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一七一章 馬革裹屍,猶然不悔

率軍從漢中深入羌人居住之地,似乎和送死沒有什麼區別。

尤其是武都一帶,從東漢開始一直到今日,都是傳統意義上羌人的居住地,曾經的西涼馬氏父子就是依靠震撫這一帶的羌人而一戰成名,成爲割據一方的梟雄。後來羌人也是從此而出,入關中成爲永嘉之亂而入華的胡人之一。

大漢之前曾經在武都一帶建立過統治,那主要還是爲了收攏本地的巴人部落而臨時成立的。多年的戰亂使得巴人星散各處,再加上蜀人這個族羣實際上已經逐漸和漢人融爲一體,因此巴人的活動範圍更是從原來的巴山楚水之地一直向北延伸,遍佈各處茫茫大山。

其中就有一部分巴人一直向北移動到了沓中、下辨等地。

沒辦法,人總是想要找口飯吃的,既然南面養活不了自己,就只能一路向北。

後來杜齊帶着巴人歸順於大漢,大漢對巴人的安撫工作旋即拉開帷幕,對於生活在大漢軍隊可控制範圍內的巴人,自然是劃分田產、鼓勵各個民族之間的來往交流,並且逐步進行漢化教育。而對於那些生活在羣山深處、大漢一時間管理不到地區的巴人,則採用招引的方式,派遣巴人本部得力官吏深入大山,引他們下山。

而武都作爲曾經兩漢時期就存在的一處郡府,也是漢中的西北門戶,自然而然的成爲大漢臨時聚集和安置巴人的一個地方。但是武都這裡到底在羣山峽谷之中,只是瘸子裡面拔將軍的一片較爲開闊的土地罷了,自然並不適合長久的耕作,也沒有那麼多土地能夠分給巴人,並且更重要的是周圍羌人環伺,和巴人以及負責招撫的漢軍多有衝突,因此短暫休整以及統計人數之後,漢軍帶着巴人向東南退到了漢中,分發漢中土地,設立還不過兩三個月的武都郡隨之再一次被廢棄。

漢中能夠在短短數年之間同樣快速發展,不再只是巴蜀和長安之間至關重要、但是本身卻起不到什麼作用的中轉之地,和巴人的遷入以及漢軍的努力屯田也有分不開的關係。

時至今日,漢中產出的糧食以及其餘的各種器械和物資也正在源源不斷的供應着關中以及西北等地,讓漢中已經不單單是貨物集散的地方,本身也已經是整個生產、銷售上下游線路之中的一員了。

不過不管漢中再怎麼繁榮,也改變不了一個事實,那就是距離漢中很近的武都等處都已經被荒廢,周圍還有羌人零散分佈,這就意味着一直有一把刀架在大漢關中和巴蜀之間大動脈上,一旦戰火燒到漢中,則巴蜀和關中之間的之間聯繫就會受到影響。

這也是李藎忱想要派遣一路偏師從武都進攻的另一個原因。

穩定武都,就等於加強了漢中防線的縱深,讓漢中不再只能依靠一個陽平關來防禦從西部前來的敵人。

蕭摩訶看向自己沙盤上的邊緣,那裡纔是漢中到武都一線的位置。之前蕭摩訶只是單純的對西北之戰有興趣或者說感到擔憂罷了,因此他還真的沒有想過是不是有可能派遣一路偏師,一箭雙鵰,既能夠鞏固漢中防線,又能夠牽制住敵人一支戰鬥力可能頗爲剽悍的援軍。

說來也有些無奈,羌人自從鮮卑人入主關中之後,就已經主動向西退縮,並且一直退到洮水以西、湟水一帶,這裡已然在秦長城之外,實際上也是傳統意義上的九州之外,這無異於等於羌人自己主動切斷了和中原的往來。因此羌人這些年到底發展的怎麼樣,他們的兵馬又有着怎樣的戰鬥力,實際上並不知曉。

當然這並不代表着北魏以及後來的北周和羌人之間並沒有什麼接觸,恰恰相反,爲了維持西北的穩定以求能夠更加順利的征討南方,實際上北朝一直在通過努力拉攏羌人來實現在西北局勢上和突厥、吐谷渾的平衡。

羌人當然也不介意你們幾邊都來拉攏我,我表面上看上去是向各方臣服,但是實際上卻是哪邊都不聽,反正你們擔憂於對方的實力以及自己在其餘方向上仍然還有別的強敵,一時半會兒根本不可能打起來,就算是真的打起來也不過只是小打小鬧、無傷大雅而已,所以羌人的小日子實際上過的還不錯。

後來突厥消散,大漢和吐谷渾名義上還是朋友,但是背地裡小動作不斷,羌人因爲受到吐谷渾的直接威脅,小日子當然也不可能這麼悠閒,逐漸臣服於吐谷渾並且和大漢之間沒有了往來。

至少在之前雙方猶然還有聯繫的時候,羌人的兵力數量還是很多的,裝備雖然很差,但是士卒剽悍,在西北也是不可忽略的力量。而現在就算是羌人和吐谷渾之間可能因爲之前的衝突而導致兵馬受損並且鬥志不高,卻也不是隨意就能征服的對手。

一支偏師,面對這樣的對手,面對窮山惡水,又豈是那麼容易就可以打開局面的?

蕭摩訶一時沉默不語。

李藎忱則似乎早就已經料到他的回答,所以整好以暇的看着他。

蕭摩訶突然笑了笑,對着李藎忱鄭重一拱手:“承蒙陛下不棄,臣願爲陛下效犬馬之勞!”

李藎忱急忙上前,伸手托住蕭摩訶,沉聲說道:“此戰雖爲偏師,但是處境之兇險很有可能更勝於武威戰場,朕思前想後,舉國上下,能夠勝任者,唯有將軍,將軍能夠答應,朕心甚慰。”

蕭摩訶慨然說道:“陛下寬心,當年呂梁之戰何等艱險,末將猶然未曾畏懼,今日仍能得陛下之信任,爲陛下征討蠻夷,此臣之幸也!縱馬革裹屍,臣在青史上亦會留下比肩馬伏波(馬援)的名聲,也死而無憾了,因此何懼之有!”

李藎忱頷首,旋即拍了拍他的手背:“將軍壯心未已,但是此戰,重在出奇兵、攝敵膽,進而安撫敵心,將軍萬勿莽撞。”

蕭摩訶這傢伙敢打敢衝、是條漢子,唯一的缺點就是太莽了。

當年他能帶着百名騎兵,就能在北齊和北周軍陣之中來往突進、斬將奪旗。現在李藎忱真的有點害怕這傢伙會把羌人部落直接殺穿。

第二零一六章 各有好消息第一九五四章 四面開花,中路突破第一六七九章 得虧咱們快第一五三四章 憂患意識第八百零二章 將計就計第一六五八章 回家看看第兩千零八章 宇文貢還不想死第八百七十一章 冬來第一九二五章 朕信她,從未改變第二三六三章 趔趄第二一四三章 大漢的監察制度第一百零三章 考覈第一千一十六章 年輕第七百五十二章 看不穿第一百五十九章 槳聲燈影第七百八十一章 看清時局第一九六零章 貫通河淮,再造鴻溝第一百七十八章 雨停第六百八十章 該信任誰?第六百七十章 開拓的精神第二二四八章 自亂第八百一十四章 請命第一三二三章 你的忠義不對第一二七四章 登上歷史舞臺的李靖第二百五十二章 圍點打援第八百六十一章 共浴第二一八二章 愛卿之苦,朕知之第九百六十六章 激戰,狼尾灘!第一七六二章 擊鼓,死戰!第一一八三章 也是後路第二二四四章 且戰一場第一九六三章 教育科目的多樣化第二百六十一章 但使龍城飛將在第九百零七章 做些什麼第一五八七章 佛系的二老第五百一十三章 埋下的種子第一九六零章 貫通河淮,再造鴻溝第二一五七章 各部門的劃撥第一九七一章 打眼睛第一九一一章 兩個撿便宜的人第四百一十三章 瀘州城上第六百八十五章 前夜第一七六三章 朕的旗幟只在此處第六百零九章 來信第一八七零章 我撿便宜了?第二一五九章 橫渠四句第八百五十五章 莫要便宜了老賊第一百九十三章 敵我第一二六七章 李衍的選擇第二百零四章 翻牆第二百五十一章 山呼海嘯第六百七十五章 難得消閒第一二九九章 蕭關的弱點第二零七三章 興祖老弟,興祖老兄第七百九十章 兩敗俱傷第一百一十八章 字謎第一百七十八章 雨停第一九五七章 登陸選擇,遠還是近第二一八七章 金城薛氏,不辱家門第五百九十六章 議論洶洶第二二九一章 柔情萬種第一六九三章 精神標杆第二三三八章 陳宣華:感覺綠綠的第二百九十二章 江流涌第八百五十五章 莫要便宜了老賊第二二三四章 集市第一七三六章 殺人先誅心第一二四零章 掂量掂量第九百八十八章 有機會和沒機會第三十六章 蕭世廉第二三四零章 陛下的心結第二百七十六章 密報第一一七九章 引領思潮第一百四十八章 伏脈第一百八十章 軍營第三百九十七章 不可止步第二一一三章 最後的忠臣第一百三十五章 散沙第三百八十五章 多多益善第一百四十二章 哪裡來的小蘿莉第六十章 不求第一五二零章 象林,風雨正急第一三五六章 北周騎兵的突進第一四零九章 年輕人在成熟第四百三十八章 着急的沈君高第一六零三章 卿家一小步第三十三章 對策第三百九十二章 安置方法第九百一十七章 名義第一一三九章 站哪邊第五百六十五章 君臣第九百七十八章 天亡我也!第一千八十二章 徐陵講學第八百六十五章 自請第九百二十九章 漢王妃第六百六十六章 最後的旨意第一四七二章 從南陽向洛陽第一三零六章 留給漢軍的時間不多了第四百六十八章 消失的隔閡第一千一十九章 顛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