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5章 侯爺說兵

太子大婚,乃是慶國的大喜事,在一些大臣的建議聲中,慶帝倒是在第二日便頒下了旨意,大赦天下,普天同慶。

這場婚事留下的餘慶,自然不是一兩日便散去,家家戶戶門頭的紅綢並沒有在大婚一過便取摘下來,至少是要保留十日方可。

燕國的使團,卻是在大婚過後,便開始準備着返回燕國。

只不過大婚之後第三日,上京城卻開始下了一場大雨,讓使團返回的行程延遲了兩日,另外也是爲了照顧紅袖的傷勢。

紅袖因爲身體體質極佳,傷勢的恢復速度,倒是比想象中的要快不少,只不過終究是幾乎致命的重傷,所以一時半會要想痊癒,那自然是不可能的事兒,這一路返回燕京城,少不得在途中要受顛簸,遲上一兩日,雖然不會讓紅袖的傷勢有太大的恢復,但是能夠多恢復一些,能夠經受途中的顛簸也是好的。

確定返京日期,韓漠倒是無甚話說,公主既然已經大婚,使團的職責也就完成,也就沒有理由繼續留在上京城。

只是曹殷提出返程路線時,卻是讓韓漠有些詫異。

在韓漠看來,順着來路回返,應該是最佳選擇。

往上京城來的這條線路,雖然途中遇到了一次襲擊事件,但是總體而言,這條道路並無太大凶險,而且遠離戰區,更何況已經行過一遭,自然對這條路熟悉的很,也會加快行程中的速度。

但是昌德候曹殷卻是召來韓漠和宋世清,在提到返京路線時,卻是提出從西邊的線路返回燕京城。

從上京城到燕國燕京城,有兩條官道可通行,一條便是來時所行之道,亦是燕慶兩國的主要商道,途徑慶國的昌慶武平二郡,經燕國的的吳郡抵達燕京城所在的會稽郡。

另一條則是西線,路途卻要多出一倍,最爲緊要的,卻是要經過慶國南陽郡,還要經過燕國的臨陽郡,在這個時期,無論是南陽郡還是臨陽郡,俱都是陳兵無數,殺氣森嚴。

曹殷選擇走這樣一條道路,確實是出乎韓漠的意料之外。

宋世清更是勸道:“侯爺,如今南陽關隨時都要被攻破,途徑南陽郡,實不太平。侯爺貴體,豈能涉險?”

韓漠也是點頭道:“宋大人所言極是。侯爺,南陽郡兵荒馬亂,據臣得報,前些日子,慶國竟是下了旨意,將南陽郡宛城外圍百姓,都往臨近郡縣遷移,如今的南陽郡,想必是亂作一團。這個時候從那裡回京,只怕有些兇險!”

曹殷溫和笑道:“本侯也知道南陽郡如今很亂。百萬黎民大遷徙,亂作一團……正因如此,本侯反倒想去南陽郡看一看,那邊究竟是個什麼情況……!”他脣邊帶着笑容,輕聲道:“真要是被魏軍攻破南陽關,打進關內,那個時候南陽郡便會更亂,戒備也會更加森嚴,只怕那個時候,咱們大燕想知道南陽郡的狀況也是不容易的……!”

韓漠與宋世清對視一眼,似乎明白了曹殷的心思。

曹殷顯然是想在南陽郡發生真正的大戰之前,以路過爲名,實際上卻是要觀察南陽郡目前的狀況,例如慶軍在南陽郡的兵力配置以及佈陣情況。

誰也不敢保證戰事會是一個怎樣的走向,更沒有人知道燕國最終會不會被捲到這場戰爭中來。

未雨綢繆,事先對南陽郡進行一番瞭解,自然是有利無害的事情。

曹殷微微一笑,繼續道:“南陽關確是危在旦夕,被攻破也是遲早的事情,但是以本侯得到的情報來看,十天八天之內,慶國人還是能夠撐得住。守衛南陽關的,也不是一般的將領,那是商鍾離手下三獸將之一的虎霹靂林誠飛,此人不善於平原作戰,但是最擅長的,卻是固守關隘。南陽關乃是慶國第一關隘,本就是一道天塹,這麼多年來,慶國人雖然在軍備上並沒有太大的作爲,但是……對於這道關隘,還是用了十分的心思。那裡有守軍三萬,關隘堅固異常,據說修築加固所用的岩石,都是從慶國極北之地所採,非一般的關隘城牆所能比,慶國人號稱南陽關是中原大地第一關,卻也並非虛言。”

韓漠道:“臣下倒是看過兵書,兵書之中,也記載了南陽關的歷史。這道關隘已經有上百年的歷史,前齊時期,就駐守着不少的兵將。十六年前,魏人與慶國就打過一場大仗,當時就是看到南陽關易守難攻,所以並沒有從這一線進攻,而是突然從北部出兵,突然襲擊了慶國的北地郡,那時候司馬擎天率領手下的蒼騎軍以風捲大地之勢,在慶國人還沒有反應過來時,連續攻克了慶人的山北、武都、武關三郡,當時慶軍損失慘重,慶軍西北軍團統帥秦嘯風亦是被圍在武關的藍田城,後來魏人破城,秦嘯風自盡而死,整個慶國也陷入了滅國的境地。”

曹殷眼中顯出讚賞之色,笑道:“讀書,總是有些用處的。”

宋世清在旁笑道:“當年慶國的形勢,比如今還要危急。那時臣下還只是在求學,但是卻也知道,當時慶國害怕我大燕與魏軍前後夾擊,所以將他們的宣慶公主嫁到了我們大燕……那時候,這位崇仁帝似乎還只是太子!”

曹殷端起茶杯,抿了一口,放下茶杯,才輕聲道:“那時候,商鍾離已是慶國的一員猛將,只不過……還稱不上舉世名將,也並非獨手掌握慶國的軍權。那時候商鍾離乃是慶國邊軍一線的統帥,統管慶國南部邊關的將士。秦嘯風自殺,魏軍如狼,慶國眼見便要有滅國之虞,也正是那時,商鍾離從邊關調集了三萬人馬,火速趕往前線,擔任總大將之職。”說到這裡,曹殷嘆了口氣,道:“如今想來,商鍾離的勝利,不但是慶國之幸,也是我燕國之幸。那時我大燕上下都是不贊同出兵,眼看着魏軍攻慶而沒有采取任何措施,現在想起,當時若是沒有商鍾離,魏軍真的攻下慶國,那麼接下來我們燕國也將面臨一場浩劫了!”

韓漠沒有說話,但是心裡卻是明白,那個時候,燕國的皇帝正在用強硬的手段對世家進行削弱措施,當時皇族與世家的關係極其緊張,內部不穩,根本沒有精力調兵北上,聯合慶國攻打魏軍。

“商鍾離不愧是一代名將。”曹殷繼續道:“他連續打了幾場勝仗,穩住了慶軍的軍心,收攏被打潰的慶軍殘部,連續對魏軍發動反擊。僅耗時半年,在他的率領之下,慶軍竟是奇蹟般地收回了武都和武關二郡,將魏軍逼退到烏沐河西岸……也正是這一戰,奠定他名將的身份!”

“似乎……慶軍雖然收回了武都武關兩郡,但是卻再也沒能跨過烏沐河,收回他們的山北郡!”韓漠看着曹殷道。

曹殷笑道:“司馬擎天雖然年紀沒有商鍾離大,可是成名卻比商鍾離要早。雖然被商鍾離打的損失慘重,但是他還是有些能耐的,憑藉着手中的敗軍,固守烏沐河,硬是阻擋住商鍾離收服山北郡的意圖,據說烏沐河之戰,雙方精銳都是折損殆盡,那烏沐河的河水,至今還有紅色的血跡……這自然是渲染之事,但是由此可見,當年魏慶之戰,戰況也確實是慘烈無比。魏國人自那一戰,精銳盡喪,而慶國人亦是國力大衰,此後國內還連起叛亂,商鍾離只能率軍平亂,再也沒有能力去收回山北郡。慶國十二郡,也就變成慶國十一郡,魏國人得了山北郡,也就由五郡變成了六郡。烏沐河之戰後,兩國十六年來,再不曾發生過大戰!”

宋世清聽曹殷說完,才嘆道:“魏國人臥薪嚐膽,這十六年來,無時無刻不在想着復仇,他們在大雪山下蓄養大批戰馬,冶鐵開礦,打造兵器裝備……這一次捲土重來,聲勢比之當年更盛,而如今之慶國國力,似乎還及不上當年,此消彼長,慶國此番……!”說到這裡,卻並沒有繼續說下去。

韓漠沉吟了片刻,才問道:“侯爺,魏軍既然知道南陽關堅固無比,爲何不從烏沐河進軍,卻要從南陽關突破?”

“魏人不善水戰,他們以騎兵爲主,最喜歡的就是平原突襲。”曹殷顯然對兩國的國情非常瞭解:“烏沐河極寬,河水又急。經過上次那一場大戰,慶人在烏沐河一線已是防備森嚴,慶國人在烏沐河上,倒是有一支小型的水師遊蕩,雖說慶國水師向來不怎樣,但是比起不善水性的魏國人而言,這支遊弋在烏沐河上的小型水師,還是足以震懾住魏國人……!”曹殷說到此處,又端杯飲茶,緩緩道:“而且鎮守烏沐河東岸的,乃是三獸將之一的另一位,有狼旋風之稱的袁慕,那裡駐守三萬精兵,烏沐河東岸更是修築了堅固的防禦工事……魏國人根本沒有法子從烏沐河進攻。魏人在烏沐河那邊故意布兵,不過是爲了牽制袁慕的西北軍團而已!”

“東北軍團?西北軍團?”韓漠有些愕然,他之前對於軍事上的事情知道的還真不是很多,對於慶國的軍事構成,也並不是很瞭解。

曹殷看出韓漠的疑惑,含笑道:“一直以來,慶國的軍力,乃是由三股軍團構成。東北四郡,高陽、陽平、中山、河西四郡,是爲東北四郡,除了各郡郡城,更有合計三十四縣城,那邊大概有四到五萬人的兵力部署,歸由鷹無情王延平統帥。西北則是安邑、武都、北地三郡,西北軍團除了鎮守各郡外,最主要的責任,便是防衛烏沐河一線,除了大概兩千人的水軍,另有五萬人左右的西北軍團,由方纔所說的狼旋風袁慕統帥。”

“三股軍團,除了這兩股,另外一股應該就是慶國的邊軍吧?”韓漠明白過來。

曹殷道:“正是。我大燕在西北一線邊軍超過十萬人,駐守在我大燕邊境線,這慶國人自然也是害怕的。許多年前,慶國人的邊軍數量,幾倍於我大燕,最盛時,慶國南線邊軍,高達近三十萬人,那時候我大燕可是壓力巨大,時常要遭受慶國人的零星挑釁和攻擊,慶國人甚至一度攻入我燕國疆土之內……幸好我大燕還有軍神蕭懷玉,他年少英雄,自打他上陣之後,不但將慶人逐出我大燕疆土,自那以後,慶人更是不能攻入我大燕一寸土地……!”

說到此處,曹殷的臉上顯出敬服之色,便是宋世清,亦是充滿着敬畏。

這樣一個神奇的名字,韓漠已經聽過無數次,每一次說起,無論談者是誰,都會在語氣中充滿着尊敬,這也讓從未見過蕭懷玉的韓漠,在聽到這個名字只是,內心中不由然地生出了尊敬之心。

“只不過軍隊的支撐,需要有強大的國力。”曹殷緩緩道:“慶國十六年前一場大戰,國力損耗巨大,接下來內亂又起,商鍾離花了幾年之力,才讓慶國穩定下來。但是那幾年,已經耗損了慶國太大的國力,戰前慶國帶甲號稱五十萬,那一役過後,國力支撐不起五十萬大軍的耗費開支。東北軍團由原來的十萬人,壓減了一半,西北軍團原有十五萬人,最後也只保留五萬人,至於邊軍,當年三十萬大軍,也只剩下十餘萬人,與我大燕的西北軍旗鼓相當,整個國家的軍力,生生壓了一半……!”

宋世清接口冷笑道:“慶國地大物博,真要恢復起來,也不是難事。只不過君昏臣庸,奢華之風大盛,貪墨橫行,外表看似強大,其實國庫裡沒多少銀子可用。我大燕不過他一半的面積,物產更沒有他們豐富,但是所養之兵,不比他們少多少。若是他們勵精圖治,五十萬大軍,未必養不起……!”

曹殷肅然道:“宋大人此言不錯,慶人奢靡,導致國庫空虛,卻也是重要原因之一。當初若不是商鍾離堅持,恐怕慶國如今的兵力還要少許多。魏軍這一次大舉攻慶,其實商鍾離的手中,還真沒有太多的兵力可用……!”

宋世清倒有些好奇,問道:“侯爺,慶人雖然兵力大減,但是目前三大軍團,二十多萬人還是有的,比之魏軍,似乎還要多啊,怎會無兵可用?”

第808章 拔刀反向第475章 小天使第627章 拋詞砸衆第520章 作威作福第495章 一笑藏千刀第888章 會盟第252章 花池春色第1章 月下事第262章 下聘上門第362章 抓的就是你第323章 查賬第158章 求全第1017章 父老鄉親第20章 青青的水草吸管第1069章 小屋內的呼吸第701章 虛情假意第204章 黑絲廳長第410章 撞門第17章 馬技乞丐第440章 好奇害死郎第1040章 權臣之慮第568章 宮中敬茶第448章 幕後東家第917章 水道中的謀劃第1067章 急火第315章 易裝第990章 秘不發喪第677章 老者留下的謎團第1094章 範胡之心第325章 佛渡人第329章 笑裡藏刀第373章 血銅棍VS青藤鞭第779章 衝鋒第558章 白兔傳說第441章 飄渺權力第66章 島上遁跡第497章 紅袖怒第680章 窗外大雨窗內春第553章 毒招第796章 京中風雲涌第617章 精靈飛翔第782章 血腥的冬夜第605章 至邊關第1121章 頭顱而已!第773章 帝王心術第968章 風蕭蕭兮露水寒第442章 蓮香惹人醉第305章 倉中無糧第377章 事急從權第841章 金蟬脫殼第46章 要當就當統領第885章 橋上寒刀如冰第315章 易裝第532章 下套第472章 暗夜中的剿殺第1125章 宿命的對決第352章 鶴蚌相爭第721章 軍報第631章 君失顏第788章 土地廟第773章 帝王心術第833章 換一種活法第445章 雲山霧罩難見底第912章 不可思議之襲擊第725章 花傷第555章 聽風小榭飄詞韻第768章 滿帳盡殺意第266章 借刀殺人第173章 佛跳河第661章 義士第244章 邀請第308章 四連策第68章 饅頭第886章 某自南方來第792章 精明的老太爺第144章 葉氏隕落第980章 兩份信函第662章 飄來一片雲第1023章 將臨鎮撫軍第871章 戀如雲,愛如輕煙!第1107章 旱道第37章 聖旨第663章 兄妹謀算第570章 皇家軼事第659章 另一場刺殺第553章 毒招第474章 迴天有術第618章 上京城第40章 媚術第758章 這天下,這江山!第335章 激憤第399章 心亂第3章 大宗主的安排第403章 火坑上的監察使第134章 雲一般的神兵第543章 異音第1090章 四棍第35章 琴與書,緣與份!第1033章 安排第57章 被綁