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三六三章 趔趄

內府的崛起終究代表着女性和皇權聯起手來對外廷造成足夠的壓力。

世上最穩定的結構是三角形,這是工部在去年就已經經過無數試驗之後提出來的觀點,並且已經寫入了不少書院的教材。

而當今聖上最擅長的,顯然也是制衡。

三角形顯然最穩固。

所以李藎忱一直作爲三角形的一個角,牽引着南北、文武,以及現在的內府和外廷。

但是和南北官員、文武官員之間的對立不同,內府是李藎忱憑空製造出來的。

內府掌控的實際上就是後世所謂的第三產業,而外廷掌控着第一和第二產業。

李藎忱想要刺激經濟的發展,當然就需要刺激第二和第三產業的發展,工業的發展現在不需要過多的刺激,自己就在按部就班的往前走。

但是第三產業這裡,終究還是差了點。

陛下現在等於是動用皇權,把皇權加在內府身上,形成皇權和內府同時與外廷的對抗。

沈君高認爲陛下這樣有點兒冒險了。

畢竟不是所有的外廷官員都是一心要反對內府的強大,甚至於直接去和皇權作對的。

至少禮部不會,農部不會,這兩個尚書一個是陛下最忠實的擁(舔)躉(狗),另一個更是天子門生。

軍方肯定也不會有意見,對於他們來說,跟着李藎忱走,顯然要比和那些文官們爭爭吵吵來得輕鬆得多,反正陛下已經勾勒出來一個龐大的藍圖,世界之大,本來就超乎想象,所以以後大漢無論想要征服什麼地方,都不可能離得開軍方。

軍方沒有什麼好擔心的。

跟着陛下,那麼就永遠有功勳。

實際上真正會反對陛下如此擡高內府的,是剩下的幾個部門,甚至工部和商部這些李藎忱一手扶持起來的部門都很有可能在其中。

因爲內府的崛起實際上也是在搶奪工部和商部,尤其是商部的一些任務。這些酒樓啊,茶樓啊,按理說都應該屬於商業發展纔對。

不過現在內府和商部之間廣泛的展開合作,對於這些處於雙方工作交叉範圍內的對象,基本上都是以內府爲主,商部爲輔。商部至少還是參與其中的。

商人重利,商部官吏們和商賈們打交道時日多了,多多少少的也都沾染了一些這種風氣。他們顯然很清楚,自己是不可能和龐大的內府抗衡的,而且內府也並沒有把手伸出服務業,進入到商部所管轄的其餘區域內,比如錢莊等等的意思。

甚至內府本身還是各個錢莊的大客戶,不少錢莊可都和本地內府有廣泛的合作。

因此真的讓商部去和內府作對,這些已經被朝中官員冠上“奸商”名號的傢伙們肯定不會去做。

而工部又是一羣只會搞研究的科研瘋子,同樣指望不上。

因此朝堂上對內府反對聲音最大的官員,基本上都出自於陳叔慎的戶部、沈君高的刑部以及袁承家的吏部,最多再加上原本就遊離於各方之外、自成一體的御史臺。

在沈君高看來,這個陣容顯然並不夠強大。

而且這些官員基本上都出身江南,他們又不能過於抱團,這樣只會引起陛下的反感。

你們江南官員是要造反麼?

更何況現在坐在皇后位置上,主持內府事務的是誰?

是樂昌殿下啊。

出身江南的官員,本來就把樂昌看作他們在後宮之中的依仗,誰願意去和樂昌殿下作對?

因此沈君高覺得陛下如此刻意的給內府站臺,有點小題大做。

甚至一旦陛下用力過猛,內府緊跟着崛起的話,那這天下,到底還是不是外廷各部負責的?

豈不是天下大事都落在了後宮女子的手中?

這麼多活,三宮六院七十二妃都幹不完吧?

額,重點不是陛下有多少老婆,而是別說後宮不得干政了,這後宮直接就攝政了吧?

旁邊的陳叔慎亦是若有所思。

沈君高一邊和他向前迎接聖駕,一邊低聲說道:“是否要勸上一勸?”

所謂“聞絃歌而知雅意”,有些話不需要明說,沈君高相信陳叔慎久在這個位置上,一聽應該就能聽出來。

內府發展過快,又何嘗不是在給戶部造成壓力?

畢竟內府現在還能自己解決財政來源,但是隨着陛下剛剛提出的所謂的降低醫療費用等等想法付諸實際,內府是不可能獨自支撐起來這麼龐大的開支的,終歸戶部需要出手,畢竟醫院和書院之類,外廷也有擔起來責任不是?

所以讓陛下、也讓內府慢一慢,對外廷來說自然是好事,對於陛下,或許也不是什麼壞事。

陳叔慎怔了一下,低聲說道:“這······這如何勸?我等只是外臣······”

沈君高翻了翻白眼,不至於。

咱們兩個若是外臣的話,那其餘和陛下非親非故的臣子們還算什麼?尤其是你這根正苗紅的國舅爺,可是實打實的內臣。

“你我若是不能相勸,那何人才能相勸?”沈君高沉聲說道。

陳叔慎登時露出糾結神色:“這······”

接着,他頓了頓腳:“陛下後宮事宜,是陛下之喜好,我等還是少說爲妙。”

似乎想到了被自家阿姊罵的唯唯諾諾的場景,陳叔慎甚至還縮了縮脖子。

還不等沈君高說什麼,陳叔慎怪異的看了他一眼,最後還是下定決心勸道:

“後宮妃嬪,各有事宜,此時跟在陛下身邊的這兩位,雖然都非南方出身,但是畢竟也都有內府的官職在身,並無問題。我們若是言說此事,恐怕並沒有多少可切入之處。畢竟現在無論南北,都是漢臣、皆爲漢土······”

陳叔慎的大道理還沒有說完,就頓住了。

因爲他看見沈君高一個趔趄,險些撲倒在地上。

“沈公!”陳叔慎趕忙攙扶。

沈君高伸手輕輕按住胸口,剛纔有一口氣差點兒沒有提上來。

敢情某擔心的是內府會不會做大,反過來威脅到外廷,而你在擔心的是你家姊姊和妹妹沒有跟在陛下的身邊,是不是失寵了?

搞笑呢?

這是一個朝廷重臣應該有的想法麼?

陳叔慎不明就裡。

沈君高突然間有些恍惚。

他想起來了剛纔陳叔慎所說。

至今天下,無論南北,皆是漢人。

第三百章 助手第二一八零章 披掛上陣,恍惚少年第一五六五章 解燃眉之急第九百四十一章 加班不一定有成效第三百零二章 來客第一五零八章 人生軌跡的改變第四百一十七章 朝廷的意思第一一一五章 三重奏第二三七零章 冼夫人,嶺南之幸第五百七十五章 垂死掙扎第一三三二章 沒有都督的樣子第八百四十八章 不甘的尉遲順第七百七十六章 是不是繞圈子第二二一九章 怎麼入城?第一六九六章 轉進,時間不等人第一二八一章 穩坐釣魚臺第二一零零章 城門洞開,漢騎入城第二一九九章 不變的戰法第五百三十五章 蜀郡捷報第一千五十章 便宜大舅哥第三百九十三章 杏葉滿庭鶯亂啼第四百三十四章 晚來天欲雪第一七零八章 人未至,炮先至第四百零二章 重逢第一八三五章 後勤保障第九百五十八章 歸化第五百三十九章 做個示範第一六零一章 看護隊和蕭湘的眼色第一三七六章 收拾舊山河第一七六八章 會攻洛陽,誰來主攻第一八一七章 思想要變第一千九十三章 轉角遇見突厥第八百四十一章 潛入第十四章 審訊第一三四九章 日南和灌湯包第三百五十六章 兵源第一五一五章 從蠻夷到漢人第一三七零章 先走一步第五百七十五章 垂死掙扎第九百九十九章 人心第一五零三章 年輕人的較勁第一六四七章 潼關下,火炮初戰第八百七十章 各自的路第一六三六章 戰爭的前奏第九百六十三章 斥候交鋒第八百三十六章 名正言順第二二二六章 火器的外傳第五百三十七章 背水第二百一十三章 搶灘第一二八一章 穩坐釣魚臺第一一六零章 走一步看一步第一千六十一章 樂昌和張麗華第二三二七章 平西三策第四百七十五章 殺上去真的對嗎第二三四五章 楊堅:我虧了呀!第七百五十五章 定軍山第三十一章 脫險第一千四十七章 南方局勢第二百八十五章 倩影第一五一二章 登陸地點第二百九十六章 爭執第二二九九章 接皇后下班第八百一十二章 順水推舟第一九二九章 樂昌的家書第二二五三章 寧靜的晨曦第二二三四章 集市第九百九十五章 倉庫爭奪戰第二百四十八章 兵鋒第一九六七章 各軍爭鋒第一二零一章 問計第九章 秘密第六百二十三章 科技興國第一五六七章 戶部的小心思第一五五九章 比技術更重要的第八百二十章 小心夜襲第二二六三章 唯一的活路第五百零六章 傻丫頭第五百零八章 孤城絕地第一三零三章 抗命第二二八八章 大漢第一份公開的輿圖第二百零三章 夜行第九百四十三章 醉太平第二一四八章 御史臺的都不好惹第三百一十九章 子云槍第一九四六章 打掃乾淨好請客第二零六七章 壕溝激鬥第四百五十五章 雪落第一二五一章 花瓶第一七七二章 坑兒子的爹第二百七十二章 江陵夏日第一一七五章 開墾淮南第二百九十一章 陳叔寶第七十三章 號箭第四百五十一章 對不住第二零五七章 不是沒得談第二百四十章 雨中驚現第二百五十章 答話第一千七十一章 鬱林動亂第一九六九章 君臨河內第一四零四章 里程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