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二八二章 吐谷渾的情況不同

李藎忱真正想問的,則是“步步爲營”又應該到什麼地步。

緩慢進軍、一點點推進,這是步步爲營。

建設城寨,開墾和放牧,這也是步步爲營。

這中間差距可大了去了。

慕容孝雋顯然對此早就已經有預料:“臣以爲,當多設立城寨,開榷場,引導各部落在此交易,勸動各部落送子弟前來入學,爲各部落病人診病,自然能夠讓各部落知有大漢並傾心歸附。”

李藎忱微微頷首。

醫療、教育和商貿甚至工業,這些是大漢的長處,也是這些部落中人之前都沒有概念的。如果能夠拿出來這些,的確可以讓這些部落感受到大漢的發達和強大,並且願意爲大漢效勞。

尤其是教育,掌控下一代,實際上纔是掌控這些部落的最好辦法。

這一套流程,對於大漢來說倒並不是什麼難事。這些年大漢在開發巴蜀、南中和嶺南的過程中,實際上都是這麼做的。效果當然是很好的,現在且去看看那些巴人還有嶺南各部,哪個不是以大漢子民自居?畢竟雙方本身在文化上就有相同或者相近的源頭,再加上語言也不是完全不通暢,總是能夠交流並且相互理解的。

能夠交流,能夠理解對方的想法,那麼自然就有了合作的基礎。再加上大漢通過開發礦產和建設工坊直接帶動本地的經濟發展,實打實的好處擺在眼前,這些在窮山惡水之中已經吃盡了苦頭的蠻夷部落,當然屁顛屁顛的來爲大漢效勞,更何況就算是你不入工坊,也能夠分到土地,大家在山上東躲西藏這麼多代人,歸根結底不就是因爲在搶土地的時候搶不過漢人麼?

現在漢人主動把多餘的土地拿出來,自然最深刻、最基礎的矛盾也就消弭掉了。

大漢再把醫療、教育等等全面鋪開,這些人爲大漢效死的心都有了。

然而吐谷渾這邊的情況顯然又不一樣。

漢人倒是不會和他們爭奪土地,因爲他們那一片地上真的是沒有什麼好爭奪的。

因此這就意味着最基本的一切,朝廷是給不了這些遊牧部落的。無論是慕容氏在位,還是吐谷渾歸入大漢的版圖,這些部落需要遊牧的自然繼續遊牧,等到哪天高原上沒有足夠的食物了,那自然就會反過來進攻周圍的村寨以搶奪資源。

換句話說,時至今日,這些人秉持的實際上還是草原上各自割據、強者爲王的那一套。

他們並不在乎統治這一方土地的人是誰,他們在乎的只是自己能不能吃飽肚子。

因此慕容孝雋說的很簡單,李藎忱卻清楚,這背後也需要朝廷大量的投入以及一代一代人的耐心教導。

短時間內顯然是很難見到成效的。

張須陀和閻毗等人已經開始竊竊私語,時不時的冒出來一些“怕是十年之功也難以實現”,“陛下常言,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所以怎麼也得好幾代人呢”的話語。

戶部侍郎於德的臉色看上去就很是不對。

說得好聽,你們看到的是時間,而我看到的是錢。

此次陛下西巡,戶部尚書陳叔慎是親自隨駕的,現在朝廷拿下河西,打通絲綢之路勢在必得,陳叔慎代表李藎忱起身前往西北,針對已經轉好的局面,重新規劃西北的經濟發展。

戶部是朝廷的錢財大管家,當然也要肩負着全國各處經濟的發展。

西北長年以來都因爲戰亂以及處於路網、貿易網等各種意義上的末梢,所以說一句發展的不溫不火似乎都覺得有點兒違心。身爲西北巡撫的徐德言也清楚,出身軍旅的他,平衡民政和軍事或許是一把好手,但是論發展經濟,那的確讓人頭疼,所以也虛心請讓李藎忱派遣能臣前來攘助。

這個任務交給戶部尚書陳叔慎自然再合適不過。

這位陛下的小舅子成名甚早,主持戶部事宜所取得的成就也是有目共睹,可是到底還是因爲久在朝堂之上,缺了一些對下面實際情況的瞭解,李藎忱也算是給他一次機會歷練一下。

不入紅塵,又焉知紅塵之中真正需要的是什麼、

所謂的發展經濟,不就是爲了帶動紅塵之中的普羅大衆都能夠生活富裕起來麼?

陳叔慎一走,戶部的諸多事宜自然就落在了於德的肩膀上。

所以此時你們一羣人已經開始構想未來如何把海量的錢投入到吐谷渾的發展建設之中,戶部焉能沒有意見?

於德輕輕咳嗽一聲,站出來說道:

“啓稟陛下,而今朝廷財政同樣緊張,臣以爲征服吐谷渾固然需要步步爲營,卻也不好設下太多的城寨。尤其是大漢進入高原,亦是初來乍到,若是攤子鋪開的太大,恐怕難免會有疏漏之處。臣認爲很有可能會有人屆時狐假虎威、欺壓百姓,反而毀壞我大漢聲名,當然也可能會有心懷不軌之徒,索性直接糾集其餘部落不惜與大漢正面衝突,到時候各軍零散,恐怕難以相互照應。”

“愛卿言之有理。”李藎忱點了點頭。

攤子鋪開的太大,不見得就能幫助大漢佔有吐谷渾,反而有可能爲一些想要稱王稱霸的傢伙送上一個機會。

李藎忱想要的是吐谷渾的土地和礦產,但是假如獲得這些需要漢軍去疲於奔命,那還不如不要。

朝廷的財政根本支撐不了漢軍常年在高原上往來征戰。

張須陀的臉色微微一變,咬牙看向於德。

於德沒有退縮,挺直腰桿。

縱然你是天子近臣,我現在手握道理,也不會怕了你。

你個將門叛徒!

張須陀腹誹一句,也不知道你哥於璽知道了會不會打你。

不過張須陀不得不承認,於德到底出身將門,一語中的,說中了軍方現在的難處。

雖然現在的大漢還沒有到四面開戰的地步,南方還是相對比較安穩的,可是剛剛結束的北伐大戰,的確已經讓漢軍各部都亟待休整和補充兵員,這一次西北之戰的接踵而至,更是已經讓漢軍疲於奔命。

這個疲於奔命並不是說將士們有多勞累——畢竟西北之戰上陣的是當初留下的預備隊,大家反倒是鬥志高昂着呢。

真正有問題的,是大漢的後勤體系。

第一九一三章 給他拜個年?第九百四十五章 夜戲第一五三四章 憂患意識第一二一四章 穩紮穩打第三百七十一章 劍指何處第一八三零章 咱們得主動第六百三十四章 憔悴第三百三十四章 巧合第二零六八章 趁夜色,奮短兵第一九四一章 恭候裴公久矣第一六五四章 萬里狼煙第一四二二章 尋求合作第五百二十五章 天意如此第一百九十五章 將令第二零七二章 劫後餘生第三百六十七章 亂分寸第一千九十二章 靈武敵蹤第一千三十章 總攻第一四八一章 該去了第二百四十一章 須臾需爭第四百五十四章 賨人李迅第九百零八章 不爲我用第二二四三章 蘭陵蕭氏和陛下胸懷第二一五八章 祭壇上的五個牌位第七百五十七章 山南第一三七三章 皆大歡喜第一八九八章 不來武鬥來文鬥----第一八九九章 斷了腿的駙馬不足爲慮第二一九二章 他是將,不是兵第七百八十九章 淳于家的抉擇第一四五八章 每個人都在努力第一千八十二章 徐陵講學第五百一十八章 靜與動第一三四二章 一大一小沒正形第四百七十六章 死局與棄子第七百零一章 兩步走第一二六九章 螳臂當車第一三七八章 奏章沒有陛下跑得快第七百三十五章 且看着第九百二十三章 皆成故人第一三零二章 你們要覺得丟人第二百四十章 雨中驚現第八百二十章 小心夜襲第九百四十六章 琉璃熠熠光第三百二十一章 搏命第一千一百零一章 靈武是底線第二三二六章 插手西域第一七八八章 制度的優越性第二三二一章 孩子名字都想好了第一五八九章 快了,快了第九百八十七章 妥善安排第九百零七章 做些什麼第三百七十四章 獵物第八百七十一章 冬來第一千二十五章 戰爭的演變第一九九二章 遙遠的戰場第二一零三章 親守此地共存亡第二二二零章 西門,西門!第一三七一章 宇文氏的去留第六百三十章 異動第一千三十八章 留後路第一一八四章 聯絡宇文贇第一千二十六章 戰採石第四百六十二章 假象第一五三七章 佯攻變主攻第一一一二章 江陵初雪第九百七十三章 先打哪個第一百五十二章 禮物第一二一六章 樞密院第一百三十八章 邂逅第二二七四章 吾道不孤第三百九十五章 答案第一一九三章 醉生夢死第一二三四章 暴殄天物第一二一三章 跬步第二三四八章 老鄉?第一二七五章 李淵的建議第一五四四章 以其人之道第一百六十六章 不想做塵埃第一三四二章 一大一小沒正形第三百零一章 無須擔心第三百七十章 江南岸第一百六十二章 坐觀第五百六十六章 以靜制動第一四零零章 震天雷第一九四二章 步雲樓第一千七十四章 狐狸精的味道第一二二五章 修仙黨第一百零七章 警告第一六二零章 發展飛快的印刷術第二零八二章 佯攻晉陽,實攻雁門第二二五八章 開幕第六百九十一章 就是要等第八百一十三章 態度不同第五百六十三章 越來越不明朗第七百八十六章 用武之地第一七二一章 狂瀾難力挽第一三九二章 今年之內第一千四十三章 入城第一三三零章 萬歲戰淳于第一二一八章 陛下給了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