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六五六章 萬衆一心

之所以大漢能夠這麼快速的完成全國範圍內的動員,歸根結底還是因爲這些年來大漢進行的各項制度改革。

一來官職在簡化,所以一切物資的跨區域調動都少了很多審批和核查的過程但是又能夠保證物資的質量和數量。

二來監督在加強,御史臺在裴忌的帶領下全力運轉,任何違法亂紀的人將會被巡查的御史官員直接捉拿,快速去掉整個體系之中的蛀蟲。這些代天巡狩的御史官員手拿尚方寶劍,是真的敢動手的,而且他們之中的絕大多數都是飽受詩書教誨的清流人物,若是換在別的時候,一幫天天找茬還柴米油鹽不進的御史會很讓人頭疼,但現在,李藎忱可算給他們找到了用武之地。

三來百姓在受益,可以說這些年來大漢進行的改革,受益最多的不是官員,而是百姓,無論是法律體系的建立還是田產製度、金融體系等等的完善,百姓都從中獲益良多,再加上不少自家子弟都積極從軍,所以百姓受益之後也想要報答朝廷,同時也是爲了支援前線的自家子弟。

四來大漢已經通過義學、書院這些建立起來了完善的基層官吏後備制度,你們說缺人?那簡單,書院裡的那些書生年紀雖然不大,但是幹勁十足,跑跑腿的事情絕對可以拜託他們,而且他們還任勞任怨認爲這是一個非常好的鍛鍊自己的機會——當然了他們的想法也沒錯,和後世的大學實習生如出一轍。

正是因爲這些原因,大漢短短几天內就完成了從南到北的舉國動員,尤其是靠近前線的淮南、荊襄和漢中等地,李藎忱才收到前線戰報,這些地方就已經開始行動。

同時也得賴於這些年大漢工業的發展,大大小小的河道上,大漢展露出來了強大的運輸能力,不知道多少普通老百姓操着自己的船隻爲朝廷、也爲自己在前線拼殺的兒郎和左鄰右舍家的子侄轉運糧食和各式各樣的物資。

如果說之前南北朝時期的任何一場戰爭,實際上是朝廷自己的戰爭,和下面的任何一個百姓乃至於世家都沒有多少關係的話,那麼現在這場戰爭應該就是整個大漢的戰爭了,或許南朝的任何一個統治者都沒有想到過,有一天那些在他們看來愚昧無知的百姓會這麼熱情的投身於這樣的一場戰爭中。

不管是因爲大漢的確給這些百姓帶來了好處,讓他們心甘情願的爲了大漢而做出一些微薄的貢獻,還是因爲大漢給他們畫了一張巨大的餅,讓每個人都看到了和平徹底到來的希望······至少現在,每個人都在齊心用力。

整個大漢上上下下,前所未有的團結。

北固山上,大風吹卷,依舊帶着涼意,而山下,卻是熱火朝天。

蔣元遜三步並作兩步走上北固山上的北固亭,看着山下的恢弘場面,感慨萬千。

映入眼簾的,除了北固灣上來往的萬千船隻之外,還有山體上直接懸掛的大字,“萬衆一心”、“光復中原”。同時在山腳下和山上,還有很多橫幅和宣傳畫,上面都寫着各式各樣的標語,有的則是畫的圖案,描繪着英勇的漢軍將士在前線浴血廝殺的景象,而往往他們的背後有大量的大漢百姓在搖旗吶喊。

這種讓每個百姓都能看到、都能看懂,同時還能感受到自己的存在的方式,受到了廣泛的好評,不少百姓甚至還簇擁在那裡找來找去,這個覺得畫上的年輕戰士像是自己的兒子,那個覺得後面推着小車的民夫應該是自己的侄子——大家終歸還是不好意思說畫的是自己。

而在山腳下到山路上,《大漢報》、《京口報》等等國家範圍內和地方官府主辦的報紙隨處可見,頭版頭條自然是李藎忱號召整個大漢團結起來共同北伐的聖旨,而後面還有大量時事評論以及軍事新聞,大漢的軍隊正在各個戰線上高歌猛進——不管是不是,都得是的——而各地的州府也在全方位配合,甚至本地的一些積極出力的人都在報紙上能夠找到名字。

上報紙,簡直就和立牌坊一個樣子,因此這些百姓們爲了能夠光宗耀祖,一個個更加賣力。

對於這些幾乎從來沒有見過的宣傳手段,作爲老將的蔣元遜目瞪口呆之後,也只能心中讚歎一聲。

陛下到底是陛下啊,要說這煽動人心的事情,陛下果然是行家裡手。當然了,蔣元遜並不知道,這些自己從未見過的手段,在後世也並不是什麼新鮮的事物,而且李藎忱也並不是完全主導,他只是給禮部提了一些建議,大多數都是禮部自己思考完成的。

掛橫幅這種事,大概是華夏的種族特技,所以李藎忱點撥點撥,江總等人就能夠醒悟。

“將軍,南方各郡支前的隊伍已經到了。”一名親衛快步跑過來。

所有江南州府,或者說基本上全部的南方不直接參與戰事的州府,都組織了不少丁壯作爲支前隊伍,這些支前的人主要負責從後方向前方轉運糧草和器械,每個人都是有統一的衣衫和隨身護衛器械的,實際上應該算是大漢的後方輜重部隊。

畢竟大戰開始之後,人員緊缺,漢軍不可能拉出來那麼多人再維持後方的糧食、器械等的轉運,這個時候自然就需要大量的徵發民夫,不過和其餘朝代那樣民夫一般作爲徭役的一部分徵調不一樣,大漢徵發的所有民夫都是另行計算酬勞的,酬勞雖然不高,但是一來有總比沒有來得好,二來朝廷也會管他們的衣食住行,對於自家來說,這本來就能夠變相的減輕養活一個人口的負擔。

同時所有支前的丁壯,在回來之後都能夠獲得朝廷的獎賞,這個獎賞更多的是名譽上的,不過憑藉着這個名譽他們也能夠在地方上獲得實打實的好處,比如村鎮上的職務委任等等,他們會被優先考慮。

因此對於大多數的家庭來說,又不是上火線,春耕又結束了,這兩個月正是農閒的時候,派一個孩子去跑一趟,何樂而不爲呢?

“好,我們走!”蔣元遜徑直說道,支前隊伍將會在夏收之前撐起來漢軍的主要糧食運送,因此不能怠慢。

第七十一章 時間第三百八十四章 人、錢、糧第四百三十七章 新年第一天第九百六十五章 該來的總會來第一五零八章 人生軌跡的改變第一八一七章 思想要變第一九六六章 陳智深的改變第三百四十八章 過三峽第兩千章 西北風第七百七十一章 威風第二百五十五章 棋差一招第一四六九章 對世家開刀第六百八十八章 巴蜀消息第一五九五章 路與河第五百三十七章 背水第一三零八章 軍心潰第一三二八章 白鹿原上的風第一一九二章 化冰第三百七十五章 突破第一三六九章 怕死,又不怕死第五百九十五章 是否也在思念第一五五七章 柺杖第七百三十七章 快第一七三零章 打斷了脊樑第一八一六章 “離經叛道”的二劉第八百八十七章 暗藏的刀第二零四八章 胸有成竹第九百一十二章 外交家第一二二八章 對酒瓜洲渡第二零三一章 南方羣臣的態度第三百七十章 江南岸第二零五一章 陛下在幹什麼?第九百九十三章 巷戰第一七一五章 打臉,很疼的那種第二百五十三章 一石二鳥第九百三十五章 進退維谷第二百一十一章 霧氣第七百九十八章 與其慢慢凋零第九十四章 過吳府第一九六零章 貫通河淮,再造鴻溝第二百八十四章 江上第一百五十八章 死水第三章 鄰里第二百二十五章 繞着彎子第二二零一章 想揍自己人第一四一七章 老帥的反應第一四四零章 後生可畏第六百九十一章 就是要等第一九八八章 這不是田忌賽馬第一三六六章 駕前驚變第一二零七章 白袍的重心第二二五一章 黎明前第一三一二章 兩大都督第二百八十九章 憂慮第六十三章 介紹第一一五三章 騎兵衝擊第一八三九章 暖手第一千九十七章 船廠規劃第五百二十六章 總有一天第二一九四章 此等英才當舉薦第三百四十六章 落子何處第一千零六章 任蠻奴第一二九零章 拿不下就拆了它第六百七十九章 人心第七百二十章 倖臣第一七三九章 朕又不是豺狼虎豹第一五零二章 朕的底氣第一五七七章 皆大歡喜第一六四四章 漢軍騎兵的突進第九百六十九章 朕的命令第一三零九章 直迫上洛第四百一十五章 大陣仗西樑——一城之地,夾縫之國第四十四章 不留第三百九十四章 功還是過第二二四二章 吐谷渾來人第二一一二章 來生還是兄弟第二二二三章 歡迎來到武威第七百七十六章 是不是繞圈子第一百九十六章 先行第四百八十一章 發火第一五四五章 沒有火藥的火槍第二二五八章 開幕第一百五十二章 禮物第二一二二章 請冊太子,以安民心第一二一五章 整合第七百一十二章 拉鉤第二一四零章 也不是好欺負的主兒第九百一十四章 岳父的信第六百二十一章 守好底線第一七六二章 擊鼓,死戰!第一百四十三章 都是走後門的第一千九十九章 約定?不值錢第二三零四章 宗教第一五五一章 文武之間的衝突第一八二三章 六部的責任第一百四十五章 人心第一九四六章 打掃乾淨好請客第一千三十一章 詛咒第二零一三章 沒有失誤是最大的失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