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二七九章 心服口服

更何況當籃子要翻得時候,一個家族爲了能夠生存,把雞蛋送到別的籃子裡去,也是很正常的事。

按照這個時代的思維,是可以理解的。

這讓李藎忱想到了當初的尉遲家族。

又不由得爲尉遲迥的堅持感到嘆息和不值。

李藎忱正思索間,慕容孝雋就已經步入大殿。

李藎忱並沒有選擇在自己更加習慣的御書房,而是在大殿中接見慕容孝雋,自然一個是向他表示自己對吐谷渾的重視,還有一個自然也是施加威壓,告訴他吐谷渾所能做的,唯有低頭向大漢稱臣。

當然了,陛下的御書房,也不是任何人想去就有資格去的。

至少現在的慕容孝雋,作爲一個普普通通的降臣,是沒有這個資格的。若是他之後能夠幫助大漢解決吐谷渾的問題,那麼李藎忱倒是不介意給他這個榮譽。

“罪人慕容孝雋,叩見吾皇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

慕容孝雋剛剛邁步走入大殿,便拜倒在地,接連三拜,之後並沒有站起來,而是膝行向前,弓着身,分外的恭敬。

似乎只要李藎忱說一句什麼,他就會直接再拜倒在地。

站在丹墀前的幾名文武面面相覷。

講道理,平日裡除了大朝會以及祭祀的時候,他們見到陛下之後也都不是行跪拜大禮的。

慕容孝雋這架勢乾脆就直接是三拜九叩了。

這傢伙看來是真的打算用這種方式爲自己的家族求來一線生機啊。

只是不知道此時應該已經進入草原的慕容世伏和已經抵達伏俟城的慕容伏允,知道了之後又會作何感想?

感謝慕容孝雋已經把慕容氏的後路都準備好了,還是直接痛斥這傢伙就是一個賣國賊?

“平身。”李藎忱淡淡說道,“卿家能夠棄暗投明,並且及時攘助大漢平定河西,已然功過相抵,此時準爾入長安覲見,便是朕並不再把你當罪人看待,一句‘罪臣’,又是何意?”

慕容孝雋頓時打了一個寒顫。

這是······馬屁拍在馬腿上了?

包括閻毗和張須陀等人也有些詫異的用餘光瞥向陛下。

對自己人,陛下平時很少流露出來這種冰冷的語氣,而且明顯帶着不滿。

慕容孝雋深深吸了一口氣,他不知道這是李藎忱要給自己一個下馬威,還是給自己一個考驗,當即鄭重拱手:

“啓稟陛下,臣入大漢以來,方知身在高原之上,不過井底之蛙。大漢之強盛,遠在臣預料之外,因此支持慕容世伏挑起邊釁、殺傷無辜,此臣之大罪也。或許臣之功勞可以抵消日後屢屢轉戰、與大漢爲敵之罪,但此罪,乃是不能洗清的,臣亦願意揹負如此罪名,時時警醒,是臣知天外有天、人外有人。故一聲‘罪臣’,非陛下不明察,非臣下不承恩,乃是臣心中一警鐘也。”

李藎忱嘴角不由得露出一抹笑容:“時刻提醒你,爾是慕容氏出身,吐谷渾亡於大漢之手麼?”

大殿上,有幾個年輕沒有閱歷的,已經忍不住倒吸一口涼氣。

這哪是在問問題,這簡直就是在要老命啊。

不過閻毗和張須陀等熟悉李藎忱的人,反倒是清楚,當陛下的笑容出來的時候,這件事實際上就已經有了定論。陛下對於慕容孝雋的急智回答還是很滿意的,所以順勢又問出來一個問題,以嚇唬嚇唬慕容孝雋爲主。

慕容孝雋哪裡會料到自己急中生智想出來的回答,竟然會被李藎忱一手抓住破綻,直接延伸到這等層次上?

這可不是要了老命了嗎?

當即雙膝一軟,他又一次跪倒在地。

李藎忱不由得大笑一聲,伸手虛擡:“卿家無須如此,起來說話便是。剛纔不過是朕隨口一說,卿家此時能夠回答上來便回答,回答不上來,也可以回去想一想在回答,朕很期待你的答覆。”

慕容孝雋這才覺得自己已經嚇跑了的三魂六魄,此時齊齊歸位。

陛下,你這樣很容易嚇出人命的你知道麼?

而他此時腦子高速運轉,顯然已經明白李藎忱的意思。

陛下這是要讓自己保證,大漢平定吐谷渾之後,慕容氏是慕容氏,吐谷渾百姓是吐谷渾百姓,慕容氏和吐谷渾之間將再無瓜葛,而且慕容氏也並不反對世間再無吐谷渾!

只有這樣,才能最簡單的把慕容氏從吐谷渾之亂中摘出去。

只有這樣,李藎忱才能真正放心的留的慕容孝雋一條活路。

甚至慕容孝雋還可以投身大漢官場,要是做得真的好了,也不見得沒有提拔的空間。

當然,前面兩條是慕容孝雋自己想到的,後面的則是張須陀等人才能想到的。

現在的慕容孝雋當然不會相信原來天下還有這樣的好事。

這是李藎忱又一個考驗。

剛纔的那一下,不過只是一時興起,而且也是爲了引出新的考驗,所以嚇一下慕容孝雋罷了。

慕容孝雋心裡也清楚,答覆,當然不是現在給的。

李藎忱要的是一份足以代表慕容氏的、正式的答覆,隨時可以拿來宣告天下的那種。

慕容孝雋作爲吐谷渾現存的幾個王室權貴中僅次於汗王的存在,自然足以代表慕容氏。

而正式的答覆,至少是通過奏章之類的,並奉上足以令人信服的信物。

好在後者,慕容孝雋也有。

作爲慕容世伏的智囊,在此之前他就負責掌管慕容世伏的王印。王印分爲二,慕容孝雋持有一半。

此時雖然只有一半,但是相比於同樣只有一半的慕容世伏和乾脆就沒有的慕容伏允,慕容孝雋的這一半也已經很有說服力了。

當即,慕容孝雋深深的叩首:“臣願深思熟慮,以最滿意之答案告知陛下,還請陛下恕罪。”

“無妨。”李藎忱擺了擺手,徑直說道,“今日讓卿家前來,並非只是爲了這件事。吐谷渾而今的局勢雖然並不明朗,但是隨着我軍多路出擊,伏俟城也不過囊中之物。朕真正關心的,是如何治理這一方土地、如何歸化和教導這一方百姓,這個,朕相信卿家能攘助大漢羣臣一臂之力。”

這是要自己上投名狀!

性命無憂了!

慕容孝雋再一次行禮應諾。

對於大漢陛下,已經心服口服。

第七十七章 年輕第四百六十六章 將旗升起第三百五十四章 得手第一一二零章 爲君舞第三百三十一章 身後名第一六八五章 攻入東寨第一七七七章 敬酒不吃吃罰酒第一八五一章 馬,馬!第一百四十五章 人心第一三八四章 楊麗華的請求第二一一五章 未來的燕郡第九百三十七章 掃雪第五百一十九章 鏖戰急第二一七二章 非一代之功第六百六十八章 南中的現狀第一五九六章 把天下收入囊中第一一四九章 血償第四百七十八章 洛水上第一八四九章 白狼堆第一七九六章 金墉城破第一九七四章 甲騎對甲騎第二零七五章 避嫌第二一三八章 潛移默化,由緩至極第九百九十五章 倉庫爭奪戰第一千七十七章 交流第一七三二章 咱們都是一家人第六百五十五章 忽悠第九百三十一章 錢不能堆着第二百二十三章 替身第六百四十六章 情理之外第二二零三章 跑得真快第二一四六章 從制定者到維護者第一九四八章 徐陵和成都書院第二二零三章 跑得真快第二一三四章 天子門生第七百二十一章 牽手第二零五三章 知根知底,真沒勁第一一三六章 入洛陽第一四七八章 垂簾第二三一二章 水稻雜交的初步成功第一百零五章 遇襲第八百二十九章 持平第九百一十三章 歸漢中第八百一十八章 可以談談第七百七十八章 城裡城外第六百二十六章 未來第一二七二章 李靖第二一九九章 不變的戰法第二二四三章 蘭陵蕭氏和陛下胸懷第一六六四章 歧途第二二七六章 最惡劣的思想第一七三一章 斷後也是老夫來第二二一二章 渡口慘案第二二一二章 渡口慘案第九百一十八章 白紙般的巴蜀第一一二六章 戰雲催第二千章 這有些反常啊?第一百五十六章 告知第一四六五章 天冷了第一三六七章 一屋之朕第二百三十五章 衝過去第二零二零章 你沒有意見第八百九十四章 覆轍第一六五一章 不對等戰爭第兩千零八章 宇文貢還不想死第二百一十四章 纏戰第四百一十九章 張開的手第一七九七章 激戰,兩城之間第二二三五章 陛下給我買的第九百五十四章 守歲第五百三十一章 憑險而守第五百九十六章 議論洶洶第一四七六章 冬風正冷第八百七十三章 兩個老賊第一二七一章 某相信某的士兵第一八七四章 那就他吧第四百九十五章 小心爲上第二百九十六章 爭執第一五七八章 港口的選擇第二零六九章 未竟全功第二百五十九章 好男兒至此(下)第九百七十四章 夷陵外第一千二十章 冷血第二二二九章 漢土第二一三五章 分割內府第二二八四章 西寧第三百五十二章 敵襲第一百九十三章 敵我第六百六十六章 最後的旨意第二百八十章 名勝第一二一七章 入門三考第二一零三章 親守此地共存亡第二百零一章 入城第一一二二章 爲將者第一六五四章 萬里狼煙第一九二六章 穩定西北,當步步爲營第一百五十四章 公平第二一一二章 來生還是兄弟第一九一八章 遷都之念第一千一百零一章 靈武是底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