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零一章 靈武是底線

“我們已經把這三個部落的人都匯聚在靈武了,你看看那些漢人的樣子,一時半會兒根本經不起長途跋涉,所以靈武之後······”侯秘的目光緩緩挪過來,“我們退無可退。”

雖然這些被擄掠作爲奴隸的都是漢家百姓不假,但是於翼和侯秘現在手上的兵馬加起來不過千人,他們還沒有悲天憫地到爲了這些漢人百姓而和突厥人硬碰硬,不惜全軍戰死的覺悟,作爲斥候,有的時候自己的那一腔血勇必須要憋住。

但是就算是不考慮這些百姓,靈武也依然是必爭之地。

面對突厥人的騎兵,大漢的金城還有北周的平高都只能算是一條防線,一條防線實在是太單薄了。

“我們可以繼續向前走,但是我們的身後呢?”於璽斟酌說道,“以步卒對戰騎兵,貿然出城未必是好事,如果你我雙方大軍北上靈武,一旦出了問題,誰能負責?到時候崩塌的可就不只是一個靈武了,我大周的關中還有貴軍的整個西北、甚至是漢中都要暴露在突厥人的兵鋒之下。”

侯秘沉聲說道:“全軍出塞不可能的。”

“那怎麼辦,憑藉我們千人抵擋上萬的突厥騎兵?”於璽憤懣的一跺腳,若是眼前有一個突厥俘虜,他肯定會忍不住直接一刀劈下去,眼睜睜看着靈武還有那麼多百姓再一次淪入敵手?

那還要他們這些人有什麼用?

“你我兩軍各抽調三千兵馬,共守靈武,”侯秘咬着牙說出了顯然之前就已經有所盤算的想法,“靈武此地背靠大河,此爲大河上游,河水清澈,可堪飲用,因此不缺水源。三面都是戈壁沙丘,只要能夠整頓好城池、湊齊糧草,那麼我們就能守住。”

頓了一下,侯秘的目光緊緊落在於璽身上,他沒有說話,但是意思已經很明白了,敢不敢?

侯秘的手下有五千兵馬,當然這裡面有兩千多都是湊數的本地鄉兵,不堪一戰,守守城還可以,因此侯秘盤算自己抽調兩千人,再找曹忠要一千人,湊齊三千人應該不在話下。

那麼接下來就看於璽,或者說於翼的想法了。

於翼在平高郡的確有不少兵馬,但是身爲西北主將,派出斥候和大漢合作一下也就算了,派出大隊的兵馬和大漢一起作戰,那到時候朝野上下會怎麼說他?

藍田於氏屆時又會如何自處?

父親的難處,實際上於璽也並不是一點兒都不清楚,想到這裡他甚至有些自暴自棄的在心中嘟囔一句,當時還不如跟着楊素一起滾蛋呢,那楊素小兒都已經是太尉之下的軍方朝堂第二人了,而自家爹爹還得被排擠到西北吃沙子。

“此事······某會和家父商議的。”於璽咬着牙說道。

“某相信於老將軍。”侯秘微微一笑。

等到於璽腳步踉蹌的離開,主簿快步走過來,看了一眼於璽的身影,將手中的快報塞給侯秘:“陛下的批覆。”

一邊說着,主簿一邊壓低聲音:“如將軍所料,陛下準了,要我們儘可能的‘團結’於璽,甚至於翼。”

侯秘微微頷首,下意識的向南望去,鄭重一拱手:“陛下信任,我等感激不盡。”

不管怎麼說,侯秘算計於璽,誰能知道於璽不是在算計侯秘?所以李藎忱允許侯秘放手施爲,顯然就是對他最大的信任。

——————————

湘州城,嶽麓山。

李藎忱在湘州刺史顧覺的陪同下大步走上嶽麓山,這也已經不是他第一次登上嶽麓山了,不管是前世還是後世。

而現在的嶽麓山和上次李藎忱剛來的時候有着截然不同的變化,一條石板路取代了原來的土路,而山上的一片樹林已經被清空,一座依山而建的書院呈現在所有登山者的眼中。

旁邊的大樹依然存在,伸展的樹枝掩映着帶着江南特色的白牆黑瓦,拾階而上,山門次第開,新任的嶽麓書院山長顏之儀在兩名弟子的攙扶下緩步走過來,見到李藎忱之後急忙躬身行禮。

琅琊顏氏,南北朝末年朝野有名的治學大家。顏氏,顏回之後,歷代以治學爲家族本業,家族興盛於東晉侍中顏含,而到了顏之儀這一代已經是顏含的九世孫。其祖父爲南齊治書侍御史顏見遠,父親顏勰雖然一直遊離在官場之外,但是他的三個兒子,顏之儀、顏之善和顏之推都是年少成名的治學大家,其中自然又以顏之推最爲出名,其子顏思魯和顏師古也都是後世聞名的大家。

而實際上作爲顏家長子的顏之儀,在這個時代方能夠代表顏家。顏家也是當初追隨晉室南渡的世家之一,傳承到今日,雖然沒有什麼人位居三公九卿,但是卻也是少有的長久不衰。

尤其是在顏家最出色的子嗣顏之推在南朝變亂之中北上前往北朝任職之後——當然對於琅琊顏氏來說自然也有兩個雞蛋不能放在一個籃子裡的意思——顏之儀更是成爲琅琊顏氏在南朝的完全主掌者。不過畢竟顏之儀已經上了年歲,並沒有心思想要重新回到官場,所以李藎忱請其出山,擔任這嶽麓書院的山長。

成都書院的山長已經是徐陵這樣的人物了,嶽麓書院要是想要有號召力,自然也不能太差。

琅琊顏氏以治學傳家,對於這個請求顏之儀並沒有拒絕,甚至可以說是欣然前往。

“微臣參見陛下。”還不等走到李藎忱的近前,顏之儀便躬身行禮,而李藎忱急忙上前攙扶他。

“陛下,這荒蕪的嶽麓山上能興建一座書院,當真是千秋功業啊!”顏之儀的手微微顫抖,顯然一說到這個書院,他自己都有些激動。這是什麼?這是朝廷在鼓勵教書育人,在鼓勵他們把學問傳承下去。

南朝動亂這麼多年,改朝換代有如走馬觀花一樣,一點兒都不比北面安生,歷朝歷代,都對學問之家有所安撫,可是一般都是開出來的空頭支票,只說不做,這也是爲什麼顏之推會心灰意冷之後北上尋找機遇的原因之一。

而現在這偌大的書院就真的在這山上拔地而起,甚至書院的招生都已經開始進行了,這是之前顏之儀想都不敢想的。更何況除了嶽麓書院,還有成都書院,還有正在籌建中的金陵書院。

第一百一十七章 熟人第一九五八章 國家未來,在陸也在海第一百五十二章 禮物第九百三十四章 來自荊州的試探第一九零八章 破冰奮戰第一百七十五章 雨夜第一百一十八章 字謎第一九三三章 安民開墾第一六八三章 步卒戰騎兵第兩千零一章 “如數”,“足額”第一八九三章 陳宣華又欠揍了?第二百九十章 星暗淡第一百五十五章 來訪第四十一章 巧合第八十七章 借書第一百一十二章 面君第一百六十七章 僵局第一六九七章 命中註定的對決第一百章 繼承第一千八十五章 讓他滾過來第八百二十五章 突圍第一三七二章 朕給過機會第一一九六章 從夫還是從父第一一六五章 總要改變什麼第五百二十四章 排山倒海第一九九九章 燕趙多慷慨悲歌之士第五百九十五章 是否也在思念第五百二十章 不懂事第一二八二章 眼前只有關中嗎?第一六一二章 天下糧倉第一二五三章 擴大範圍第三百七十八章 道義良知第一二零八章 部分合作第一七五六章 人非聖賢第二二二九章 漢土第一二六八章 老天爺的玩笑第一六五五章 大漢沸騰第一三四一章 耕種的意義第一九二七章 做好眼前事第一三七一章 宇文氏的去留第九十一章 陳叔陵第五百四十七章 蟬要叫得響第三百四十六章 落子何處第一九四九章 猶記當年,石頭山上第九百八十章 收拾舊山河第一七四四章 萬戶侯的誘惑力第五百一十六章 有些事情必須做第二二七零章 牽手第六百三十八章 宣旨第一一三四章 兩腳羊的擔憂第二零七九章 立足遼東第一七七七章 敬酒不吃吃罰酒第一八七一章 各司其職,謀定河東第一六三六章 戰爭的前奏第一七二七章 整好以暇第八百七十五章 沒有那麼好心第五百七十八章 質疑第五百零四章 滑稽而殘酷第二一九七章 守土有責第二二六七章 周邊局勢第一八二七章 端正心態第一八零三章 戰局明瞭第一千一百零三章 雲涌第二零六四章 北岸對峙,壕溝之間第一六五一章 不對等戰爭第一千零一章 落幕第一七四零章 宇文氏要拼命了第七十八章 西向第七百七十八章 城裡城外第五百七十八章 質疑第一八零四章 應戰才能避戰第一四六一章 不走心的勸降第一七八五章 炎黃的血第二二零二章 破敵先鋒第七百六十六章 誓死進攻第二一一三章 最後的忠臣第一二四七章 父業子承第二十三章 生變第一六八五章 攻入東寨第一百七十二章 盛怒第一百二十二章 正有此意第一六四三章 貧富差距第一七五一章 最後的強援第一三零三章 抗命第九十八章 習武第一六三六章 戰爭的前奏第八百五十七章 酒宴第二二零九章 刮目相看第一一八八章 劍履上殿第一千九十九章 約定?不值錢第一百五十八章 死水第一四八五章 白袍和府兵制第一七三五章 怎麼對付尉遲迥第四百七十二章 孫家門第一五六九章 聖人第七百九十七章 淳于家的底蘊第二二六一章 張掖城外的亂戰第二章 溫飽第五百七十三章 疲於奔命第一一二零章 爲君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