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二八八章 大漢第一份公開的輿圖

陛下車駕返回洛陽,又是一番舉國歡騰。

這意味着西北之戰,以大漢的大勝落下帷幕。

新出版的大漢坤輿全圖上,河西已經變成大漢的地盤。

不錯,隨着大漢印刷術的發展、版圖勘探的完成,製作一張相對已經很準確地全國地圖也不是什麼難事。

輿圖,並不是什麼新鮮事物。

關鍵在於輿圖所包含的,是一個國家的版圖、地理等等信息,作爲統治者,往往是不願意讓民間有這種東西的。

而且亂世之中,輿圖以基本都是自家的斥候和密諜冒着生命危險繪製的,甚至算是國家機密了。在後世看來或許並不算什麼的地圖還有沙盤等等,在這個時代也不是隨手就能製造出來的。

不說別的,單純是大漢製作沙盤以進行站前推演的這一手,就是高度保密的,宇文憲知道的時候,漢軍都已經越過大河、所向披靡了。

現在隨着大漢江山一統,李藎忱並不介意把較爲簡單的輿圖直接印刷售賣。

如此,一來可以讓大漢百姓們瞭解大漢山川之廣闊。

地圖剛剛面世的時候,不少百姓都努力從這地圖上尋找自己家的位置,然後很輕易的就認識到了自己的渺小,意識到了神州大地的廣闊。再看看地圖上標註出來的羣山、礦產、道路,更是讓人心曠神怡。

原來我們生活在這麼一個龐大的國度,原來我們有着這麼富饒的物資,原來我們可以很輕鬆的從這個州府前往另一個州府······原來自從大漢建立之後,我們的生活改變了這麼多。

對於國家的歸屬感、作爲華夏民族的自豪感,都會隨着輿圖的展開油然而生。而且李藎忱還專門指點在印刷輿圖的時候,在左右兩側都印上各種標語。

比如“大漢河山,寸土寸金。”、“禹貢九州,地大物博。”之類的。

這些標語自然而然就會引起百姓的共鳴。

每個人或許看到了之後會有不同的想法,有的人想到了安居樂業,有的人想到了金戈鐵馬,但是歸根結底,他們都會產生對自己生於這樣國度的驕傲,有誰敢侵犯這樣的國家、侵犯我們的國家,那我們就應該堅定不移的把他們打出去!

因此李藎忱藉助地圖,想要影響的就是大漢百姓的思想、開拓的是他們的眼界,讓他們知道神州之廣袤,遠超乎想象,讓他們知道自己家那一畝三分地上的糾紛爭執,對於偌大的天下來說不過只是九牛一毛,甚至連九牛都有少說了。

視野開闊了,大家就不會侷限在自家的一村一寨之中,開始有走出去之心。

這便是李藎忱意圖達到的第二個目的。

他終究還是要進一步推動地理上的大發現。

輿圖上有的,可不只有九州之地,周圍一圈,還有很多留白,只是簡單地標註了國家的名字。

如此,自然和標註詳細的神州大地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人們看到輿圖的第一時間,想到的是原來我們華夏物產比想象之中的還要富饒,而第二時間想到的,恐怕就是周圍這些還沒有被我們發現的地方,是不是也同樣有這麼富饒的物產?

大漢這些年在南洋收穫不少,各種礦石再加上熱帶的物產,讓整個南方耳目一新,北方也是饞的流口水,而且遼東之前發現鐵礦和煤礦等等的消息已經不是一次出現在報紙上了,更是讓很多有心人心馳神往。

九州之外的土地,充滿了未知,但是也充滿了機遇。

在九州之內,發現的各種礦產之類的當然都是屬於大漢的,而九州之外呢?我要是僱傭人手去開採,那不就是我的了麼?

這是有錢人的想法。

而家境不好的,注意力倒是沒有集中在那些留白上,他們現在還沒有這樣的本錢和底氣。不過他們也有自己的關注點,比如南洋。

朝廷現在本來就有鼓勵前往南洋等地移民的政策,似乎朝廷現在也已經在那邊建立起來了不少城鎮,看輿圖上,城鎮密集之程度已經不亞於嶺南等華夏傳統地盤了,並且還有一條條馳道、一條條航線標註出來,勾連東西南北。

原本在這些人的心中,嶺南都已經是天涯海角所在地了,而南洋更是天涯海角以南,那是真的荒蕪所在,可是大漢竟然真的把南洋建設起來了,那我們又爲什麼不能去打拼一下?

說到底,那也是有更多機遇、更多財富的土地啊,安全又有朝廷的保證,怎麼可能不誘人?

藉助於輿圖,李藎忱還意圖對周圍的王國形成威懾,這是第三個目的。

大漢之大,你們之小,看看輿圖就知道了。

夜郎自大、螳臂當車的事還是不要做了,等我們大軍一到,你們就乖乖開城門投降,又不會把你們怎麼樣。

當然了,李藎忱也知道,像是高句麗這種已經盤踞東北多年的“大”國,或許會對此不屑一顧,畢竟他們自大也不是一天兩天了,這種就是典型的欠揍。

因此李藎忱主要還是給西域那些蕞爾小國看的。

另外李藎忱還有一點兒惡趣味,不知道遠在東洋上的東瀛人會不會看到這樣的輿圖之後打算派遣大量的遣漢使前來?

東瀛人和單純喜歡找茬、自大又欠揍的高句麗人不同,他們是典型的弱肉強食之思想,願意爲強者之馬前卒,而對弱者只會一刀砍死。

現在的大漢很強。

李藎忱不介意藉助這些遣漢使之手,一點點滲透東瀛,並且以他們爲馬前卒,最後徹底把東瀛化爲大漢的一部分。

殘忍好殺的東瀛小鬼子,丟到西方去虐待歐洲人,似乎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啊,這可以有效地減少漢軍的傷亡。

不過這些都是以後的規劃了。

恐怕就連對於朝廷印刷第一版輿圖表示大力支持的通事館都不知道,當他們還在爲自己多年蒐集列國之資料也能夠在輿圖繪製過程中起到作用而沾沾自喜的時候,他們的皇帝陛下已經把周圍這些大大小小的國家和部落算計了一遍。

當然了,李藎忱無從否認的是,在封建王朝公開一份天下輿圖,不見得就全是好事。

第一四三七章 不能厚此薄彼第六百九十章 朝堂上第一千八十四章 打突厥?第一二五一章 花瓶第三百三十六章 陸之武第一七九七章 激戰,兩城之間第九百五十二章 家事即國事第十二章 接槍第二二七六章 最惡劣的思想第一一六二章 歸家第九百六十六章 激戰,狼尾灘!第七百二十二章 離別第二三二四章 前路苦寒第一六七一章 援軍就在後第一三九一章 最大的威脅第一四九七章 吳郡的人,出列第一千一十四章 矛盾的陳叔慎第一八零六章 洛陽皇宮第六百章 畫中人第四百三十八章 着急的沈君高第一四一三章 心境不同第一六六七章 朕與你們同在第二百一十二章 缸中酒第二一四一章 不是你和我們,是我們第二三零一章 這就是夫妻默契麼第一百九十六章 先行第一六五六章 萬衆一心第一七九一章 突然有動作的宇文招第二百四十九章 夜裡光第六百一十九章 獨木橋第一七六零章 陛下的緋聞滿天飛第九百七十二章 恍然如夢第一一七五章 開墾淮南第二零二一章 囚徒心理第七百五十二章 看不穿第二二零八章 憋屈的精銳第三百四十八章 過三峽第一三七六章 收拾舊山河第一九九零章 溯流而上,滿盤皆活第一五一四章 李詢聚將第一二六九章 螳臂當車第一二七三章 少年將才第一三二四章 大難臨頭各自飛第一千一百零四章 請示第九百三十九章 看不懂的年輕人第二二一八章 跑還是戰第五百四十五章 蟬第二零四五章 豐碑第一二五四章 萬事開頭難第二百二十四章 鏖戰第七百二十五章 請願第八百六十七章 妾身可做不了主第二二三三章 一箭三雕第一百二十八章 一禮第兩千零九章 陸戰隊的強大第一六四六章 戰還是降,都是開門紅第七百零八章 此話當真?第三百零六章 霧中峽谷第九百三十一章 錢不能堆着第二二七一章 絲綢之路第一九九零章 溯流而上,滿盤皆活第三百九十三章 杏葉滿庭鶯亂啼第一百七十九章 京口第二二一一章 難得的賭第一七九五章 僵持和發展第一千一十二章 沉重的車輪第一一二四章 虛張聲勢第二三六九章 一條鹹魚第三百四十八章 過三峽第二一二五章 教子無方,臣妾有罪第一二零四章 臣堅持所請第一五三一章 白袍的努力第一三四七章 陛下偷個懶第六百三十四章 憔悴第一六五八章 回家看看第一六五零章 窩囊第六百二十四章 重點第一三八零章 回家第一百八十三章 制勝第二一三九章 朕不過是向前看了一眼第二一七二章 非一代之功第一二二一章 南陽攻略第一千五十三章 你說了算第二一六五章 巡視陪都,名正言順第九十一章 陳叔陵第一二二六章 外儒內法第五百二十五章 天意如此第一二零七章 白袍的重心第一二九九章 蕭關的弱點第一九四二章 步雲樓第七百四十七章 看到那一天第一一三八章 尉遲家的態度第二百六十章 戰旗第三百一十六章 魚第四十二章 目的第兩零一零章 好像哪裡不對第一四五六章 律法第二百五十五章 棋差一招第二二一七章 此時,必須有犧牲第九百五十四章 守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