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一五章 東林也要辦報(四)

雖說在後世的網絡上,東林黨的聲譽極差。但必須要承認的是,此時的東林書院也好,正在成形的東林黨也罷。並不完全都是壞人。

但是這個政治黨派,從誕生的第一天開始,就沾染上了一個極招人厭的毛病:自己沒有做實事的能力,也不喜歡做實事,卻對做實事的人各種吹毛求疵。喜歡拿極高的道德標準去要求別人,對自己卻又不能做到嚴格要求。

簡而言之,這就是17世紀中國政壇上的一羣噴子!

而讓這羣噴子成形的始作俑者顧憲成顧叔時嘛,那是相當的不簡單。

作爲這個時代的意見領袖,顧憲成雖然在野,但能量極大。他從無錫往南京走了一圈之後,南京的御史言官們就紛紛上書彈劾張以誠:報紙這個東西不錯,我看上了,也想辦。但最好我們東林辦報紙之前,先把競爭對手給廢掉!

而且這個意見領袖的粉絲真的還不少,面對壓力紛紛迎難而上。在皇太孫殿下已經表明態度,並指責南京官員們把軍國大事放在一邊不管,反而糾結於一些莫須有的問題,是典型的不知輕重的情況下。這些傢伙仍然厚着臉皮繼續各種上本,於是,在二月十五日的旬會上,朱由棟又被一堆彈本給淹沒了。

明代官場慣例,官員一旦被彈劾了,就要自覺的不上班,在家反躬自省。張以誠作爲這個體制內的官員,此時雖然滿心惱火和委屈,但也不得不暫時停了自己應天府提學御史的差事,老老實實的待在家裡一封一封的寫自辯。

對張以誠這樣的態度,朱由棟長嘆一口氣後也不好多說什麼:一個人的轉變是需要時間和過程的,張以誠當了朱由棟兩年的老師,又接受了黃冊庫的現實教育。能夠從書海里走出來,幫朱由棟辦報。做到這一步已經很不容易了,實在是不能奢求他現在就能夠毫不在意任何彈劾。

分化、轉變文臣之路,真的是一場漫長而艱難的長征啊。

不過呢,雖然張以誠這樣的典型文臣還沒有實現徹底轉變,但方山學校裡的老師們,其立場卻明顯轉變了。

李國俊到方山學校擔任算學老師已經大半年了,完整的執教了一個學期。

在去年年底的期末考裡,他和張文華、黃志剛搭檔的三十八班,在五十二個班級裡總成績、平均分都排到了第三位。而他負責的算學課單科成績,則是全校第一!

如此驕人的成績,他除了順利的拿到了一百兩賞銀不說,也理所當然的得到了皇太孫殿下的賜宴,以及太孫的親自斟酒。而且,由於他的算學教的極好,學生們也喜歡他。所以太孫殿下還親筆給他的父母寫了一封感謝信。感謝他們爲大明培養出了這麼優秀的兒子!

這是何等的榮耀!一時之間,李國俊只覺得自己前面三十年都活到狗身上去了:以前整個眼界就是縣城那麼巴掌大一塊地,一天到晚想的便是老頭子什麼時候讓他頂班……現在回過頭來看,他都一個勁的搖頭:這格局,哎,想起來都可笑。

太孫賜宴結束後,學校放了寒假。他帶着賞銀、殿下賜予的感謝狀,以及在方山雜貨鋪以極優惠的價格買到的落地穿衣鏡、大座鐘等一衆新奇貨物,包了一輛大車,風風光光的回了休寧老家。

在老家接受了一衆家人、親戚、朋友的豔羨和如潮的阿諛後。李國俊志得意滿的再次來到南京。

來吧,這學期,一定要和老張、老黃緊密合作。力爭這一期的期末考拿到全年級第一!

自己班上二十多名學生裡,大多數都是足夠努力的。但還有兩三個孩子成績可以再提高不少,這幾個孩子倒也不是頑劣不堪。而是李國俊覺得,這樣玩着玩着都能考出不錯成績的,纔是真正的好苗子。算學就是要這種人才能真正的學好。所以,這學期,自己得給這幾個孩子補點課!

當然,來了方山之後,李國俊眼界寬了,也明顯的感覺到自己這點本事多有不足。金陵日報極大的開拓了他的眼界,讓他明白這個世界上還有那麼多豐富多彩的國家和文明。

人,一旦眼界拓寬,心裡的想法自然就多了起來。他主動報名做了利瑪竇的學生,開始學習更高深的西洋數學。

不光是他,整個方山學校目前近五百名各類教師,都陸續的開始想辦法提高自己。有的拜張以誠爲師,跟着狀元郎學習怎樣把八股文打磨得更好,以便來年的應天鄉試能夠中舉。有的拜吳有性等人爲師,精研醫道。還有的則是學習物理、化學、火器等,當然也有不少人跟隨徐光啓研究雜交水稻或者是蒸汽機……

總之,在李國俊們的心裡,方山的一切都很好:孩子們總體是上進好學的,看着他們一天天的成長,這種成就感對於他們這些帶第一屆的老師們來說特別欣慰。

方山的環境也很好,束脩給得很足只是一方面。其他的無論是居住、教學等硬件環境,還是內部同事之間的氛圍。都相當的純粹乾淨:你看不慣我啊?把你的孩子教好了便是。其他的那些下三濫手段都沒用!

而最爲關鍵的是,這裡能夠繼續提高!不管你是對中舉、中進士始終不能釋懷想要進一步打磨文章,還是你對各種格物之學感興趣。在這裡都能找到這個時代,這個國家最優秀的先生做指導。就憑這一點,李國俊估計,若是那些舉人們知道方山這裡的奧妙後,怕是也願意來此地做這些小孩子的教師了。

總之,這裡一切都很美好,李國俊經常都在想,以後若是在方山待個十來年,有了自己的子嗣不怕絕後了,而且積蓄也夠了後。他就去買一條船,出海去看看金陵日報上所描述的環球世界!

可是!現在居然有人想來破壞這個自己心目中完美的桃花源!

從一月底回到學校開始,學校裡的老師們就在私下裡談論,說是東林書院眼紅金陵日報的火熱,也想着要辦報。

這個事情,李國俊清楚:是真的。

徽州府是科舉強府,每三年一次的應天鄉試,肯定有至少五人以上中舉。之後的會試,至少有一人中進士。幾百年積累下來,那些當了大官後致仕回鄉的鄉紳不知道有多少。東林書院要辦報,說不得需要這些鄉紳集資、吶喊、站臺甚至是以後的幫忙推銷。而這些事情,肯定是要事先招呼到位的。而一旦打招呼,自己在縣裡的那位老父親還不知道?

說起來,方山學校的這些老師,和東林書院的君子、學員們,其實互相都看不慣!

東林書院的老師清一色的進士就不說了,學生當中,舉人很多。也有相當一部分的秀才、童生。

但是和方山學校的那些秀才、童生都是三四十歲甚至五六十歲不同。東林的秀才一般不會超過二十歲,童生不會超過十五歲!

這也很正常,東林的學術活動參加的人很多,但是能夠在東林長期學習的,全部都是官宦、士紳子弟!這些子弟有自己的父兄做指導,加之家裡經濟優渥,可以心無旁騖的唸書。再加上科舉場上或多或少存在的貓膩。這些子弟中秀才、中舉乃至中進士的年紀,比方山的那羣老師起碼早二十年以上!

在東林看來,你們方山的所謂教師,不過是羣怎麼念都念不出竅的老蠢狗,加上一羣無恥的胥吏之子,以及一羣粗鄙不文的臭丘八!就這樣的人還敢爲人師?這不是誤人子弟嗎?所以你們也就只能去教教那些難民餓殍了。

而在方山的教師們看來,東林的這羣貴公子們一天到晚縱論天下大事,一副要不完的樣子。可是你們對這個國家到底做出了多少貢獻呢?世界各國的發展你們瞭解多少呢?你們知道水的學名是叫一氧化二氫嗎?這些都不知道,有什麼資格擺出那副臭架子?我們的學生是難民後裔怎麼了?待得他們身體再長個一兩年,一個打你們十個!

最近這大半年來,方山的教師和東林的學子雖說各種看不慣,但一個在南京,一個在無錫。所以倒也總體相安無事。但是在聽到東林也要辦報,而且對金陵日報的總編張以誠發動集體彈劾後。這羣教師們先不幹了!

第二零六章 科研後繼有人第二四四章 大阪的冬之陣(五)第五九零章 大明機構改革第二十二章 太孫將是雄主第五九二章 大明新老交替第一四四章 橫海衛的薪酬第二七六章 方山的進士們第七十五章 搬家並不簡單(一)第五九二章 大明新老交替第四四零章 理學搖搖欲墜第五二二章 小吏也有鉅貪第五九二章 大明新老交替第七六六章 這是不期而遇第九十四章 國家根基已朽(六)(收藏滿四千加更)第五十三章 一起爬科技樹(二)第六十七章 東北號角連營(二)第三十章 原始資本積累(五)第一七五章 宿命的薩爾滸(五)第四四九章 不得了的東西第一七七章 宿命的薩爾滸(七)第五零一章 軍備協調會議第七五六章 前所未有之戰第六二二章 絕望的皇太子第六六一章 貴公子的改變第六六八章 大明的駐印軍第四七一章 這是鴉片戰爭第二四五章 人口普查完畢第六五三章 親王號戰列艦第六二七章 知進退的少年第八十五章 丁未的進士們第七一九章 史學家的演講第七五八章 魚餌已經放下第三二五章 濱海廠的木匠第三十九章 賺錢必須高尚第五七零章 最後的一堂課第六五七章 里斯本的諜影第四五四章 天璣星已激活第六五零章 一錘子的買賣第四六一章 進入鐵甲時代第四五五章 許顯純在仰光第一八八章 吹皺一池春水(三)第七零四章 不速之客又至第四七四章 天啓礦業改革第五六一章 造反專家抵達第二六一章 大阪的夏之陣(七)第二七三章 丙辰會試黑幕(二)第七二四章 神獸銀行出爐第七九四章 軍艦是牧羊犬第一六零章 太孫殿下出徵(一)第二一一章 天樞今日登頂(感謝逐日2005書友)第三八九章 海外的新制度(一)第一零九章 現在開始起航(四)第四零三章 我有很多靠旗第一三四章 家事也是國事第六四八章 護國公八大王第六七九章 南北印的迥異第三九二章 宗室們的分化第二七八章 太孫賑災方案(一)第六一二章 盧象升的謀略第七一五章 後勤陷入窘境第四三三章 科研獲得突破第六九九章 進入電力時代第三七六章 廉貞走向末路第五二二章 小吏也有鉅貪第四四二章 最好的投名狀第九章 孤的元從班底(一)第五六五章 聖地亞哥海戰第六九三章 還有廿六小時第四九一章 衝鋒槍的歷史第二十一章 有的人欠收拾(三)第四四九章 不得了的東西第七零四章 不速之客又至第二八一章 無壓制之義直第六四六章 西班牙的應對第三八七章 登陸地點選擇第三十一章 原始資本積累(六)第二四五章 人口普查完畢第六五三章 親王號戰列艦第六五六章 鄭芝龍的奮戰第五四七章 改革不是兒戲第十八章 狗屎般的財政(三)第四十一章 打臉就要打痛(二)第三三二章 大明準備反擊(三)第八十一章 劉大刀的奮迅(五)第三五一章 李三才的竹槓第七四零章 不能再爭國本第四零三章 我有很多靠旗第五三四章 菲利普的日記第七九八章 歐洲的商人們第三四一章 海上決戰想定(一)第二二七章 土著中的垃圾(三)第三零三章 爸爸有人打我第七八七章 戰鬥陷入混亂第四四七章 海外州的發展(一)第六五三章 親王號戰列艦第六十四章 西南戰鼓擂動(一)第三十八章 東瀛島的變化(二)第六一二章 盧象升的謀略第四零二章 白甲兵對武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