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一五二章 地上和地下

殺入伏俟城也好,鑿通西域也罷,不過這些都是後話,眼前的重點,還是打贏武威這一戰。

武威守不住,戰場就會轉入天水、安定等地,甚至戰火會直接燒到長安城。

重開西域?夢裡想想吧,夢裡什麼都有。

李藎忱也不管在旁邊義憤填膺的蕭世廉,這傢伙可不是過過嘴癮,擺明就是在這裡給朕下套呢。朕要是滿口答應了,到時候漢軍擊敗吐谷渾,這傢伙就會以此爲憑,要求率軍殺入西域。

這點小心思,當朕看不出來?

李藎忱設想之中的開西域,終究還是要求穩。

這一點,蕭世廉不見得就能勝任。

西域,是曾經兩漢全盛時期的疆域所在,是無數英傑先烈浴血廝殺拿下的地盤,所以對於西域,大漢勢在必得。

但是如何拿下西域,這是一個問題。

只是依靠暴力的話,可能會讓西域諸國能夠在短時間內迫於大漢的威壓而臣服,可是長期呢?一旦大漢內部出現什麼變亂,無法在西域屯駐過多的兵馬,就和歷史上唐代一樣,安西都護府各部爲了平定安史之亂迴歸中原,西域轉眼支離破碎,唐人遺民和留守軍隊反倒是反過來成爲被西域胡人各族打壓報復的對象。

讓蕭世廉上陣,李藎忱確實是有些擔心這個傢伙會忍不住大開殺戒,畢竟西域諸國和中原分開日久,突然大漢軍隊殺上來,人家是不可能輕而易舉臣服的,一旦有所矛盾衝突,蕭世廉肯定不會對這些傢伙們手下留情,尤其是這一次西域各國還派遣兵馬前來助陣,必然會讓漢軍上下各級將領會忍不住對他們下手。

因此或許讓裴子烈去征服西域更合適一些,至少裴子烈生性更加穩重,不至於讓民族之間的矛盾激化,或者讓很多矛盾被掩藏下來不被發現。這樣的話,李藎忱自然就能夠更方便的和收攏巴人、南中各部一樣收攏這些胡人。

同時他也可以借鑑後世的經驗,在西域屯駐甚至乾脆直接從漢地向西域移民,先讓西域以殖民地的形式存在。

對外移民,對現在的大漢來說並不是什麼新鮮的事情了。

大漢早在拿下林邑之後就已經開始有計劃的向南洋等地移民,現在安南等地的開發都在如火如荼的進行。隨着大漢逐漸開始把重心轉移到北面,南方的很多投資之類的也開始迴流轉而支援北方的建設,不過即使是這樣,大漢也沒有放鬆對南洋的開發,而且南洋逐漸發現的豐富礦產和其餘物產,現在都已經逐漸形成規模,不少商賈甚至已經開始承包種植園和礦產進行開發,這些資源自然而然的也就都轉變爲錢財,反倒是成爲大漢國內恢復經濟的重要原動力之一。

這是之前即使是朝堂上的羣臣都沒有想到的。

華夏九州,地大物博、物產豐富,只是古往今來得到證實的,也是他們從小就受到的教育、從小就有的認知。而這樣的認知雖然沒有什麼錯,卻在很多方面上有意無意的造成了狹隘和侷限。

其中很重要的一條,自然就是唯有華夏富饒,周圍皆是荒蠻化外。

從文化和文明的角度來講,這一點似乎並沒有什麼問題。

諸如林邑啊還有西域諸國啊之類的,在文明發展程度上自然是不可能和華夏相提並論的。不管怎麼說,華夏也都是四大文明古國中唯一延續下來的,文化底蘊之深厚,放眼世界也是無敵的。

但是文明的富饒和強大與否,可不能和物產的豐饒與否相掛鉤的。

固然豐饒的物產可以孕育出來文明,但是不見得就能夠孕育出來一個強大的文明,非洲的物產富饒不富饒?結果不還是被窮的吊兒郎當的歐洲人吊着打?要不是從非洲和美洲掠奪了衆多的錢財,歐洲也不可能先一步進入工業革命時代,在未來快速發展的百年裡一直領先於世界。

南洋還處於原始狀態,這不能意味着南洋就是一貧如洗,甚至恰恰相反,這還能意味着南洋有大量富饒的物產之前沒有被人發現。

隨着大漢開發南洋,南洋的豐富礦產以及見所未見、聞所未聞的植物、動物等等,惹來了大漢朝野的矚目,這簡直就是一個活脫脫的山海經,所以原本華夏思想之中的限制和禁錮自然逐漸被打破。

人們的目光不再侷限於這九州之地,撐死天再加上一個西域,而是開始往更廣闊的地方展望,蒼茫大地、浩瀚大海,外面的世界遠比自己想象之中的廣闊,外面的世界也遠比自己想象之中的有趣。

以自己爲天朝上國,這是華夏曆朝歷代的通病。

以天朝上國自居,自然也就意味着目空無人,不再把其餘的周邊各國放在眼裡,同時也不會想着向這些地方擴張領土。

固然如很多人所說,我們的祖輩經過一代又一代的努力,的確已經從原來黃河中下游的一個部落聯盟發展到了現在幾乎佔盡整個亞洲最好地盤的局面,但是不可忽略的是,我們佔據的地盤,所謂的最好,是指的利於耕種,但是實際這一方土地上還是缺少很多重要礦產資源的。

假如華夏一直保持着原始的小農經濟,那麼有這麼一方土地,並沒有任何問題。

但是如果華夏想要從工商業上繼續發展,想要儘快積攢財富步入工業社會,那抱歉,這一方土地可能真的不能完全供養的起。根據後世的經驗就可以看到,除了青州,也就是山東這裡抱着一塊金礦、晉陽也就是山西南北有豐富煤炭之外,別的諸如石油、鐵礦、銀礦以及各種金屬礦產之類的,不是在東北就是在西南,更或者在西域的黃沙大漠之中。

這些都是大漢發展所需要的。

因此時至今日,假如大漢的掌舵者依舊只能看到地上的這些物產,那就未免過於狹隘了。

地下深藏着的,纔是這個國家未來更加需要的。

地上地下,缺一不可。

還好李藎忱在很早的時候就已經有了這樣的意識,當初他剛剛在巴蜀站穩腳跟,就派遣人手深入南中探查礦產,並且頗有收穫,爲今日大漢工業的快速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第一九四七章 樂昌就是定心丸第一三零六章 留給漢軍的時間不多了第一七一三章 又是桃林塞(章節上傳錯誤,補償加更一章)第六百一十五章 弘農楊氏第一一八二章 恍若當年第二零三一章 南方羣臣的態度第一七二三章 天要亡我?第一五三零章 範梵志的果斷第一七一九章 膠着第二二六二章 斬斷後路第一百章 繼承第二一七二章 非一代之功第八百九十九章 “路”第七百九十二章 前進第二百九十六章 爭執第一六六四章 歧途序章 白袍第二三三零章 律法和沈君高第一八一八章 矛盾要讓陛下知道第一二二九章 醉後第一七六九章 將將之才第二一二七章 孩子的教育第一四三七章 不能厚此薄彼第一百五十七章 武藝第六百三十章 異動第一四九八章 鎮定自若的巡撫第一二八九章 先登,先登!第七百八十章 分割第二二七三章 財政補貼第一七一一章 洞開的許昌城第一六六九章 這不是胡鬧第四百一十五章 大陣仗第一六八零章 爲了贏得這場戰爭第一五零六章 神醫第一八八八章 抓住河東第一四二九章 今日於郎,今日漢將第二二八五章 軍墾第一九九一章 手下人太能幹的好處第一五一四章 李詢聚將第一三九六章 老驥伏櫪第三章 鄰里第七百三十八章 恰恰相反第三百五十八章 萬川第二百六十一章 但使龍城飛將在第二二六八章 內府擴張帶來的問題第四百九十二章 落鳳坡第一九五三章 未來,當在他們手中第一五四二章 海軍上岸?陸軍下海?第十六章 不仁第一九六三章 教育科目的多樣化第三百二十七章 楊樹枝紋飾第一五二一章 林邑貴族的末日第二三四九章 天下誰人不識君第三百四十八章 過三峽第一一六九章 定北之策第三十八章 進山第三百四十一章 截斷沔水第一四六三章 班師回朝第四百二十八章 弄潮兒第六百五十九章 扯皮第一八一二章 可用第二零一八章 城牆上,各懷心思第一二五八章 殺人夜第二二四九章 夜色下的混戰第一二七五章 李淵的建議第一千八十九章 共同的敵人第五百三十六章 鐵騎卷塵來第二二二七章 陛下的雄心第一百一十四章 什麼樣的勝利第一千九十三章 轉角遇見突厥第七百九十二章 前進第四百九十八章 難測第二三二二章 陛下的多重考慮第二一五四章 務實的思想第七百三十八章 恰恰相反第五百一十一章 陰陽差錯第八十六章 三天第一七二九章 函谷關外幾人回第二零五二章 反戰第二二四三章 蘭陵蕭氏和陛下胸懷第一六一三章 一粒米,一個國第一七零五章 都在看着我們第四百五十七章 陌上雪第一八六三章 破局之處仍在河東第一七一一章 洞開的許昌城第一八九二章 華夏的民族精神第一八三四章 初雪第一三零八章 軍心潰第四百一十八章 還算有良心第二百九十八章 步步第二零九七章 天下將定,萬里無塵第二一一七章 家,越來越近了第九百三十九章 看不懂的年輕人第九百七十八章 天亡我也!第一一六七章 長處和短板第一五零三章 年輕人的較勁第五百八十七章 談判代表第八百三十七章 作壁上觀的感覺第一千一百零一章 靈武是底線第一二四六章 蕭蕭淮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