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一六三章 投桃報李

楊素、陳智深、曹忠、戴才、王昌、吳惠覺等從龍元戎盡是封侯,文官這邊,徐德言、姚察、唐亦舜、沈君高、陳叔慎、吳憑等人也都得到了侯爵之位。

再往下,伯爵等等爵位也都不吝封賞,雖然沒有南北朝時期,同姓動輒郡王甚至親王、異姓也是動輒國公這樣來的過分誇張,但是大家也都賺的盆滿瓢滿,只要有功之臣,多多少少都能獲得功勳封爵,而這封爵因爲是根據每個人的戰功積累下來的數量,反覆推敲的,再加上之前就已經三番五次的吹風,所以大家也沒有什麼異議,有異議的早就已經提出來的,不會拖到今天。

因此各家各戶,自然都是喜氣盈盈。

從龍征戰這麼多年,立下公侯之功,自己也有顏面向家中父老吹噓。比如樑國公蕭世廉,大張旗鼓的去見他老子,結果被蕭摩訶這個侯爵一路打了出來,害的堂堂樑國公現在只能縮在公主府中不敢出來,一時間成爲洛陽城裡的笑談。

倒不是李藎忱有意噁心蕭摩訶這樣在大漢立國前後都有大功的老臣,偏偏給他兒子一個公爵,而給他一個侯爵。

一來蕭摩訶的功勞確實沒有曾經幾度帶領漢軍獨當一面、開疆拓土的蕭世廉,這個蕭摩訶自己也承認。青出於藍而勝於藍,兒子比他爹還優秀,那老爹臉上也有光彩啊,這足以說明自己教導有方,這有什麼好惡心的?

二來蕭摩訶現在還掛着大漢太尉的名銜,雖然已經退居二線,但是職務之類的正式移交還要等楊素趕到才行,等到他徹底退下去之後,自然就可以和吳明徹等人一樣得到一個國公的封號。李藎忱也不會忘記他們曾經做出的貢獻。或許那個時候他們也不過就是幫着李藎忱撐撐場子、說說話,或者給李藎忱多撥些糧草兵馬之類的,但是沒有他們當時做的這些微不足道的工作,也不可能有今日的大漢。

投之以木桃,報之以瓊瑤,這是必然的。

只有蕭世廉這個傢伙非得跑去找他爹炫耀,表示自己總算不是他爹口中的那個劣兒了,結果被他爹揍了一頓,那李藎忱就只能說這傢伙活該了。

蕭摩訶一生廝殺,是南北兩邊公認的猛將,可惜生不逢時,他所處的時代正是南朝最虛弱的時代,以舉國之力發動的吳明徹北伐,出動的兵力也不過數萬,而對面的兩個王朝,動輒就能拉出來幾十萬兵馬,所以蕭摩訶面對的本來就不是一個數量級上的對手,再加上身爲一名騎兵將領,他手下能夠指揮動的騎兵更是往往只有數百人,拿什麼和北面動輒上萬的騎兵比拼?

歷史上的蕭摩訶更是倒黴,吳明徹北伐失敗之後,他帶着南陳殘軍節節抵抗、節節敗退,但是從不言降,結果背後還有陳後主捅刀子,能不扎心麼?

而蕭摩訶雖然作戰勇猛,但是爲人處世上一向不會高調囂張,蕭世廉這小子這一波炫耀,當然處處扎到了他老子的痛處,不捱揍是不可能的。真的以爲曾經的南陳大將軍退居二線之後就打不動人了?

不過蕭摩訶打他兒子這件事也給李藎忱提了一個醒。

蕭摩訶到底年紀還不算大,五十來歲實際上也是一個將領總結反思半輩子征戰經歷並且得到自己作戰思路和風格的時候,只不過因爲蕭世廉的存在,他不可能執掌一方兵權。

只是如此一員猛將,不用屬實是可惜了。

站在李藎忱面前的楊素,也向李藎忱表達了重新啓用蕭摩訶的意思,這也是楊素從晉陽抵達洛陽、又馬不停蹄前來覲見之後說的第一件事,其實也是楊素正式成爲大漢新任太尉之後做出的第一個決斷。

“愛卿倒是懂得禮尚往來啊。”李藎忱忍不住調侃道。

楊素走馬上任之後的第一件事就是給自己的老上級安排工作,避免老上級賦閒在家或者真的跑到書院之中當先生去了,這讓李藎忱也感覺有些好笑。

楊素當即說道:“蕭公赤心爲國,人盡皆知,若因樑國公之故而不用如此一員大將,未免可惜。”

當然還有一個原因,蕭摩訶退位讓賢來得乾脆利落,絲毫沒有拘泥於南北官員之間的對峙和偏見,這讓楊素怎麼也得表示表示,哪怕陛下不同意,他也可以告訴蕭摩訶,至少我幫你努力爭取過了,並非不懂得知恩圖報之人。

更何況南北官員之間的矛盾本來也只是導致大漢官員們競爭的主要矛盾之一罷了,從一開始就有的文武官員之間的矛盾角度來說,蕭摩訶當然不會反對一直堅決站在武將這一邊、又有擔任文職經歷的楊素來做自己的接班人。放眼整個朝堂上,似乎還真的沒有比楊素更加合適的,於公,自當速速讓位。

即使是蕭摩訶本身,除了年歲長一些、經驗也多一些之外,不見得就比楊素做的好多少。

太尉府是個動腦子的地方,也是個調解人情的地方,蕭摩訶自己清楚這並不是自己擅長的領域,還賴在這個地方、掛一個空名又有什麼意義呢。

“那愛卿覺得應該如何安排?”李藎忱笑問。

河東歷練一圈,楊素看上去更加成熟了,人曬黑了不少,也瘦了,假如披掛上陣,恐怕誰都想不到這傢伙實際上是個文官來着。

不過歷史上楊素還真的曾經獨自率領大軍從巴蜀進攻南陳,也是歷史上少數出將入相的名臣了。

“臣以爲,當讓蕭公前往漢中,統籌兵馬自武都進攻湟水河谷。”楊素徑直說道,“漢中守將淳于將軍已經年邁,扼守一方尚且有能力,但是率軍進攻,恐怕陛下亦是於心不忍吧?但羌人亂起,爲吐谷渾之臂助,大漢不能坐視不管,任由其出兵西北。”

李藎忱頷首。

淳于量的確是能獨當一面的大將,這些年鎮守漢中亦是穩如泰山,至少羌人都不敢主動前來挑釁。不過老將軍到底是上了年紀,風燭殘年,估計也撐不了多久了,讓他率軍遠征,不現實。

這也是爲什麼現在羌人沒有通過武都等地進攻天水和漢中,而漢軍也不敢貿然出擊的原因。

自家主帥可經不起折騰了。

第一六五九章 名將之後第二二五七章 被迫參與的決戰第九百五十章 徐陵到來第五百一十六章 有些事情必須做第一四三一章 黃沙灣阻擊戰第一九零六章 汾水水師登場第一一六六章 童謠第七百章 還不冷血第四百三十二章 詩書教化第一八六五章 朕給你這個機會第四百五十七章 陌上雪第三百九十八章 李藎忱和陸騰第一千九十四章 漢家龍旗第一八一二章 可用第二一七八章 雪中送炭第一千七十章 猴子和高個第一一五零章 正當時第二二二七章 陛下的雄心第五十五章 來者第四百七十八章 洛水上第七十三章 號箭第二二四三章 蘭陵蕭氏和陛下胸懷第一六零四章 彎路不可怕第一九八三章 會師山巔第八百八十五章 不會拒絕的辦法第七百一十二章 拉鉤第二百五十六章 起狂瀾第一四三八章 平渡溝第二三五九章 忽聞河東獅子吼第一百一十四章 什麼樣的勝利第二一零二章 聒噪,又沒問你!第二二一三章 防禦薄如紙第一千五十六章 新制度第一七零零章 單騎第四百二十九章 巴人來客第四百八十五章 所見略同第七百六十二章 南山霧第二百零四章 翻牆第五十三章 止啼第一一九七章 楚囚第一六九六章 轉進,時間不等人第二百八十三章 翻不起風浪第三百六十九章 中流激戰第四百零九章 敲山震虎第二百四十四章 皆動第一六三七章 祥瑞生大河第二百七十九章 人選第一三一三章 有得漁翁之利者第一五二一章 林邑貴族的末日第一八五八章 未戰先怯,不足爲慮第八百二十四章 黑暗和恐懼第九百一十三章 歸漢中第二一零二章 聒噪,又沒問你!第二百九十九章 請纓第一七七四章 求生欲極強第四百一十五章 大陣仗第九百七十七章 天降第一百七十七章 詔書第二一五七章 各部門的劃撥第四百九十八章 難測第一六三二章 輿論之戰第六百二十五章 制衡的難處第一三三零章 萬歲戰淳于第一九一八章 遷都之念第二一五六章 三省的瓦解第一六九五章 將軍,帶我們守住這裡第一七四一章 糧食,從四方而來第一百八十九章 孤家寡人第七百九十章 兩敗俱傷第六百五十八章 獅子大開口第一千一十七章 嚴關第二一一五章 未來的燕郡第一三零八章 軍心潰第九百七十四章 夷陵外第五百三十八章 唯一的希望第五百二十八章 進還是退第一五六零章 新式戰船第一一九三章 醉生夢死第三百七十七章 滅敵中途第一八一六章 “離經叛道”的二劉第一千零五章 牙疼的裴子烈第一三零四章 大義滅親第一二二七章 樹幹第九百二十八章 除卻巫山不是雲第四百九十八章 難測第二二七四章 吾道不孤第二一八零章 披掛上陣,恍惚少年第二二三零章 不一樣的世家第二零三七章 大漢,前進!第一百七十九章 京口第二零九三章 達成共識第一七四二章 不同的百姓第七百二十九章 識時務者第三十四章 荒村第七百三十五章 且看着第一四四零章 後生可畏第六百零五章 許善心的煩心事第一一四三章 帶路黨第一千三十四章 新白袍第九十七章 不怕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