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三四三章 豬鼻子插大蔥

“疼不疼呀?”

“陛下怎麼還真用力呀!”

“好了宣華,別哭了,乖啊。”

李藎忱不由得叉腰,迎着楊麗華她們責備的目光,甚是無奈。

在姊姊們的安慰聲中,陳宣華哭哭啼啼。

李藎忱哼了一聲,因爲他明顯的看到,在楊麗華她們目光錯開的時候,這臭丫頭旋即變化表情,對着他做了一個鬼臉。

“豬鼻子插大蔥——裝象(樣)!”李藎忱一揮手,“走啦,你們最好別管她,讓她哭!朕這就寫封信告訴皇后。”

陳宣華登時打了一個激靈。

天不怕地不怕的她,總概算還是有怕的。

於是在沈婺華她們無奈的注視下,小丫頭抹了抹眼淚,飛快的竄上前,一把抱住李藎忱的手臂,蹭啊蹭的:“姊夫,錯了嘛!”

李藎忱笑了一聲:“這還差不多。”

“姊夫最好了!”陳宣華急忙奉承道。

而沈婺華和徐素她們相視一笑,若是讓藥房的那些官吏們知道,他們頭頂上那位一言九鼎、賞罰果斷的老大,在陛下面前是這麼一副一點兒形象都不要的樣子,也不知道會不會眼珠子都掉出來。

回想起當時經過清江口時的那一番對話,沈婺華更是在心中忍不住感慨一聲。

陛下和她們在一起,以求能夠用相互之間的愛情、親情和友情等等人間百味來避免自己被權力侵蝕。而實際上她們又何嘗不是在這麼做呢?

眼前的陳宣華,和在藥房之中主持公務的陳宣華,截然不同。

顯然只有在姊妹們面前,尤其是在陛下面前,她才能放下一切的架子,甚至是僞裝,露出屬於一個年方少艾的女子,本就應該有的快樂和天真。

“沈姊姊?”徐素輕輕喚了她一聲。

沈婺華驀然回過神來,才意識到李藎忱和陳宣華已經一拖一拽走得遠了,而徐素和楊麗華留在這裡,好奇的看着她,顯然一來不想打擾到陛下難得和陳宣華嬉鬧兩下,二來也不能把沈婺華丟在後面。

“走吧。”沈婺華笑道,瞥了同樣若有所思的楊麗華一眼。

在場的諸位之中,要說最有共同語言的,恐怕還是她們兩個。

都當過母儀天下的皇后,都有過不堪回首的往事。

現在一切煙消雲散,人生已經走在另外一條之前想都不敢想的路上,也因此有膽量偶爾回頭看一看,看一看當時的人情冷暖,看一看當時的艱難無助······

沈婺華在生命中最低落的時候,曾經以爲此生最大的遺憾就是遇人不淑。

而現在,她認爲自己最大的遺憾,或許應該是沒有能夠在最好的年華里遇到李藎忱。

混了一個姊姊的名號,總歸是不可能在一個個抱着陛下撒嬌的小妹妹們面前放下架子的,只能羨慕的看着。

楊麗華也應該有類似的感觸吧?

曾經,都是可憐人啊。

————————————--

石頭山對於陛下的意義很重要。

這個在大漢內部也並不是什麼秘密。

在李藎忱的授意下,大漢的茶樓、酒樓甚至青樓之中的說書人們,都曾經講過陛下的發家史。

當然,這背後有內府在掌控一切,什麼能說,什麼不能說,都是後宮妃嬪們和陛下共同敲定的。

皇帝的發家史,並不是什麼不能說的事。

甚至只要說的好了,還能夠增加陛下的威望,讓天下人知道,何等的刀山火海,他們的皇帝陛下在其中都能如履平地。

尤其是李藎忱的發家史中也不都是打打殺殺,還有和前陳樂昌公主、當今皇后之間的那些愛恨情仇,還有和淑妃娘娘之間的那些相守相望等等,另外再加上陛下和宇文憲這兩個似乎是宿命之中的敵人之間的“相愛相殺”等等。

這些摻雜在其中,若是再點綴以蕭世廉和長公主之間等等的愛情故事,自然足以讓聽者聽得如癡如醉。

沒辦法,皇帝陛下也好,皇后也罷,以及驃騎將軍這等朝廷中流砥柱,到底都是此世猶然還活着的人,而且還是手中掌握着大權的人。任何人自然都不敢隨意編排,不然就算不至於掉腦袋,也得小心這輩子都得朝廷管飯了。

所以久而久之,李藎忱的形象都已經有些單一和刻板化,樂昌她們也差不多。

通過講述陛下的這些故事,可以讓百姓們意識到,他們的皇帝陛下,是一個何等有情有義又足智多謀的好男兒。

而且陛下允許說這些故事,本身就是陛下胸襟寬闊的體現。

殊不知這些故事多數都經過了內府、禮部還有書院齊心協力、絞盡腦汁的完善,儘可能的讓陛下的形象十全十美。

最後還是李藎忱在翻閱終稿的時候表示,有一點兒小瑕疵無妨,朕又不是爲了塑造自己“高大全”的形象,也不是爲了把自己神化,只是想要讓天下人知道,陛下也是一個活生生的人,也是一步又一步,或是自己能力出衆、或是有上蒼庇護,才走到今天的一個人罷了。

而李藎忱深層次的目的,並不是爲了給自己的臉上貼金,而是意欲通過這些故事,傳遞出來一些想法,包括家國情懷,包括道德情義等等。

李藎忱想要告訴天下的是,國家、朝廷、民族,這些聽上去很宏大的概念,和他們的距離並不這遠,甚至息息相關。正是陛下帶着無數和他們一樣的人一點點拼殺下來的,是無數英烈的鮮血換來的,而不是憑空就出現的。

大漢旗幟下的每一個人,當自稱“漢人”的時候,實際上就已經和這個國家、這個民族捆綁在一起。

每一個人都有義務和責任,爲這個國家和民族做一些什麼。

而背棄這個國家和民族,永遠都會被捆綁在歷史的恥辱柱上。

在李藎忱的發家史中,呂梁山裡的種種基本上都被遮掩住了。陛下初出茅廬、揚名立萬的開始,就是在這石頭山。

因此重返建康府,陛下在石頭山下設宴,羣臣都沒有反對的理由,當然也沒有反對的必要。

而今的石頭山,和當年李藎忱參加石頭山詩會時候的已經截然不同。

石頭山之重要,在於石頭山上石頭城。

這修建於東吳時期的壁壘,是扼守大江的最重要門戶。

晉室南渡之後,東南各朝,自然也以此地作爲重要堡壘,防範敵人真的直接渡過大江進攻建康。

第一八三四章 初雪第一千一十三章 江州之變第二百一十九章 紀南第二一九九章 不變的戰法第一七二七章 整好以暇第一千一百零七章 迂迴戰術第九百三十七章 掃雪第一千九十九章 約定?不值錢第二三四八章 老鄉?第二百五十六章 起狂瀾第一千六十九章 利益鎖鏈第二二一五章 激戰城東南第一六五八章 回家看看第一百一十九章 睜眼第八百九十三章 街亭第三百九十二章 安置方法第一四零六章 老當益壯第三百五十三章 城門第四百七十章 貓鼠遊戲第二百五十章 答話第一六七四章 病急亂投醫可不行第一一二五章 楊堅的應對第一千五十五章 改土歸流第一八二六章 小管家第一九六九章 君臨河內第一四二零章 你是要行刺小皇帝啊第二一八九章 軍事學院存在的意義第二百五十一章 山呼海嘯第三十三章 對策第二十二章 撤退第一四三三章 且戰且走第一四一九章 又要交易?第二零二七章 魯班橋頭,三軍爭渡第一千三十二章 建康在望第一三七八章 奏章沒有陛下跑得快第一百四十一章 如蓮第六百一十五章 弘農楊氏第二零七三章 興祖老弟,興祖老兄第三百三十六章 陸之武第七百二十章 倖臣第一八三八章 勞逸結合第一三七四章 藍田受降第一四三七章 不能厚此薄彼第二一七三章 男兒至死是少年第三百八十七章 以退爲進第一九五七章 登陸選擇,遠還是近第四十六章 夙願第七百四十五章 長安夜色第四百零三章 沙盤第七百四十一章 旗幟第二二八二章 吐谷渾的情況不同第一二九二章 沒得選第一二八一章 穩坐釣魚臺第一千七十二章 功過分開第一六五八章 回家看看第一六二四章 意欲何爲第一八零四章 應戰才能避戰第五十七章 恩人之後第一千九十一章 不是一個人第一三六四章 有人坐不住了第一五一九章 到羣衆中去第九十六章 請賜字第一五七五章 戰爭服務於政治第一五八二章 孫思邈的決定第二零一三章 沒有失誤是最大的失誤第五百二十九章 佝僂老人第一八九六章 叫罵第七百八十三章 破局第三十四章 荒村第一一六八章 南北之別第二三二五章 河西巡撫第二零六零章 當隨大樹共迎風第三十一章 脫險第七百三十八章 恰恰相反第一三六三章 天無絕人之路第一四八三章 刑法第七百四十一章 旗幟第一二三八章 自找麻煩第二三七零章 冼夫人,嶺南之幸第二百二十七章 自稱我第一百九十章 合適人選第五百二十二章 韋孝寬的盤算第一九零六章 汾水水師登場第一千一十七章 嚴關第一二五三章 擴大範圍第七百九十章 兩敗俱傷第四十章 驚現第一四零六章 老當益壯第一三一十章 西北一孤臣第九百三十九章 看不懂的年輕人第一八九零章 河內部署第九百章 農夫的戰鬥第三十二章 身份第八百一十章 見死不救第四百三十章 濮人之困第一七八零章 致命的威脅第一九三一章 只懲首惡,不及家人第九百一十五章 買賣第一七七五章 父與子第二一一一章 陛下溫柔似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