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零九章 現在開始起航(四)

“嘿,艾德蒙,托馬斯,好久不見啊。”

“哦~~尊貴的皇太孫殿下,您的到來,使您的僕人感到無限榮光。”

第五個實驗室,光學和機械實驗室,這裡的主持人是兩個葡萄牙人。而朱由棟出於衆所周知的原因,也把語言學天才楊廷筠給派到了這裡。

“艾德蒙,上次你送給吾的八倍望遠鏡很不錯。吾在南京皇宮的城樓上都能很清楚的看到對面街上行人的面孔。”

“能夠得到殿下的稱讚,是我的光榮。當然,若是殿下因此而賜下更多的財寶,我就更加高興了。”

“嗯,艾德蒙,按照我們之前的約定。你教出一個我滿意的徒弟,我就回報你一百兩白銀。”

“殿下請放心,我絕對沒有任何藏私的想法。上帝作證,我對您派來的學生,都是毫無保留的教導。畢竟,作爲一個葡萄牙人,我只希望在完成與殿下的五年合約後,帶着足夠的財富回到自己的家鄉。”

“哈哈哈,只要你能把我的學生帶出來變得像你一樣,你的這個願望,一定會得到滿足的。”

磨鏡師艾德蒙的信仰是朱由棟非常喜歡的:你喜歡錢啊,沒問題,只要你做出來的東西帶出來的徒弟讓我滿意,我一定滿足你。但是鐘錶匠托馬斯就讓朱由棟有點頭疼了:這傢伙是虔誠的基督徒。

雖說爲什麼如此虔誠的信徒不好好的待在里斯本侍奉他的天主,而是賣掉房子賣掉土地買了一條海船出來跑生意讓人無法理解。但對於托馬斯的動手能力,不止朱由棟,即便是原先紅河莊的幾個老匠人,也是佩服不已的。

他能夠一個人完成整座座鐘的所有零件,並將其完整的拼裝出來。就這份能力,就能夠讓朱由棟對他在方山向跟着他學藝的中國工匠們傳教表示容忍。

忍一忍吧,反正小孩子不好說,但成年的中國人,呵呵,一般都不會成爲狂信徒的。

畢竟,鐘錶匠說起來是造鐘錶,但他實際上是所有機械的集大成者。一個能夠獨立製造鐘錶的人,只要有圖紙,要製造任何機械都是能夠迅速上手的。

“楊先生,現在我方山這邊,座鐘的生產能力如何啊?”

“回稟殿下,目前我大明的匠人除了極個別的零件還無法加工外,超過九成的普通零件都能獨立完成。組裝更是不在話下。只要人手足夠,每月生產二十座座鐘不是問題。”

“嗯,那些朝鮮工匠表現得怎麼樣?”

“很好,非常服從,非常吃苦耐勞。臣把這個實驗室的二十名大明工匠任命爲工頭,分配到本實驗室的兩百名朝鮮工匠都在這些工頭的指揮下做事。隨着彼此的配合越來越熟練,以後座鐘的產量還要提高。”

“好,等座鐘的產能提高到每月六十座的時候,吾就要讓曹三喜來找你了。”

“請殿下放心,最多三個月後就能達到殿下的要求。”

“嗯,這座鐘生產,要注意分開檔次。木邦那邊不是運來了很多玉石麼?鑲一些上去,或者乾脆做少量的全玉石外殼座鐘什麼的。”

“是,臣明白了。”

“座鐘穩定量產後,機械實驗室的任務有兩個,其一,努力將座鐘小型化。”說到這裡朱由棟翻了翻自己的手腕:“能夠縮小到栓到人的手臂上。其二,幫助徐先生那邊解決一些問題。”

“呃……要將座鐘縮小這麼多,這齒輪的精度……臣知道了,明年開始,就以此方向去努力。”

至於朱由棟說的要幫徐光啓解決一些問題,那當然是因爲,方山的第六個實驗室,研究的是劃時代的東西:蒸汽機。

蒸汽機的原理很簡單,公元紀年前的希臘人就已經根據這個原理做出了最原始的蒸汽機。但真要造出能夠作爲工業生產動力的蒸汽機,那需要解決的問題就太多了。

歷史本位面,詹姆斯*瓦特在塞維利、紐科、富爾頓等諸多前人的成果基礎上,又花了整整二十五年,才逐漸的解決了蒸汽機的諸多問題,造出了真正的工業蒸汽機。

至於說在蒸汽機的發展里程上,到底需要解決哪些問題。抱歉,作爲醫學生的朱由棟不知道。他能做的,只能是把蒸汽機的原理告訴徐光啓,然後直接說明成熟的蒸汽機應該達到什麼效果。剩下的事情,他就管不了了。

而第七個實驗室則是材料學實驗室。在理化實驗室的指導下,來自景德鎮的老匠人們更多的只是具體負責動手操作。而理論研究,則交給了老匠人們的後輩——只有他們纔有足夠的精力去學習物理學、化學的相關知識。

如果說蒸汽機實驗室投入巨大,而一旦成功就會帶來社會巨大變革的話。那材料學這種基礎科學,至少在現在階段,就只有持續不斷的淨投入了。

所以,不要怪曹三喜沒有見識,說方山這邊花錢太誇張。實在是因爲朱由棟邁的步子太大,一下子就把數理化、醫學、工學乃至前沿科學等諸多學科全部進行了佈局。

可是不這樣全面佈局,單爬某一系的科技樹是不行的。人類科技的進步,需要的是各個學科的相輔相成。單以目前的火槍來說,火藥卡在了無煙火藥上,而一旦火藥威力提升,就會對冶金學提出更高的要求,冶金學達到要求後,又會對生產機械的動力提出新的要求……總之,若是基礎不打得紮實一點,到了一定程度後,單一系的科技樹是無法再向上發展的。

所以呢,笨人笨辦法,還是老老實實的把基礎打牢實一點吧。

在方山,除了這七個實驗室和一個學校之外,還有兩個機構。

其一是雜交水稻研究基地,負責的還是徐光啓:這位的農學造詣也是極高的。不過農學研究需要耗費的時間極長,大多數時間都是靜靜的等待。所以徐光啓倒是能夠身兼兩職。而且實話實說,大明這會兒北方的農業是有減產的問題,但在全國這個範圍來說,大明的糧食產量是足夠的。所以,這個東西不着急。

而另一個機構嘛。

“張先生,你昨天送來的版面設計吾看了,相當不錯,就這麼固定下來吧。”

“臣遵命。那麼殿下,我們何時開始正式發行?”

“嗯,這會兒都八月了,再準備妥當一些,時間多一點,如樟那邊能夠把長江水師掌控得更加牢實,將來運輸起來才更方便。而吾的稿子也要積累得多一點。這樣吧,十月初一正式發行創刊號!”

是的,作爲一個穿越者,尤其是看到東邊那位穿越者拿出漫畫這樣的東西后,朱由棟怎麼會不想辦報紙呢?這可是和士紳階級爭奪輿論並開啓民智的大殺器啊!

……

在方山待了一個多月後,在守備太監王坤對朱由棟不出席旬會,由此有了萬曆皇帝‘懶政’苗頭,並因此提出強烈抗議下,朱由棟不得不回到南京皇宮坐鎮了。

下得山來,踏上自己的坐艦。徐徐的秋風沿着秦淮河溫和的吹了過來,鼓起了船隻的風帆。朱由棟回首望了一眼充滿了希望的方山。信心滿滿的大吼了一句:起航了!

第一九零章 行百者半九十(一)第二十八章 原始資本積累(三)第三二零章 朝鮮王的哀求第一九九章 喪事不止一件第七十四章 要走就走遠點第五三八章 所謂民意反噬第二四七章 準備整頓鹽政第七九九章 絞索緩緩拉緊第四十四章 打臉就要打痛(五)第三四六章 東海上的決戰(三)第五五九章 克倫威爾論戰第七六一章 大明作戰計劃第六一六章 阿散索爾夜戰第三九七章 看透的李三才第七二一章 板鴨造艦計劃第一五二章 熊廷弼的手段第一二二章 扶上馬送一程(四)第七四七章 穿越者的成就第六十三章 奇葩後勤保障第二八五章 易普拉欣崛起(二)第一三零章 金陵日報完勝(一)第二十章 有的人欠收拾(二)第一二八章 東林陷入頹勢(三)第六零三章 準備攻略印度第十四章 穿越的老套路(二)第二二一章 拿騷的莫里斯(一)第二五八章 大阪的夏之陣(五)第三八三章 新的情報佈局第三五五章 好大一堆殿下第三零零章 暹羅王的手筆第一六四章 山海關定方略(二)第六三八章 文曲天賦何用第八零二章 告歐洲人民書第五四四章 小冰河大威力第五四零章 奧斯曼的反擊第七十三章 搬遷勢在必行第一一八章 東林也要辦報(七)第四三二章 朱徽娟的婚事第二四八章 內官亦需縮編第四五八章 當家真的不易(一)第二三七章 選妃並不簡單(二)第五八八章 帝師黨的共識第五四五章 宗藩是提款機第二一九章 首戰是在色當(二)第五十二章 一起爬科技樹(一)第三零八章 萬曆四十五年(二)第五五七章 獨立軍上高速第七零九章 所謂李代桃僵第四一一章 開陽再臨戰場第一九二章 天下重新透明(一)第六十章 手心背都是肉第二五六章 大阪的夏之陣(二)第二七一章 萬曆四十四年(二)第五三九章 耶路撒冷磨盤第六六九章 紅海出現敵人第七六二章 大明高級密探第六四七章 易普拉欣出兵第一六三章 山海關定方略(一)第一九八章 天下重新透明(七)第六零七章 奧朗則布之路第七零二章 宗藩體系危機第六四零章 國內總體穩定第三十六章 原始資本積累(十一)第七十四章 要走就走遠點第一五九章 大金今日豎旗第三二零章 朝鮮王的哀求第一五六章 李成樑的致仕第五三零章 戰事陷入焦灼第三六六章 開陽御駕親征第七六八章 孟加拉灣海戰第五四四章 小冰河大威力第四零四章 六日光復朝鮮第一三四章 家事也是國事第一六七章 煩惱的主帥們(二)第一三一章 金陵日報完勝(二)第七五七章 唯有科技制勝第六六三章 科技尚未落伍第三七零章 大明開始收網第一九九章 喪事不止一件第四三一章 準備遠征蒙古第一三三章 國事就是家事第六零一章 極低概率事件第七五七章 唯有科技制勝第二七零章 萬曆四十四年第八十五章 丁未的進士們第三零一章 向東還是向南第五七三章 天啓十年元宵第二六零章 大阪的夏之陣(六)第七十七章 劉大刀的奮迅(一)第四零二章 白甲兵對武士第七零二章 宗藩體系危機第二四七章 準備整頓鹽政第一七三章 宿命的薩爾滸(三)第五七一章 除惡必須務盡第一零二章 我們的海賊王(四)第二十五章 泰西今夕何年(二)第一五四章 繼續猥褻發育第六七八章 駐印軍的瓦解第三一零章 崇明沙攻防戰(二)第一一七章 東林也要辦報(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