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九章 睜眼

裴子烈點了點頭:“這‘顛倒方自由’是‘甲’字。”

“‘吾今不用多開口’是四五之‘五’。”李藎忱微微一笑。

“‘千里送君終一離’乃是‘十’字。”蕭世廉同樣緊跟上。

“‘任他人去恨悠悠’乃是一個‘壬’字。”

“這‘指東道西’,當爲‘詣’字。”

兩名博士急忙站起來一拱手,做了一個請的手勢:“三位兄臺學識淵博,我等佩服佩服。這是通關令牌,還請三位收好,”

蕭世廉點了點頭,伸手接過令牌,而擡頭看去,道路上原本顯然是等着看笑話的陳叔儉和陳叔澄,怒氣衝衝的一甩衣袖向前走去,顯然並不想和蕭世廉等人再打照面。

“咱們走吧,今年這對詩還不知道會玩出什麼花樣呢。”裴子烈饒有興致的擡頭看向山路,躍躍欲試。

而李藎忱和蕭世廉下意識的對視一眼,這傢伙······怎麼總給人一種是在上陣殺敵的錯覺?

————————————————

相比於石頭山下的熱鬧,第三關所在的山上,除了來往準備的僕人之外,幾乎沒有任何人影,風吹動這早就已經搭好的營帳和彩旗,隱隱可以聽見側面樹林中幾個營帳中交談的聲音。

只不過所有來往的人看到站在樹林內外的甲士,便會下意識的放慢腳步,這些宮中禁衛可不是好惹的,其中有不少都是當年追隨陳頊南征北戰的護衛,他們腰間的兵刃,見過血的不在少數。

“兩位皇子的步伐還真是一如既往的快啊。”站在營帳外面,徐陵的目光透過層層疊疊的枝葉,沉聲說道,“季高賢弟,你怎麼看?”

被稱爲季高的中年人輕笑一聲:“快······可不一定一快到底。”

這季高便是沈君高,是故翊左將軍、開府儀同三司沈君理的弟弟,當朝太子陳叔寶正妃沈婺華的叔父。沈君理一生正直清白,而陳頊也是看中他的品行,所以爲陳叔寶聘取沈家女兒爲妻,只可惜沈君理操勞於政務,早在五年之前就因爲勞累過度而病逝。

而正是因爲自家兄長位高權重,自己又是皇親國戚,所以沈君高雖然滿腹經綸才華,卻三番五次拒絕朝廷的賞賜提拔,以表示自己並不因爲親戚的關係博取功名利祿,在朝野之間頗有口碑。

爲了表示自己的歉意和哀悼之情,再加上沈君理膝下無子,陳頊令沈君理平素最喜歡的侄子、沈君高的兒子沈遵禮繼承了沈君理的爵位,也算是對沈君高這些年辭讓的讚揚。

雖然徐陵要比沈君高大上不少,但是對於這個爲人謙恭又博學多才的後輩頗爲欣賞,一個“賢弟”的稱呼就可見一斑。

而作爲整個南陳數一數二的文學家和大儒,這一次詩會最後一關的出題者和裁判,自然也就是徐陵和沈君高了。徐陵不僅僅是南陳的左僕射,更是當世公認的學術大家,和赫赫有名的庾信並稱爲“徐庾”,兩人的詩詞文章被認爲是南北朝駢體文和賦文的巔峰之作。

同時徐陵編著的著名文集《玉臺新詠》,拋開南北朝對於宮體詩的盲目追求,將大量清新或者爽朗的民歌民謠收錄在其中,其中就包括《孔雀東南飛》、《陌上桑》、《上山採蘼蕪》等名篇,是最早收錄這些民歌民謠的文集,爲後世留下了一筆珍貴的遺產。

而相比于徐陵,或許沈君高的名聲要小一些,但是提到他的爲人,誰不是豎起個大拇哥連連稱讚?讓這樣公正不阿的人前來坐鎮詩會,就算是水平比不上徐陵,又有何妨?

“後面緊跟着的三個人······是裴家和蕭家的吧?”沈君高眉毛一挑,“兩位皇子身邊有七八個人,而這三個人能夠和七八個人一前一後,不容小覷啊。”

徐陵點了點頭:“這一個是蕭元胤家的公子,一個是當朝的電威將軍,雖然有幾年未見,但是老夫這一雙濁眼還是能看出來的。倒是跟在他們兩個後面那個年輕人,看上去有些面生。”

沈君高輕輕摩挲着下巴:“那年輕人雖然落在後面,但是看衣衫打扮不像是隨從,而且裴家和蕭家兩個年輕人時不時的回頭和他說話,看神情儼然也沒有把他當做下人,並且你看這年輕人的目光,在周圍掃來掃去,很是警惕啊。”

“聽聞這一次呂梁之戰,乃是兩個年輕人向蕭元胤大力陳說突圍之重要,方纔促使蕭元胤下定決心去找吳通昭,當時裴家這孩子應該就在吳通昭營寨左近,所以去找蕭元胤的,除了他家公子,十有八九還有這個年輕人。”徐陵淡淡說道。

而沈君高詫異的瞥了徐陵一眼,忍不住笑道:“沒有想到明公知道的倒是不少,明公這一雙眼睛,可遠遠沒有到渾濁的地步呢。”

徐陵微微側頭看向沈君高:“季高此言差矣,老夫的眼睛縱然沒有到渾濁看不清的地步,但是老夫相信,若是季高肯睜開眼,看到的肯定要比老夫多得多。”

“哈哈哈!”沈君高昂首大笑,一揮衣袖,“明公,這眼睛好睜開,但是想要再閉上可就沒有那麼容易了,所以在小弟看來,還是不要睜開的好,有些事情,我可不想看明白!”

“你啊!”白鬍子似乎也被氣得飄動一下,徐陵的聲音之中帶着恨鐵不成鋼的意味,“你還真的要學嚴陵之風?還是哪一天想模仿那掏仲景,嚐嚐做‘山中宰相’的滋味?”

沈君高連連擺手:“山中宰相我可當不起,能夠每次來主持主持這詩會,看看年輕人是怎麼青出於藍而勝於藍的,我這一輩子也就值得了,什麼功名利祿,有多少意思。”

徐陵嘆息着搖了搖頭,正想要說話,身後傳來清脆的聲音:“明公又在勸說沈公從政?”

徐陵和沈君高急忙回過頭,同時拱手行禮:“參見殿下。”

站在兩人身後、營帳外面的是一名身材高挑的女子,一身白紗素裙,看上去頗爲素淨,但是在腰間繫有鑲嵌金絲的腰帶,烏黑的秀髮也用金釵和玉簪挽上,同時細細看去會發現這看似簡單的衣裙上面,隱約有龍鳳暗紋,皇家之尊貴氣質油然而生。

女子纖細的手指輕輕拿着便面(作者按:南北朝無論男女經常攜帶之物,用以遮擋臉部,以示對其餘人的尊重)遮擋住下半邊臉頰,但是依然可以從那一雙剪水秋眸之中想象出來下半邊俏臉若是露出來,將會是怎樣的傾國姿色。

第九百八十二章 事不可爲第六百六十章 典禮流程第一六二零章 發展飛快的印刷術第五百六十四章 想的簡單第四百零八章 清晨第九十六章 請賜字第一七八零章 致命的威脅第一三一四章 陛下不淡定第七十八章 西向第一一八五章 皇帝有很多種第一九六六章 陳智深的改變第一六六零章 誓師出征第八百零九章 督戰隊第一八八五章 鑿空河東第一七六一章 伊水畔,王謙的掙扎第三百一十一章 黃雀在後第一九五三章 未來,當在他們手中第六百八十六章 還有私事第一一四七章 血夜第一五六五章 解燃眉之急第七百六十章 同時突破第一三八零章 回家第六百八十二章 登城第二零五七章 不是沒得談第一七二九章 函谷關外幾人回第五百四十九章 無處可逃第二百三十八章 隱約雷鳴第一四零一章 宇文述的噩夢第一百四十七章 逼問第五十一章 光亮第七百二十二章 離別第六百四十九章 練兵第一五一一章 海陸軍登場第二百二十七章 自稱我第一三二三章 你的忠義不對第二二零七章 三個白袍第一八三三章 來者不拒第一二二六章 外儒內法第一六三七章 祥瑞生大河第二三六六章 自古以來第四百四十五章 家底第一九零零章 玉壁城第一九四六章 打掃乾淨好請客第五十八章 夕陽(加第二更)第九百四十八章 真實的訓練第一百六十五章 爭奪第二零五一章 陛下在幹什麼?第四百零八章 清晨第三百二十九章 造化弄人第一千一十七章 嚴關第三百七十五章 突破第一百一十二章 面君第一四五一章 不是巧合第二零三一章 南方羣臣的態度第一二七九章 天上掉餡餅第九百三十九章 看不懂的年輕人第一一三五章 使節第二三三零章 律法和沈君高第九百一十一章 入安定第三百七十三章 到底打誰第九百五十章 徐陵到來第二百八十七章 步履維艱第一九六零章 貫通河淮,再造鴻溝第一七零八章 人未至,炮先至第一千八十九章 共同的敵人第二百四十六章 將戰第一千九十八章 橫刀第二三三三章 重返鍾離第二二五六章 張掖各部,當死戰阻敵第一三九五章 不服輸第九百八十三章 這個氣不好受第七百三十三章 別後第二零七七章 願革除功名第一千二十二章 採石磯第八百五十七章 酒宴第九百八十二章 事不可爲第六百九十一章 就是要等第一四五一章 不是巧合第一五四五章 沒有火藥的火槍第一千六十七章 鬥志昂揚第一三四一章 耕種的意義第一八五八章 未戰先怯,不足爲慮第二二八七章 雪域高原爲漢土第一百八十八章 無人第一二六零章 後院火起第六百三十三章 選擇哪一邊第一三二八章 白鹿原上的風第六百六十四章 誓師第一百零二章 幸好第四百零五章 出嫁第九百三十六章 良宵總是短第六百六十四章 誓師第一百五十八章 死水第九百九十一章 北門第一五七二章 背後的百姓第一六九八章 王軌很羨慕第一九一二章 早晚會有那麼一代人(如約加更!)第一五七三章 天朝上國第四百二十二章 孤身第二二三二章 超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