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6章 夏國前景和任家前途

就在夏君臣吵鬧不休,李仁孝也有遲疑之際,忽然傳來佔領涼州的宋軍,竟然對肅州發動大規模攻勢,馬軍竟然有兩萬餘人,從合羅川通過北方傳來的消息,至少也有近一個月,現在還不知怎樣局面(權傾大宋981章)。複製網址訪問

對於李仁孝是重大打擊,宋軍剛剛佔領涼州不久,就組建強悍的馬軍,這還不能讓他吃驚,因爲大宋的馬軍太少,就算是強悍的西侍軍,戰馬資源也不算多,備選的馬軍將士卻不少,只要得到戰馬,這些人就是真正的馬軍。

他吃驚地是,宋軍有能力對甘肅軍司進攻,這可是不好的苗頭啊!西涼戰馬甲天下,宋軍快速推進,夏軍完全沒有料到,整個西涼被完整地攻陷,大半戰馬資源失去。

這意味着什麼?只要給宋軍充足的時間,他們完全可以利用戰馬,組建數萬人的馬軍。興慶可真的危險了。

別的不說,單憑兩萬餘馬軍,也能對河西造成極大的威脅,他無法指望援兵了。

一波吃驚還沒過去,另一波就來了,宋軍第五行營奔襲神堆驛,三千騎的宋軍馬軍突然出現,來自銀州的夏軍部隊措不及防,還沒等展開戰鬥隊形,就被如狼似虎的宋軍衝散。

當年,党項人優勢就在馬軍,現在依然是,只是養兵五十萬難以爲續,夏軍的步軍佔了多數,卻仍然以馬軍爲主力,每戰必然戰馬奔騰,讓宋軍艱難支撐。

今個,是風水輪流轉,七千多銀州兵遭到毀滅性打擊。宋軍第一波進攻,就以五百重騎兵衝亂夏軍隊列,兩翼以騎射不斷打殺,不到兩個時辰,他們的負擔兵首先潰退。儘管夏軍的七百餘馬軍,進行了一場英勇抵抗,卻無何奈何地全軍崩潰。

那絕對是一場屠殺,三千人對七千六百人的絕對殘殺,戰場爲之赤紅,屍橫遍野,夏軍將校喪膽,蕭合達更加沉默,紛紛閉門自守,還有一些人直接投降算了。

宋軍主力穩步前進,夏軍北地的部隊正在南下,夏州靜觀其變,銀州、石州等地一片亂麻,部分夏軍北遁地斤澤,所幸的是靜州防線逐步增強,北地三軍司先頭部隊抵達。

夏國內吵翻了天,以幹道衝爲首的文官認爲,靜州以東一片糜爛,西涼又被宋軍佔據,夏軍失去半數良馬補充,已經沒有太多的迴旋餘地,應當趁着還有討價還價資本,趕緊和大宋行朝講和,哪怕是上表稱臣也在所不惜。

党項曾經是大宋的藩屬,世襲的定難軍節度使,就算是元昊稱帝,也奉行對契丹和大宋稱臣。

但是,以晉王察哥爲首的部分黨項大族,卻認爲初戰失利並不可怕,當年宋軍蠶食橫山大部,不也是挺過來了,只要萬衆一心,沒有過不去的坎。

現在,夏軍左廂仍有數萬正兵,北地三軍司馬軍正源源不斷南下,他們還有翻本的機會,奴顏乞降寄人籬下過日子,似乎有點太早了點。

他們是各執己見,爭論不休,雙方差點擼袖子打羣架,要不是李仁孝及時彈壓,恐怕就鬧大笑話了。

李仁孝是初步控制局面,畢竟剛登基根基不穩,往昔在衆人面前的謙虛,讓某些人認爲他荏弱,不把他放在眼中。

想想那些趾高氣昂的大族長,他就氣不打一處來,任得敬得到他的信任,究其深層次原因,也會因爲這些大族勢力。

爲何?任得敬是原大宋知西安州軍州事,投降党項獻女,才成爲靜州都統,可以說沒有任何根基,又被党項大族所排擠,這種人最適合大用。

他下詔任得敬駐紮興慶,嵬立囉暫時主持鹽州防線事務,這招玩的很妙,任得敬率軍進駐興慶,李仁忠的計劃被破壞。不過,李仁忠也算是梟雄,竭力拉攏任得敬。

連續幾日來,李仁忠和任得敬不斷地偶遇,相互間小酌兩杯,卻也算是甚爲相得。

時下,宮中傳出李仁孝和太后的某些事,民間流傳很快,

李仁忠自然也知道,想探探任得敬態度,要是傳言屬實可不好玩了,皇太后和當今天子,想想都讓人臆想翩翩。

不過,任得敬對宮闈密事不感興趣,沒有表露任何或憤怒或質疑,多是談些風花雪月,李仁忠也拿捏不準。

夏政權內憂外患,任得敬召喚族弟任得仁,兄弟任得聰、任得恭,侄子任純聰到府中議事。

“大哥,如今行朝咄咄逼人,大夏風雨飄零,咱家興衰存亡全系你一人身上,還望速速決斷。”任得聰憂心重重地蹙眉,對於夏國內憂外患的前途,他並不十分看好。

當年,任得敬獻城降夏,他並不甘心認同,認爲要是能堅持到援兵到來,任得敬可是孤臣,必然受到朝廷重用,說不得任家會去東南繁華地,再不濟也能熬上九卿,好過把女兒獻出去當貳臣強。

這回倒好了,任家剛剛有了幾分起色,兄弟們逐漸掌握大權,可大宋行朝就征伐党項人了,氣勢如虹的攻勢,讓他非常的擔憂。

無它,只因党項人就算是亡國,大宋行朝爲了安撫党項各部落,維護佔領區的統治,也會給大族長一生富貴,甚至還會讓他們統領部族,仍然會高高在上。

他們這些貳臣的命運,可就不好把握了,歷朝歷代對貳臣都是毫不留情,大宋行朝也不例外,擔憂越加強烈,不得不提醒任得敬,爲任家留下一條後路,免得到時候玉石俱焚。

任得敬豈能不明白他兄弟的意思,他知道沒有回頭路了,對於大宋行朝來說他是叛逆貳臣,是四十六旅鎮全軍覆沒的兇手。他在大宋官場上呆了十餘年,對官風好惡一清二楚,士大夫們可以容忍貪污,甚至自己欣賞政治對手,並以此爲樂,卻決不能容忍貳臣,他絕無生理,只能死戰到底。

任得仁眼瞪了任得聰,厲聲道:“不過是一時失利而已,大夏尚有數十萬大軍,據山川關隘險峻,勝敗尚不可知。”

本書來自品&書

第267章 再次以退爲進第1110章 夏殤之青天子之殤第182章 東京最後的夢華4第533章 大宋新的開端2第1521章 王秀思想的變化第718章 鍾離睿和費蘇的話第423章 新宋門的交易第1214章 殿前司河東行營第1271章 血色驕陽之讓執政們頭疼的破事第723章 博望軍保衛戰第1078章 最後決戰15第1260章 兩府戰前變更第1255章 護教道君第917章 各人的算計第466章 歐陽澈的投效2第1663章 王家代趙第1513章 借勢打勢第1079章 最後決戰16第521章 誓將報主靜邊塵37第1061章 培養岳飛第1389章 禍起江寧之前夜8第1140章 應對危機第832章 張啓元的叛逃第739章 兀朮的險惡用心第395章 決定去向第398章 陷落敵手第95章 商水縣的博弈6第1187章 虞允文第1189章 無題第1244章 對付佛門第142章 爭權奪利的開始1第1059章 王秀的怒第164章 政治鬥爭的漩渦1第1576章 邊事和生民第1277章 血色驕陽之救援第963章 戰事的順利第930章 思想的微妙變化第1643章 掃尾第353章 東京保衛戰42第761章 事態惡化第453章 南遷6第54章 好個葛初陽第826章 對家國改良的核心問題第478章 錦衣夜行2第1405章 禍起江寧之互爭第1235章 佛道大辯論1第789章 對質第1559章 僵局第1217章 相互的算計第194章 東京最後的夢華16第1347章 國事家事第767章 張啓元的矛揪心第535章 回易第317章 東京保衛戰6第60章 勾欄前的那點事第1478章 碣石第874章 趙柔嘉的居心第857章 趙柔嘉的不滿2第1329章 王秀破局第1123章 人生的隔閡第959章 形勢變化和抉擇第40章 煩擾第1544章 文武意見衝突1第1613章 決戰之悲催的劉正彥第47章 張啓元的巴結第1316章 兄妹算計第63章 生藥鋪子第953章 張啓元的殺招第477章 錦衣夜行1第456章 南遷9第1159章 中秋之變8第99章 商水縣的博弈10第561章 權知杭州軍州事6第1313章 血色驕陽之最後的堅持第412章 戰術的正確運用第1345章 給狗幾根骨頭第1673章 她是我姑母第778章 王家內眷1第1528章 見準女婿第1604章 決戰之第一天第563章 權知杭州軍州事8第1477章 北方第1182章 王秀的強勢定位第987章 王門弟子的戰場第1115章 宋軍在河西的攻勢第1133章 王秀對禁軍發展的規劃第355章 東京保衛戰44第1270章 血色驕陽之女樂第672章 新政非坦途第1384章 禍起江寧之前夜3第703章 一顆好棋子第1647章 邊事未靖行在波瀾起第1458章 請天子裁決第733章 上清雲霄觀6第705章 管閒事第1545章 文武意見衝突2第117章 金明池畔那點破事1第243章 不待見的故人第1547章 兀朮吞血第225章 利國風雲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