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五九一章 中原決戰方案

話鋒一轉,李藎忱還是又說了一句:“不過如果高麗有膽量支援宇文憲或者單純的想要算計我們,那也不用跟他們客氣,海軍的火炮不是吃素的。”

大漢固然現在不想和高麗出現矛盾衝突,但是大漢也不能給高麗一種好欺負的感覺,這樣只會導致以後邊境上會有更多的麻煩。先給高麗施加一下壓力,至少可以在以後爆發戰爭的時候讓高麗束手束腳,大漢才能掌握戰爭的主導權。

在座的衆人都用驚奇和詫異的目光看向李藎忱,難免都露出欽佩的神色。即使是對於李詢這樣出身北方的將領來說,高麗也是一個很遙遠、遙遠到甚至都讓人覺得有些不真實的存在,而李藎忱竟然已經把高麗考慮在整個戰略部署之中,陛下之高瞻遠矚,我等望塵莫及啊。

當然他們並不知道,李藎忱更主要的還是因爲知道歷史上隋唐時期高麗和中原王朝的那些恩恩怨怨罷了。

既然到時候戰爭不可避免,那就不如先敲打敲打高麗。

意識到自己這一次北上的責任有多重大,王昌和邱志也都收起來笑容,鄭重拱手應是。

楊素旋即轉移目光,沉聲說道:“宇文憲能夠橫行北方,得賴於其麾下鮮卑騎兵的強大,除了騎兵之外,大隊的步卒人數雖然衆多,但是多數都是收編當年齊國降兵,真正屬於周國的老卒並不算多,因此反倒是不足爲慮。”

李藎忱微微頷首,明白楊素的意思。

北周軍隊當中鮮卑將領和漢人將領之間的分化還是非常明顯的,一般騎兵以鮮卑人爲主,都掌握在鮮卑將領的手中,而步卒則是以北地的漢人爲主,自然也都是漢人將領統帶的多,換句話說,讓鮮卑將領去統帶步卒以及讓漢人將領去統帶騎兵,也都有些強人所難。

因此當初北周分家的時候,北周國內的步卒主力基本都在楊堅這邊,現在也都隨着楊堅勢力的覆沒,或是編入漢軍,或是歸家務農,不復存在,楊堅麾下的騎兵屈指可數,也幾乎都覆滅在了當初的上洛血戰中。

而北周國內的騎兵主力則依舊在陳王宇文純等人的手中,在宇文憲的麾下,反倒是步卒,除了淮北王軌麾下的一部分之外,其餘的多數都是當初的北齊軍隊改編或者拉來的壯丁,戰鬥力自然堪憂。

所以漢軍這一次北伐,最主要解決的肯定還是北周的騎兵。

“現在周人主力分作四部分,一部分在淮北王軌麾下,以步卒爲主,主要是守衛城池,除非我軍放棄進攻淮北,否則必然不會輕易有所調動,”楊素對於這些敵情消息自然是爛熟於心,“一部分在潼關尉遲迥手中,步騎混編,也是以守衛潼關到函穀關一線爲主要任務,除非我軍突入洛陽,否則也應該不會輕動;還有一部分在晉陽,是宇文憲手中規模最大的一支騎兵,歸屬於宇文純,最後一部分自然是宇文憲親自統帶的大軍,分別駐紮於洛陽和鄴城,以鄴城爲主,也是步騎混合編制。”

旁邊的張須陀也起身補充:“敵人的主力可戰之兵在二十萬上下,其中騎兵有六七萬,如果加上各地守備之鄉兵,總兵力應該在五十萬上下,而戰爭開始之後,估計還能再徵調二十萬左右的兵力作爲丁壯,用於守備城池或者後勤運輸。”

從金陵書院畢業之後,張須陀進入太尉府,充當楊素的副手,雖然位置不高,但是執掌的都是大漢軍事機密,其能力可見一斑。有這麼一個歷練的經驗,以後快速上升絕非難事,由此可見,楊素對於這個李淵在學堂上的“勁敵”還是很器重的。

李藎忱沉聲說道:“我們不能留給宇文憲那麼多時間,現在大漢舉國上下北伐,能夠動用的兵力也就在二三十萬左右,再加上民夫丁壯也不過四五十萬,和敵人不相上下,而我們雖然有火器之利,卻在騎兵數量上遠遠弱於敵人,勝算遠沒有那麼大。”

大家都紛紛點頭。

大漢既然要北上,就是以傾國之力,說句不好聽的,就是國運相賭。一旦戰敗,後果不堪設想,說不定就落得一個“元嘉草草、倉皇北顧”的下場,到時候大漢元氣大傷,說不定將會重新把局面變成當初南北朝割據的樣子。

要知道一次元嘉北伐失敗,南朝可是幾代人都沒有恢復過來元氣。

所以要打,那就要全力以赴,而且就算不是勝券在握,七八成的成功可能性總歸是要有的吧,否則甚至還不如暫時維持如今的局面。

“在實力上雙方差距不大,所以我們就必須要從戰略上下功夫,”楊素沉聲說道,“大漢現在有火器之利,這是我們最大的優勢,所以臣等以爲應該把敵人引誘到城池衆多、山丘高矮不平之處決戰,趁機消滅敵人絕大多數的可戰之兵,尤其是給予敵人騎兵以致命打擊,否則的話戰事一旦拖延到大河以北的原野上,將是敵人騎兵突進的絕佳機會,屆時大漢將處於劣勢。”

“決戰於中原是可行的,”李藎忱微微頷首,“大漢有火器之利,就算是攻堅也並不是什麼難事,反倒是將敵人拖入城池之中,可以有效地減少敵人騎兵的威脅,另外海軍可以溯流而上,切斷敵人從中原北上鄴城或者晉陽的道路,從而形成包圍。不過這樣的決戰之處,又應該選擇在哪裡?”

裴子烈徑直說道:“整個中原有如此之地的,不外乎青州和洛陽,而如果我們突破淮北之後,敵人不一定會全力把守青州,畢竟青州一帶和淮北連成一片,面向南面無險可守,相比之下,洛陽或許已經是唯一符合的選擇了。”

“這確實是敵所必救。”李詢也開口說道,“洛陽一丟,宇文憲將失去大河以南最重要的城池,宇文憲不會坐視洛陽丟掉。當初周國和齊國於洛陽拉鋸之慘烈,宇文憲是親自參與和見證過的,但是即使是如此,他也未曾勸說宇文邕放棄洛陽,可見在宇文憲之心中,洛陽就算是再是個陷阱,也只能硬着頭皮殺進來。

第一一六八章 南北之別第四百五十一章 對不住第一四八七章 震懾宵小第六百零四章 禮儀教化第一七四二章 不同的百姓第二二一五章 激戰城東南第九百一十五章 買賣第二零四九章 可信者,寥寥無幾第一百四十一章 如蓮第九百九十五章 倉庫爭奪戰第四百七十六章 死局與棄子第一六七五章 窄窄的棧橋第一六八一章 禁衛軍初戰第一三六三章 天無絕人之路第一二五四章 萬事開頭難第四十七章 香囊第一一四六章 血肉磨坊第九百三十九章 看不懂的年輕人第一八五四章 宇文純,逃!第二零一九章 大漢天威,無不拜服第一二六六章 李穆的人情第一千八十六章 曹忠,可以麼?第三百四十三章 後路第五百一十六章 有些事情必須做第二百五十章 答話第一九八七章 輕騎甲騎,剎那交錯第一千二十七章 上戰場第五百四十章 巴人的擔心第五百八十九章 風口浪尖第二零九零章 浴血雁門第三百九十五章 答案第二三四零章 陛下的心結第六十章 不求第一四九五章 皆是大漢天下第一四零七章 國丈受驚了第一一六八章 南北之別第二二二一章 繞城而戰第四百三十三章 一起扛着第一四八三章 刑法第六百零四章 禮儀教化第一六四七章 潼關下,火炮初戰第四百四十八章 巴蜀南與北第八百五十八章 尉遲家的禮物第一千六十七章 鬥志昂揚第一六四五章 合圍,司馬消難何處去第二百零三章 夜行第一六三七章 祥瑞生大河第一九四七章 樂昌就是定心丸第二一五二章 地上和地下第一四九四章 江南是江南人的江南第兩千零八章 宇文貢還不想死第一五零九章 煥新顏第一九八七章 輕騎甲騎,剎那交錯第一二一六章 樞密院第四百零二章 重逢第一三八五章 給尉遲迥的信第四百一十四章 氣運第一四八五章 白袍和府兵制第六百六十九章 小隊伍第一八五九章 舊時代的背叛者第九百七十六章 血與火第六百二十四章 重點第二一四八章 御史臺的都不好惹第一八七四章 那就他吧第二零五六章 鄴城?燕郡?都不可以第二三零六章 兩教之爭第一七五一章 最後的強援第二二四九章 夜色下的混戰第九百一十七章 名義第一六六九章 這不是胡鬧第五百五十六章 早知今日第三百六十八章 涪陵已定第八百六十三章 襄陽守將第九百零一章 生死壕溝第一九七六章 巡營第九百二十四章 密使第一四二二章 尋求合作第五百九十九章 僅憑這些還不夠第八百六十七章 妾身可做不了主第一六九五章 將軍,帶我們守住這裡第二三六一章 產業定位不準確第二三六二章 親眼所見方爲真第一百七十五章 雨夜第二百四十二章 效死而已第九百一十三章 歸漢中第一四九一章 認識圓第八百一十三章 態度不同第五百八十四章 在朝廷心中第六百一十六章 世家興亡第七百四十三章 英雄寞第二零三九章 宿命中的敵人第九百八十九章 浴血湘水第三百八十七章 以退爲進第七百一十五章 紅裳第一三五五章 戰鬥的節奏第一千七十九章 寸步不讓第一六五四章 萬里狼煙第一三四五章 皇帝,是真正的皇帝第四百二十八章 弄潮兒第一七七五章 父與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