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八章 字謎

“兩位殿下。”裴子烈冷淡的一拱手,這四個字雖然簡短,但是鏗鏘有力,其中蘊含的濃烈不滿根本不用斟酌就能體會得到。

“電······電威將軍?”被裴子烈尊稱爲殿下的兩個年輕人顯然是這個時候才發現站在蕭世廉身邊的這一道身影,登時臉色微變。而蕭世廉並沒有着急多說什麼,看向身邊的李藎忱,低聲說道:

“被這幾個傢伙捧在中間的兩個人,是陛下二十四子陳叔儉和二十五子陳叔澄,俱爲申婕妤所生,年未加冠,所以未封。”

李藎忱點了點頭,難怪這兩個傢伙平時趾高氣昂,看到裴子烈也少不了泄氣。陳頊作爲男人最強大的地方就在於生了四五十個兒女,公主還少一些,只是皇子就有足足四十二個,南陳一共就只有江南和荊南兩大片土地,想要分封自然是癡人說夢,甚至就連虛封都得考慮一下是不是有那麼多土地可以讓他們遙領。

因此這些因爲數量太多都快爛大街了的皇子還未加冠,都不會給他們封號——這也使得歷史上一直到南陳滅亡,還有很多皇子都沒有封號——和早年陳叔寶、陳叔陵十多歲就封太子、封郡王的先例大相徑庭。

一個沒有封號的皇子,或許藉助自己皇家的身份欺壓一下老百姓還可以,真的對上了世家子弟,不一定誰吃虧,畢竟這些世家既然稱之爲“世家”,沒有一個背景可以小窺的,一旦他們着急上火聯起手來彈劾,就算是皇子也得吃不了兜着走。

蕭家作爲隨着蕭摩訶的受重用方纔崛起的家族,自然欺負或者嘲諷起來沒有那麼大的壓力和危險,以蕭摩訶並不怎麼樣的人緣還真不至於威脅到他們這些皇子,但是裴子烈就不一樣了。

裴子烈雖然性子冷淡,平時少有知己朋友,但是他的出身和職務都不是這些皇子能夠輕易招惹的。

裴子烈是大陳的電威將軍,雖然是雜號將軍,卻也是切切實實的軍中大將,再加上誰不知道他是大司空吳明徹的親信?要是招惹上了裴子烈,和招惹上了大司空有什麼區別?

更何況裴子烈的爹爹裴錡雖然只是一個侍郎,在這豪門遍地的建康府算不上什麼,但是他可是血統純正的聞喜裴家後輩,單單就是這個“裴”字意味着什麼,這兩個皇子就不敢細想。

朝中同出聞喜裴家的大臣,諸如都官尚書裴忌,雖然平時不會處處爲裴錡着想,甚至兩家之間只是萍水之交,但是終歸都是身出裴氏,欺負裴子烈那可不只是打裴錡的臉,也是在打整個聞喜裴家的臉,以裴忌的脾氣,很有可能甩袖子就去告御狀。

因此這蕭世廉可以惹,這裴子烈萬萬惹不得。

看着這兩個傢伙態度一百八十度大轉彎,李藎忱笑着搖了搖頭,而蕭世廉也鬆了一口氣,裴子烈這傢伙雖然脾氣冷淡、素來不喜歡與人交往,但是歸根結底就是個刀子嘴豆腐心,他此時站出來,完全就是在給蕭世廉出頭。

似乎也意識到這個問題,陳叔儉和陳叔澄狠狠瞪了蕭世廉一眼,招呼簇擁在身邊的其餘幾名公子哥倉皇而走。

裴子烈皺了皺眉,轉過頭看着一臉無奈的蕭世廉:“伯清,你怎麼和這兩個傢伙有過節?”

蕭世廉苦笑道:“戰前曾經在建康府的詩會中敗給他們了,你也知道,這些傢伙雖然不學無術、也手無縛雞之力,但是這吟詩作賦卻是一把好手。”

裴子烈微微頷首,吟詩作賦是南朝貴族世家子弟必須要學習掌握的技能,而對於皇室更是如此。畢竟皇家深宮大院很難培養他們戰場征戰的能力,但是培養這寫詩詞歌賦的能力還是綽綽有餘的。

“咱們走吧,這一次說什麼也不能再讓這些傢伙嘲笑。”蕭世廉咬了咬牙,看向那些懸掛在樹木間的燈籠。

“這個有意思,‘顛倒方自由’。”蕭世廉伸手指着燈籠說道,周圍已經有好幾個人在竊竊私語,顯然是議論這一句話是什麼意思。

“既然是字謎,想來是所要答的這個字顛倒過來方纔······”李藎忱忍不住喃喃說道。

裴子烈在旁邊微微一笑,束手不語。

實際上字謎就是古代版的腦筋急轉彎,腦筋急轉彎的關鍵點不在於如何深入研究整篇文字的意思,而是如何在文字表面就找到問題的關鍵。相比於後世李藎忱曾經領教過的不少令人想破腦袋也想不出來、實際上答案很簡單的腦筋急轉彎,眼前這個顯然要簡單得多。

蕭世廉下意識的和裴子烈、李藎忱對視一眼,看到兩人都是一般無二的表情,於是伸出手在手掌心中寫了一個“甲”字,見兩人相視一笑,便點了點頭走向下一個。

對於曾經在最後一關和陳叔儉他們一決勝負的蕭世廉,這樣的字謎當然不在話下。

很快三個人便從容不迫的穿過樹林,沒有想到陳叔儉他們幾個的動作也不慢,竟然已經將答案告知完畢,正站在上山路口,而似乎看到身後走來的三人,他們一羣人饒有興致的停住腳步,也不知道是不是想要看笑話。

“裴將軍、蕭公子!”這種半官方的活動,朝廷素來都是大力支持的,因此坐在這第一關桌子前的,是兩個年輕的講經博士,當然這博士在古代是指鑽研四書五經、各種經典的學術人才,類似於後世的“講師”和“教授”,和後世的“博士”根本不是一個概念。

“這位是我兄弟,李世忠。”蕭世廉大大咧咧的拍了拍李藎忱肩膀,算作介紹。

“原來是李兄,久仰大名。”兩人急忙站起來行禮,害的李藎忱只能還禮。畢竟蕭世廉的好友,更或者說也是裴子烈的好友,肯定不是什麼來路小的人,對於他們這些剛剛步入官場的博士,對這些公子哥們自然是客客氣氣。

尤其是蕭世廉雖然在外性格爽朗,卻絕對不是亂認兄弟的人,能夠被他稱上一句“兄弟”,說明包括其父蕭摩訶在內,對這“李世忠”都很是賞識。

其中一名博士行禮之後,沉聲說道:“裴將軍和蕭公子不是第一次來了,規矩應該明白,還請陳述你們的答案。”

第一七三五章 怎麼對付尉遲迥第一八三五章 後勤保障第一千二十二章 採石磯第一五一六章 爲了大漢第五百一十五章 這纔是弱點第六百八十八章 巴蜀消息第六十一章 哨騎第一九六二章 興替第八百二十章 小心夜襲第五百三十一章 憑險而守第一二八六章 不打不相識,以後是朋友第二三零三章 內府新的財政來源第七百五十四章 真正意圖第一五九三章 送別第一七七零章 問計第一六六七章 朕與你們同在第一千七十二章 功過分開第三百五十章 碼頭第一八五八章 未戰先怯,不足爲慮第四百二十五章 背後的利益糾葛第六百九十五章 各司其職第一五一一章 海陸軍登場第一六五九章 名將之後第一五八一章 各領風騷數百年第五百七十七章 勝利第一三六一章 捉楊堅第二三零五章 你是個成熟的秘書了第二二一零章 老成的請求第一八三四章 初雪第七百一十七章 江山如此多嬌第一五六八章 藥房第一七四四章 萬戶侯的誘惑力第九百一十章 初見李淵第一六七七章 進英烈堂,咱們不一起第一百五十章 月色第三百一十五章 火第六十八章 裴子烈第七百二十二章 離別第九百四十五章 夜戲第四百九十一章 家家有本難唸的經第九百九十七章 負了將軍第一五九五章 路與河第三百四十五章 千里共嬋娟第一八五二章 驚回首第二零五一章 陛下在幹什麼?第二一五三章 大漢自有國情第二二六一章 張掖城外的亂戰第二零八七章 鄴城在望第一六三九章 大定第一八四七章 風雪是最好的掩護第一三八八章 摳門的陛下第一百七十四章 棄子第二百三十二章 蕭湘第一百四十九章 求情第一百三十八章 邂逅第九百八十六章 地位尷尬第一百七十八章 雨停第七百七十五章 自知之明第五百二十章 不懂事第六百二十五章 制衡的難處第一七一零章 不當三姓家奴第二十九章 虛實第一一九一章 和約第一七七八章 教科書式的攻防戰第一七零一章 捷報頻傳第一八七八章 河東義師第七百六十二章 南山霧第一三五四章 蕭世廉戰楊堅第三百七十一章 劍指何處第四百一十八章 還算有良心第八百九十八章 六盤山下第一百四十四章 嫌疑第二一零六章 登銅雀第三百五十九章 戰如風第六十一章 哨騎第一四三五章 煙火第一二四二章 幾成把握第一九六七章 各軍爭鋒第一七一零章 不當三姓家奴第一六九零章 鄉兵,新兵第四百八十八章 戰郫江第一六二八章 大時代下的每個人第一四七九章 牝雞之晨,惟家之索第一九六一章 南北相通,華夏一體第八百四十三章 頭狼和狼羣第二零九一章 雁門關上,人心浮動第一五五一章 文武之間的衝突第二二八二章 吐谷渾的情況不同第二百二十一章 北城第一四一六章 不是讓時代改變自己第二二零一章 想揍自己人第四百九十八章 難測第一九五五章 王昌入洛第一三四一章 耕種的意義第二一七四章 浴血武威第一六四二章 臨陣,重甲士的威力第五百八十四章 在朝廷心中第六百五十七章 謹受教第二二四一章 其實已到尾聲第六百六十七章 南方的來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