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一五八章 祭壇上的五個牌位

論辨明風向、察言觀色,江總這傢伙的確是個好手。

既然自己的出場有可能惹來很多老臣的不快,那乾脆就只站在幕後。反正讓許善心這個立了大功的人出面主持,你們總不能再有什麼異議了吧。

李藎忱對着許善心微微頷首,示意可以開始了。

許善心深吸一口氣,今日能夠站在這裡,對於他來說,又何嘗不是一種榮幸。

李藎忱面前的桌案上,擺放着五個牌位,分作兩層,上面一層有三個,中間的上面寫着“昊天”,代表的正是上天。蒼天悠悠,把控着人間的生死悲歡,也把控着無數的宿命使然。

而昊天牌位的兩側,一邊是黃帝之位,一邊是炎帝之位。

炎黃,這已經是從秦漢一直到今日都得到公認的華夏起源。將黃帝和炎帝的牌位擺在這裡,自然是要告慰這兩位華夏的開創者們,今日華夏兒女終於歷經三百年的血火苦戰之後,將蹂躪他們、也蹂躪這一方千百年傳承下來的土地的胡人,全部驅趕或者消滅,讓華夏的旗號重新遍佈神州各個角落。

當然這個驅趕和消滅並不是實際意義上的讓所有胡人都消失在華夏的領土上,這也是不現實的。

在李藎忱看來,當胡人已經完全被同化的時候,實際上和把這些胡人民族全部都消滅並沒有什麼區別了。比如鮮卑人,當他們也開始以華夏子孫自居,當他們已經忘記掉自己的語言和文字之後,當他們不記得祖輩們曾經在草原上信奉的那些神佛之後,他們和華夏還有什麼區別呢?

同化,本來就是華夏民族的種族特技之一——假如這個算是“之一”的話,那李藎忱竊以爲唯一能夠與之相提並論的,恐怕也就只有“種菜”了。

實際上從華夏崛起於黃河流域開始,整個民族強大的過程,就是不斷的和其餘的部落、之後再和其餘的國家融合的過程,黃帝和炎帝之間也是爆發了戰爭之後才合二爲一的。

現在華夏逐漸徹底把巴人、南蠻還有鮮卑等等族羣融入到自己的血脈之中,實際上也是這麼一個民族融合的過程。雖然這個過程之中原本充滿了悲慘和血腥,但是不可否認的是,有了這些族羣的加入,華夏的文化也更加的多元化、華夏所能夠直接管轄的土地也更加的遼闊,而華夏這個民族,也註定了愈發的強大。頑強而又包容,這或許是這個民族能夠數千年經久不息的原因之一。

當初的黃帝和炎帝能夠拋棄成見、共同發展,方纔有了今日的炎黃子孫,因此李藎忱相信這兩位華夏始祖的在天之靈還是很願意看到華夏在李藎忱的帶領下走出這樣一步的。

畢竟民族想要發展,就必須要擴充自己的地盤、增加自己的人口,這是任何人都不能改變的客觀規律。

這大好的江山,不是那麼容易就能夠拿下來,也不是那麼容易就能夠牢牢坐穩的。

而在這一排的下面一排,有兩個牌位,左爲尊,左邊的是李成的牌位,李成已經被追諡爲元皇帝。

雖然他並不是李藎忱的親生父親,但是的確對李藎忱有養育之恩,又有兩次救命之恩,自然當之無愧。至於李藎忱可能的親生父親楊愔,身爲北齊一國之相,其身份畢竟敏感,而且歸根到底,他是爲了北齊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了,而北齊在大漢的宣傳之中可也不是什麼好貨色,到時候一旦又拿出來說楊愔是陛下的父親、是大漢的先祖,那可就沒有辦法解釋爲什麼大漢的先祖會盡心竭力的爲鮮卑人服務了。

甚至有可能街巷坊間還會出現各種傳聞,直接質疑李藎忱的真實身份,懷疑他會不會是鮮卑人之類的,皆有可能。

爲了避免這麼多麻煩的產生,直接隱藏這個事實似乎反倒是最好的選擇了。

而且弘農楊氏現在已經通過聯姻和皇室以及朝堂上的權貴等等緊密的結合在一起,所以本來就不渴求一個得到證實的皇室身份。因爲那往往意味着肯定也會有人指摘說弘農楊氏附庸富貴,對於弘農楊氏本身難道就是好事麼?

不見得。

實際上作爲一個後來人李藎忱很清楚,歷史上楊堅作爲弘農楊氏不知道流落在民間多少代的寒門旁支——假如這是事實的話——硬生生的要把弘農楊氏變成皇親國戚,以表明自己出身根正苗紅,並且儘可能的拉攏以楊素爲代表的弘農楊氏貴族。

可是最後結果呢?

楊堅並不能阻止後人依舊在這件事上嘲笑他的牽強附會,而隋朝的滅亡和楊素之子、名義上的皇親國戚楊玄感的叛亂也有脫不開的關係,所以楊堅所做的不過是給後人留下了一個笑柄罷了。

既然沒有必要,那李藎忱自然也就不會去做。

畢竟在李藎忱心中,真正對自己有養育之恩的實際上還是李成。

上一次大漢渡過淮水的時候,李藎忱爲了主持潁水這邊的戰事,並沒有來得及前往呂梁收斂李成的屍骨,只能在遺憾之中把這個任務交給了自己的妹妹。

李憐兒已經在那個山洞之中搜尋到了衆人的骨殖,只可惜早就已經不能辨認,而且當初搜剿山林的北周士卒因爲同樣付出了不小的代價而深恨之,因此不少骨殖都已經遭到了非常明顯的破壞。李憐兒也只能把這些骨殖全部收斂起來,運到洛陽。

村寨之中的大多數人,都是那些年北方戰亂南下的流民,因此本來就應該葬在北方更加合適。而對於李成等人來說,追隨陳慶之完成的洛陽之戰,既是華夏軍事史上的神來之筆,也是他們一生的榮耀和驕傲,所以把這些老兵葬在洛陽城外,他們也不會有遺憾的。

他們的在天之靈,重新看到這一片曾經浴血廝殺並且刻下輝煌之名的土地,不知道會不會感慨萬千。

至於元皇帝李成的牌位旁邊,則是“大漢英烈”之牌位。

顧名思義,這就是爲了祭奠從大漢立國之後時至今日,所有前赴後繼戰死的將士們。

李藎忱要豎立這個牌位,一開始是有很多人表示反對的。

原因無他,以往歷朝歷代的祭祀,都是祭祀天地之後再祭祀本王朝的列祖列宗,豈有皇帝祭祀平民之道理?

第一九八五章 禁衛軍的實力第八百七十七章 任務艱鉅第二一七五章 低級的錯誤第五百三十章 撤第五百四十三章 昏招第一五六五章 解燃眉之急第三百三十章 眼中卿第二二三五章 陛下給我買的第一三九八章 雷公下凡第一六三九章 大定第二三六九章 一條鹹魚第一二七一章 某相信某的士兵第一千八十五章 讓他滾過來第一二九二章 沒得選第二百九十六章 爭執第一六六九章 這不是胡鬧第九百九十三章 巷戰第一五零六章 神醫第一千七十四章 狐狸精的味道第七百二十二章 離別第二百三十八章 隱約雷鳴第五百六十八章 衝中軍第六百四十六章 情理之外第二一七零章 廉頗未老,尚能飯否?第九百二十二章 風入松間颯颯寒第一七七八章 教科書式的攻防戰第一百五十四章 公平第二三四九章 天下誰人不識君第一二五一章 花瓶第一三九七章 靜水之下第二零七八章 用其人,不用其家第八十九章 聽一言(第三更)第一六九零章 鄉兵,新兵第六百二十九章 佳人心思第一三九二章 今年之內第一八四五章 這個冬天不好過第一六七七章 進英烈堂,咱們不一起第一千六十七章 鬥志昂揚第一七一七章 赤與青,山河鼎沸第九十九章 旨意第一百六十四章 楊愔第九百二十九章 漢王妃第一九三六章 海運的發展第二三二三章 吐蕃和大蕃第四百四十八章 巴蜀南與北第四百五十四章 賨人李迅第二一八六章 河邊第二一九三章 金城薛舉在此!第一二三零章 土地集中制第二一一一章 陛下溫柔似水?第二百二十章 缺口第一一四二章 風雪刀光第一九九四章 海軍,靠得住麼?第六百六十七章 南方的來客第三百八十九章 賣兒鬻女第九百四十二章 農耕事宜第二零四一章 巴人將士第三百五十七章 巴人八部第二一四四章 新修訂的律法第四百一十八章 還算有良心第二零一二章 我承認我有賭的成分第一六八一章 禁衛軍初戰第二二七零章 牽手第兩千零三章 席間驚變第五百一十四章 難以爲繼第三百三十三章 勾結第七百一十六章 接見第二一二七章 孩子的教育第二三二三章 吐蕃和大蕃第一千四十八章 畫卷第一七二三章 天要亡我?第一八四六章 韓擒虎的殺威棒第九百三十章 錢莊第三百九十一章 可有意見第二一八九章 軍事學院存在的意義第一九六八章 某尚未動,爾倒是先來第二百三十章 分兵兩路(傳錯章節了,這是今天的第一更!)第五百七十二章 血水第三十四章 荒村第一一一八章 一份子第二百六十二章 恐慌,害怕?第一六六六章 引他南下第三百三十七章 歲歲不得清平久第一六一二章 天下糧倉第二二四九章 夜色下的混戰第二三二八章 民族氣運,佑我華夏第一五四三章 一身輕第一二一七章 入門三考第一八一二章 可用第一六三九章 大定第七百七十章 霹靂車第十一章 往事(下)第二百七十一章 祭奠第一一二四章 虛張聲勢第一五六六章 預算和預案第二十三章 生變第八百七十一章 冬來第一一六八章 南北之別第九百六十一章 春耕第二一零六章 登銅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