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五九三章 送別

大漢新設立之安南州,象林郡。

幾個月之前這裡還是林邑國的都城,而現在已經變成了大漢統治下的一個郡府,這裡也是大漢現在所能統治到的最南端的郡府。

自從漢軍進入象林之後,從朱崖、番禺乃至於北面的南安(今泉州)、晉安(今福州)以及會稽、江陰等地的商船都絡繹不絕的進入象林碼頭。自從大漢和林邑開戰之後,南方海上商路來往船隻都需要受到海軍巡弋戰船的檢查不說,陸地上的商路以及從朱崖、番禺等地經過象林再到南洋各地的商路更是徹底斷絕。

在這之前,不少商隊都是經過陸路抵達象林之後再乘船出海,或者通過小船將貨物從番禺等地轉運到象林之後,再換裝大船運往南洋各個地方,畢竟直接用大船從番禺千里迢迢的運送貨物到南洋各個島嶼的話,耗費頗多,中間能夠節省一點兒成本自然是一點兒。

朝廷對林邑用兵,那是國事,商賈們本來就不敢多抱怨什麼,而且如果朝廷真的能夠拿下林邑,那麼就意味着之後貨物中轉象林等地的話,將不會再面臨着林邑方面刻意收取的高額費用,這對於商賈們來說絕對是求之不得的好事,短期內的損失當然算不得什麼,這筆賬大家還是算得清楚的——當然瞭如果有個別不識相的算不清楚,朝廷和大軍會幫他們算清楚。

因此當初朝廷進攻林邑的時候,甚至商賈們不但沒有人站出來表示抗議,甚至還有不少通過積極的徵調自己手中的商船爲朝廷轉運糧草和兵員,正是因爲有了足夠的民船幫着從後方轉運物資,海軍才能夠抽調出來足夠的船隻從象林向北進攻盧容,否則的話這麼多人每日裡人吃馬嚼,海軍的船隻得一直跑來跑去轉運物資才行,哪裡還能抽得出來手幫助陸軍進攻盧容?

好心自然就有好報,朝廷對於這些不管出於什麼目的,反正是起到了很大作用的商賈們自然也不會虧待,在南征之戰中立下功勞的這些商賈,在大漢恢復象林碼頭的運轉之後,自然就獲得了朝廷根據他們的功勞制定出的免稅或者減少稅收的待遇。

而且朝廷也對當初跟着林邑一起走的林邑商賈家產進行查抄,基本上他們的家中財物都落入了朝廷的手中,不過他們麾下的那些大小商船,朝廷自然是不感興趣的,海軍也沒有膽量拿着這些東西去經商,因此這些商船在海軍的眼中自然不過是一艘艘破爛,但是對於大漢的商賈們來說可都是寶貝,所以朝廷乾脆按照功勞大小將這些沒什麼用的繳獲分發了下去。

這些當初積極幫助朝廷的商賈們可以說佔到了天大的便宜,不說別的,就是象林的關稅豁免,就足夠讓他們之前受到的損失完全得以彌補回來。

這些商賈們在此次大戰之中佔到的好處,自然讓那些一開始還心中有所抱怨,所以並沒有出力,最後自然也沒有獲得什麼好處的其餘商賈們追悔莫及,早知道朝廷有如此厚待,那麼就算是傾家蕩產也得幫助朝廷啊。

畢竟在這之前,歷朝歷代對於商賈一向是沒有什麼好臉色的,單單是從士農工商的社會地位就能夠看出來,商賈一直都被排在社會三教九流的末端,因此只會有朝廷出面傷害商賈的事情,卻很少聽說朝廷什麼時候會給商賈好處,所以這一次真正有膽量賭一把朝廷態度的商賈終究是少數,而朝廷自然也不吝惜於給他們足夠多的好處。

好處是有很多種的,真正讓人羨慕的並不是明面上的那些東西。

稅收、船隻方面這些明面上的、以封賞的方式獎勵下來的好處還都只是小的,真正的好處實際上是在看不到的地方,這些爲朝廷征戰做出貢獻的商賈,肯定在朝廷那裡已經留下了姓名,到時候朝廷有什麼好事,肯定也是先讓他們吃肉,剩下的人只能跟在後面喝湯。

不說別的,現在朝廷已經開始着手在象林南方修建新的商貿碼頭和一個嶄新的專門用於同南洋進行貿易的城鎮,而這些有功勞在身的商賈們,自然就是優先入駐碼頭和城鎮的人選,其餘人就只能在旁邊先眼睜睜的看着了,這是什麼,這是關乎到子孫後代甚至整個家族的事情。

南征之戰已然結束,一切都已經無法挽回,但是大漢新的征戰還沒有開始,所以商賈們開始摩拳擦掌,準備在大漢之後的戰鬥中說什麼也得做出點貢獻。

大漢的商賈們的積極性已經完全被調動起來,讓這本來就很熱鬧的象林碼頭顯得更加熱鬧,來來往往的船隻和碼頭上忙碌着卸貨的丁壯,無疑是在告訴所有人,雖然象林城的主人換了,但是這座城依然是南洋海岸線上的一顆明珠。

當然了,上層的人都清楚,在南方河口位置新建立的那座城池,將會取代象林,成爲大漢在南方新的象徵,而象林最終則將成爲大漢海軍的一個重要港口,大漢海軍將會以此作爲跳板,讓自己的戰船征服整個大洋!

“你我兄弟今日一別,不知道何時才能相見啊。”羅毅向着戚昕拱了拱手。

一艘戰船已經在碼頭上等候,站在戚昕身後前來送行的人不少,包括象林太守虞世基、白袍安南總管裴蘊等人都在。大家前來自然是爲了南征之戰中立下赫赫戰功的羅毅送行。

大漢已經準備北伐,南方自然不能再屯駐那麼多兵馬,李藎忱下令抽調南方部分兵馬北上,考慮到羅毅出身北方,熟知北方的地理環境,所以他也在北上的行列之中。

而北方海軍已經有王昌等人坐鎮,戚昕自然就不用北上,他將率領海軍向南開疆拓土、探索大洋。

追隨羅毅北上的兵馬並不多,實際上就是他的幾十名親衛和專門抽調北上的百餘名火槍手罷了。

他麾下的主力將會轉調入魯世真和馮僕的麾下,這兩人奉命駐守安南,並擇機向西進攻扶南和真臘。此次羅毅北上,考慮到他在南方有多次跨海進攻以及搶灘登陸的經驗,所以將會主掌新組建的海軍陸戰隊。

第六十七章 強攻第二百九十三章 北天崩第七百六十五章 牽扯利益“麒麟才子”徐陵第二一二一章 你這樣讓我很難做啊第一六四三章 貧富差距第一千七十三章 本將軍是妻管嚴第六百五十五章 忽悠第一一四九章 血償第七百六十九章 戰爭的目的第二零三零章 世上安得雙全法第八百三十三章 差不多了第七百七十八章 城裡城外第六百三十二章 不想隔岸觀火第一四五九章 背叛與信任第一九八一章 火炮齊鳴第二二五五章 安排的明明白白第一六六零章 誓師出征第一八零七章 芳心第一百零四章 親衛第六百四十七章 臣以爲第二百五十二章 圍點打援第一百二十三章 表態第一五三零章 範梵志的果斷第一千四十三章 入城第二一零九章 學習是人類進步的階梯第三百四十七章 初生牛犢第七百四十九章 天下更大第五百四十七章 蟬要叫得響第一七九五章 僵持和發展第三百二十二章 逃命第一千一十六章 年輕第八百七十一章 冬來第一二九零章 拿不下就拆了它第一百六十二章 坐觀第一二七四章 登上歷史舞臺的李靖第一千零三章 國事家事第一百五十七章 武藝第一五九六章 把天下收入囊中第二二零七章 三個白袍第一四五六章 律法第一百八十九章 孤家寡人第三百六十三章 難以拒絕第九百四十三章 醉太平第一八六零章 賣隊友?第一五九零章 從山東到遼東第四百五十五章 雪落第八百八十章 於氏之困第九十六章 請賜字第七百六十七章 隨風雲而動第一三四二章 一大一小沒正形第七百九十五章 添油第一一四八章 復仇之火第一二五五章 春雷第一七六九章 將將之才第二零五四章 持節北方,比肩蘇武第一百四十四章 嫌疑第八百六十七章 妾身可做不了主第一六九七章 命中註定的對決第二二零九章 刮目相看第一六七二章 混賬第二一一九章 且看門外,風猶未定第一七二三章 天要亡我?第一三八九章 岳父大人還沒死第一五三三章 平亂的好辦法第二三零七章 陛下信什麼?第一九三四章 振興兩淮第四百一十六章 殺雞用牛刀第五百零九章 死守第一五五九章 比技術更重要的第五百一十二章 更爲艱難第四百四十三章 攻與守第一八五四章 宇文純,逃!第二零九零章 浴血雁門第一六四六章 戰還是降,都是開門紅第二三三九章 絕知此事要躬行第七百五十七章 山南第一七零八章 人未至,炮先至第一六七八章 血色晨曦第一七七五章 父與子第九十八章 習武第六百零三章 各項事務第二二零七章 三個白袍第一九一一章 兩個撿便宜的人第一千五十八章 給個“關公”拜第九百八十四章 業火第一千零四章 民富之後第一四八九章 幾代人的努力第一九七二章 甲騎,不可不防第六百六十五章 突擊訓練第二零三六章 風聲鶴唳,草木皆兵第八十二章 女兒紅序章 白袍第一七二零章 不能製造內部矛盾第三百八十二章 一山放過一山攔第一六一八章殿試題目第二百五十一章 山呼海嘯第二一一一章 陛下溫柔似水?第七章 求死第一三零九章 直迫上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