已現(二)第六一一章 炎黃日月國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