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節 流金歲月

到了青武八年年底(公元217年),帝國的子民們都在興高彩烈地談論着:他們的日子從來沒有象今時今日過得這麼快樂。

三年前,結束北方戰事,帝國進入了長達千日的漫長和平時期。

對外,除了在北方,帝國的邊防軍不斷向北推進,與北方小民族時有磨擦之外,帝國軍隊基本上處於守勢,沒有對外的大規模戰爭。

能不打戰爭就不打,早一天結束戰爭是無量功德,和平比戰爭好!

沒有戰爭,就沒有流血,不會產生大量青壯喪失情況,人口就能不斷增加,做爲最強壯社會個體的軍隊,能爲帝國留下最強壯的基因。沒有戰爭,不用動用大量民力,國內消費旺盛,人們過得歡樂祥和,而不用膽戰心驚,害怕哪一天會接到自家孩子的壞消息。

在國內,年底結束的“國有股減持”爲千家萬戶帶來了春節的盛宴!

亦奇在中平元年(公元183年)神降,直到他與曹操發生衝突前這段時期,很少參與中原大戰,大部分時間忙於建設,忙於賺錢,他特別喜歡搞股份公司,美其名大家一起發財。

可是,他的出發點雖然好,問題是在初期,百姓們很窮,拿不出很多錢,而且,股份公司乃至股市,是個新生事物,大家也大都用懷疑的眼光看着他,想的是,這傢伙是不是在想着法兒摟錢呢(他們被漢朝弄怕了)。

李亦奇只得自己掏腰包;加上一部分半信半不信他的老闆們出錢(他們也不得不出,民心如鐵,官法如爐,得罪名爲官府,實爲黑社會的李亦奇後果會很嚴重);強迫他的公務員買股票(那時候,公務員領到手的是不能吃的股票憑證,白紙一張,個個都哭到眼淚鼻涕水一齊流),但資金還是有一定缺口,於是就動用公款購進股份,從而產生國有股。

高峰時期,國有股曾經佔了股市總值的50%以上。

後來,經濟上來了,百姓富裕了,對李某人的信心爆棚,只要是上市股份,就爭相購進,這樣纔不用到政府的錢去買股,國有股在股市總值的比例不斷下降,到青武八年初,國有股佔股市總值的25%,李亦奇個人是全國最大的資本家,旗下的投資公司佔有10%股份,他的兒女弄的信託基金佔5%,軍隊信託基金爲8%,政府信託基金佔5%,其它47%歸全國百姓所有。

帝國共有二個股市,一箇舊,一個新,舊的是建業“聚寶盆街”的股市,新的設在幽州的天津,它們是帝國經濟的發動機,承擔着財富分配的重大責任,在北方戰爭結束後,進入了一個瘋狂的牛市,股市向上長紅,兩市的流通總市值摺合一億兩白銀!

那麼國有股的市值爲2500萬兩白銀,按戶部計劃,帝國政府將在青武九年春節前全面沽空國有股,清盤後,帝國政府雙手乾乾淨淨,沒有一點股份在手中。

這項工作在青武八年春節過後展開,掌管國有股的戶部開始執行國有股減持計劃。

非常順利,市場接盤的力量異常強大!一來百姓手中有錢,二來實際是大家來分國家的豬肉,國有股實在太便宜了。

便宜的原因有歷史原因,當一間公司組成時,國有股和百姓購的股份的含金量是大家一樣,例如購進1%的股份,政府出10兩銀子,那麼百姓也是出10兩銀子,而不是購進1%股份時,政府出1兩銀子就能拿到,百姓要出10兩銀子才能拿到。(這裡要說到最黑心的是李亦奇,他X的吃乾股!不過李亦奇很少拋售股份,如果他拋售股份會對市場造成極大動盪,嚴重打擊市場信心)

如果按後一種作法,政府沽出1%股份給老百姓,按10兩銀子來計,那就是政府賺了9兩,這樣的事,老百姓當然不幹!

現實原因是政府在沽出股份時,採取的措施如下:政府在股份的總投入+五年預期的分紅-政府在股份上的總收益,這個差價,就是售價。之所以要增加五年預期分紅打入成本,是因爲政府少了國有股的分紅後,爲了避免國家收入的震盪,就先行提取五年分紅。

例如1%股份,政府總投入20兩白銀+5兩的五年預期分紅,政府從股份中已經得到20兩白銀的收益,那麼這1%股份的出售價爲5兩白銀,如果當時股價爲10兩,則購買國有價者從中得利爲5兩(不一定有,股份可能會下跌)

總之,大部分的國有股十分低廉,現有持股人,可以優先得到購買,例如李亦奇控股10%,他能買進3百多萬的股份。

當然,也有些國有股因企業經營不善,成本高,這部分國有股,大家不肯按價購買,那麼就來競拍,公開拍賣這部分股份,如果流標,就降低底價,直到拍賣出去爲止,這些甚至是半賣半送的,不過這部分國有股很少。

相當一部分國有股因企業經營得好,甚至出現總投入和五年預期分紅之和少於總收益,則僅收取少許手續費,等於送給投資者。

之所以能實現這樣的政策,主要還是股市的主流分配政策,是分紅!

股份公司每年把收益的相當大的一部分分給股民,讓大家拿到實實在在的銀子和銅錢。

大元的股市現金分紅甚至超過了其在股市中的融資額,爲老百姓帶來實利,而不是圈錢,很少搞增股(新增加的股份要股民出錢購買),也很少搞送轉紅股(不分收益)。

這樣,投機程度不算高,圈錢不算多的股市,老百姓就有信心,敢把資金投入股市,也帶來了長久的牛市。

甚至老百姓們抱怨說每年股市太少的擴容,累他們有錢無處投資!

在一定程度上,國有股減持,就是滿足老百姓們對於股市的熱情支持。一減持,來多少,老百姓就吃進多少!

藏富於民,而不是想盡心機去刮老百姓的皮,是帝國政府與前朝大不相同的地方,就帶來了子民對帝國政府的忠誠。

國有股減持,趕在青武九年春節前順利完成,恰恰撞上股份公司年終分紅,本來就有大額分紅的傳統,今年更是爲了粉飾太平,大分特分,分得不亦樂乎,按戶部統計,出現了資金倒流的現象,不少購買了國有股的股民,所得現銀分紅比購買價還要多,等於白白得了一大堆的股份,老百姓們喜上眉梢,肥年啊!

股市能夠現銀(銅)分紅,全在於帝國的股市是真的,不是假的。

公司能夠上市,必須經營良好,而不是靠弄虛作假、收買官員、搞假報表,上市之後,聘請最有能力的人去經營,努力爲股東們掙錢,公司有很強的盈利能力,因爲帝國要求以分紅爲主,經營者少了許多想頭,踏踏實實經營,不敢搞歪門邪道,這也是爲什麼大元帝國股市擴容速度不快的原因,每一間公司上市,要確保這間公司是能夠盈利的,才能上市。

帝國政府積極推行儒家的“信”字,從小教育子民要做誠實的人。再推行法家的法律,一旦有人敢在股市上搞鬼搞怪,帝國政府會當仁不讓站出來,用嚴刑峻法的方式,保護弱勢團體,保護中小股民,保護全國子民,哪怕你是掙了股民的一個銅錢,也得吐出來,不吐?帝國法庭打得你吐出來,皇帝的政策就是“以民爲本”!

在當時,百姓是純樸的,就在他們可能被銅臭污染之前,李亦奇作了種種努力,他建立起信用的教育,讓帝國有了確實保障的法律和完善的制度:良好、誠實有信譽的政府,法庭獨立,不受政府幹攏、ICAC(廉政公署)直屬中央,鄉議局由百姓擔任、輿論(報紙)監督。

預防機制遠遠比事後處理要好得多,讓罪惡處在無數雙眼睛的注視下,陽光下,就難以產生罪惡。基本上,帝國的股市運行非常良好,沒有出現過股災,百姓樂意投資入股市。

青武八年底,帝國內閣在呈交給皇帝的“政府年終工作報告”中指出,順利完成了國有股減持,帝國歲入四千萬兩銀子(或貫銅錢),人口達到三千八百萬,經濟運行良好,百姓富裕,生活安定。

首先是帝國進入了“蒸汽機時代”,火車的應用、汽船的使用,蒸汽式紡織機的先後問世,使到物流運輸,生產效率產生了空前的飛躍。

青武七年,有帝國工程史的一件大事!在許昌地區,利用黃河枯水期,帝國政府調來了五萬南方鐵道兵,連帶十萬軍隊、工程師、民工,硬生生地堵住黃河走臨時的一條河道,接着,十五萬人艱苦奮戰,把黃河河底一直挖到見到堅固岩石,然後在岩石上澆灌水泥,建成橋墩,再以蒸汽機爲動力,製作吊車吊運水泥板,硬生生地在黃河上架起二座橋,一座八車道公路橋,一座雙軌道鐵路橋,於青武八年實現通車,從此,黃河天險成爲歷史!

(PS:相對來說,機械上容易取得突破,化學則有難度,蒸汽機的技術,李小強回到過去三十年,還造不出來,不太可能。畢竟蒸汽能做功是任何人都懂的,而且中國人聰明,這裡是以時間換技術,話說回來,黑火藥有希望實現,但黃色火藥,沒有一百年是造不出來的,整個化學體系從公元200到1800年,跨度1600年,絕不是輕易能越過的!)

黃河貫通,很多河流也相繼貫通,沒有被征服的只有長江,在長江上造橋工程浩大無比,李亦奇唉嘆:它X的,沒事弄這麼多水做什麼!更糟糕的是,這水越來越多了,因爲水土保養得實在太好,就連黃河,工部上報的奏摺也都說黃河一年比一年的水多!不抓緊時間在黃河上搭橋,只怕日後成本更高!

建橋後帶來了交通方便是難以估計的,人員、物資的快速流動,使得生產效率大大的提升了。

煤炭的廣泛使用,淮西、幷州、冀州、豫州各地煤田的大規模開發,既滿足了蒸汽機的使用,又減少了樹木的砍伐,因爲爐溫和冶煉效率的提高,使得鑄造技術的變革和各類工具的進步顯著,鋼鐵的產量不斷上升,還促進了建築業的發展、鐵路、公路、機械的的大規模擴張成爲可能,新的工藝不斷涌現。

其次,雖然沒有對外戰爭,但李氏王朝的本質是帝國,帝國是什麼?就是擴張、吞併的代名詞,他暫時不擴張,不過是休養生息,把拳頭收回來,爲更好的打出去做準備。

不打仗,不代表帝國在閒着。帝國的經濟實行國民經濟軍事化,在和平年間,軍費開支不減反增,軍工生產己成爲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帝國的防務採購已成爲支持工業生產增長的一個經常性因素.僅青武六、七、八年的三年間,每年下水三十條蒸汽機的戰艦,當中有七十條是大型的神盾級戰艦。

帝國的五角大樓瘋狂地造艦,各地造船廠除了要應付旺盛的民用蒸汽船的訂單,還得又快又好地完成軍隊的訂單,很多船廠成三班倒的加班加點,從白天忙到黑夜,再從黑夜忙到白天,每天都是燈火通明,人聲沸騰,通宵達旦。

這些船廠,陸續成爲私人經營,軍費流入社會,拉動經濟強勁上升。

除此之外,心懷不軌的帝國,在和平年間,依舊大量地生產和屯積箭枝、兵器、軍火、軍裝被服、給養、醫藥、馬車馭具等等,爲部隊做更漂亮的營區,而且越靠近邊界的地方,軍事設施和倉庫就建得越密集,長長的訂購單無所不包,令到股市上的軍工企業的股價和你的那根東西充血的時候一樣硬!

除了成品,就連鋼錠、篩過的煤塊、焦炭、精銅、鉛錫也被帝國政府以戶部的名義收購,蓄備,民間會缺這些東西?不,一旦戰爭爆發,軍隊就會接管所有的物資!

帝國的股市交投活躍,資金不斷流進,甚至連遠在地球西方的羅馬,都有資金流入,除了股市,還在洛陽,籌建期貨市場,首批交易的商品是大米、鋼材、銅錠。當然,股市和期貨市場都是很原始的,類似於歐美初期的股市和期貨市場,沒有自動報價機,一切都是手工操作,非常的簡陋,卻是財富的源泉。

在民間,李亦奇放開了縛在中國人身上的智力枷鎖,如同打開了潘多拉的魔盒,創造發明不再被視爲奇淫巧技,而是財富的代名詞,中國人發狂地使用着他們那地球上最聰明的腦袋,取得一個又一個的成就。

蒸汽紡織機的廣泛使用、出現了機器大生產的萌芽,因爲全國一盤棋,從北方得來的便宜的羊毛,讓呢絨和毛織品大量生產出來,印染業的發達,使到以前要從海外進口的毛製品受到中土廉價高質產品的打擊而全面消失了。

各種各樣的小機械的應用,中國人和外國人喜歡的絲製品生產也得到了很大的發展,中國人起碼百分之七十的人在夏天穿着絲衣走動,涼爽透氣,昔日貴族的用品,成爲了廣大民衆喜愛的普通衣的。

李亦奇當年從飛船上取來十個古董大鐘和一些手錶,中國的工匠拆開來,測繪仿製,先後製作出大鐘、小鐘、懷錶,直至青武七年(公元216年),世界上第一個仿製的手錶問世,精度也不斷提高,初期一天快上一個小時的可笑現象已經成爲歷史,已經精確到一天快慢不超過十分鐘。

不僅精準,中國人還開動腦筋,金錶、銀表、鑽石表乃至花崗岩石殼表層出不窮,屬於名牌的稱號:雷達、歐米茄、百達翡麗、勞力士等等,都被李亦奇毫不客氣地借用了,成爲中國人制作出來手錶的名稱!

在動力系統上,大量地應用蒸汽動力、風力、水力和畜力,能夠用來運送,壓碎礦物,水力渦輪機、蒸汽機帶動風扇往高爐裡送溫,再改進配方和工藝,使得鋼鐵產量大增。

從羅馬偷來的玻璃技術,也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做成瓶罐和器皿,玻璃窗,雖然做出來的玻璃還是非常差劣,但聊勝於無,假以時日,改進工藝,技術進步,西方向帝國出口的不多的含有技術含量的物品又會減少一類。

……

按照無農不穩、無工不富、無商不活的原理,帝國在三方面都做得非常的出色。

大米和小麥的生產異常穩定,大量水利設施的建造,深入人心的環保工作,最大程度地削弱了自然災害對生產的影響,棉花、蠶絲、茶葉、咖啡的生產數量巨大,每座城市都在貫徹“菜籃子”工程,百姓餐桌上的菜式不斷增加,從北方草原上運來的牛羊連同本地養豬場養的豬,各個水系養的或者捕的魚,已經成爲普通百姓進餐的常見菜餚,很多嘴叼的傢伙,已經非“走地雞”和海魚不吃了,每座城市都有牛奶場,所有的少年兒童,成爲了喝牛奶長大的一代人。

每到季節,桔、蘋果、荔枝、芒果、李子、草莓各式水果擺滿市場,人們放開肚皮去吃。各地食肆暴滿,從早上忙到深夜,東方帝國的飲食甲天下,人們暴吃暴飲,時有人因飲食無度送院救治。

經過大面積的勘探,大量的鐵礦、銅礦、銀礦、煤礦和鉛錫被開發,景德鎮終日煙霧繚繞,出產瓷器,井鹽和海鹽生產旺盛,各式技術量不高的機械如風起雲涌的出現,很多甚至沒有經過李亦奇的提示而被造出來。

生產上的大發展,無疑促進了商業的長足進步,由於帝國已經統一,又實施大市場、小政府的方針,各地官員不怎麼要負擔經濟發展的壓力(他們可以引導,但是沒有具體指標要求),所以沒有什麼保護主義,產品行銷各地,物流暢通無阻,輕易地實施成功資源的最優配置。

在外貿上,帝國的大帆船,趁着季風,大量出口陶瓷、茶葉、絲綢、燒酒、精鐵、鋼材、錫塊鉛芯,金銀首飾珠寶、工藝品、鐘錶、紙張、砂糖、皮毛各式各樣的商品源源不斷順着海上絲綢之路運向南洋、身毒(印度),西亞和羅馬,尤其在青武五年之後,更新式的蒸汽機+風帆混合動力的船隻投入使用,對季風的依賴大大減緩,速度也更快,帝國的空前發達造船業,製作出更大更快的船隻,從西亞到元帝國,百分之九十的船隻掛着青龍旗,來回穿梭,把物資運出去,送進來。

除了海路,還經過陸上絲綢之路運向西域、中亞乃至羅馬。運回來的最主要是黃金、白銀、香料和寶石的原石,一船船的黃金白銀從海外運回來,基本上,帝國出口的物資是成品,運回來的是原料,帝國製作的商品暢銷任何能夠到達的角落,琳琅滿目,看得人眼花繚亂,外國人爭相以使用中國精美的商品爲榮。

截止青武八年底,帝國共有三千八百萬人,之所以這麼多(元魏合併時粗粗清點過有二千七百萬人口),一來當時帝國官府人手缺乏,很多地方沒有點到;逃避戰亂、躲在深山老林的百姓陸續出來;以前歸附大族,不算人頭的百姓,因爲皇帝的敕令而得到人身的自由,接着是北方戰事結束後,帝國新一輪的“嬰兒潮”再度涌現,人口不斷增加。

人口的增加,令帝國的工業、服務業、金融業、建築業得到了大量的勞動力,由於帝國的農業異常發達,不需要這麼多農業勞動力,帝國在適合種地的地方授田時侯持謹慎態度,比較少批出新地皮,加上帝國實施長子繼承田地制,那麼沒有田地的精壯就來到城市謀生。

有着完備的教育體系,很快就能培養出合格的勞動力,各種機械的應用,連婦女也參加入生產中,無數的商品被生產出來。

數額巨大的產品,除了一部分供應國外,大部分都被國內消費掉了,由於國家有統一的規劃,把各種經濟情況通報全國,避免了生產力的浪費,也避免了經濟危機。

我們說起中國人,就說中國人勤勞儉樸,勤勞當然不假,儉樸對於個人來說或者是個美德,但對於社會生產力卻是毫無益處。

之所以儉樸,一來生產力低下,沒有過多的商品消費;二來對前景的不確定性,收入低,醫療、教育、房子、飲食、用具是能省就省,留下金錢,好應付日後的不時之需。

皇帝採取擴大社會保險和福利設施的有力措施,帝國社會保險和福利支出,和軍費開支是政府支出的二大明星,元帝國的合法居民,醫療是免費的、教育不用交錢,孩子們每天一瓶牛奶和中午餐是免費的,很多地方,婦女生育時醫藥費當然不用交,還免費供應三餐,保持她能爲帝國生下健康的小子民,建房用的土地是免費的,成年人失業時吃到的救濟糧,除了大米,甚至還有牛肉餅和水果,如此解決了百姓消費的後顧之憂。

帝國強大的軍隊,清廉高效的官府,給予子民以巨大的消費信心,生活在這樣的國家裡,還用想着什麼呢,盡情地跳吧、唱吧、吃吧、玩吧、用吧!

帝國政府規定了最低的工資和八小時工作制,各大企業,不斷提升人工,講究人性化的管理,按照儒家的與人爲善和中庸之道,社會勞資雙方的關係良好。

僅僅三年,帝國已經實現了大治,當年從波斯到達中國定居的海外商人阿拉木圖是看着帝國從一個小孩子長成中型人物,直到現在的巨無霸,他感受良深,對採訪他的《江東日報》記者說:“大元帝國,就是衆神居住的國度!”

大元帝國,生產規模極爲巨大,經濟結構空前完整(就缺黃金和白銀,或許是老天爺的意思吧),它是世界上最發達的國家,如果在公元217年有衛星上天在夜晚拍攝地球的圖片,可以看到,東方的長江、珠江、黃河如同三條銀鏈,閃閃發光,是地球上最光明的地方!

其它的地方,西方的驕傲羅馬城暗淡無光,羅馬共和國和波斯的瘳瘳數地,燈火若斷若續。除了這些地區,整個地球一片黑暗。

在元帝國,一切都是那麼的美好,穩定的社會環境、獨一無二的經濟實力,優美的住宅,娛樂健身設備齊全的社區、繁華的商業大街、優雅的文化氛圍......每個人的眼睛中都充滿着希望,每個人的臉上,都洋溢着愉快的笑容,財源滾滾而來,錢似乎是來之不盡,用之不竭,這可真是一個流金的歲月。

請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薦本書,切記分享越多更新就越快哦!!!

小提示:

第4章 20節地形第4章 夫餘、高句麗、三韓介紹第31節 昆杜斯和阿蘭的報告(一)請假條停更啓事第15節 萬事俱備第46節 哪來狼狽呢?第2節 輕取華雄第80節 那布里之行第16節 友情PK第16節 皇后閱兵第17節 吞併日耳曼(十三)第32節 我真仁慈第32節 昆杜斯和阿蘭的報告(二)第31節 三國英雄的黃昏(三)第55節 辛巴德歷險記之嘔血求婚記第9節 不謀而合第31節 溼婆李第41節 絕世毒婦(一)第5節 天時到了第12節 吞併日耳曼(八)第51節 三國英雄奧運會(七)本書說明第55節 奧運餘波第33節 建業瑣事(三)第17節 吞併日耳曼(十三)第37節 告發她是因爲我想在她那兒留宿第1節 出兵伐董第33節 公雞跑進母雞窩(四)第12節 吞併日耳曼(八)第45節 天津會議第59節 羅馬新生活(二)第61節 欣聞大耳之訊(一)第28節 算舊帳(三)第19節 司馬折棒子(二)第16節 令人不得不服的棒子第5節 襄江之戰(三)第54節 辛巴德歷險記之求婚記第72節 邪惡皇帝第18節 酒色醉人(二)第9節 吞併日耳曼(五)第4節 入仕第47節 皇帝雪夜入高句麗第17節 割麥之戰第22節 皇帝當強盜(三)第47節 皇帝雪夜入高句麗第15節 你有錘頭,我有人頭(一)第24節 又一串珍珠(二)第2節 種馬做和尚第41節 經營西域第41節 拉丁版聖經第47節 張飛VS典韋第17節 司馬折棒子(一)第25節 雷霆猛女第8節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第37節 大元立國第47節 辛巴德歷險記之藍鑽第8節 寵殺曹植第45節 南洋終局第7節 如夢如煙的往事第14節 牝雞司晨(二)第11節 克什米爾之鷹(一)巨強第28節 波斯了局(一)第15節 子義揚威第61節 欣聞大耳之訊(一)第10節 吞併日耳曼(六)第12節 又一單工程第74節 希臘有戰火(四)第59節 泰西封見聞第12節 克什米爾之鷹(二)第22節 皇帝當強盜(三)第23節 只撿便宜第2節 戰略決策第19節 和平比戰爭好第32節 馬家遊江南(三)第48節 帝國的聚寶盆(一)第26節 太壯觀太美了第60節 我爲舊城改造而來(二)第86節 螞蟻搬大象(二)第8節 定鼎貴霜第34節 頂峰(一)第15節 消滅彌加第15節 酒色醉人(一)第34節 曲盡人散第29節 豔后現世(二)第39節 公主入宮(一)第27節 萬里煙海度若飛(一)第62節 東方美女來兮第39節 公主入宮(一)第19節 司馬折棒子(二)第5節 吞併日耳曼(一)第4節 照我心伴我征途第44節 三國英雄奧運會(一)第22節 美洲征服史(三)第11節 一單工程第17節 割麥之戰引子第53節 辛巴德歷險記之波斯遊記第44節 夢露佚事第23節 一串珍珠(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