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九九五章 獨孤永業會懷疑的

海軍靠不住,這是陸師將領們長期以來的觀念。

並不是因爲海軍真的很差,或者海軍陸戰隊就是軍中的垃圾。而是因爲陸師和海軍之間的爭功,讓雙方自然而然會對對方形成鄙視。不過這種鄙視倒還沒有嚴重到雙方甚至要拒絕相互協助作戰的地步,當需要背靠背的時候,他們就會摒棄掉內心的這些猶豫和質疑,堅決的把背後交給對方。

這個靠不住,實際上只是靠誰不如靠自己的意思罷了。能夠自己解決的問題和本來歸自己的功勞,憑什麼要讓給海軍?

牛弘也並不是質疑海軍陸戰隊本身的能力,而是認爲以海軍陸戰隊這輕裝步卒的編制,對上北周的甲騎可能會難以抵擋。

現在李靖說話了,那牛弘就不再說什麼。李靖當初在陛下身邊的時候,曾經親自見到過海軍陸戰隊的訓練,他說的話當然具有足夠的參考價值。

“那我們現在應該如何是好?”牛弘很頭大。

論種地,他是一把好手。漢軍入駐代郡之後就開始平整土地,堪堪趕上了春耕的末班車,至少今年能夠收穫一批糧食。

論安民,他也是一把好手,漢軍的斥候撒出去,半個多月的時間裡,至少已經收攏了周圍的遊民百姓幾百人。

要知道這片土地早就已經荒無人煙很多很多年了,這些或是躲在南側山裡、或是已經快變成草原上游牧民族的百姓,能夠收攏起來這麼多,已經很不容易。

現在這些百姓都安置在?水兩岸新建的村鎮中,畢竟代郡這裡還要發揮軍事作用,百姓和軍隊混在一起不利於管理,還不如讓他們去守着新開墾的農田呢。而這些百姓,將會是新代郡的第一批居民,他們繁衍生息,在未來的某一天,將會讓代郡這個塞上名城重新恢復往日的光彩。

可是論打仗,牛弘還是想問一句:“如何是好?”

李靖沉吟良久之後,擡頭看着牛弘:“事不宜遲,咱們得抓緊準備進攻居庸關了。”

“這?”牛弘很詫異,對上李靖的目光。

你確定不是在逗我?

“不然咱們在涿鹿甚至這代郡按兵不動,獨孤永業會怎麼想?”李靖解釋,“獨孤永業要麼會認爲我們不過虛張聲勢,要麼會認爲我們另有所圖。他應該還不知道海軍跨海遠征的事,畢竟海軍和海軍陸戰隊之前一直在南方活動,周人的斥候不可能把手伸得那麼長。所以前者的可能就會很大。”

“可是我們······”牛弘斟酌道,“不就是在虛張聲勢麼?”

有沒有搞錯,某要是手裡有雄兵百萬,還用等海軍陸戰隊?就算是沒有火炮,用人命去填,都把居庸關給拿下了。

居庸關地處邊塞,也是年久失修,論堅固程度如何能夠比得上中原地區的武關之流?當時蕭世廉用了三個月,不也硬是把武關拿下來了麼?

現在就是因爲某的手上只有八千人,就算是加上你李靖帶過來的兵馬,也不過萬人罷了,將將和居庸關中的北周守軍數量持平。現在擺出來的架勢,不就是個花架子麼?

李靖笑道:“我們是在虛張聲勢不假,但是現在的獨孤永業應該不知道我們是在虛張聲勢吧?不然的話他不可能老老實實的蹲在居庸關,早就已經跑出來找我們的麻煩了。”

牛弘怔了一下,這倒是不假。

蹲在居庸關的獨孤永業很老實,當然還有一部分原因是獨孤永業一開始的確派出了不少哨騎想要刺探漢軍的虛實,結果都被牛弘集中火槍手予以迎頭痛擊。情報沒有刺探到多少,哨騎倒是損失了不少。

獨孤永業的麾下以步卒爲主——本來他蹲在幽州的主要目的就不是和漢軍作戰,而是爲了帶領幽州的軍墾,幽州這邊百姓的數量本來就不多,只能用軍隊進行開墾——自然經受不起騎兵的大量損失,這種刺探很快就告一段段落。

再加上從晉陽到幽州的道路,已經被漢軍切斷的七七八八,現在只能從晉陽到冀州再折而北上纔可以,即使是這條道路,也因爲漢軍的進軍而朝不保夕,所以獨孤永業更不知道平城漢軍的主力到底在哪裡,牛弘和韓擒虎給他和宇文純分別營造出來一種漢軍主力在代郡和漢軍主力在雁門關外的假象。

實際上平城漢軍一分爲二,哪邊也都不多,哪邊也都不少。本來韓擒虎那邊稍微多點,現在李靖趕到了代郡,兩邊也都差不多了。

也就是說到現在,獨孤永業還真的不清楚代郡漢軍的底細。

但是如果說之前漢軍遲遲不前是爲了耕作,那麼現在漢軍不能再沒有任何一點兒反應了。衆所周知,漢軍和“戰時爲兵、平時爲農”的北周軍隊不一樣,募兵制讓漢軍將士拿着多於周軍的糧餉,因此軍隊的主要任務也是作戰而不是耕地。

花着這麼多錢養着軍隊去耕地,那豈不是太浪費?漢軍不可能做這樣的事。所以軍隊在人手不足的時候幫着春耕或者夏收,並不是什麼奇怪的事,但是軍隊既要春耕、又要夏收,和屯墾沒有什麼區別,那就不正常了。

現在大漢各軍之中,除了西北的軍隊實在是受限於遙遠的糧道以及本地的供應不足,需要自食其力之外,還真的沒有哪支軍隊需要一年到頭守在田地裡。

而今的漢軍還不反常,但是如果再拖下去,就反常了。

獨孤永業不懷疑纔怪呢。

“可是進攻居庸?”

“我們現在有了火炮,對居庸關形成威懾並不是什麼難事,而且居庸關前地勢狹窄,大軍本來就沒有辦法列陣,幾萬人也好,八千人和一萬人也罷,其實到最後能夠擺開的也就是千把人罷了,所以獨孤永業除非率軍出城和我們決戰,不然如何得知我們到底有多少人呢?”李靖顯然心中早就有所定數,“到時候我們只要廣設營寨、多列旗幟,獨孤永業看不穿的。”

第三百二十章 前路第三百六十八章 涪陵已定第四百二十九章 巴人來客第一七六六章 勢如破竹第一六五六章 萬衆一心第一八九二章 華夏的民族精神第六百八十二章 登城第二零九九章 禍起蕭牆,我自有理第一百二十章 猜測第六百五十四章 多多益善第五百二十六章 總有一天第二一九零章 激戰荒原第三百一十七章 有情無情第一六七一章 援軍就在後第五百二十九章 佝僂老人第五百九十八章 光與暗第一九零四章 漢軍兵線第二二二零章 西門,西門!第一二八五章 倒黴蛋宇文溫第九百六十八章 有喜第一千二十一章 江州之會第二百零九章 “狼狽”(第四更)第二零九二章 南北一時皆是敵第九百六十章 如何服從第五十二章 生天第二一三七章 你來我往,針鋒相對第二三六三章 趔趄第一三七八章 奏章沒有陛下跑得快第二百五十四章 老子連狗都不如?第九百五十一章 溫水煮青蛙序章 白袍第一一五零章 正當時第一百六十七章 僵局第一千七十九章 寸步不讓第六十九章 王軌第一五七一章 十里郊迎第一七零四章 盼望着第四百八十章 援軍第一五二九章 戰盧容,火槍對大象第三百一十一章 黃雀在後第一千零六章 任蠻奴第一五七七章 皆大歡喜第一八七一章 各司其職,謀定河東第九百五十四章 守歲第一千七十四章 狐狸精的味道第四百一十六章 殺雞用牛刀第一四六六章 帝王的弱點第三十六章 蕭世廉第七百五十九章 激戰山腳第二一七九章 與此城共存亡第六百八十章 該信任誰?第二二四六章 夜裡的巷戰第二零九四章 不戰而屈人之兵第八百四十七章 尉遲寬的無奈第二零四九章 可信者,寥寥無幾第一千九十九章 約定?不值錢第一千七十九章 寸步不讓第一千一十六章 年輕第八百六十六章 不同的戰略思想第一一六七章 長處和短板第一三六七章 一屋之朕第二百一十九章 紀南第一八零九章 朕的私房錢第一八八三章 我就知道姊夫你最好了第二百一十七章 北去第一百九十三章 敵我第八百五十七章 酒宴第一三五九章 變得真快第六百九十四章 訪客第一四一五章 朕想要潼關第二百二十五章 繞着彎子第五十五章 來者第一一八零章 過新年第二二零零章 身手矯健第一九三二章 去掉繁文縟節第十一章 往事(下)第一千三十四章 新白袍第二二三三章 一箭三雕第九十六章 請賜字第一八五九章 舊時代的背叛者第一九九七章 深沉的愛第一八四零章 巴不得呢第一四五三章 拖延時間第一二九四章 破了他的膽就夠了第一八四六章 韓擒虎的殺威棒第一百零一章 遵命第二二三五章 陛下給我買的第四章 桃源第一三八六章 再造長安第六百九十七章 合作愉快第二百三十一章 爲什麼是某第二一二七章 孩子的教育第二二二八章 張掖第三十二章 身份第二一四一章 不是你和我們,是我們第一五一三章 朱崖第四百三十一章 條件第一七六八章 會攻洛陽,誰來主攻第一八三九章 暖手第二一一三章 最後的忠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