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一三章 東林也要辦報(二)

在被萬曆削職爲民前,顧憲成在吏部幹過很長一段時間。還曾經擔任文選司的郎中一年多。這個部門管什麼呢?文職官員的升遷、調任等手續的具體辦理。這就是組織部裡的組織部。

靠着這一經歷,顧憲成在官場積累了大量的人脈。所以在他被削職爲民後,仍然在大明官場保持了相當的影響力。

加之南直隸諸府幾乎都是科舉強府,讀書人很多就不必說了,每三年中進士的人也不要太多。因此,東林書院一經重建開學,就具備了極其強大的影響力。

真正的想要求學上進的學子,一心想通過書院發出自己的聲音以便致君堯舜上的謙謙君子,心懷叵測想要通過結黨來提升自己官位的小人,又或者政爭的失敗者……都不約而同的向着東林書院齊聚。到了朱由棟南下的時候,東林書院已經成了氣候,成了大明政壇在野士紳對朝廷發表各種批評意見的主要陣地。

儲君出鎮南京乃是祖制,大明的文官們一天到晚用祖制來鉗制皇帝,當皇帝用祖制來欺負他們的時候,他們也攔不住。再加上北方相當部分士紳對皇太孫南下樂見其成。所以,對朱由棟的到來,江南士紳們只有捏着鼻子認了。

不過,你來,我們確實攔不住。但也絕不會歡迎,更不用說配合了。

事實上,從朱由棟即將南下的消息傳開開始,江南諸省就已經陸陸續續的傳出謠言:太孫殿下南下,是來對我們江南人敲骨吸髓的。看着吧,到時候賦稅肯定還要加重。

等到朱由棟一到南京就去了黃冊庫後,江南的士紳們嘴上說太孫憂國憂民,但心裡卻都是暗暗高興:來啊!清理黃冊庫啊!只要你敢清理黃冊,我們就能讓整個江南四省全都發生民變。到時候你這個太孫灰溜溜的滾回北京都是輕的,搞得不好儲位都保不住。

可是太孫殿下去了黃冊庫後回來就悄無聲息了。這讓大家憋足了一身力氣的拳頭沒能打出去,多少都有點內傷。

太孫不去搞黃冊就算了,連一項加派都沒有,讓大家完全無法發揮地頭蛇的力量。非但如此,太孫還搞起了方山產業基地,玻璃、鏡子、眼鏡、座鐘、骨瓷、綠玉……各種產品層出不窮。士紳們雖然嘴上說着殿下老毛病發作,又鑽到錢眼裡去了。但身體卻在不斷的表示:嗯,真香!

而且這事你還不能彈劾太孫及其手下:牛痘的推廣已經在全國都看到了效果,玉米紅薯土豆的推廣也養活了很多貧民,總之,太孫自帶一層道德光環。而且太孫賺了錢還幹嘛去了呢?每年收養上千名孤兒!你敢彈劾太孫?那你也來收養幾千個孤兒?

所以,江南士紳們鬱悶的發現,他們用極高的道德標準苛求皇帝很多年後。這位皇太孫殿下也用道德標準堵住了他們的嘴!

好吧,你也就是賺錢而已。也沒來動我們的切身利益,我們忍了。

但是,現在這金陵日報出現的苗頭,那可真真的不能忍了啊!

“吾自從看到這金陵日報開始,心裡就在思考,我們東林書院是否也能辦一份報紙呢?”

毫無疑問,太孫不是不想整頓黃冊庫。而是清楚的看到了,若沒有掌控輿論權就直接去動黃冊庫,肯定是到處民變。所以,《金陵日報》到底意味着什麼,顧憲成很清楚。

不光是他清楚,他在東林書院的同事們也很清楚,他們背後站着的江南士紳,只要智商正常,都非常清楚。

所以,作爲江南士紳的喉舌,東林入局報業,是遲早的事情。

“叔時此議極好!我輩在這書院講學,本身便是爲了將大義宣揚於天下。但書院重開三年來,我們教了多少學生?便是算上那些來參加過書院一兩次活動的,也不過兩三千人。而這報紙可不一樣啊,一期發行量動輒數萬份,十數萬份。再加上口口傳播,能夠影響的,只怕不下百萬人!要我說,我們東林早就該辦報了!”

“國端兄說的有理。叔時,諸位,我們在此東林聚齊,教導學生,鍼砭時弊。本就是爲了天下蒼生!而要救蒼生,辦報效果來得最快!”

“正是如此,辦報!我們東林也要辦報!那張以誠手下的所謂編輯都是些什麼東西?全是幾十年都沒法中舉的不成器!更有連府試都通不過的白首老童生,聽說最近連胥吏之子都進入報社做編輯了。而我東林呢?長期在此學習的三五百學子,未來十年起碼能出五十名進士!我就不信了,我們還辦不過那羣孫山之後!”

“存之高見,我們若是辦報,一定辦得比金陵日報要好!”

幾個老憤青高聲嚷嚷一陣之後,迅速的將辦報這事給定了下來。緊接着衆人開始熱情的進入細節磋商階段。

報名倒是很快就定了下來:東林日報。接下來場地、工人、紙張、版面的設計、主編、普通編輯啥的也都好說。

但最最緊要的問題是:辦報是要花錢的!錢從哪裡來?

朱由棟的金陵日報在創刊之前就投進去一萬多兩白銀。創刊之後相當一段時間每天淨虧二百兩白銀。一直到銷量穩定後,才陸續的通過秦樓楚館,普通酒店商家等交來的廣告費開始盈利。而且這種盈利在減掉成本後,仍然極薄。在未來擴版到十六版後,還是可能會微微虧損。

當然,太孫殿下辦報要的是爭奪輿論控制權,些許虧損他不在乎。但你讓東林的這些傢伙不在乎錢?

不在乎錢就不會那麼起勁的抨擊朝政了。不在乎錢就不會那麼緊張朱由棟去了黃冊庫了。

照理,這些傢伙各個都是進士出身,而且很多都是累世官宦。有的人家裡甚至還兼職做海商走私。每家拿個一兩萬銀子出來,那是絕對不成問題的。

但,大家都是道德楷模,怎麼能一下子拿出這麼多錢呢?君子不言利嘛,老師你一天到晚教育我們不要談錢,怎麼你家裡那麼多錢?

不要說辦報了,就說這東林書院的修復吧,總共也就花了一千二百兩銀子。但就是這麼點銀子,也必須要數十位士紳共同集資:不是誰家拿不出這一千多兩,而是爲了道德名聲,不能拿這麼多。

但是辦報紙和修復書院需要的資金完全不是一個量級,沒有五六萬打底,想都不要想。更何況,以東林君子們的高尚節操,便是未來這東林日報銷量過億了,也是絕對不能打廣告,更不能在上面刊登什麼秦淮風月的——君子不言利嘛。

所以,可以預見的是,一旦辦報,這虧錢是肯定的,而且還是持續性的虧。

“嘿!可恨那太孫,竟然把一份報紙的售價拉低到了一枚銅板。這可真是花錢賺吆喝啊。他就不知道這一分一文,都是民脂民膏麼?”

“哼,所以太孫才那麼喜歡在方山待着,連南京的旬會都不參加呢。”

“好了,諸位,我們先不說這些。”到底顧憲成還是領袖,還是有一定的胸襟的:“辦報的事情,定下來了就必須做。銀子呢,確實是差,但我們可以向各路朋友,士紳求援。在此之前,我先回去把家裡的地賣一些……呃,我個人先捐資二百兩。”

“叔時高義!如此,我捐資一百五十兩。”

“諸君高義,我自當追隨,我捐資七十兩……”

“好啊,諸位,你們看,現在不就有快五百兩了麼?讓我寫信給李三才和華亭的徐家,請他們資助一些。”

“呵呵……”衆人聽到顧憲成如此說,一下子就寬心了不少。

李三才這會兒是漕運總督,手裡捏着的是明朝南北經濟動脈大運河,其身後站着的是淮揚鹽商。作爲東林的盟友,其手指縫裡漏一點出來也不得了。

至於華亭徐家,甘草國老徐階家的土地將近二十萬畝,乃是這個時代大明帝國數一數二的超級大地主。他們送來的錢,難道還會少麼?

除了兩個大金主做贊助主力外,東林書院在整個江南的士紳中也是極有影響力的。而且大家嘴上不說,但心裡清楚的是:太孫殿下已經開始放出《五蠹》這樣的文章試探(其實是朱由棟看他們東林還不入局故意刺激)了,聰明的士紳應該知道會怎麼辦。只要書院肯牽頭出來辦報,大家都還是願意拿錢的。如此七七八八的算下來,第一期款子怎麼也不會少於二十萬兩。足夠和金陵日報扳一扳手腕了。

“如此,我們辦報的事情就這樣定下了。存之(高攀龍),我們這羣人裡數你正當盛年,所以就多勞煩你多擔待一些。這責任編輯之職,就拜託你了。”

所謂文無第一,武無第二。這報紙的責編是多好的職務?顧憲成說要拿給高攀龍去做,其他幾位剛纔還義薄雲天的君子,這會都有些訕訕然不自在。

還好,錢一本這個時候站了出來:“是呢,存之。叔時(顧憲成)今年五十有七,我更是六十有一。我們當中諸人,就你四十出頭,還望好好做。我們一定竭力支持!”

“諸位兄長放心,小弟一定竭盡全力的去做。定不讓金陵日報專美於前。”

“嗯~~~說到金陵日報。”顧憲成拉了拉他那很長,很硬,但又極爲稀疏,而且長得很不規範的鬍子:“那金陵日報的總編張以誠,居然在他的報紙上允許廣告,允許廣告也就罷了,居然還允許秦樓楚館的姐兒們在上面撓首弄姿,真是斯文敗類!吾準備親自往南京一行,見見南京都察院的各位大人,這種人都不羣起而彈劾,那我大明數百年養士還有什麼意義呢?”

第六三九章 事了準備回家第七零零章 戰爭沒有停止第一五三章 蕭伯芝的表演第六六九章 紅海出現敵人第六三七章 分割南亞大陸第三八零章 爲何是分封制(一)第十八章 狗屎般的財政(三)第六九一章 燃燒的馬六甲第七一七章 軍艦的冠名權第一零九章 現在開始起航(四)第五三一章 大明陸軍參戰第七七一章 雷擊艦隊登場第八零二章 告歐洲人民書第一八八章 吹皺一池春水(三)第六九一章 燃燒的馬六甲第五十五章 情報纔是主業第五六六章 美洲的新局面第四四九章 不得了的東西第六九七章 明中宗桓皇帝第四五九章 當家真的不易(二)第四六五章 大明嚴厲禁毒第一零九章 現在開始起航(四)第七四五章 地方官的共性第七一九章 史學家的演講第二一八章 首戰是在色當(一)第十五章 大明第一掮客第二十九章 原始資本積累(四)第七四四章 今日定下國本第四二九章 學生們的志向第六四四章 美洲的孫督師第七五零章 暴兵暴艦備戰第二一二章 目標是法蘭西第五七一章 除惡必須務盡第三八九章 海外的新制度(一)第四四九章 不得了的東西第三十二章 原始資本積累(七)第五四六章 工業衝擊農業第七三六章 燃燒的波哥大第七六二章 大明高級密探第六九七章 明中宗桓皇帝第六三三章 帶路黨的作用第二十五章 泰西今夕何年(二)第一九六章 天下重新透明(五)第六十二章 母子促膝夜談(收藏上千加更)第一七八章 宿命的薩爾滸(八)第五九零章 大明機構改革第二五一章 鹽稅應該很多第四七三章 晉商開始轉型(二)第八十七章 大明直轄木邦(二)第六八四章 屹立的張巡寨第十六章 狗屎般的財政(一)第二三七章 選妃並不簡單(二)第六十一章 大明火器專家第三五三章 開陽終於登頂第四六二章 進入鐵甲時代(二)第二四五章 人口普查完畢第二五五章 大阪的夏之陣(一)第二零五章 工作要有重點(二)第一零一章 我們的海賊王(三)第六七八章 駐印軍的瓦解第五三七章 耶路撒冷圍成第七零四章 不速之客又至第二六四章 官員們的俸祿第四零三章 我有很多靠旗第五六零章 外事要講紀律第三九一章 廣東的舉人們第五八五章 赤腳醫生手冊第五四七章 改革不是兒戲第四零二章 白甲兵對武士第一零四章 真是時不我待第五七五章 袁可立的學生第三一四章 崇明沙攻防戰(六)第三七三章 氪金纔是王道第五十五章 情報纔是主業第四二三章 先制定勞動法第三章 大家都是戲精第六四九章 政委們的威力第三三零章 大明準備反擊(一)第二九零章 復仇者黎塞留第五零五章 冥冥自有天定第一八六章 吹皺一池春水(一)第一七五章 宿命的薩爾滸(五)第五八六章 大明開始立憲第六四七章 易普拉欣出兵第三二三章 巨人開始覺醒(二)第五七零章 最後的一堂課第五七四章 教育事關國本第七五一章 親王們的日常第六十一章 大明火器專家第七六四章 此乃億萬一心第七二一章 板鴨造艦計劃第四十七章 打臉就要打痛(八)(加更)第四二一章 易普拉欣野望第七十九章 劉大刀的奮迅(三)第五章 大明其實很窮第二十九章 原始資本積累(四)第三零五章 開臺王的策略第二三三章 歷史未能重演(四)第二十八章 原始資本積累(三)第二三八章 選妃並不簡單(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