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1)

敲山震虎,將高官剝皮

關鍵人物

自從李醒芳爲朱元璋畫了那幅威儀有加的畫像,朱元璋便命人懸掛在華蓋殿龍椅後面的鏤金屏風正中,且又親手撰寫了一副自省的對聯,那對聯上聯是:一絲一粒,朕之名節,稍寬一寸,民得益不止一寸;下聯是:一釐一毫,民之脂膏,多取一分,國受損不止一分。

由於全京城到處出現“招湯皇榜”一事,本來因開國首科帶來的好心情一掃而光。胡惟庸手裡也拿着一張剛揭下來的皇榜,一見龍案上已有,便站在了臺階下。朱元璋嚴旨切責,大罵成何體統!叫他們去查一查,一定要嚴辦肇事者。李善長分析:“出此下策者必是皇上身邊的人,是一番好意,不去追究也罷。”

“不行。”朱元璋斬釘截鐵地說,“此事決不息事寧人,要一查到底,即使不是惡意,也是惡果;這是陷天子於不義,讓天下人恥笑,當今皇上朱元璋不是爲求賢、求治國良方、退敵良策而出榜,卻爲了一碗珍珠翡翠白玉湯,這哪裡是爲皇上好!”

胡惟庸說:“這個容易,皇上息怒,很快就會查明白的。”

朱元璋又問起那個夾帶抄卷的人是怎麼回事,“楊憲查明瞭嗎?”

李善長說:“回頭他會把案卷呈奏上來。那個童生叫李大,有點傻。”朱元璋不免犯疑,厲聲追問:“怎麼,傻子能中秀才?”

李善長說那就不得而知了。他奏報,這李大一口咬定,他沒帶夾帶進場,是在貢院院子裡揀的。朱元璋斷然不信,諭令楊憲再審,把刑部大堂和都察院衙門堂官也都加上,三堂會審。李善長只好領旨。

直到此時,朱元璋都沒有讓劉基、宋濂過問此事。他想等三天鄉試完了再拿他們是問,他不想半途攪了鄉試,這畢竟是開國首場,總得圖個吉利。

最後一天考試總算過去了,當那些熬得心力交瘁的莘莘學子拖着疲憊的身子散場離去後,劉基也鬆了口氣。他看屬官們封好了卷子,由專差、兵丁押送去封存後,纔回到主考官的公事房寬衣落座,喝口水。

宋濂問他:“楊憲審的那個舞弊案有頭緒了嗎?”

劉基說:“聽胡惟庸說,那人的試題和答卷是在貢院院裡揀的。”

宋濂斥爲一派胡言。劉基說,可楊憲就這麼奏上去了,他不是變成白癡了,就是有別的病。

宋濂問劉基:“不是說要對牢頭行賄嗎?辦了嗎?”

劉基苦笑不止,說起行賄來,是極簡單的,真若辦起來,得有多厚的臉皮呀,他終究沒辦。宋濂哈哈笑起來,說他是銀樣鑞槍頭,嘴上功夫。這時一個屬官進來報告,刑部大牢裡的牢頭指名道姓非要見劉大人不可。

“牢頭?”劉基一聽喜上眉梢,這真是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工夫。他一連聲叫馬上召見,把剛脫下去的官服又穿戴起來。

宋濂提醒他:“不好在貢院裡談吧?”

“這是自然。”劉基想了想,決定把他帶到禮賢館去,這邊的事讓宋濂先頂着。

告密者

劉基的大轎先回了禮賢館,爲了避人耳目,他沒讓那牢頭同行,打發他直接在禮賢館大門前等着。劉基在大廳裡喝了半盞茶後,才叫牢頭進來。他審視着眼前這個看上去瘴頭鼠目的牢頭,一點好感沒有。但必須以禮相待,這種人敢於越級直接求見劉伯溫,必有有價值的情報,他料定是關乎李大科場舞弊案的。

“你坐。”劉基對牢頭客氣地一讓,並且叫僕人給他倒了一盞茶。

“小的不敢坐。”牢頭有點受寵若驚,他恭維劉基,百姓都說他是第一大清官,大家這才公推他來見劉老爺的。

劉基問:“你有什麼事就說吧,我一定爲你做主。”

牢頭說他的牢裡抓進一個在考場舞弊的。劉基眼一亮,果不出所料,叫他往下說。牢頭說那個李大本想拿一個長命玉佩賄賂他,可後來他舅舅來了,他又把玉佩搶回去了。

“他舅舅是誰呀?”劉基問。

“中書左丞楊大人啊!”牢頭說,“他外甥叫錢大,不是李大,你猜他爹是誰?就是掏自個腰包修南京城牆和聚寶門的大財主錢萬三。”

劉基心裡咯噔一下,暗道:“怪不得楊憲賣力氣地搶這個差事,這太有趣了,成了舅舅審外甥了。”

牢頭告訴劉基,楊大人去時,把他們全趕出去了,不準聽。他發現楊大人對犯人一勁使眼色,很可疑,他就爬天棚頂上去聽。

劉基問他都聽到什麼了。牢頭一五一十地說:“楊大人不讓他外甥說出他和錢萬三來,編個名叫李大,說這樣能救他,又說不準說出代答題的人和信鴿傳題的事,一口咬定是在貢院揀來的文章。”

當劉基聽明白信鴿傳送考題、答卷的過程後,不覺嘖嘖稱奇:“我做夢也不會想到,天下有這種作弊法,真是聞所未聞。”

牢頭說:“這楊憲不是個好官,只有御史中丞劉大人敢對付他。”

劉基說:“好。到時候你敢出來作證嗎?”

“敢!”牢頭說。

“你先去吧,囑咐你們幾個牢子,對什麼人也不要再提起了。”

“是。”牢頭答應了,卻不動地方。

劉基忽有所悟,拍拍自己的腦門笑了,人家來告密圖什麼?還不是銀子?於是打開一口箱子,拿出一錠銀子遞給牢頭說:“拿着吧。”

這不過是區區五兩銀子,還是劉基個人的私蓄,他也知道太少,拿不出手,總不能讓這告發者空手而歸。

牢頭很失望,嫌少仍不肯走:“老爺,好幾個人,不好分啊!”

劉基對他許諾說:這是他個人賞他的。回頭他會請準朝廷,會按例重賞他的,絕不食言。牢頭這才滿心歡喜地走了。

楊憲沒想到事情這麼快就暴露了。他還一心要把那糊了名的考卷掉包。考生身份和祖宗三代俱寫在糊名處,只要考卷掉包,露不了錢萬三,這把火就燒不到自己身上。他一面安撫外甥守口如瓶,一邊準備叫錢萬三儘早出走,楊憲則已把僞造的卷子握在自己手中。

他唯一的援手就是李善長和李存義兄弟了,但對他們也不敢道出真情。爲了拉攏感情,他派人給李善長送去五百兩現銀,名義現成,李善長正大興土木修一座豪華的相府。

接到銀子的李善長當然感楊憲的情。世態炎涼,自從出了李彬的事,朝臣中流傳着他行將下臺的傳言,很快便門庭冷落,若在他如日中天的時候,爲修相府而來送禮的人還不得擠破了門!

李存義來向哥哥報告工程進度時,二人說起人情薄如紙的話題,都大爲感慨,也更看出楊憲那注禮金的分量。除了缺銀子,工地上更缺人手、工匠,今天李存義就是爲此事來見哥哥的

李存義叫苦不迭:“人手不夠,工匠缺,丞相府怕是不能在哥哥五十八歲大壽時建成了。”

李善長說:“工匠不夠,再招些就是了嘛。”

李存義說:“那不是要咱自己出銀子嗎?”

李善長有些不耐煩:“大事都幹不過來,盡拿這些瑣事來煩我。你說吧,想怎麼辦?”李存義提供了這樣一個信息:“前幾天湯和回來了,他手下有八百兵,你求求他,借三百親兵就夠了。”

李善長搖頭道:“這傳出去怕不好。皇上明令,不管是誰,不得用軍隊幹自家的私活,丞相帶這個頭,怕不方便。”

“這算個什麼事呀!就憑你對大明江山的功勞,又封了公爵,佔用三百兵丁算什麼。哥哥張口向湯和借兵,不是求他,而是看得起他,他豈能不借!哥哥如果不肯失這個面子,寫幾個字,由我去見湯將軍。”

李善長想了想,妥協了:“好吧,我寫個便函。”他鋪好紙後又放下了筆,認爲不該留下這樣的文字在人手中,便令李存義直接去找他,萬一湯和不肯給面子,李善長也有退路,不至於太難堪,出了事他可以推說不知道。

李存義嘲笑哥哥官做得越大,膽子越小了。

李善長說:“身居高位,有時並不是好事。大興土木建相府,我怎麼想都不太好;不過已經到這地步了,只好硬着頭皮幹完,你要小心,別太過了頭,以免叫人抓住尾巴。”

李存義倒有恃無恐,道:“敢在皇上面前扳你的人還沒出世呢!”

湯和的心願

湯和這次從沙場下來,是朱元璋下詔讓他回來休息的。二十多年來,他這個同鄉小夥伴大半時光是騎在馬背上度過的,他的馬蹄所到之處,便是大明江山國土拓展所在,朱元璋感激他和徐達,再沒有比他們更忠心耿耿的了。

湯和上殿謝過恩,回鄉祭祖後,又上殿來與朱元璋相見。朱元璋親切地拉着他手說:“你又黑又瘦,領兵打仗在外,太辛苦,這回準你假,在京城多養些日子。”

湯和笑說:“等四海一統了,那時一起歇着吧!”

朱元璋叫:“賜座。”內侍搬了椅子,湯和坐在他對面。

朱元璋說:“一轉眼我們都過四十歲了,你還比我大兩歲呢。”

湯和想起小時候玩皇帝遊戲,恍如昨天的事,朱元璋兒時就總是搶着當皇帝,他湯和就從來沒想過,“看來,那也是天意。”

朱元璋笑道:“也全憑大家輔佐呀……你有沒有什麼事要朕辦?”

湯和欲言又止:“哦,也沒什麼事。”

朱元璋說:“你這幾年和朕無形中疏遠了,朕約你今天一起吃飯,朕還記得,你最愛吃五花肉燒芋頭。”

湯和笑了:“陛下還記得這樣的小事。”

朱元璋說:“讓朕猜猜看。你心裡有股氣,一直憋着,對不對?”

湯和說:“陛下怎麼這樣說呢?我湯和是那樣的人嗎?”

“朕封了六個公爵沒有你,論資格,你比常遇春資格老,他封了公,你只封了侯。”

湯和道:“論戰功,我不如常遇春。”

“朕有時也爲難,盡封了鄉親故舊,別人會指責朕有私,所以先封了徐達,不好一起再封你,想彼此是至交,你不會因此而背離朕,這也是親者嚴疏者寬之意。”

“皇上這麼說,湯和真的無地自容了。”

“朕已決意再封幾個公爵,這次有你!”

“封了我高興,不封我不惱。有好事先急着給別人吧,我沒事。”

“有你這句話,朕真覺得五腑熨貼。”朱元璋說,“湯和呀,有些人總是覺得伴君如伴虎,虎是野獸,野獸無情,可他們如果和朕換一下位置想想呢?朕是虎,還有人揹着朕貪贓枉法呢!有時,背叛朕的人恰恰是朕最親信的重臣,你說朕會怎樣想?像你這樣放在哪都叫朕放心,朕虧待了你也無怨言的人能有幾個呀!”

湯和很感動,他有所指地說:“陛下的憂慮是對的。從前看上去很好的人,現在也變得很貪了。”

朱元璋很警覺問他是指誰。

湯和說:“倒也無大事。李善長不是大興土木蓋相府嗎?自己不捨得多出工錢僱工匠,打起我的主意來了,打發他弟弟李存義到我這兒借三百親兵。”

朱元璋問:“你借了嗎?”

“不借怎麼好意思?他畢竟是首輔,不能讓他太難堪啊!”

朱元璋用鼻子哼了一聲,他叫人悄悄去看過,李善長的相府比皇宮也不差,還另外在老家也造了一座。他問湯和,知道他們家裡的泔水什麼樣嗎?農夫過年也吃不上那麼好的東西,他們卻倒掉了,“最近朕派人專門收集了十幾個達官顯宦家的泔水,以小見大,還用查別的嗎?”

湯和稱道皇上這一招挺高明。

這時值殿官來報告:“劉基劉大人有急事面見陛下。”朱元璋猜測三場都考完了,必是來說閱卷的事,或者爲舞弊案自責。

湯和站起來說:“我先走了。”

“又不迴避你。”朱元璋說。

“我雖在朝廷裡掛名,卻不管事,”湯和說他滿腦子就是刀兵。朱元璋笑問他日後天下永遠太平了,馬放南山、刀槍入庫時,怎麼辦?

湯和說他那時也馬放南山,回濠州種地去,他希望皇上千萬別攔他。他每年給皇上送芋頭來,好做肉燒芋頭。朱元璋開心地笑了起來。

楊憲心裡有底,所以顯得很從容,朱元璋要他同刑部尚書、都察院堂官一起會審,要他儘快審結此案。楊憲不敢怠慢,離開皇宮後馬上着人去請會審的人,下午就在刑部大堂開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