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四五五章 總有人要證明

元諧的目光在元浩和元滂的臉上掃過。

兩人挺直腰桿,彷彿想要證實自己剛纔所說的沒有任何錯。

元諧輕笑一聲。

“兄長,難道不對麼?”元浩握緊拳頭。

跟着元諧這麼長時間,他們很瞭解元諧,元家的年輕一輩之中,元諧是最驕傲的、也是最出衆的,當初他能夠憑藉一己之力帶着整個家族投向楊堅,並且保證了家族在楊堅和宇文憲的政治鬥爭之中不受到衝擊,即使是家中的老一輩人也都對他刮目相看。

後來元諧領兵,能力和戰績也是有目共睹的。

正是因爲知道兄長的這份驕傲在,所以元浩他們堅信,哪怕是家族之中傳出來想要讓他們背叛楊堅的意思,深知這本身也是爲了家族能夠重新在大漢之中站穩腳跟,兄長也不會選擇這麼做。

他有他的驕傲。

讓他背叛楊堅,就等於背叛他這麼長時間來所做的一切努力。

這是不可能的。

當初兄弟幾個投奔楊堅,是約定好了同生共死的、

既然兄長不會背叛楊堅,那他們也就會跟着兄長一路走到底。

“有你們在身邊,某這一輩子足矣。”元諧搖了搖頭,伸手敲了敲桌子上的那封信,“但是你們誰都不要忘了,我們不僅僅是一個人,我們的背後還有整個元氏。”

頓了一下,元諧苦笑道:“正是元氏曾經身爲皇族的身份,讓我們每向前走一步都要承擔比別人更多也更大的壓力,我們要承擔平白無故的質疑和揣摩,而實際上元氏已經沒有了問鼎之心,可是又有誰能知道呢?”

元浩和元滂都有些楞然,這個時候爲什麼要說這些?

“所以家族之中長輩們的擔憂,某能夠理解,甚至感同身受,我們每個人的所作所爲,不僅僅是爲了我們自己能夠向前進,也是爲了家族的榮耀和未來。”元諧沉聲說道,“現在家族已經身在漢人之中,元晟叔叔獲取了漢人皇帝的信任,至少我們家族還有繼續存活下去並且維持現狀的可能。”

頓了一下,元諧拿起來那封信:“現在這是我們將這種可能變成一定的機會。”

元浩和元滂下意識的對視一眼。

這反轉來得太快了一些吧?

“等和元晟叔叔商定好細節之後,你們改旗易幟,直接進攻楊堅中軍大帳,把一切都搞亂,到時候裴子烈必然會趁機率軍掩殺。”元諧壓低了聲音。

敏銳的察覺到了什麼,元浩低聲問道:“那兄長你呢?”

元諧沉默了。

良久之後,他方纔苦笑道:“元家······總還是要有人留下來犧牲,以證明元家不是徹頭徹尾的牆頭草。”

“兄長!”元浩和元滂都驚呼道。

元諧是要以死明志啊!

而那豈不就意味着,他們甚至要對自己的兄長下狠手?

這怎麼可能!

“兄長,要走一起走!”

“對,兄長,大不了我們兄弟三人直接去投那裴子烈!”

元浩和元滂着急說道。

元諧卻擺了擺手:“我們那樣做,豈不是又證明了自己是牆頭草,又沒有立下什麼功勞麼?所以終歸是要有人走,有人留的······說來某有些自私,小人的名聲都要讓你們承擔了,自己倒是去當那忠臣,所以只要你們不責怪某,某就已經很知足了。”

元浩兩人同時跪倒在地,聲音之中已經帶着哭腔:

“我等二人能有今天,全賴兄長提攜,安敢有所責怪?”

“那就各自準備吧。”元諧淡淡說道,迎着心腸背過身。

再說什麼的話,恐怕就算元諧再怎麼心腸堅硬,也實在做不到就這麼甩掉自己兩個長期以來相依爲命的兄弟。

元浩和元滂重重叩首,轉身離去。

兄弟三人這一別,怕是以後天各一方了。

——————————--

“臣參見陛下!”陳叔慎很是意外李藎忱會親自過來。

陛下雖然來長安時間不短,但是下面的各個部門倒是跑的不多,主要還是到軍營之中去得多,這也反映出了大漢之前的側重點,還是落在了戰爭上。

而現在隨着戰線已經穩固,李藎忱開始把重心放在經濟建設和教育事業發展上。之前的書院和義學是一方面,戶部和商部這邊負責的經濟建設自然也是另外一個很重要的方面。

畢竟關中至少在現在依舊是天下數得上的富足之地,更是北周幾代人潛心經營的大本營,李藎忱能夠將楊堅和北周取而代之,是憑藉實力,但是取而代之不代表就能夠穩坐釣魚臺,想要真正的讓大漢的統治在這裡變得穩固,當然不能僅僅依靠強力鎮壓。

李藎忱也要吸取之前北周的教訓。自從北周取代西魏成爲關中的主人之後,對於疆域內的百姓,盤剝多於恩惠,否則北周也不可能支撐得起這麼多年從未停止的戰爭,尤其是在宇文贇登基之後、大象之亂前期,宇文贇對百姓的盤剝也到了北周統治時期的頂峰,甚至稅收都已經收到了三四十年之後。

因此實際上丟給李藎忱的是一個不折不扣的爛攤子。歷史上關中地區、巴蜀地區的叛亂在北周時期到隋朝初期時有發生,諸如樑睿等名將都曾經參與過平叛,甚至諸如元諧、樑士彥和宇文忻等人,本身就是叛亂的主角。

關中雖然富足,但也被北周幾代人折騰的元氣大傷。而現在李藎忱也不是說什麼稅收、錢糧全都不要了。他拿下關中是爲了能夠繼續給西北輸血的,畢竟之前西北全靠巴蜀來支撐,久經動盪的巴蜀也沒有那麼大的力量,現在也纔剛開始恢復元氣,要是一直被西北拖累的話,巴蜀恐怕很難在短時間內重新成爲“天府之國”。

李藎忱拿下關中是爲了讓巴蜀有喘息的機會,並且將巴蜀的財力物力開始向南中轉移,畢竟大漢想要發展,就不可能侷限在現在已有的土地上,這些華夏九州傳統意義上的地盤經過三百年的南北朝戰亂,早就已經被摧殘的差不多了,李藎忱想要有更多的財富來源,就只能向老天爺、向荒蠻之地進發。

因此如何在關中的多年苛捐雜稅和大漢急需的錢糧之間尋找到一個平衡,是戶部官員們最頭疼的事情。

第一一五零章 正當時第一七七九章 大漢的家底第七百二十章 倖臣第一三一五章 後繼有人第一三四零章 楊堅的騎兵第一三六一章 捉楊堅第五百七十八章 質疑第二零四二章 火槍雖好,不是萬能第一五一五章 從蠻夷到漢人第二二九四章 契丹的堅強後盾第一一二五章 楊堅的應對第二百六十五章 會師第一四九零章 天圓地方第二百一十六章 接下來第一五七零章 增進姊妹感情第二百八十八章 插一手第七百三十五章 且看着第一四一一章 等妾見到阿爹的時候第一千六十三章 登基第一二五四章 萬事開頭難第八百二十九章 持平第一七一零章 不當三姓家奴第一二九五章 叔父要小心此人第四百二十四章 看得起我第二一四二章 沒有捷徑可走第一一二九章 一夜披甲第一一二六章 戰雲催第一三二五章 要定關中麼?第二零三二章 跟着陳宣華不學好第四百一十六章 殺雞用牛刀第一九六零章 貫通河淮,再造鴻溝第四百四十一章 杯水車薪也算給第一五一零章 十月的嶺南第四百零一章 再等等第一四六一章 不走心的勸降第一千七十二章 功過分開第一五六九章 聖人第七百一十七章 江山如此多嬌第八百三十六章 名正言順第七百一十二章 拉鉤第五百三十四章 沔水風浪急第二零四零章 搶灘,不惜代價!第一四三一章 黃沙灣阻擊戰第四百八十章 援軍第七百零八章 此話當真?第一六五三章 一面旗,一腔血第二二零三章 跑得真快第一千六十七章 鬥志昂揚第八百八十二章 不宜大動干戈第一四三六章 女人看不對眼時第一一七七章 九比一第八百八十五章 不會拒絕的辦法第一八六零章 賣隊友?第一六四一章 新卻月陣第五百二十七章 天亮了第四百一十八章 還算有良心第一五一九章 到羣衆中去第六百零八章 小心爲上第一二六七章 李衍的選擇第一百零一章 遵命第一八三九章 暖手第一一五六章 禍水西引第四百六十四章 奮短兵第五百六十一章 都在改變第一六二七章 長安會館第一三七八章 奏章沒有陛下跑得快第六百六十章 典禮流程第三百零八章 叛徒第三百章 助手第一一七八章 意料之外的贊同第五百零七章 驚人的消息第二千章 這有些反常啊?序章 白袍第一九零零章 玉壁城第八百四十二章 狼就該先餓着第一九八九章 沁水以南,盡爲漢土章節修改情況第一千四十三章 入城第一五四四章 以其人之道第一四八五章 白袍和府兵制第五百九十五章 是否也在思念第一千零六章 任蠻奴第九百二十四章 密使第一六九二章 牽一髮而動全身第一一四八章 復仇之火第二百九十六章 爭執第二百九十二章 江流涌第一百三十一章 走着瞧第兩千零七章 說好的輕兵呢?第九百四十八章 真實的訓練第四百六十二章 假象第三百二十二章 逃命第八百八十二章 不宜大動干戈第四百四十五章 家底第一七三四章 移駕北上第一四七一章 朕不急,岳父急第五百六十九章 刀尖上跳舞第一八九六章 叫罵第三十九章 逃避第一九四零章 耳聽爲虛,眼見爲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