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九五八章 國家未來,在陸也在海

裴子烈一時沉默。

張須陀的想法實際上也是現在很多人,不只是文官,還包括很多武將在內的想法。

現在大漢的陸師已經足夠強大,所以在很多人的眼中,只要把陸師拉上去,就已經足夠解決所有問題,相比之下,水師不但是一個吞金巨獸,而且水師也好,海軍也罷,終究沒有辦法在陸地上活動,而大漢想要在九州上站穩腳跟,以後還有出兵草原和西域,和海軍自然沒有太多的干係。

陛下執意這麼做,又是爲了什麼?

李藎忱一向會做一些讓很多人都看不明白的決定,而一直到很久之後,大家才能恍然意識到其意義所在,難道這一次亦是如此?

張須陀發現自己跟不上陛下的思路,但是他相信裴子烈肯定不會什麼都不知道。

裴子烈斟酌說道:“開拓西域和草原是必然的,陛下恢復前漢疆土之心從來堅定,毋庸置疑,即使是我們這一代人可能因爲種種原因受到阻礙無法做到這一點,我們的後代們肯定也可以做到,現在大漢已經擁有天下獨步的兵裝器械,而且我們的軍隊也足夠強大,西域和草原於我們只是時間問題。”

頓了一下,裴子烈看向南洋:“西域也好,草原也罷,這些都是我們的先祖們曾經走過的土地,而我們要做的,絕對不只是再走一遍先人的道路。西出玉門關有什麼,我們已經知道了,但是向南,向那茂密的叢林之中,向那汪洋大海之中有什麼,實際上我們並不知道。”

張須陀錯愕,這個問題他的確沒有思考過,或許是因爲從小他就生長在這片陸地上,所以在他的認識之中,世界或許並不只是這麼大,但是世界的各個角落的確是通過陸地來連接的,海洋的存在,更多的是作爲陸地的屏障和阻隔,從小時候的認知裡,他們就認爲海洋是很難甚至不可逾越的。

越過海洋,將會見到什麼,或者從海洋上一路向南、向北,而或者向其他的方向,是不是會有比陸地上翻山越嶺更加便捷的道路?

沒有人知道,甚至都沒有人思考過這個問題。

張須陀發現自己的視野,似乎太淺薄了。

察覺到張須陀臉上流露出來的羞愧神情,裴子烈笑了笑,今日的張須陀讓他想到了曾經的自己和蕭世廉。李藎忱想要開拓海洋、開闢海上絲綢之路的想法。

最早的聆聽者就是他們兩個,當時他們也對這個想法提出了很多質疑,甚至質疑要比今天張須陀說的還要直白和激烈,畢竟當時的裴子烈和蕭世廉更不敢想象大漢能夠走到今天的地步,自然也就不敢想象大漢會有那麼多的錢財和那麼高的工業技術能夠支撐得起對海洋的探索。

不過李藎忱最後還是說服了他們。

原因很簡單,古人們已經走過了從中原到西域的道路,甚至一路到北方的杭愛山、狼居胥山,都留下了古人的身影,但是大海,蒼茫大海,從古至今都沒有多少人真正去探索過,誰也不知道海洋裡有什麼,誰也不知道會不會有那麼一條更加便捷的道路在等待着人們去開拓,所以探索海洋,的確是一個不錯的選則。

尤其是如果海洋之中還有金銀財富的話,那前期的付出更是值得。

其實說到底,還是因爲年輕的人們,並不和年長的人們一樣更加傾向於沉穩保守,他們更期望能夠探索未知,無論是沉穩些的裴子烈,還是更加激進的蕭世廉,實際上都是年輕人,也更希望知道大海之中都潛藏着怎樣的秘密。

張須陀又何嘗不是一個年輕人呢?

被裴子烈這麼一說,他自己都熱血沸騰起來。

前人已經走過的路,就不再是未知的路,還有什麼好走的?去探索更遼闊的世界,不僅僅是爲了解開很多很多的未知,還是爲華夏民族的存續尋找更多的空間和資源,這是世代華夏兒女義不容辭的責任,沒有民族的存續,其他都是空談。

“陛下曾言,國家之未來,既在陸地,亦在海洋,海陸並重,缺一不可。”裴子烈伸手拍了拍張須陀的肩膀,“你還年輕,未來不只在我等身上,更在爾等更年輕之人身上,努力吧!”

張須陀鄭重的向着裴子烈一拱手:“必當不辱使命!”

裴子烈頷首,兩人互相行禮之後,向着各自官衙的方向走去,秘書監就在宮中一側廂房,而大將軍府是要出宮的。

而兩人並不知道,當他們談話的時候,李藎忱就站在宮殿門口,負手看着他們的背影,固然站在這裡聽不見他們的聲音,不過當李藎忱看到裴子烈拍了拍張須陀的肩膀,兩人拱手告別的時候,嘴角邊還是不由自主的露出笑意。

站在李藎忱身邊的尉遲貞有些好奇:“陛下,他們在說什麼?”

其實她更好奇的是,陛下明明什麼都沒有聽到,只是看他們幾乎沒有多大幅度的動作,怎麼就知道他們所說的是什麼,甚至正是自己所想的——若不是李藎忱所想的,他也不可能明顯表露出來開心。

李藎忱微笑着說道:“今日戰事規劃的時候,張須陀明顯就海軍能夠得到如此重要的任務有所疑惑,但是當衆又不敢直接問出來,不然的話就等於當衆對朕以及王昌提出質疑,所以散朝之後,必然期望能夠從大士那裡獲得一個答案。現在看來,對於大士給出的答案,張須陀還是很滿意的。”

尉遲貞似懂非懂,不過她對於這種打打殺殺的事興趣本來就不大,見李藎忱沒有再多說的意思,自然也就不再多問。

李藎忱只是靜靜看着張須陀的背影,裴子烈應該是天下少數幾個明白自己想法的人,因此就算是他有所保留,也應該能夠給張須陀講明白這個道理。

大海,充滿危險,但是也充滿希望,值得一代代人付出心血去探尋其中的奧秘。作爲一個穿越者,李藎忱比任何人都清楚探索大海的意義在哪裡,也比任何人都期望華夏能夠搶先開啓大航海的時代,儘可能的搶在西方之前掌控世界。

大力發展海軍,如果只是爲了對付北周,那實在是大材小用了。

第七百六十六章 誓死進攻第四百八十章 援軍第一三二四章 大難臨頭各自飛第一五四九章 林邑炮灰第兩千零二章 刺史的欣賞第三百二十二章 逃命第二一九八章 奮進的時代第四百七十四章 夜襲第四百二十三章 定合州第一五三零章 範梵志的果斷第一千一百零九章 浴血黃沙第一九七四章 甲騎對甲騎第一四零六章 老當益壯第二二六八章 內府擴張帶來的問題第三百零六章 霧中峽谷第一三零二章 你們要覺得丟人第一百四十六章 留意第六百零五章 許善心的煩心事第二百二十章 缺口第一二八八章 戰甕城第七百零三章 必須要做第七百五十章 日出第一四七八章 垂簾第二百二十五章 繞着彎子第一千一十九章 顛倒第一二一四章 穩紮穩打第二百六十二章 恐慌,害怕?第六百八十四章 有請第二百零一章 入城第五百四十章 巴人的擔心第一章 千年第八百一十六章 岳父可能是假的第三百五十二章 敵襲第二一一八章 陛下之壽三千霜第一二零六章 殺伐果斷?第二零五二章 反戰第七百四十三章 英雄寞第十九章 火光第一千一百零九章 浴血黃沙第一四三七章 不能厚此薄彼第九百八十二章 事不可爲第二一六七章 安定與絲綢之路第二三零零章 內府的橄欖枝第五百五十四章 願者上鉤第一四四五章 北與東第二三三零章 律法和沈君高第一一一零章 陣法變化第一五三二章 何謂漢人,何謂大漢第一九六三章 教育科目的多樣化第四百零八章 清晨第二零一五章 將士用命,攻破居庸第三十四章 荒村第一八零零章 李藎忱入城第一百七十七章 詔書第三百八十二章 一山放過一山攔第八百一十三章 態度不同第一六九一章 守望第九百三十三章 獨立成軍第三百四十一章 截斷沔水第六百五十二章 家書第八百五十四章 是時候休整第二二八一章 步步爲營和直搗伏俟第七百二十章 倖臣第一千六十章 再向河梁把琅琊越第一百九十七章 家書第二一六五章 巡視陪都,名正言順第二一二一章 你這樣讓我很難做啊第一百八十五章 隱患第一一一二章 江陵初雪第二三三七章 安撫江南第七百一十五章 紅裳第二二三八章 工部的未雨綢繆第二一二一章 你這樣讓我很難做啊第一九二六章 穩定西北,當步步爲營第一九五五章 王昌入洛第六百零三章 各項事務第一千二十一章 江州之會第九百四十二章 農耕事宜第四百九十四章 來不及第三百二十六章 明月第一百五十九章 槳聲燈影第一五八五章 油嘴滑舌的新解釋第二百八十六章 環環相扣第二二二七章 陛下的雄心第一二八一章 穩坐釣魚臺第一百零三章 考覈第八百二十五章 突圍第六百六十五章 突擊訓練第一六九五章 將軍,帶我們守住這裡第一一七二章 毀滅的力量第二三二四章 前路苦寒第六百五十八章 獅子大開口第二零一六章 各有好消息第一百一十三章 什麼樣的君王第八十六章 三天第一百八十六章 知足第六百三十章 異動第一九二八章 恩科第九百一十一章 入安定第一八零四章 應戰才能避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