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一八二章 愛卿之苦,朕知之

陳叔慎和唐正良跟着李藎忱爬上來,唐正良腆着大肚子,亦步亦趨,走這麼遠已經有點喘了,甚至還需要陳叔慎時不時拉他一把,惹得衆人紛紛看過來。

李藎忱聽到身後的聲音,忍不住笑道:“愛卿當了財神爺,也得注意身體啊。這人死了,錢沒花完,未免憋屈。”

隨駕文武們不由得大笑。

唐正良一時汗顏,他作爲大漢的商部尚書,平時商貿往來事宜衆多,自然少不了推杯換盞、喝酒吃肉,再加上一直坐着辦公,身上的肉在短短几年內就吹了起來,也在情理之中。

想當年的唐正良,身爲一方牧守,英姿雄偉,而今日挺着一個將軍肚晃晃悠悠,讓人不由得感慨,這世道變化的就是快啊。

不過至少唐正良曾經的氣質容貌應當還能從他的兒子唐齊身上看出來幾分。率軍追隨淳于量駐守漢中的唐齊,這一次將在蕭摩訶的指揮下率部進攻羌人,能不能功成名就、未來同樣封妻廕子,就要看這一戰打的怎麼樣了,不然的話恐怕就只能乖乖回來吃老爹的恩蔭。

李藎忱沒有再打趣唐正良,繼續看向眼前的長安城:“說到這長安的營造,商部也是功莫大焉,愛卿有功啊!”

唐正良頓時從剛纔的尷尬變成面帶笑容:“陛下謬讚了。”

長安營建,當然主要是工部的功勞,但是長安能夠逐漸發展成現在這種市集林立、車水馬龍的景象,商部的確付出了很大的努力。不然的話商賈們憑什麼就要在這裡集聚、各地的貨物憑什麼就要在這裡匯聚然後再發往別的地方?還不是因爲商部居中協調,既要讓商賈們意識到在此處貿易和交易的重要性,也要讓地方州府相對應的給予足夠的財政支持以及讓其餘地方州府做出一定的讓步。

工商業發展到現在,地方主官當然都意識到了工商業的重要性,本地的工商業足夠發達,就能夠吸引周圍城鎮的商賈也紛紛前來投資,最終把本地變成一個更加富饒的大州府。因此招商引資這種事,怎麼能輕易讓別的州府佔了便宜。

可是話說回來,假如各個地方都不放人的話,那貨物往來、資金流動甚至人才的調動都會變得一波三折,因此每個大州的首府所在,就應該起到集中本州重要工商業以及貨物居中調度的作用。

既要照顧到地方上的發展,又要不能耽誤了整個州的協同進步,這其中肯定就會有人佔到好處,有人吃虧,商部既然承擔起了幫助商賈和地方對接、合作的責任,這些矛盾衝突自然都是要顧慮到的。沾光了的州府當然要多多幫襯吃虧了的兄弟州府,吃虧了的兄弟州府也不一定非得在這一種行業發展上下死力氣。

本來就抱着上好耕地的地方,沒事去搶奪工業,你這不是添亂麼?本來就有很多天然礦產或者木材等等資源的地方,沒事要去搶奪商業,你這不也是添亂麼?

工部忙着搞研發和生產,因此本身就和商貿有必然聯繫的工業,其安排佈置實際上也是商部在負責。

商部必須要讓每個地方都能夠找到更加適合於其發展的產業,又豈是那麼容易,而且一旦出現差錯,地方上肯定又是怨聲載道,地方官員本來就沒有多少決定權,自家吃了虧之後更是得抓緊把責任推到朝廷那邊去。不過即使是這樣,地方官員們當然還是不傾向於到時候再忙着推卸責任的。

畢竟就算是責任能夠推卸掉了,自己在這個地方爲官的經歷也只能用失敗來形容。

所以官員們都在儘可能地爲自己這個地方爭取到更多的利益,甚至不惜親自跑到商部衙門,爲了幾座工坊的選址就嚷嚷着要見商部尚書,問一問商部到底是怎麼想的,顧此失彼,是不是真的不把我們這裡放在眼中了。

論這些年爲大漢做的貢獻,除了剛剛爲大漢所有的北方各郡府之外,其餘南方州府,誰做的差?憑什麼這工坊就要落在別人家裡而不能落在我們家裡?

這些衝突和矛盾自然都壓在了商部的身上,唐正良很快變成一個大胖子,和這也有着很大的關係,畢竟很多事都是要在酒桌上推杯換盞之間說定的,至少酒肉還能夠拉近一下大家之間的距離,要是在公堂之上,這幫傢伙不挽起袖子直接打架就算不錯的了。

看着眼前的這座長安城,唐正良自己也想哭又想笑。

這都是自己的心血啊。

“愛卿之勞,朕知之。”李藎忱轉身離開的時候,走到唐正良的身邊,沉聲說道,“待到大漢的經濟騰飛之日,天下亦當知之,後世百代亦當知之。”

前世作爲一個姥姥不疼、舅舅不愛的倉庫管理員,李藎忱也還是接觸過一些官場上的推杯換盞的,知道這其中又有多少情非得已,箇中難處絕非一言能盡。現在即使是千年之前,但是人情往來、觥籌交錯,和千年之後沒有什麼區別。

家家有本難唸的經啊。

尤其是現在唐正良作爲整個領域的開拓者,所說的每一句話、所制定的每一項政策,實際上都是在創造着歷史,因此更有可能會有完全想不到的差錯在,壓力自然更大。

唐正良打了一個激靈,當即對着李藎忱鄭重一拱手。

而李藎忱剛想要再鼓勵他兩句,張須陀就已經快步走上來。

楊素返回洛陽並且正式從蕭摩訶手中接過來太尉之位之後,張須陀便卸下重擔,此次追隨李藎忱西來,自然也是希望能夠長長見識,同時論在戰略層次上的謀定和策劃,張須陀當然比不上楊素,因此之前北伐的時候經常手忙腳亂,但是單純論戰術層次上的分析以及對於戰場消息的蒐集整理之類的,科班出身的張須陀還是完全可以勝任的,甚至細節之處,楊素也自愧弗如。

此次張須陀隨駕,自然就是讓他發揮所長,繼續擔任陛下身邊的參謀角色。

“陛下,武威急報,敵人已合圍城池,連日攻打,戰況危急!”張須陀壓低聲音說道,“同時車騎將軍亦傳來急報,吐谷渾有圍而不攻,直驅安定之意。”

第一七九二章 糾結第六百三十五章 家大業大問題也大第九百五十三章 除夕第一五八六章 讓半邊天也動起來第一百八十四章 大帳第一百八十九章 孤家寡人第二零九一章 雁門關上,人心浮動第一千七十二章 功過分開第一三七七章 難當都城之重任第三百零七章 敵暗我明第一一五四章 絕人之路第一二零七章 白袍的重心第一九一六章 大漢的戲劇第二零八四章 巡撫之信第一二四三章 來之不易第一千零九章 靈前第四百二十一章 脣亡齒寒第一六五三章 一面旗,一腔血第九百五十六章 最大的諷刺第二一三四章 天子門生第四百五十二章 這陰沉沉的天第三百一十九章 子云槍第二三四三章 豬鼻子插大蔥第三百九十七章 不可止步第八百二十八章 曹孝達的想法第七百八十七章 既然開始第二零四七章 征戰經年,終有今日第二三三八章 陳宣華:感覺綠綠的第二一八二章 愛卿之苦,朕知之第一四二九章 今日於郎,今日漢將第二零七二章 劫後餘生第一七一零章 不當三姓家奴第八百一十一章 間隙第四百六十四章 奮短兵第四百六十七章 晚了一步第一百七十六章 潑墨第八百五十章 偶遇第四百二十二章 孤身第五百一十二章 更爲艱難第二百四十章 雨中驚現第二二一五章 激戰城東南第二二二六章 火器的外傳第一八二六章 小管家第五百九十七章 可憐第三百零三章 看在後輩面子上第二二八二章 吐谷渾的情況不同第二千章 這有些反常啊?第二一六九章 巧婦難爲無米之炊第一二三四章 暴殄天物第九百八十二章 事不可爲第一百零五章 遇襲第五百零四章 滑稽而殘酷第一四一五章 朕想要潼關第二二五四章 收復四門第二百五十三章 一石二鳥第四百九十三章 心有惴惴第四百二十三章 定合州第一百六十一章 捧場第九百九十章 激戰湘州城第八百七十八章 長安大第二零一一章 梟雄夢碎第三百一十九章 子云槍第二十八章 逃命第三百二十四章 腐朽第一四二八章 靈武議戰第一四五四章 顧左右而言“他”第一四六九章 對世家開刀第二百二十章 缺口第二三五二章 沈姊姊懂我第一七二六章 趙王,不能見死不救第五百三十八章 唯一的希望第三百二十六章 明月第一百八十一章 過招第九百七十五章 搶灘第九百四十二章 農耕事宜第一四八一章 該去了第二三零九章 佛道,不足爲慮第二二二三章 歡迎來到武威第一八四八章 平靜之下第一百四十章 心思第一六五六章 萬衆一心第二百七十七章 防備第二百二十六章 老繭第一千七十八章 老和少第一五一四章 李詢聚將第二三零二章 “烽火戲諸侯”第九百八十五章 沒有近戰第九百零八章 不爲我用第七百一十六章 接見第一百四十章 心思第兩千零七章 說好的輕兵呢?第一六三七章 祥瑞生大河第一三六三章 天無絕人之路第三百三十六章 陸之武第十一章 往事(下)第七百七十六章 是不是繞圈子第一二六八章 老天爺的玩笑第二二一零章 老成的請求第六百七十七章 石頭山下第六百六十一章 離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