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九五九章 春水滿鴻溝

可是如果爲了能夠讓大漢掌控整個世界,那麼即使是現在的大漢海軍,也已經還不夠用。區區十幾艘能夠遠航的戰船,固然可以讓南洋上、東海上的那些賊寇聞風喪膽,但是還遠遠不足以代表大漢去掌控遼闊的大洋和大陸。

十幾艘船,放在南洋很多了,但是放在漫無邊際的汪洋大海上,不過也就是幾塊小小的木頭罷了。

不過現在的李藎忱也很知足,天下尚未一統,全國各地都嗷嗷待哺,需要朝廷的資助來完成廢墟上的重建,能夠擠出來這些錢財爲海軍打造可以把南洋變成游泳池的船隊,已經算很不錯的了。

現在海軍想要繼續發展,不太可能,不過保持這個規模倒是比較容易。

征途猶然漫長,絕對不是一代人就能輕鬆完成的功業。

這個道理,李藎忱告訴蕭世廉和裴子烈,他們再告訴更多的人,一代一代相傳下去,逐漸爲越來越多的人知道,逐漸被一代代的後人銘記於心。

這樣,每一代人都會奮起向前,向着那未知但是富饒的大海前進,華夏的版圖也將隨着那一代代人、那一艘艘船,向外擴展,一直到真正的天涯海角。

李藎忱長長呼了一口氣。

尉遲貞輕輕握住了李藎忱的手。

“陛下已經是天下難得的賢明君主,臣妾以爲已然無人能夠挑剔,因此陛下也無須給自己太多的負擔,從三百年分割亂世走到現在,陛下所能做的已經足夠多,一切都需要慢慢來。”尉遲貞低聲說道。

李藎忱笑了笑:“也是,若是朕操之過急,未免揠苗助長。”

“臣妾絕無此意!”尉遲貞急忙說道。

揠苗助長可不是什麼褒義詞。

“又沒有說你錯,緊張什麼,”李藎忱無奈,“這後宮之中,沒大沒小的有,恭謹溫良的也有,甚至敢甩朕臉色的也有,但是一直膽小怕事的也就你獨一份兒了。”

尉遲貞張了張嘴,心裡不由得嘆息一聲。沒大沒小,說的自然是陳宣華,這是大家公認的和陛下最親近也是最沒有外人的姊妹。

可是我的出身,終究沒有辦法和陳宣華相比,她從小到大,幾乎可以說在父親和姊姊的保護之中長大的,後來李藎忱又接力保護她,外界的動盪顛簸,和她並沒有任何關係,所以她完全可以無憂無慮的長大,甚至都不用擔心自己的未來,因爲只要李藎忱和樂昌還在一天,任何人都不能也不敢傷害到她。

尉遲家自然就不一樣了,階下囚豈能和天之嬌女相提並論?

即使是尉遲熾繁入宮日久,在很多事上都會主動避讓樂昌,甚至還會避讓蕭湘這個和自己平起平坐的存在,歸根結底不還是因爲尉遲家比西樑蕭氏還要敏感和引人注意的身份,讓她根本不在任何人那裡拉下話柄麼?

尤其是尉遲迥後來死守不降這麼一出,更是讓尉遲家飽受非議,反對陛下善待尉遲家的也不在少數,尤其是不少認爲尉遲迥在之前的北伐之中抵抗天兵,尉遲家不能不受到任何懲罰。

這種輿論呼聲雖然被李藎忱壓下去了——從李藎忱本身角度來說,保護尉遲家一來是爲了保護尉遲熾繁,二來也是爲了表明自己聲在反對連坐制度上的態度,尉遲迥和尉遲家之間早就已經沒有多少聯繫,甚至尉遲迥還主動斷絕了和尉遲家之間的聯繫,自然就不能把兩者再混爲一談,甚至還要求尉遲家其他人爲尉遲迥贖罪。

但是陛下的保護終究不能讓尉遲家真正安心,因爲陛下也沒有辦法,同樣也不可能懲罰那些提出這樣異議的人。

因此尉遲家上下更是謹慎小心,他們很害怕什麼時候說錯了話或者做錯了事就惹來殺身之禍。

實際主持尉遲家家務的元老夫人,還採取了不少措施,一邊抓緊拉攏自己的孃家,讓元氏、長孫氏、宇文氏等投靠大漢的鮮卑家族儘可能的先站在一起,另一邊則把尉遲貞也送入宮中,以求能夠讓尉遲貞幫助尉遲熾繁鞏固尉遲家的地位,只要尉遲貞和尉遲熾繁受寵依舊,實際上任何人都不可能真的撼動尉遲家的地位。

皇親國戚,豈是外人能夠撬動?

但是這也就意味着,尉遲貞更不能在李藎忱這裡有什麼不好的表現,她失寵,距離尉遲家失寵、任人宰割也就不遠了。

不小心甚至膽小,怎麼可能?

李藎忱看着輕咬下脣、惶恐不安的尉遲貞,不由得笑了笑:“不用怕,朕不喜歡畏畏縮縮、猶猶豫豫的,有什麼話就可以說,要是你說錯了話朕就把你打入冷宮,那今天這位置,朕也沒資格坐。”

尉遲貞擡起頭,看向李藎忱。

李藎忱的眼神很堅定,笑容很和煦。

讓她的心中也無比的安定,一直下意識隱藏在影子中的心,被陽光照耀着,一如門外的萬物,沐浴春風。

她的心和陽光之間,似乎有一道滿是冰雪的鴻溝,而現在這道鴻溝,冰雪消融,春水盪漾。

“多謝陛下愛憐,臣妾牢記。”尉遲貞一點頭,神情分外鄭重。

————————————

大漢新元五年春日。

陽光明媚,飛鳥翩躚。

豫州,滎陽郡。

一望無垠的曠野上,風吹動新生長的小麥,綠油油的一直延伸到看不見的天邊。

原野上,越來越多的人們匯聚,而在他們的面前,無邊的曠野和田地上,有一條巨大的溝壑。這溝壑從南向北延伸,沿途不斷有大大小小的引水渠從溝壑兩側伸出,一直消失到遙遠的田野深處。

這溝壑就如同一條動脈血管,而這些引水渠就是無數的毛細血管,勾連整個田野,一旦有水,就能夠滋潤萬千土地。

這些百姓或是扛着鋤頭,或是揹着籃筐,他們就站在溝壑兩側,儘可能的向南或者向北,眺望,期待。

“來了,水來了!”有眼睛尖的已經看到了遠處揚起的煙塵,那不是滾動的塵暴,而是負責追蹤水頭、報告消息的傳令官吏。他們揹着令旗,一路跟着奔涌的水流,他們所在的位置,自然就是水頭所在的位置。

大地已經開始顫動,空氣中逐漸瀰漫起溼潤的氣息,大家看到了那在溝壑之中滾動向前的浪花。

第一八零五章 掌控輿論第一百一十五章 獵物已定第一七四四章 萬戶侯的誘惑力第一九七八章 先連成一片第二零九六章 孤軍轉戰,將軍乃人傑第一四零八章 誤會,都是誤會第五百四十五章 蟬第一四零四章 里程碑第二零二四章 回馬灘頭,激戰不休第一三九九章 一邊倒第六百零九章 來信第二零八五章 河套告急第一五零六章 神醫第六百七十章 開拓的精神第一五七一章 十里郊迎第二零五五章 戰還是和?第九百零四章 坐下來談談第一九六四章 戰爭,近在咫尺第二三四五章 楊堅:我虧了呀!第六章 陷阱第一九三零章 陛下對皇后有猜忌?第七百七十四章 是個聰明人第一二六六章 李穆的人情第一四六九章 對世家開刀第二一七三章 男兒至死是少年第六百零二章 驚喜第六百章 畫中人第二零八九章 雄關漫道真如鐵第一三七五章 長安城外第二百一十七章 北去第二三三八章 陳宣華:感覺綠綠的第二一八七章 金城薛氏,不辱家門第一二八八章 戰甕城第二百九十九章 請纓第三百一十七章 有情無情第四百七十三章 狹路第一六五三章 一面旗,一腔血第三百三十三章 勾結第一四四七章 通事館的重任第一三四九章 日南和灌湯包第六百五十一章 爽快第一千五十五章 改土歸流第二百九十三章 北天崩第一五六六章 預算和預案第六百七十二章 不會太久第八十七章 借書第一八零一章 一杯酒第八百二十九章 持平第一二四一章 又不是養成遊戲第四百六十八章 消失的隔閡第四百二十三章 定合州第六百六十九章 小隊伍第六十七章 強攻第二三二七章 平西三策第八百三十七章 作壁上觀的感覺第二二二八章 張掖第九百零七章 做些什麼第六百一十一章 時也,命也!第八章 危機第一千七十一章 鬱林動亂第二一零二章 聒噪,又沒問你!第二一四二章 沒有捷徑可走第三百章 助手第二一八三章 遺書都寫好了第一一四三章 帶路黨第一六九六章 轉進,時間不等人第一七一零章 不當三姓家奴第五百五十三章 鉤直餌鹹第七百二十二章 離別第一四一三章 心境不同第一二三八章 自找麻煩第五百六十六章 以靜制動第一百五十四章 公平第一千一百零六章 會師靈武第二三四零章 陛下的心結第一八二八章 不消停第六百六十八章 南中的現狀第一三四九章 日南和灌湯包第一八八一章 糧價不穩第八十一章 承遠齋第一七二四章 逆流而上是男兒本色第五百一十八章 靜與動第二二九六章 來自歷史的教訓第八百七十六章 亂世的主題第五百八十七章 談判代表第二二三一章 什麼樣的大漢第二百零九章 “狼狽”(第四更)第一三八三章 宇文忻的建議第一五三五章 橫山要道第六百四十一章 如履薄冰的許善心第二一八八章 默契的配合第九百二十八章 除卻巫山不是雲第一二四二章 幾成把握第一七五七章 克忠職守,大漢萬歲第一八三零章 咱們得主動第一八一零章 皇后會做人第一五七零章 增進姊妹感情第一千九十一章 不是一個人第一四六二章 可能會被打第九百六十一章 春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