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六五五章 大漢沸騰

自己來到這個時代的時候,好像也是四月初吧?

那是太建九年的事情了。

而現在已經是大漢新元四年。

七八年的光陰,彈指一揮間。

此時的自己已經不再是那個山野間的弱冠少年,而這個時代的風雲,都在自己的手掌翻覆之間!

戰爭開始的消息傳來,李藎忱就把建康府中級別高一點的武將一股腦的派了出去,裴子烈作爲大漢和蕭世廉並肩的存在,前往淮西坐鎮,統籌淮西和南陽的漢軍一起進攻許昌,戰略目的自然是爲了打開洛陽的南大門。

淮西和南陽的漢軍應該是大漢在整個戰線上比較薄弱的一環,倒不是因爲這兩個地方的漢軍素質不高或者將領無能,陸子纔是南陳宿將,而陳智深更不用說,是李藎忱麾下的一員猛將,但是這兩個地方的兵馬數量加起來才能比得上其餘地方一路,可是戰鬥卻是從兩個方向上爆發的。

再加上淮西的漢軍主要還是來源於淮南的南陳舊部改編,而南陽的漢軍則是後來的荊州、巴蜀新兵,雖然所有的軍隊都進行過大範圍的混編以消除地域上的影響,但是軍隊的傳承還是頗爲重視的,尤其是軍中不少基層將領都是當初軍隊之中的普通士卒一點點提拔上來的,要說沒有一點兒地域上的觀念當然也不可能,所以無論是淮西還是南陽的漢軍,之間的配合很有可能因爲地域上的隔閡和爭功的目的而出現差池,李藎忱不可能不對此作考慮。

所以裴子烈就是李藎忱當初已經內定好了的統籌淮西和南陽這相對薄弱的中段戰線的最佳人選。

李藎忱身爲皇帝,這一場關乎到國運的戰爭,御駕親征是必然的——朝中羣臣也情知攔不住他,但是就算是御駕親征,他也不可能跑得太遠,最多就是出面主持淮北的戰事。

至少從現在看來,淮北戰事也應該是各個戰線上前期最艱難的,西線上,蕭世廉只要能夠突破潼關,局勢就會大幅度好轉,而中線上有了裴子烈的統籌,直接壓迫到洛陽城南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就是這個東線淮北戰場上,南朝幾代人都沒有能夠突破的淮北防線,由吳惠覺來單獨坐鎮,未必就能夠服衆。

畢竟入大漢以來,吳惠覺除了當初李藎忱下江南的時候曾經率軍從京口上岸掩護側翼之外,幾乎沒有立下其餘任何的功勳,當然了這也和大漢遲遲不能在淮北用兵有關係,但是朝野之間質疑吳惠覺只是憑藉着父親的恩蔭才能走到這個位置上的也不在少數。

吳惠覺當初能夠把持淮南軍政,本來就和吳明徹有很大的關係,可以說是吳明徹用自己歸朝做一個有名無權的清貴高官換來的,雖然那已經是前朝太建年間的事情了,但是時至今日以此來抨擊吳惠覺的也不在少數。

所以李藎忱御駕親征,的確是解決東線主將人選質疑的最好辦法。

你們可以質疑吳惠覺不行,但是總不能質疑皇帝陛下不行吧?

由此,大漢的進攻實際上還是可以化分爲三個區段的,除了最北側的韓擒虎已經衝入草原,距離實在是有些遠,已然不能劃入任何一個戰區,其餘的,武關以北爲蕭世廉統籌的西線,武關到淮西爲裴子烈統籌的中線,而淮西以東爲李藎忱親自坐鎮的東線,大漢數十萬軍隊再加上規模龐大的水師三路並進,乃是南北朝分家之後南方從未有過的大動作!

當然了,爲了保障陛下御駕親征的順利,今日禁衛軍就已經陸續過江,留下來萬餘兵馬並羽林騎由李藎忱親自統帶,等到明日祭天之後再渡江前往淮南。

現在從建康前往淮南已經很方便,水師快船轉運,三四日便能夠抵達樑郡,兩日之內便可再抵達淮北戰線最前沿,而如今源源不斷的糧食和兵馬也正是通過這條大動脈不斷地向北運輸。

而爲了保障陛下御駕親征的諸多事宜,太尉府長史楊素已經先行前往淮北,而老將蔣元遜也被啓用坐鎮京口,朝廷並不指望着老將軍能夠再披掛上陣,只要可以鎮在這南北往來交通要衝之地,震懾一些想要趁着這舉國沸騰的時候謀私利的小魚小蝦就可以了。

因此此時的御書房之中,反倒應該是大漢上下比較安靜和人員稀少的地方了,因爲能出去的,都已經派了出去,甚至就連李藎忱自己的秘書監秦思祖,都掛上了大漢禁衛軍行軍長史的頭銜先行前往淮北負責禁衛軍先頭部隊的轉運和安置工作。

隨着戰火一起,整個大漢,都在急速運轉!

————————

京口,北固山。

北固山扼守大江,俯瞰江北,山雖不高,卻是京口一等一險要之地。京口如其名,是大漢建康府這京師之“口”,而北固山應該算是京口之“口”了。

北固山下的北固灣,這個時候已經被密密麻麻的船隻所覆蓋。

曾經還算寬敞的水面上,幾乎已經看不到波浪,來來往往的船隻佔用了航道上幾乎每一寸地方,飄揚的赤色旗幟點綴着迎風鼓盪的白帆,號子聲從對岸的瓜洲渡一直傳到這邊的北固灣碼頭。

一切看上去非常繁雜,卻又井然有序。

大漢多年來的努力,在這個時候已經完全展露出來成果。

戰爭開始之後,大漢從上到下開始全國動員,每個州府、每個縣城乃至於每個村鎮都被髮動起來,立國四年多乃至於更早時候存下來的大量糧食開始北運,從村鎮前的小河溝到縣城外的大埭壩,再到州府城裡城外的轉運碼頭,糧食一層層的轉運,一層層的匯聚,再通過江南運河和太湖北送到京口。

一般南方的小船不過大江,在京口,朝廷統一組織的大船裝運上來自於江東各個角落的糧食,再通過淮南運河一直運往前線!

同樣的場景不僅僅出現在江南,也不僅僅出現在北固山到瓜洲渡這古往今來都異常繁忙的航線上。從湖口到襄陽、從巴郡到江陵、從嶺南到湘州、從襄陽再到漢中······

南人擅舟,以南方爲主的大漢,在戰爭開始之後的五天內,就展露出來的強大的動員能力。

第一一一七章 雪舞第六百七十五章 難得消閒第一三八一章 楊素的八卦之心“麒麟才子”徐陵第七百五十六章 疑兵第二百九十七章 常山之蛇第一千一十九章 顛倒第一一八三章 也是後路第二三二九章 海晏河清,天下太平第六百八十九章 宮門外第六百一十七章 同盟第三百七十五章 突破第二一三六章 大佬們的沉默第一九一五章 停戰的默契第七百四十二章 沒有動靜第一千九十章 懷璧其罪第三百五十二章 敵襲第一七三零章 打斷了脊樑第一千五十一章 亡國禍水第一六二七章 長安會館第五百五十三章 鉤直餌鹹第一八五九章 舊時代的背叛者第四百一十六章 殺雞用牛刀第三百九十六章 不貪心第九百三十九章 看不懂的年輕人第一二八四章 程峰他有前科第二三三一章 今後國策,內擴外縮第一七二三章 天要亡我?第八百八十一章 格外的冷第一三零六章 留給漢軍的時間不多了第二三二八章 民族氣運,佑我華夏第一九四一章 恭候裴公久矣第一二六九章 螳臂當車第二一六三章 投桃報李第一七一五章 打臉,很疼的那種第七百六十五章 牽扯利益第二一九九章 不變的戰法第五百六十三章 越來越不明朗第二二三一章 什麼樣的大漢第四百四十九章 李藎忱的戰爭第八百零六章 錯在哪裡第一五零一章 求死不得第一三九四章 打上門來第五百八十三章 崔弘度的掙扎第一三八零章 回家第二二六九章 臣妾向陛下討個人第二零八一章 晉陽城第八百二十七章 這世道缺什麼第一六二一章 殿試三題第一千一十八章 孤臣第一千一百零三章 雲涌第二百零六章 默契(第一更)第一八五六章 這不是應該的麼?第一三九六章 老驥伏櫪第四百一十五章 大陣仗第一九八九章 沁水以南,盡爲漢土第一二八七章 士氣浮動第一二九九章 蕭關的弱點第二一三四章 天子門生第一二三四章 暴殄天物第一六零三章 卿家一小步第二零二零章 你沒有意見第二百五十二章 圍點打援第一百八十七章 索要第二百八十一章 封賞第一千七十六章 違令者斬第一千五十章 便宜大舅哥第一千七十九章 寸步不讓第一六六八章 海棠承雨(修改版)第二百六十四章 撤兵第七百五十一章 抗旨第四百六十八章 消失的隔閡第二零七八章 用其人,不用其家第二三一四章 王世充?第一五二九章 戰盧容,火槍對大象第二十章 殺機第二一一七章 家,越來越近了第一七七九章 大漢的家底第一七七九章 大漢的家底第七百五十五章 定軍山第五百七十二章 血水第三百六十章 馬不停蹄第九百三十三章 獨立成軍第二二八五章 軍墾第三百八十五章 多多益善第四百二十九章 巴人來客第一三四九章 日南和灌湯包第四百三十六章 新年前的寧靜第一五八八章 目光當向北第一五四二章 海軍上岸?陸軍下海?第二百一十一章 霧氣第一一三四章 兩腳羊的擔憂第六百九十九章 將軍的心意第八百三十五章 納入名單第六百六十二章 風捲衣袍第三百七十四章 獵物第二一七六章 鳴金第一五四九章 林邑炮灰第一一三八章 尉遲家的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