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三六二章 親眼所見方爲真

實際上也不是尉遲貞實誠,而是她太困了。

昨天李藎忱視察金陵書院等地,自然又堆了不少奏章。陛下回到宮中已經入夜,主持秘書監的閻毗當然不會在這個時候追着陛下讓陛下批閱奏章,更何況他手頭上還有各部匯聚過來的奏章需要整理,不然陛下明天看什麼?

所以這個光榮而艱鉅的任務自然就交給尉遲貞了。

小秘書屁顛屁顛追着李藎忱和楊麗華而去。

然後就見證了“一出好戲”。

似乎已經放下所有心結的楊麗華,在那如水的月色下華麗的蛻變,展現出了尉遲貞之前從來都沒有在她身上見過的一面。

最後小秘書擠在陛下懷裡,問清楚了事情的始末。

楊麗華的心結已經解開,當年的種種,對於她來說也已經不再是深藏在心底的痛苦,不過是過眼雲煙,揮之即散。

所以當年的自己在北周皇宮之中和宇文贇的那些恩怨,此時講起來,沒有任何的心理障礙。

雖然楊麗華的聲音輕柔、平和,彷彿說的不是自己的事,但是小秘書還是聽得不斷掉金豆子,最後李藎忱都不得不起身那手帕給她擦一擦。

尉遲貞的眼淚,自然讓楊麗華既是心疼又是羨慕。

心疼,自然是因爲作爲一個善良的姑娘,楊麗華也不希望自己當初那些灰暗的經歷讓別人跟着一起傷心。所以在平時,即使是對楊妙,她說的也很少,哪怕她知道,自家妹妹實際上什麼都清楚。

若不是因爲今日心結解開,她也有傾訴的慾望,再加上尉遲貞纏着,這話恐怕也不會說出來的。

羨慕,自然是羨慕尉遲貞、自家妹妹還有陳宣華等小丫頭們,雖然也經歷了不少風雨波折,但是終歸年紀小,渾渾噩噩之下體會不深。等到她們懂事的時候,李藎忱的手臂已經如同巨大的羽翼將她們庇護在下了。

外界的風雨,李藎忱不介意讓她們去感受一下,但是絕對不允許她們受到任何的傷害。

尉遲貞心中感慨之下,又拉着楊麗華說了很久的話,直到人都已經暈暈沉沉了,才迷迷糊糊睡過去。至於陛下······這傢伙在旁邊打着鼾,雖然聲音不大,但是足以證明睡得很香。

不過陛下應該還是被打擾到了,所以大早晨起來他就報復性的把尉遲貞給拖了起來,帶着小秘書和省親歸來的徐素匯合,直接前往秦淮視察,小秘書根本沒有睡夠,一路上哈欠連天也在情理之中。

此時驟然插話,倒不是因爲太困了。

小秘書和陛下沒外人習慣了,有些話就算是不困也會脫口而出。

反正徐素姊姊也是不折不扣的自己人。

李藎忱懶得管三分是真的疼,剩下的九十七分都依靠演技裝可憐的小秘書,徑直解釋徐素的疑問:

“朕身在九重宮闕中,世間風雲如何,紅塵滾滾怎樣,朕終究只能通過奏章去想。耳聽爲虛,眼見爲實,朕更相信自己親眼所見的這一切。”

李藎忱回首,看向窗外。

不知何時,窗外已經飄起濛濛細雨。

熱鬧的秦淮上,滿是呼喊着收衣服、搭雨棚的聲音。

“朕親眼所見,這秦淮之繁華、這人間之熱鬧,方纔放心。”李藎忱笑了笑,“因爲這纔是朕心目中江南應該有的樣子,纔是朕心目中大漢百姓應該過得日子。朕看到了,便相信了。”

徐素和尉遲貞都是默然,隨着陛下的目光向窗外看去。

船桅如林,白牆黛瓦。

好一番,煙雨江南!

“走了。”李藎忱笑道。

窗外的景象,讓李藎忱恍然想起了多年前的秦淮,那是一個夜晚,也是在茶樓中,一幅畫卷,觥籌交錯。

風雲,似乎在那時已經卷動,每個人的命運,也因此交錯。

時代,再不相同。

而今再看到秦淮,李藎忱只是一笑。

這時代,已經被他推動着和之前不同。

他也不再是亂世之中的飄萍,而是觀天下事,如掌中紋。

徐素和尉遲貞回過神來,急忙跟上。

窗外,多麼令人心曠神怡的景象,而現在她們就要走出去,也融入到這太平盛世之中!

尤其是,這盛世太平之中,也有自己的一份努力。

——————————

陳叔慎和沈君高都站在御書房外的屋檐下。

雨下的不大,但是淅淅瀝瀝的似乎沒完沒了了。

江南的秋冬時節,便是如此。

久在北方,似乎都有些不適應了。

不過兩個人的神情,此時看上去更是多了幾分擔憂和疑惑。

他們是來求見陛下的,結果卻撲了一個空。陛下從早晨就去視察秦淮了,並沒有在御書房,只留下一羣秘書監的苦哈哈在這裡幹活。

陳叔慎和沈君高也不好待在御書房裡,給秘書監的年輕人們平添幾分壓力,所以索性便站在門外,看着這風雨,各懷心思。

陛下昨天視察了金陵書院,今天又視察秦淮,是不是明天還要再逛一逛醫院和藥房?

陛下幾乎所有的時間和精力,都放在內府上了。

外廷當然有危機感。

“來了。”陳叔慎突然說道。

沈君高擡頭,可以看到不遠處順着迴廊走過來的身影。

陛下帶着尉遲貞和楊麗華,一個是小秘書,一個是女官,從制度上來說沒什麼問題。當然也就是按照本朝的制度。

在前朝,沒有內府,女官自然也都沒有這麼大的權力。

這樣的陣容,顯然讓沈君高打起精神。

內府雖然負責的只是社會上的邊邊角角,但是隨着醫院、書院以及各種酒樓、茶樓之類的如同雨後春筍一樣冒出來,並且開始直接和很多人的生活掛鉤,即使是沈君高他們,現在也離不開醫院,他們的孩子也離不開書院,另外平日裡沒事去茶樓中坐一坐,或者去酒樓之中赴宴,這已經是生活中不能沒有的環節了。

沈君高知道,刑部就有不少小子就喜歡往茶樓裡鑽,茶樓裡侃天侃地的風氣很得他們這些平日裡埋頭在書籍堆中鑽研律法和典故的小子們放鬆。

當然,對於沈君高來說,這顯然不是什麼壞事。

朝廷新制定的律法,正好藉助這些年輕人的嘴,向外吹吹風。

不過這可不代表沈君高就會默認內府的崛起。

第二一六一章 授印掛劍第五百九十六章 議論洶洶第九百六十二章 邊境衝突第一二九二章 沒得選第一三四一章 耕種的意義第一三一九章 大相徑庭第一一六八章 南北之別第一八零六章 洛陽皇宮第一三二零章 天平傾斜第一三四八章 朕又不吃人第一九零八章 破冰奮戰第二一七六章 鳴金第一千六十三章 登基第二二一三章 防禦薄如紙第八百三十章 稍顯既逝的笑容第一六六三章 綦連雄到哪裡去了?第兩千零八章 宇文貢還不想死第四百章 任重而道遠第三百五十一章 戴才第一百零五章 遇襲第二零九三章 達成共識第六百九十三章 風景不殊第五百五十四章 願者上鉤第三百八十七章 以退爲進第一百一十二章 面君第一千五十七章 三省六部和太尉府第九百七十一章 兩線作戰第一八四七章 風雪是最好的掩護第七百七十二章 苦力第一五二五章 磨合和融合第八百六十九章 蕭家的使者第四百五十八章 西河渡第四十四章 不留第一百七十七章 詔書第五百六十七章 戰溪谷第七百五十六章 疑兵第一百三十章 驚鴻第二百零八章 動手(第三更)第一八三二章 元從系的任務第四百五十六章 米倉道中第一三四九章 日南和灌湯包第一三四八章 朕又不吃人第五百四十九章 無處可逃第一一二六章 戰雲催第一三七六章 收拾舊山河第二三一六章 被欺負的沈姊姊第二百七十九章 人選第二二八九章 先漢因何亡?第二二三二章 超前第一六三三章 皆我族類第一二四五章 從江南到塞北第七百五十章 日出第一一八四章 聯絡宇文贇第一八四零章 巴不得呢第一九六七章 各軍爭鋒第一八八七章 太尉府的計劃第二三零八章 大漢的江南第二十三章 生變第九百六十五章 該來的總會來第八百二十二章 徒勞第一九三九章 醫療發展的好處第一七一三章 又是桃林塞(章節上傳錯誤,補償加更一章)第一六八七章 四面合圍第一九四五章 裴矩,牆頭草的典型第一五六四章 內府也不富第六百五十八章 獅子大開口第二百四十三章 八百里加急第一七四二章 不同的百姓第一三九一章 最大的威脅第九百九十二章 陳氏的江山第一百八十六章 知足第一四二七章 秋後的螞蚱第一八四三章 別無選擇第一四七六章 冬風正冷第一三八一章 楊素的八卦之心第二百八十八章 插一手第一四零四章 里程碑第二百七十六章 密報第一一八四章 聯絡宇文贇第二零二七章 魯班橋頭,三軍爭渡第二百三十六章 請援第四百三十七章 新年第一天第二零四九章 可信者,寥寥無幾第一百三十一章 走着瞧第六百零二章 驚喜第四百六十三章 呼應第七十七章 年輕第一八二零章 無事獻殷勤第八百五十三章 新的主人,新的時代第九百一十九章 刺激經濟第一二九三章 兩代人之間的爭鋒第一一七三章 年關第三百四十三章 後路第二一七四章 浴血武威第七十五章 隔閡第四百九十九章 斗的是耐心第一一一八章 一份子第一五六三章 掌握在手裡的第二三六二章 親眼所見方爲真第七百二十三章 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